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研究
2021-04-28赵雪丽朱娜范华菁
赵雪丽?朱娜?范华菁
【摘要】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当前的英语教学需要中国文化的融入,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其承担起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本文旨在通过探究中国文化外语表达的需求和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满足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要求并达到让外语教学更贴近“实战化”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中国文化外语表达;跨文化交际;“实战化”教学
【作者简介】赵雪丽,陆军装甲兵学院,讲师;朱娜,陆军装甲兵学院, 副教授;范华菁 ,军装甲兵学院,讲师。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各种策略,各个领域也开始强调“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的中外人文交流。在此背景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沿路国家和民族对我国文化的好奇心也日益增强,我们在不断提高国家经济实力的同时,也需要重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要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播到其他国家和民族,作为世界通用語言的英语就不再是一门学科,而需要承担起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任务。
二、背景与意义
随着外语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变化,外语教学界人士普遍意识到在语言教学中融入目标语文化的重要性。教师在给学生讲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会给学生进一步介绍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习俗。然而长期以来的单向文化输入导致语言和文化交流的严重不平衡,当需要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的时候,英语学习者往往会出现无法表达的尴尬,这一现象正逐渐得到国内一些学者的重视。
2000年,南京大学从丛教授在《光明日报》首次提出“文化失语症”,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开始受到关注。2007年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及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强调“学生不仅需要对西方文化有深刻的理解,而且必须具备用英语表达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双文化交际能力”。2013年12月起,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将现行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题型从“单句填空翻译”改为“段落翻译”,加强了对中国文化话题的翻译考察,考试话题涉及中国文化、历史、社会、经济等方面,对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运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7年,教育部高教司修订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其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1.选题背景。
(1)国家需要全面的影响力。新形势下的军事人才必须同时具备过硬的军事素质、优良的外语能力和丰富的文化软实力,才能适应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的需要。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加。对外交流的主要形式体现在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积极参加国际比赛以及参加对外联合演习。我国对外交流的目的是建立关系、提高发挥作用的能力、影响外国对我国的看法。在越来越频繁的对外交流中,文化传播所具有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特点,为世界认识中国、中国走向世界打开了大门。
(2)学员需要综合能力的提升。随着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学员的英语语言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他们对西方国家的文化习俗及风土人情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但是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发现,在需要使用英语准确流利地向外输出中国文化和理念的时候,即便是英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学员也暴露出用英语转述中国特色文化话题能力方面的短板。这种偏重西方文化输入的现象,削弱了在对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学员的文化认同感,当然不能实现真正的文化对话。
(3)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题型的要求。自2013年12月以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试卷结构作了调整,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翻译题型由之前的句子补全翻译改成了段落汉译英,且该题目的分值由原先的5%上调至15%。下表是2015至2019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出现过的汉译英翻译的主题。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这些年的翻译题目涉及的范围涵盖了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相对宏观的经济发展、地理名词、历史朝代、社会现象到比较具体的文化符号、节日习俗和饮食起居,这样的考查方式必然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要注重用所学语言表达母语文化能力的提升。
2.选题意义。
(1)让外语教学更贴近“实战化”教学目标。近年来,不论是和平解决边境冲突还是顺利完成维和任务,都需要双方的有效沟通,那么实现有效沟通的前提必然是对方对我们做法的认可和理解。但是不同国家间的文化隔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能够在交流中正确地传递中国文化的一些优良传统,必将加深双方的理解,也势必会缓解冲突和减少损失。
(2)满足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要求。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目标的提出,国际间的学员交流是渐增多。据参与国际学员周的学员透露,在与外军学员的交流中,他们发现对方对中国有着深深的误解。很多人对中国了解仍旧停留在影视节目或书籍中的印象,这受限于时代背景和作者知识面的局限,不仅不够全面,甚至有歧义和曲解的方面。我们的学员反映,在与外军学员的交流中,自己学的英语语言和已有的汉语文化知识之间的匹配度太低,在沟通中存在很大的困难。所以把中国文化融入外语教学,更有利于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目标,有助于培养国际化军事人才。
(3)提高学员四、六级翻译水平。近几年的教学和阅卷中发现,学员的英语四、六级水平有所提升,但是汉译英段落翻译的失分率一直居高不下。以四级翻译为例,百分制下,学员翻译平均分多在5分。与之相对的是满分15分的作文,平均分多在7-8分。纵观其原因,除却语言能力的问题,多是对文化相关词汇和短语的不了解造成的。如果我们能够在日常教学中安排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授课,给学生多一些相关的词汇积累,学生自然能够在翻译中展示相当于作文的英语能力。这2-3分的提高,必然能帮助一些通过线边缘的学员拿下四级,从这个方面来看,学员翻译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研究基础与现状
1.研究基础。2019年3月初,从学员参加日本国际学员周回国之后的沟通反馈中发现:相比于我们对欧美文化的了解,国外对我国的人和事有很多曲解和很深的误解,我们需要更多地对外宣传我们的文化和价值取向。
自2014至2018年,中国文化英语教程作为我院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一个教学模块,为大二学员开设在第一学期,共30学时,后随着学院教学任务调整,该课程退出教学大纲。该课程的开展使得我院外语教研室拓展课程团队获得了中国文化外语表达的教学经验和实施心得。其间,本人承担过该课程三轮次共8个教学班的教学任务,并搜集了学员对课程的回顾和反馈。大多数学员表示这门课程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收获,学员表示用另一种语言表達本土文化的方式让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本国文化,这种认识更加强化了学员的文化认同感,加深了他们对国家经济发展新战略的解读,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研究现状。多年来,纵观我国英语教学、学习和研究的各个方面,我国的英语教学过分强调英语国家文化的输入,而忽视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需求;学生的英语学习自然也呈现出英语文化强势、母语文化弱势,文化吸收不断、文化输出困难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被忽视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早在2002年,为了了解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关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教学情况,清华大学外语系的两位老师对126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了使用英语转述中国特色文化话题的能力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受试者不能很好地用英语表述中国特色文化。我国最高学府的学生表现尚且如此,可以看出其他院校这方面的教学效果的堪忧。
(2)被误解的跨文化交流。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具备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应该包括中外文化差异认知能力、得体有效的对外交流能力以及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等。然而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却只顾给学生传授英美文化知识,而几乎没有有关中国文化特色的英语表达。这种外语文化强势输入和中国文化无法输出的现象之所以出现,是由于对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达不了解,国外的大量文化涌入我国,而中国的优秀文化难以输出。这样不对等的跨文化交际,势必会对我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流应该是保持双向文化的相互交流而非某一种文化强势单向输入。对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来讲,文化输入与文化输出同等重要,如果没有中国文化的英语教学,纵然知晓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却不知如何表达出来,那么对外交流的目标就很难实现。
(3)被忽略的四、六级翻译。近几年四、六级考试中的汉译英题目的大面积失分,从一个侧面暴露出学员们中国文化英语输出的瓶颈。四、六级段落翻译多涉及我国文化、历史和社会发展,翻译长度为140-160个汉字,而且一般有很浓郁的中国特色。反观我们的教学,学员在日常英语学习中接触的都是以英语文化为载体的语言和文字,没有相关词汇的积累,想要在翻译中取得高分无疑是痴人说梦。
综上所述,英语教学中要努力实现文字教学和文化教学并重,在文化教学中要体现目的语文化和中国文化并重。在教学安排和设计中融入中国文化的英语教学,教会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相信这种内外并行推动的措施,不仅有利于提高学员的英语水平,还能真正实现双向的跨文化交际。通过研讨在军校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必要性,同时满足学员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需求,让学员经过军校英语学习后能够在跨文化交流中进行双向沟通,使他们不仅仅是外语文化的接受者,更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参考文献:
[1]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王薇.大学英语四级翻译新题型之于跨文化翻译教学模式构建. [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37-138.
[4]张为民,朱红梅.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S1).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教学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