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三角”,提升团队作战能力
2021-04-28何欣
何欣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团队管理现象,实际上是对于组织赋能的无能为力。之前我们多次谈过如何全方位为组织赋能的话题,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如何提升团队和员工的作战能力。
提升团队作战能力可以通过三大维度来操作,我将其称之为“员工能力提升的铁三角”,其中又包括八种手段。
铁三角第一维度——实践
在组织内部,我们可以通过轮岗、挑战性任务这两种手段来让员工在日常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
●轮岗
有句话说得好:“你行走的半径,决定你的视野。”一个人每天去过什么地方、跟谁打过交道、经历些什么事情,都决定了他阅历的厚度和视野的广度。王阳明的“事上磨练”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员工轮岗可以归结为轮项目、轮部门、轮工作。所谓轮项目,即在同一家集团公司,可以到不同的分公司或项目轮岗;所谓轮部门,就是到同一个分公司或项目内部从事不同的岗位工作(不同业务岗位或前后台岗位);所谓轮工作,是指在同一个部门内部,如果岗位较为稳定,那就去做不同的工作——小王这次跟老刘一起工作,下次可以跟老张一起做事情。
在公司内部创造多元化的轮岗实践机会,可以让员工在单位时间内快速增加阅历,更好地掌握企业运营的全面能力,促进内部协同。现在,企业内部大量年轻干部脱颖而出,都是因为“阅历”的提升,而不是因为“资历”。
●挑战性任务
我们可以用典型的“人岗匹配”思路,来考虑挑战性任务的安排。让我们来看一个场景:
我的手上有三种任务,第一种是普通任务,大部分人都会做;第二种是机密性任务,有一定难度;第三种是难度极高的任务,只有一个人会做。同时,我的手下有三个员工,一个是我的亲信,跟我知根知底,但能力较为平庸;第二个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很听话,但能力很差;第三个是能力强的员工,只有一个人能做,指的就是他,但能力越强越容易固执,他经常与我产生争执。在上述情形下,三种任务应当如何分配给这三位员工?
表1 人岗匹配下的任务分配机制
很明显,机密性任务,应该分给亲信,因为他很清楚我要什么、在意什么。但如何解决其能力不够的问题?古代的将军派出去的信使往往忠诚度都很高,但如果将军担心其半路被人截杀,则可以派一位高手随行,解决其武力不足的问题。机密性的工作,如涉及企业内部数据、商务合作信息、未发布的产品架构等,依然要交给忠诚度高的下属去执行,能力不足的问题,可以安排师傅去带培,假以时日,其能力提升之后,就是一个“又红又专”的人才。
刚毕业的大学生,工作意愿很高,工作能力却是一张白纸,恰好可以从事一些普通性任务,但即便如此,对于他来说也是挑战性任务——这项工作交给老刘一天做完,交给小王则需要十天。不过如有老刘这个师傅带教,这个流程也可以相应缩短,但师傅切忌越俎代庖,一定要由小王主做、师傅老刘从旁指导。如果单纯图快,将普通、常规性工作交给老刘,则老刘一方面会对这种琐碎工作不厌其烦,另一方面无非又将老刘打造成“熟练工人”。
难度极高的任务,只有一位会做,则只能仰仗于他,同时容忍其脾性。所谓管理者要能容人,容的就是这些能力极强且极有主见的人。如果管理者不想容忍其脾性,那么就问问自己:“为什么这项工作只有他一个人会做?”能干的人没有去当师傅、没有把经验复制出来,是组织的又一大悲哀——从“人岗匹配”的视角来说,师傅在全程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当然,我们把挑战性任务分配给新兵的时候,还需要按照“授权不授责”的原则建立机制,有效跟进执行过程,提升执行成功率。在挑战之前要让新兵在平时循序渐进地训练,让他们在平时有师傅的陪伴,有明确的时间节点、过程的提示与必要的辅助资源。从防范风险角度建立退出机制,一旦面临失败要尽快整改或调换执行者;要避免执行者对师傅的依赖,不能让师傅越俎代庖;同时,根据过程节点设置节点激励,帮助新兵树立自信,并匹配相应资源;关注结果,以终为始地设置正负向奖罚制度。
铁三角第二维度——经验
可以通过师带徒、复盘、标杆交流这三种形式来让新兵经验值升级。
●师带徒
师带徒,目的是使团队作战能力均衡。通俗点讲,老王很优秀,大家应该跟老王一样优秀。每年企业做完绩效考核、员工评价之后,都应该通过师带徒机制,让那些优秀的人成为师傅,迅速把经验复制出去。有人曾问我:“如果一个老员工不愿意带徒弟,是否意味着其自私、没有奉献精神?”这一点我极不赞同。反向思考,如果一个老师傅明天就打算离开公司,他还会不会介意这样的事情呢?
担心复制出经验后被人取代,这是一种“良性担忧”。组织应该给师傅带来激励和安全感,保障其基本权益,以符合“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用人原则。某营销代理公司曾规定,一个销售冠军可以带1-7个徒弟,而徒弟的佣金在半年内抽出10%给师傅作为激励;某科技企业规定,后台职能部门也必须带新人,传授标准化流程使其快速适岗,新人转正后师傅在绩效考核上有相应加分。这些都是从意愿角度对师徒制的推动。
上面谈到的师带徒的“师”,主要指的是带新人或专业人才的师傅,也可称之为“带岗人”“专业师傅”。企业按照管理者梯队建设,还会出现后备管理者的导师。在组织的权力架构下,由于上級带直接下属的时候,“控制”“执行力”往往是首要强调要素,以“指令”为主,以“指导”为辅。建议管理者后备导师以“交叉导师”为主,即非业务直接汇报关系,以辅导领导能力提升为主,不涉及专业指导(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