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国企基层党建的新要求与新路径

2021-04-28谢如丹

现代企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党组织国有企业党员

谢如丹

新时期加强党的领导, 全面提升党建引领能力, 其关键在于基层党建是否到位, 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是否统一到党和国家的发展大局当中。 从历史的视角来看, 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建一直是国有企业发展的优良传统。 新中国初期的“工厂管理委员会”是基层党建的雏形, “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进一步明确了国企党建的机制和方向。 十八大以来, 全面提升国家治理体系成为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对国有企业的党建提出了新的要求。 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 以实现国有企业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双重保障功能, 是新时期党建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新时期国有企业基层党建的新要求

理论层面,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 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于国有企业基层党建提出了新的要求。 国有企业是公有制经济的代表, 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 因而更应坚定党的领导, 改革、 完善自身的治理能力。 2015年, 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 进一步明确了以“四个同步”“四个对接”“四个坚持”为主要内容的国有企业党建总体要求。 “四个同步”, 是指要求党的基层组织和生产行政组织同步建立; 党务干部和生产行政干部同步配备; 党建工作制度和生产管理制度同步制定; 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工作同步考核。 这是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和自身治理的总体要求, 其明确了基层党组织与企业自身管理体系的对应关系和协调方式, 有利于推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经营工作的统一。 “四个对接”, 是指国有企业应当充分将党建工作融入到日常经营之中, 按照国家党建制度的要求, 做好组织对接; 按照企业自身业务的现实需求, 做好人员对接; 按照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 做好制度对接; 按照企业发展战略和国家需要, 明确企业发展的各阶段目标, 做好工作对接。 “四个坚持”, 是指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 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 坚持党组织对国有企业选人用人的领导和把关作用不能变; 坚持建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不放松。 “四个同步”“四个对接”“四个坚持”作为新时期国有企业基层党建的要求, 与党和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契合, 符合国有企业发展实际, 可有效保障“全面从严治党”在国有企业的深入推进。

实践层面, 在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的新时期, 如何让党建工作充分融入企业发展过程, 强化党建引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的发展效率, 需要进一步厘清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厘清国有企业党组织与企业法人治理模式之间的关系。 在国有企业中, 党委发挥领导作用, 并作为企业法人开展经营决策活动, 基层党组织则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不断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参与重大事务的决策, 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厘清企业所有者、 经营者与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国有企业兼具政治和经济两重属性, 是企业所有者、 经营者与职工三者的利益代表。 只有三者利益统一到坚持党的领导和提高经营效益上来, 才能够保障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三是厘清党的建设与经营管理之间的关系。 新时期, 在国有企业多重经济指标考核下, 党的建设存在被弱化的风险。 只有加强和坚持党的领导, 国有企业的根基才更加牢固, 因而应当坚持党统领一切、 党管人才, 通过制度建设保障党建与经营的充分融合, 推动两者良性互动。

二、 新时期国有企业基层党建的新路径

1.加强组织创新, 密切联系基层。一方面,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执政根基, 国有企业必须重视政治建设, 尤其是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不断推进组织创新。 在新党章中, “双向进入、 交叉任职”的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党组织和法人治理之间的矛盾。 在新时期, 应当进一步创新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建设方式, 推动党组织建设与企业经营管理深入融合, 将基层党建作为国有企业党建的重要问题来抓——重视基层这些“神经末梢”, 以部门、 项目、 事业部等组织为单位建立党支部, 做到党组织对企业组织架构的“全覆盖”。 同时应当明确企业党委和基层党组织的职能分工, 由党委统领企业发展, 基层党组织做好党和国家政策、 企业党建制度的宣贯,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 确保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另一方面, 密切联系基层, 建设“服务型组织”。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 明确提出了基层党组织应当建设“服务型组织”。 十九大报告又进一步明确了党组织应当在“服务职工”的过程中发挥党的政治优势。 因此, 只有把保障基层职工的权益作为党组织的重要职能, 不断强化为基层职工服务, 提升党建在基层党组织中的服务能力, 才能牢牢抓住国有企业党建的组织根基。 在基层党建的过程中, 除了确保党组织落地之外, 还应当加强基层党组织与职工代表大会、 团组织、 工会组织等群团组织的有效协同, 各类组织共同服务基层职工, 强化服务能力, 引领基层发展。

2.加强活动创新, 推进党建现代化。在传统的党建活动中, 专项的研讨会、 经营分析会是主要的基层党建活动。 在新时期, 信息科技的发展为党建活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和更加丰富的活动形式, 因而应当加强活动的创新, 让党建活动与大众社交习惯相结合, 提升党建活动的影响力。 在新媒体时代, 新的发展环境给党的组织工作、 党内生活模式、 主流意识形态传播、 廉政建设、 党群关系等方面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新媒體将成为创新党建传播方式的主要载体, 成为基层党建服务的新平台, 成为企业基层党员沟通的新桥梁。 如通过建立党建相关网络学习平台, 推动全体党员干部和职工共同通过在线方式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了解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动态, 并有针对性地学习各类专业知识, 以提升组织的专业能力, 让党建活动融入到广大干部职工的日常生活之中。

学习平台可以将数量众多的、 优质的、 海量的党课视频、 图片、 文字教材分门别类编辑成二维码链接, 放在各个党建新媒体的相应专栏中, 推送给各个党员, 以此改变传统党课的教学方式, 让党员利用碎片化时间去学习, 实现随时学、 随地学, 让党员教育内容化繁为简、 党员教育形式化整为零。 除此之外, 微博、 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传播信息的主流网络途径, 应当加强党建活动与新媒体的结合, 通过跨平台、 跨区域、 跨领域的联合党建活动, 拓宽党建活动的覆盖面, 并利用网络宣传的优势, 提升党建的影响力, 提升活动的实际效能。 “党建微信公众平台”和“党建工作微信群”的使用, 可以让党员和组织之间、 党员和党员之间增强沟通效果, 让广大党员和党组织的关系更加密切, 更加信任。 作为企业现代化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文化代表了一个企业的“软实力”。 基层活动要充分融合党建要求与企业文化, 让企业文化成为凝聚职工思想的重要精神力量, 使党的思想、 党的理论, 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成为每个成员的行动指南。

3.加强人才机制创新, 确保“党管人才”。“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 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 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在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 坚持党管人才, 对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有着深远的影响。 党组织建设是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组织依托, 如何培养、 选拔出政治素养高、 专业本领强的高素质人才, 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新时期进一步加强人才机制创新

以“党管人才”作为人才发展工作的核心原则, 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用人导向要鲜明。 必须树立风清气正的用人导向, 要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的主线, 多把目光聚焦在基层, 选人用人应多用那些忠诚、 干净、 有担当的基层党员; 对于脚踏实地、 埋头苦干的党员应主动关心、 大胆使用。 二是激励方式要合理。 应针对党员干部的不同职级、 岗位, 制定差异化激励策略。 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 对于主要领导干部, 侧重于政治激励、 精神激励、 荣誉激励; 对于基层党员群体, 应侧重于职务激励、 物质激励、 人文关怀, 要用发展的眼光进行激励。 三是培养方式要多元。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应当注重党建与经营的有效结合, 通过专项党建培训和学习, 提升广大员工的政治素养; 通过专项业务培训, 提升党务工作人员对于经营实际的认知能力; 通过业务轮岗、 换岗等形式, 加强人才的流动和多元化学习, 培养出一批业务精、 讲政治的复合型人才。 在人才的选拔机制中, 要注重對人才的全面评价, 将政治素养和党员担当作为重要的考察内容, 不断激励那些能够保持先进性和责任意识、 勇于在各项业务活动中冲锋在前的人员, 在全企业营造创优争先的氛围。 此外, 考核要落地, 要不断强化考核结果兑现及应用。 切实将考核结果用于党员评优评先、 选拔重用、 职务晋升等方面, 让党管人才的原则深入到企业管理的各方面, 让人才成为企业良性发展的基石。

基层党组织是引领国有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 国有企业党建的改革和发展进入到更加体系化、 制度化的阶段, 党中央多次指出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 只有明确新时期国有企业基层党建的新要求, 不断探索党建新路径, 牢牢抓好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 才能将社会主义的发展根基掌握在人民的手中, 才能够充分发挥公有制体系的优势, 提升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效率。

(作者单位: 湖南澧水流域水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猜你喜欢

党组织国有企业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清华党组织公开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建好“三型”党组织 实现医院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