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弱化原因及对策探析

2021-04-28张洹浩陈卉

理论导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中国梦实效性

张洹浩 陈卉

摘 要:加强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弱化的状况正呈现不断加剧的态势。深入研析当今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弱化的原因,探究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具体路径,是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为此,要重视“中国梦”的价值维度,将“中国梦”本质内涵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之中;促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效融合,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坚持“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相结合,有效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健康发展;应用情感教育,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水平,不断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中国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21)04-0125-04

作者简介:

张洹浩(1979-),男,辽宁锦州人,西安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政与音乐融合教育;陈卉(1979-),女,河南商丘人,西安音乐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政与音乐融合教育。

一、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弱化及其产生原因

(一)新媒体的发展对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如手机、电脑逐渐进入了现代人的视野,成为当今高校学生娱乐生活的主要形式,在丰富生活的同时,这种新媒体也为高校思政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1.新媒体严重冲击传统思政教育的形式和效果。“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其目的是要把当代大学生培育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接班人。传统思政教育主要形式是注重“面对面的交流”,而随着如今新媒体的飞速发展,这一传统的教育模式遭到强烈冲击。同时,随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加之当前所面临的疫情影响,大部分高校普遍采用“网课”教育模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2.新媒体严重影响高校大学生对思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新媒体的强大功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样,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因此不仅便利且丰富多彩,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新媒体网上消费购物、外卖订餐、娱乐社交等功能,并对其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而这种依赖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使之丧失对生活真谛的本真思考,或多或少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追求享乐主义、以自我为中心,加之一些大学生由于整天沉浸在虚拟世界之中而封闭自己,这些都对高校思政教育及其效果造成了极大影响。

3. 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能力素质提出新的挑战。新时代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这就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切实掌握新时代新媒体技术,能够运用多种类型、多种功能的软件开展工作,实现传统教育与新媒体相融合,有效开展现代化教学。而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往往习惯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新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兴趣,进而影响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拥有现代化的思维,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进而使大学生对思政教育产生浓厚兴趣,最终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要求。

(二)市场经济对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

1.市场经济使部分高校大学生人生目标和远大理想模糊不清。明确的人生目标和远大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发展的动力。高校大学生只要有了明确的人生目标和远大理想,必将在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奋斗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和思想品德。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受享乐主义、金钱至上、利己主义等影响,部分大学生不思进取,不讲社会公德,缺乏法制观念,难以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和远大理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进一步提升。

2.市场经济使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在高校日渐蔓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在高校日渐蔓延,使校园充斥着物欲气息。在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急功近利、精神颓废、浮躁不安,难以集中精力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同时也逐渐丧失了对思政教育课程的学习兴趣。更有甚者,在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因追求名牌、享受奢侈品等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对高校思政教育造成了严重影响。

3.市场经济中的一些不良现象严重影响高校思政教育氛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一些书商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唯利是图,将一些内容极不健康书籍、资料等出版传播到校园,严重影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积极健康的德育环境,从而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造成不可忽视的阻碍。

(三)人文關怀缺失对高校思政教育产生的不利影响

1.对高校大学生心理疏导的忽视。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心理疏导的重视程度相较于欧美国家普遍较低。部分高校仅仅将重心放在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只注重大学生的专业科目成绩,而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教育重视不够。据相关数据显示,大学生因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伤害他人抑或伤害自己的比重正在逐年上升。无论是云南大学马加爵产生心理问题残忍杀害同住舍友酿成的悲剧、洪山区高校一女生宿舍被同住舍友盗取财物牵扯出宿舍纠纷,还是诸多高校学生不堪学业、就业及情感压力的重负而产生的自杀行为,其根本都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存在问题而得不到及时疏导导致的。这说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高校教育发展中不容小觑、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只有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的心理疏导有一个全面而科学的体制机制,才能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要想真正使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全面提升,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并不断研究可行方法,避免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被边缘化,避免心理健康教育被忽视而影响思政教育的全面发展。

2.共性教育使高校大学生一定程度上丧失创新能力。每一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在思政教育学习的过程中也有自己独特的需求,但当今大部分高校的思政教育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策”,这就使部分个人需求未得到满足的大学生对思政课程丧失兴趣,其思维与个性也在单一的共性教育课堂中被束缚,创新意识得不到充分的培养,创新能力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使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难以提升。如何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非传统的教学方法,打破原有固化模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对思政教育产生浓厚兴趣,并应用到自己的实际学习生活中,这是高校避免共性教育使大学生一定程度上丧失创新能力、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3.轻视课外实践教育活动对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作用。课外实践教育活动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当下部分高校却把过多的精力集中在大学生的课本知识教学上,忽视了大学生的课外实践和课外活动,或是注重一些形式化的课外实践活动而非真正带有思政教育目的来开展活动。高校教育工作者只有真正开展课外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多方面的活动不断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使其有自我主见,不再感到精神空虚、焦虑,不再使课外实践活动形同虚设,并不再对社会实践活动采取轻视态度,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才能够真正达到,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才能得到明显提高。

二、有效遏制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弱化的对策

(一)重视“中国梦”的价值维度,将“中国梦”本质内涵融入高校思政教育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是强国梦与复兴梦,更是幸福梦。“中国梦”的本质内涵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将“中国梦”的本质内涵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是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将“中国梦”的本质内涵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中,使大学生在思政教育课中对“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有深刻的理解。将“中国梦”的本质内涵融入思政教育课程中,能够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信仰和价值取向,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及使命,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不仅如此,还有助于增强高校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习近平指出:“‘美丽中国不仅美在青山绿水与蓝天白云,还应美在国强民富、美在风清正气、美在精神富足、美在安居乐业等等。这些美丽,归根起来,可以说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十四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美丽中国梦”的科学内涵表明,“绿水青山”的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美是统一的。将“中国梦”的内容导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能够使大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使大学生明白只有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勤学苦练,才能使自己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有所作为,进而实现自身人生价值。

(二)促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效融合,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虽然给当今高校的思政教育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挑战,但也带来了机遇。只要我们充分利用新媒体,并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充分有效融合,就能够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健康发展。

当下,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日新月异的多样化信息都可以在互联网的传播中为高校大学生充分了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利用互联网及新媒体进行思政教学的重要意义及不可或缺性,充分利用高校大学生对互联网的依赖性,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多种多样的思政教育活动,通过互联网及新媒体激发高校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兴趣和热情,克服和避免思政教育过程中自身对新媒体的抵触心理。

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效融合,构建新的教学平台,是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既不能盲目排斥新媒体、否定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不能完全否定传统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应将二者有机地融合起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过程及方法有目的地传播到各大校园论坛中供大学生筛选、评价和讨论,使大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更有参与感,激发大学生对思政教育课程的学习兴趣。

(三)坚持“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相结合,有效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健康发展

坚持“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将其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当今高校大学生大多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对思政教育有着不同的认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既要坚持“有教无类”的思想,不放弃对每一个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牢固树立将思政教育渗透到每一位大学生的思想中的意识;又要努力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尊重每一位大学生的个性,进行个性化教学,激发每一位大学生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兴趣。同时,要高度重视教育对象的差异性,既做好教育中的“普遍性”,又能对高校大学生的“特殊性”有所顾及。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不同教育对象的针对性,要坚持集体教育为主,分层次施行教育为辅,针对不同的高校大学生实行不同的教育。

(四)应用情感教育,不断提升思政教育水平

注重对大学生的情感感化,可以有效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首先,通过情感教育可以提升高校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接受度。注重情感的感化,消除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抵触心理,注重高校大学生的情感导向和心理诉求,能有效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在日常校园生活中,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加强与学生的日常情感交流,了解大学生内心的真实需要及内心深处对思政教育发展的看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也應在教学工作中坚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真正激发高校大学生对思政课程知识的兴趣。运用“同龄人的情感认同方法”,在校园中创设浓厚的人文氛围,促进大学生的情感升华,以此来推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创设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陶冶高校大学生的情操,使大学生真正感受到并融入到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学校要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真切感受校园浓厚的人文氛围。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大学生可以在无形中提升自己的情感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让自己的校园生活具有更加强大而稳固的情感、心理基础。除此之外,学校应充分发挥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隐性教育”作用,通过体现人文精神和历史传承的教学建筑、教学环境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校的历史人文精神进一步得以传承。这对大学生增强思政教育意识、自觉提升自己的思政水平和道德素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这也是遏制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弱化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结语

思政教育工作是新时代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思政教育工作中,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加强政治引领、强化价值引导、创新方式方法。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才能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王凯玲,刘宇羲.情感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江西科技学院学报,2017(9).

[2]陈筱倩.手机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J].中国培训,2017(9).

[3]胡凯.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高教研究,2007(3).

[4]王梦.试论儒家管理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启示[J].新时代职业教育,2018(12).

[5]徐慧玲,吴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失人文关怀问题的研究[J].科学大众,2017(2).

【责任编辑:闫生金】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教育中国梦实效性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