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泥工活动的适宜性及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2021-04-28陈志红
陈志红
摘 要:泥工活动是幼儿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幼兒审美能力、思维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实施幼儿教育活动的时候,教师要立足农村幼儿泥工活动的适宜性,应用多样的策略,引导幼儿制作作品,促进幼儿发展。
关键词:农村;幼儿;泥工活动;适宜性;有效教学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幼有所教”的教学要求,倡导将幼儿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在实施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时候,要着力创设多样的艺术形式,驱动幼儿切身体验,使其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艺术表现,发展审美能力、思维能力等。自然界是幼儿生活、学习的广阔天地,自然界也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幼儿有效发展的载体。泥土是自然界中不可多得的资源,泥工活动是最朴实的艺术活动。农村有着极为丰富的泥工资源,为幼儿制作泥工作品提供了资源。同时,农村幼儿教育改革在不断地深入发展,幼儿教师正在将幼儿从美术作品的知识认知层面拓展到操作层面,促进幼儿欣赏、制作生活性的作品,提升其艺术素养。因此,在实施农村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切实地把泥土活动的适宜性,有效地应用多样的策略来引导幼儿制作泥工作品。
一、 农村幼儿泥工活动的适宜性
(一)有丰富的泥工资源
泥工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丰富的活动资源。农村相较于城市来说,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泥工资源就是其中之一。无论是幼儿教师,还是幼儿,在参与生活的过程中,早与泥工资源进行了互动。比如,不少幼儿在体验日常生活的过程中,会和小伙伴一起利用泥土、橡皮泥、面团等材料,制作各种各样的物品,收获动手操作的乐趣,同时积累动手操作经验,为发展艺术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二)促进幼儿艺术行为发展
艺术创作是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主要形式,同时,艺术创造也是幼儿展现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直接的形式。泥工活动,是艺术创造的一种形式,便于幼儿在切身体验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自主制作,创造出不同于平面的各种立体作品,在受到美的熏陶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展艺术行为。此外,在制作泥工作品的时候,幼儿还可以自主地在脑海中建构具体形象与空间形式的关系,自然而然地发展空间观念。当空间观念得到发展的时候,幼儿的立体造型能力将获得进一步提升,实现艺术行为的继续发展。
二、 农村幼儿泥工活动的实施策略
泥工活动,也被称作是泥塑活动,是指幼儿利用泥类材料,利用简单的工具,将其制作为立体形象的制作活动。在参与泥工活动的过程中,幼儿不仅可以实现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发展想象力、审美能力等。因此,在实施农村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时候,教师要立足泥工活动的适宜性,应用多样的策略引导幼儿动手体验。
(一)合理选编泥工教材
教材是教师实施泥工活动的依据,也是幼儿动手操作的指导。纵观市面上现有的泥工教材,大都有着极强的专业性,不适合幼儿操作。而且,在农村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还没有专门的泥工教材,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一般是借助网络渠道,搜集相关信息,如此做法导致泥工活动的内容较为随意,且缺乏系统性。受到教材内容的限制,幼儿在参与泥工活动的时候,将出现诸多的问题,无法有效地完成泥工活动的预期目的。针对该情况,农村幼儿教师要想有效地组织泥工活动,首先要发挥教学能力,挖掘教学资源,编创校本教材。因为幼儿对新奇有趣的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我们在编创泥工校本教材的时候,会立足幼儿的发展特点,将神话故事、动画场景等融入其中,激发幼儿的制作兴趣,同时使他们在教材内容的辅助下,能初步地掌握制作泥工的方法,为提升泥工活动的有效性打下坚实基础。
具体地,在编创校本教材的时候,我们将喜闻乐见的《西游记》融入其中,向孩子们中展示这部动画片中的人物形象。如此编创的教材,不仅有效地点燃了孩子们参与泥工活动的兴趣,还使他们感知到我国的传统文化,便于在制作的过程中,融入文化因素,发展文化素养。
(二)循序渐进推进教学
幼儿是参与泥工活动的主体,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幼儿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发展情况和发展特点。在人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农村幼儿教师要切实地尊重幼儿的发展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循序渐进地组织泥工活动,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同时也使幼儿通过切身的体验,实现进一步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在实施泥工活动的时候,立足小班、中班和大班幼儿的发展特点,设计了不同的活动任务和活动内容。
1. 小班幼儿:初步感知泥工艺术
感知泥工艺术,是制作泥工作品的前提和保障。小班幼儿刚刚接触泥工活动,首先要建立对泥土特性的认知,同时也要欣赏不同的泥工作品,从整体上认知泥工作品,打好制作基础。因此,我们在实施农村幼儿泥工活动的时候,重点引导小班幼儿认识泥土,与泥土互动。
具体地,小班幼儿因为缺乏生活经验,对泥土的认知不深刻。陶行知先生的“做中学”理念指出:做是个体认知世界,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所以,在实施泥工活动的时候,我们指导小班幼儿动手触摸,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建构对泥土的初步认知。比如,泥工活动资源多样,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经过处理的泥土,指导他们以小组为形式,先各自触摸、感受这些泥土资源,接着与小组成员互动,说一说,这些泥土资源各自有怎样的特点。在触觉的作用下,大部分孩子感知橡皮泥是软软的,是可以制作为多种作品的。也可以感知到黄色的泥土,是软软的,但是随着不断地揉搓,会慢慢地变硬,有时候,加入的水不够,会裂开。孩子们如此切身地感知泥土资源,实现了对泥土的正确认知,为接下来操作泥土,有效地制作泥工作品打下了坚实基础。
2. 中班幼儿:结合乡土特色制作
通过与泥土资源互动,幼儿可以感性地认知泥土制作。根据认知结构主义理论我们可以知道,中班的幼儿处于模仿、尝试阶段。而且,在不断地尝试过程中,他们坚持的时间会越来越久,同时也可以慢慢地听懂成年人的要求,按照具体的要求,践行行为。立足中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在实施泥工活动的时候,教师要为他们提供动手实践机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活动的实施要具有地域特色。泥工活动是一项具有生活性的活动,不同地区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泥工文化。基于此,我们在组织中班泥工活动的时候以乡土资源为切入点,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同时使他们在文化资源的辅助下,进行艺术性地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