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偶像教学论”

2021-04-28王伟娜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1年1期
关键词:心目内驱力崇拜

王伟娜

从教十年,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记忆中好多学生资质平平,沉默寡言,也不犯错,也不上进,按部就班。我甚至都记不起他们的样子,想不起他们的名字,就好像一辆辆汽车从身旁一闪而过。

身边的好多家长表示困惑,为什么我们家孩子一点争胜心都没有呢?其实,很多教师同样如此,不争优,不评先,不逼他们一把的话,他们从来不主动参加活动,但真去参加了,也会发现其实还是很优秀的。从心理学角度讲,这类人都缺乏一种动力——内驱力。

从20世纪50年代的英雄崇拜,到80年代恢复高考后的知识崇拜,再到如今娱乐文化思潮影响下的明星崇拜,偶像崇拜一直以来是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常态。

心理学家卡伦·霍妮认为:“追寻偶像是追寻理想自我的表现。”研究表明,偶像崇拜的本质在于对所崇拜偶像的依恋和学习。偶像崇拜对少年儿童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对偶像的追随,甚至可以改变学生的命运。正确把握少年儿童偶像崇拜的本质和特点,对帮助少年儿童健康度过这一阶段非常重要。

我们都学过课文《挑山工》。冯骥才先生第二次登泰山,是在“文革”时期,山间寺庙都闭门上锁,各处佛像都集中锁在泰山顶的碧霞祠。然而虔诚的信徒,为了还愿,千辛万苦爬上山顶,隔门拜佛,极为至诚,令人感动。冯老从中得到启示:世界上最难被约束的,乃是人心。当人心有强烈追求时,会迸发出自己都难以相信的力量。每个人都应该在心中树立一个目标,有一个信仰,或者有一个偶像。有了一个目标之后,再去奋斗。当你累了、困了的时候,就会想这是为了更快实现自己的目标,就不会再抱怨了。

我们经常讲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哲学。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我们是学生心目中的女神、偶像,他们对我们产生敬佩之情时,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多次的教学经验交流中,教学成绩好的教师都会提到,经常找学生谈心,当学生的知心姐姐,学生才愿意和教师敞开心扉,愿意按教师的要求去做。

我们经常说“别人家的孩子”,可是那真的只是“别人家的孩子”,很多学生学习上真的很难,家长甚至对学生的学习放任自流,可是我们不能放弃他们,作为教师,我们是他们最后的希望。除了学习之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他也可以是别人心目中的偶像。当从没有在课堂上发过言的郑博洋拿起长笛纵情演奏时,周围的世界仿佛都静止了,他是那么投入,那么自信,那一刻他也成了别人的偶像!他的内驱力被激发出来了,慢慢地在进步。“让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这就是教育的魅力。

我不赞成把教师仅仅看作蜡燭、春蚕、铺路石一类的角色,也不认同一类人的奉献仅仅为了造就另外一类人幸福的说法,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去追求更好的自己,追求更好的生活。

猜你喜欢

心目内驱力崇拜
消失在法庭的邦博
悠悠一夏
破译自推娃的密码
我心目中的小学
高一学生物理学习动机与物理成绩的相关性调查研究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浅析中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影响因素
偶像面面观
我心目中的吴天明
我的爸爸是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