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工作汇报

2021-04-28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1年1期
关键词:名师江苏省教研

江苏省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项目由江苏省教育厅于2019年组织实施,经各设区市教育局遴选推荐和省教育厅复核,共有42个工作室被确定为首批江苏省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工作室运行以来,充分发挥了网络优势,缩短了地域差距,把网络教研、师资培训、教学资源和个人空间有机融合,促进了互联网环境下教科研方式的转变和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目前已涌现了不少网络教研和资源的优秀成果。

扬州市考核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工作

2020年12月14日,扬州市组织开展陈文艳、王军文、刘岚3个省级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2020年度建设与应用情况验收会。考核过程中,专家组详细查阅了各工作室的建设过程台账资料,从工作室的建设与活跃程度、工作室在培训指导教师方面发挥的作用和工作室在特色教育教学中取得的成效等方面进行了考核评估,并对3个工作室的工作成效给予了肯定。下一步,各工作室将在坚持做好本学科信息化教学的前提下,加强拓展与整合工作,发挥网络平台和技术优势,努力在区域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工作中创出江苏范式。

揚州市电化教育馆高度重视江苏省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在工作室建设初期召集领衔教师共同探讨工作室建设方案,制订并完善了工作室的管理考核制度,通过协调多方力量全面支持工作室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教研活动。截至目前,共开展4次工作室领衔教师、核心教师会议,形成工作简报30余期,上传教研文章267篇、相关资源215个,组织开展名师课堂240节、网上评课和话题研讨85次、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32次,整体参与人数达到177人,其中领衔教师3人、核心教师28人、学员教师146人,工作室网页综合访问量达45446人次。工作室参与人员覆盖面逐渐扩大,推广示范效能不断增强。

扬州市电化教育馆将全力推动江苏省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的建设。根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针对考核验收合格的3个网络名师工作室,分别给予专项配套工作经费2万元,用于网络名师工作室业务开展,激励网络名师工作室不断进取、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努力使江苏省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成为研究的平台、成长的示范、凝聚的核心、辐射的窗口,发挥名师的学科引领和辐射作用,为促进扬州市教育均衡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苏州市举行首批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

现场交流活动

2020年12月4日,苏州市首批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现场交流活动在万红小学举行。江苏省电化教育馆副馆长金玉、苏州市电化教育馆馆长顾瑞华、张家港市教育局副局长朱治国等出席活动。朱治国致欢迎词。

苏州市有4个工作室被确定为首批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分别是苏州市吴江区鲈乡实验小学周迎春网络名师工作室、张家港市万红小学钱亚萍网络名师工作室、苏州工业园区星汇学校王水丽网络名师工作室、苏州市草桥中学校丁银杰网络名师工作室。金玉、顾瑞华为苏州市首批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授牌,并充分肯定了4个工作室发挥的示范引领作用,明确了工作室今后发展的方向。

钱亚萍网络名师工作室特聘请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省特级教师曹国庆等一批名师作为工作室指导专家。朱治国颁发聘书。

与会者观摩了“听·见中华”民族音乐特色课程节目展演。钱亚萍网络名师工作室和万红小学联盟师生的精彩表演,获得了与会者的阵阵掌声。

本次活动共开设语文、数学、音乐、科学等7个学科10节观摩课。教师们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利用平台构建自主合作、探究互动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基于技术融合的课堂教学新样态,并进行了线上直播。工作室指导专家、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潘丽琴老师给工作室全体成员作题为《小学音乐课堂民歌教学策略之“起承转合”》的专题讲座。

江苏省电化教育馆项目负责人曹鹏、苏州市电化教育馆研培中心主任周红涛与4位工作室领衔教师座谈。4位领衔教师分别介绍了各自工作室建设过程中的做法、亮点、成效,并结合各自工作和学科特点,对下一阶段如何推进网络名师工作室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

曹鹏和周红涛对4个江苏省名师网络工作室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大家能充分发挥名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将网络名师工作室建设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优质资源的整合基地、优秀成果的展示平台。

南通市举行首批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

现场交流活动

2020年12月2日,南通市首批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现场交流活动在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附属小学海光校区举行。江苏省电化教育馆馆长姚志化、副馆长厉浩,南通市教育局副局长郝浩亮,海安市教育体育局局长章晓丽出席活动。南通市教育技术中心、南通市各区县电教中心负责人、南通市首批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教师和核心组成员及部分学员教师、南通市第二批申报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的领衔教师以及海安市各区镇电教教研员、各中小学分管电教工作负责人参加活动。

启动仪式上,姚志化给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他要求,各工作室的教师们要关注新的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变革的影响,积极拓展创新发展,实现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要加强合作与交流,开展合作与创新;加强管理和规划,逐步提升服务水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郝浩亮就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的发展与建设提出了宝贵意见,他建议工作室要形成自己鲜明的风格和特色,确立研究方向,立足信息化教学研究和创新,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报告和一系列的资源成果。

章晓丽希望与会教师能充分利用名师工作室平台,发挥“互联网+项目化教学”的优势,不忘师者教育初心,携手鼎力前行。

姚志化、厉浩、郝浩亮、章晓丽对陈有志、丁义国、康永宏、张剑平4位南通市首批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教师进行授牌。

启动仪式结束后,与会人员观摩了“数与形”“A real boy影片赏析表演”“地球和它的七个兄弟”“神秘的镜子”“消防员灭火”“Tarzan the Ape Man影片赏析”“读场景,品细节”“扑克牌中的数学”“雨中交响”共9节“互联网+项目化教学”的示范课,涉及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科学、音乐6个学科。教师们精湛的教学技艺、信息化的教学手段、项目化的教学方式获得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在“展示与讲座”环节,厉浩指出,网络名师工作室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在专家引领下,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为教师服务。本次活动形式多样、接地气,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南通市教育技术中心还通过“慧学南通”平台进行了线上直播,是一次很好的网络名师工作室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活动。

江苏省电化教育馆项目负责人曹鹏,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丁庆富、康永宏分别做了题为《树立视觉素养意识,提升课堂教学引导力》《区域推进“互联网+项目化教学”的实施策略》《互联网+项目化教学》的讲座。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附属小学校长卢青云,装备处主任吴东杰、副主任戴艳洪分别从学校的智慧化管理、纵横码社团的特色发展、海光校区的智能化建设和应用3个方面进行了汇报。

徐州市教育局举办第二批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

领衔教师申报答辩活动

2020年11月2日,徐州市教育局举办第二批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教师申报答辩活动。经过个人申报、电化教育馆初评,共确定18名教师入围答辩环节。徐州市电化教育馆技术人员、市教研室教研员、市直属学校管理人员担任评委。

答辩开始前,徐州市电化教育馆项目负责同志向大家介绍了此次答辩会的流程及注意事项,指出此次答辩会以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教学示范和辐射作用为目的,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

答辩会上,各申报教师依次围绕网络工作室的建设目标、实施计划、预期成果及建设创新点等方面进行答辩展示,并现场回答了专家提问。专家提问涉及工作室的研究理念、研究方向、学科特色等内容,全面考查了申报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

此次江苏省第二批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教师答辩为教师间的交流学习提供了契机。相关负责人建议名师工作室领衔教师认真听取专家意见,修改并完善工作室的运行方案,充分发挥网络名师效应和团队力量,使网络名师工作室成为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坚实保障。

黄爱勤网络名师工作室

举行“智学课堂,有效教学”主题研讨活动

近日,“智学课堂,有效教学”主题研讨暨江苏省黄爱勤网络名师工作室第八期活动在淮安市盱眙县穆店中心小学举行,黄爱勤网络名师工作室成员、部分学校骨干教师代表及穆店中心小学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黄爱勤网络名师工作室成员和穆店中心小学的4名骨干教师为大家展示了2节数学和2节语文课例。教师们精巧的课堂教学设计、准确精练的讲解、合作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优雅的教态和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获得了听课者的一致赞誉。

在互动研讨(微讲座)环节,盱眙县教师发展中心信息部主任傅维春指出,教师们应该心怀梦想,争做网络教学研究的实践者。黄爱勤网络名师工作室成员进行了精彩的互动点评,以课堂教学的观摩课为例,通过对课例的剖析,进一步探讨智学课堂理念下的深度学习,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黄爱勤网络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黄爱勤做了精彩的点评,并指出此次活动以“智学课堂,有效教学”为主题,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课堂延展的深度学习,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此次校本研訓活动借助网络名师工作室的专业引领作用,拓展了校本教研的广度和深度,为有效组织乡村教师参与教学教研做了积极探索,对进一步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汤蓉、段波网络名师工作室联合举行研讨活动

2020年11月16日,江苏省汤蓉网络名师工作室(泰州)、江苏省段波网络名师工作室(徐州)联合举行了“新课程理念下的人工智能教育与计算思维培养策略”研讨活动。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下分别在泰州市第二中学附属初中、徐州市开发区中学进行,线上两地相互直播。活动就人工智能教育进行了同课异构教学的探究,对人工智能教育未来发展方向、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深层次的研讨。江苏省电化教育馆项目负责人曹鹏、泰州市教育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徐俊生到场指导。

第一节课,泰州市第二中学附属初中陈爱云老师呈现了一节精彩纷呈的“神奇的人工智能”课。陈老师以抗疫英雄为导入点,引入人工智能,与学生共同回顾人工智能在抗疫防疫中的出色表现,充分肯定了人工智能的社会价值,让人工智能这个角色深入学生内心。

第二节课,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侯冬梅老师讲授“未来可期——走近人工智能”,以对未来教室的设想引出人工智能,用天猫精灵讲解了“什么是人工智能”和“图灵测试是什么”。课堂最后,侯老师让学生欣赏视频《疫情中的人工智能》,使学生懂得人工智能不仅是疫情中的助手,更是经济复苏的后盾,能够替代人类完成很多复杂和危险的工作。这一点睛之笔,在肯定人工智能的社会价值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对“科技改变社会”的认同。

两节课后,两个工作室进行了联网互动评课,重点就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展开了对人工智能未来教育的探讨。

徐俊生肯定了两位教师课堂教学的“两注重、两强化”: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强化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强化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他还强调,人工智能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智能对未来社会、未来教育的改变值得我们深思。

汤蓉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教师汤蓉认为,两位教师的课有两点值得肯定:一是项目式情境的真实性,从疫情期间人工智能的应用“AI由疫动”到垃圾识别分类中的应用,都是选择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事件入手;二是侧重过程性评价,对课堂评价进行了巧妙的设计,有小组合作后的展示评价,还有课堂小助手、小组和个人加分等评价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泰兴市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朱爱军老师主要点评了陈爱云老师的课,他觉得人工智能既具体又抽象,范围非常广,并不好教。陈老师的课堂内容特别丰富,课堂教学环节也安排得很紧凑,能充分运用班级优化大师、希沃上课助手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包凌琰老师点评时,称赞两位教师的课堂语言组织能力都非常好,并且善于观察学生,拓展学生的思考。陈老师以抗疫英雄引出人工智能非常应景,引发学生的共情,在人工智能体验与畅想环节,又以身边科技创新奖获得者的事例再次拉近了人工智能与学生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侯老师的课很符合项目式教学特点,注重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

段波名师工作室领衔教师段波评价两位教师课堂教学能基于活动、基于项目,侧重学生的过程体验,有助于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徐州方参与活动的教师纷纷进行了比较精当的评课。

最后,曹鹏进行了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了所有与会教师为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所做出的努力。教师是学生课堂的第一观察对象和引路人,教师良好的形象和举止也会为课堂增光添彩;信息技术教师更要作为前沿科技的发现者和体验者,将前沿科技带给学生、带给身边的教师;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教师和核心成员要发挥辐射作用,激发更多学员教师参加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打下更坚实的基础。他表示,江苏省电化教育馆也会在平台支撑、管理制度上为工作室发展做好保障,并对工作室发展做出指导,工作室要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拓展、整合、创新。

追寻高效课堂是教研活动永恒的主题。本次汤蓉网络名师工作室联合段波网络名师工作室开展线上线下同课异构教学展示活动,不仅打破了地域限制,更为人工智能教育深度教研提供了实践范例。

杨金斌网络名师工作室

开展教学研修活动

2020年12月25日,江苏省杨金斌网络名师工作室教学研修活动在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举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项目主任刘曦葳、江苏省电化教育馆副馆长厉浩、连云港市教育局副局长李宏伟等出席活动。

研修活动一开始,刘曦葳、李宏伟等共同为连云港市4个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授牌。刘曦葳在讲话中就智慧教育区域性推进中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力重点和方向做了全面分析和科学指导。针对杨金斌网络名师工作室下一阶段的工作,刘曦葳指出,希望杨金斌网络名师工作室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探索信息化背景下育人模式和教学教研新模式、推进“互联网+教育”新发展等方面不断探索,充分发挥网络名师工作室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快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工程建设。

在随后举行的研修活动中,淮北师范大学教授张琪作题为《信息技术赋能基础教育变革》的专题报告。南京市银城小学、江苏省特级教师王金涛作题为《未来课堂与未来教室》的专题报告。

活动中,连云港师专一附小王晶晶,师专二附小王海泉、王海芬、沈倩,连云港市苍梧小学李睿,南京市银城小学高倩文分别执教了教学观摩课。王金涛、师专二附小副校长孟庆甲等对观摩课分别进行了教学點评。连云港市信息技术骨干教师200余人参加了活动。

仇大成网络名师工作室

开展“城乡结对互动课堂”

网络教研活动

2020年11月24日,仇大成网络名师工作室11月网络教研活动在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盐城市滨海县农业园区中心小学同步举行。仇大成网络名师工作室成员、苏州工业园区二实小骨干教师40余人参加活动。

“拿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一写。”苏州工业园区二实小李怡梅老师一说完,苏州、滨海两地两个班级近80名学生就齐刷刷地举起小手开始了同步书写。本次网络教研活动中,李怡梅执教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雾在哪里》一课。滨海县农业园区中心小学二(1)班的学生借助网络实时交流,分享智慧。

“同学们心中的机器人是什么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画一画。”“请滨海的17号同学展示一下你画出的机器人。”苏州工业园区二实小刘海武老师执教信息技术课“认识机器人”,两地学生利用便捷的网络平台,在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画一画的互动过程中,认识了有趣的机器人,增进了双方的友谊。

课后,仇大成网络名师工作室成员和苏州工业园区二实小、滨海县农业园区中心小学的教师们依托“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平台进行了线上交流研讨,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信息手段的适切使用以及双方学生的实时互动等不同角度进行智慧碰撞。

网络教研活动中,仇大成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教师、滨海县教师发展中心教师仇大成做了题为《城乡结对互动课堂的学生活动指导》的专题讲座,介绍了江苏省“城乡结对互动课堂”的操作要点,并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教学、学生学习方式、作业设计、学习评价等方面做了具体指导。

苏州工业园区二实小校长杨春芳、滨海县农业园区中心小学校长于广云结合自身学校实际,对城乡结对互动课堂上所表现出的对学生的尊重和有效的学习指导给予了高度评价,鼓励教师们通过教育技术介入的方式,构建城乡学生发展共同体,强化、放大学生间相互影响的作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并就进一步合作互动提出了新的建议。

2020年以来,仇大成网络名师工作室开展了多次网络教研活动,共享了优质教学资源。仇大成网络名师工作室成员和苏州、滨海两所学校的师生们进行了课堂的“零距离”互动,教师自身素质得到了提高,学生也在互动课堂里汲取了知识,不断成长。网络名师工作室和“城乡结对互动课堂”的深度融合,促进了城乡优质教育的均衡发展。

猜你喜欢

名师江苏省教研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吃火锅的发现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浅议"名师"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名师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