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流域塑料大棚黄秋葵栽培技术

2021-04-28汪李平

长江蔬菜 2021年6期
关键词:黄秋葵秋葵穴盘

汪李平

黄秋葵, 又名秋葵、 咖啡黄葵、毛茄、金秋葵、美人指、羊角豆、洋辣椒等,为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东北部地区,我国也有野生种,一直以来湖北、湖南、安徽等地农村房前屋后均有零星种植。13世纪埃及就有栽培记载,现已成为非洲、中亚、南亚、东南亚及欧洲等热带地区广泛栽培的主要蔬菜之一。

黄秋葵嫩荚肉质柔嫩、润滑,可凉拌、作汤、清炒、煮食,也可腌制、制罐及速冻加工等,还可深加工成花茶、饮料、胶囊、秋葵干、秋葵籽油等。除嫩果荚供食外,其叶、芽、花也可食用,种子中含有较多的钾、钙、铁、锌、锰等矿物质,干种子能提取油脂和蛋白质,亦可作咖啡的代用品或添加剂,成熟的种子烤熟磨成细粉, 其味芳香,冲调溶解快,可作咖啡代用品,且不含咖啡因。

黄秋葵营养丰富,每100 g嫩荚果含粗蛋白2.5 g、粗脂肪0.1 g、 碳水化合物2.7 g、 维生素A 660国际单位、维生素B10.2 mg、维 生 素B20.06 mg、 维 生 素C 44 mg、 钙81 mg、 磷63 mg、 铁0.8 mg。幼果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深受百姓青睐。其汁液中主要成分为果胶、 牛乳聚糖及阿拉伯聚糖等,有帮助消化、护胃整肠、滋养皮肤、降低血糖、增强肝肾功能等功效。随着其独特的营养保健功能逐渐被认识, 黄秋葵还被称为 “植物伟哥”“绿色人参”,已经成为一种发展潜力巨大的功能性蔬菜,美国人称它为“植物黄金”,近年来黄秋葵成为人们热捧的高档营养保健蔬菜, 风靡全球。

1 品种类型

黄秋葵品种较多, 可以根据其嫩果颜色、形状、大小及植株高矮进行分类, 按嫩果果皮颜色可分为乳黄色、绿色及紫色等类型;按嫩果果实横断面形状可分为五角、八角及圆果等类型;按果实长度可分为长果种(果长10~25 cm)、中果种(果长5~10 cm)和短果种(果长3 cm 左右)。按植株高矮可分为高(2 m 及以上)、中(1.5 m左右) 及矮(1 m 及以下)3 种类型。矮秆型株高1 m 左右,节间较短,叶片稍小,缺刻较少,早熟,第一朵花着花节位低,分枝较少,抗倒伏,易采收,适合密植。高秆型植株高,果实浓绿,品质好,但后期嫩果采收不便, 且在台风季节易倒伏。

现将生产中主要应用的优良品种介绍如下。

①清福 中国台湾引进的杂交一代品种。植株茎秆粗壮,生长势强,株高约1.5 m。嫩果横切面五角形,嫩果果形端正,长约7 cm,色泽浓绿,结果力强,产量高;早熟,定植后36 d 可采收。

大棚黄秋葵

②五福 中国台湾引进的杂交一代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株高1.2~1.5 m,嫩果翠绿色,果面光滑,果长8~10 cm。早熟,定植后40 d 左右开始采收。

③南洋 中国台湾引进的杂交一代品种。植株生长势强,属高秆类型, 株高1.5 m 以上。分枝性较强, 一般有侧枝3、4条,持续结果力也较强。嫩果横切面五角形,细而长,色淡绿;早熟,定植后约35 d 即可采收。

④绿空 国外引进的杂交一代品种。植物长势旺盛,株高1.5~1.8 m,早熟,始坐果节位低,连续坐果性强,商品率较高。嫩果棱角清晰,色泽碧绿、风味嫩滑,深受欢迎。嫩果长7~10 cm时采收,果形整齐,采收期长,产量较高。露地4~6月均可播种,6~10月采收, 长江流域也可利用塑料大棚进行提早或延后栽培。667 m2产量1000~1500 kg。

⑤早熟五角 极早生,荚色浓绿,五角分明,很少出现残果、曲果,良果率高;株矮,节间距短,中小叶,主枝着荚,低节位着荚数量多;抗倒伏,宜密植,产量高,易采收,极其适宜温室栽培。长江流域露地栽培于3~4月播种,5~10月收获。

⑥绿宝石 圆形品种,果荚长15 cm,翠绿色;果荚质地软,食味极佳, 即便采收期延后,也不会木质化;植株长势和吸肥力中强,产量较高。长江流域露地栽培于3月中下旬播种,6~10月收获。

⑦深红无毛多角秋葵 六角或八角品种,是五角品种的变异种,适应性强,产量高;果荚长8 cm,肥大,淡绿色;荚果质地好,食味佳;植株较高,为早中生品种。长江流域露地栽培于4月末播种,7月初至10月中旬收获。

⑧绿盐 五角品种,棱角分明,商品性极好;果荚深绿色,质地柔软,食味极佳;很少出现残果、曲果,果实极少出现花青色,良果率极高;耐暑、耐寒性强,植株长势和吸肥力一般, 分枝少,叶小,易栽培,适宜温室栽培。长江流域露地栽培于5月初播种,7月初至10月中旬收获; 棚室栽培于2月中旬至3月中旬播种,5~8月收获。

⑨绿箭 极早生品种, 产量高,果荚浓绿色;很少出现残果、曲果,良果率高;株高中等,节间距一般,中叶;植株长势和吸肥力较强,分枝较多。长江流域露地栽培于3~4月播种,5~10月收获。

⑩优质五角 极早生品种,产量高;果荚棱角分明,翠绿;株矮,叶小,最适合温室密植栽培;分枝力旺盛,剪枝后侧枝发生力强。长江流域露地栽培于3~4月播种,5~10月收获。

⑪殷红秋葵 红色秋葵品种,果荚殷红色,宜生食,加热后颜色变绿;果荚长约8 cm,横断面呈五角形, 果荚质地柔软,极少出现残果;茎、叶、花均为殷红色,极具观赏价值;植株长势旺盛,易栽培,最适合庭院种植。长江流域露地于3月中旬播种,6~10月收获。

⑫卡里巴日本引进品种,株高1.5 m 左右,茎绿色,节位短,叶掌状五裂,叶柄长,嫩果先端尖,色泽浓绿,横断面五角形,嫩果荚长10 cm、横径1.5~2.0 cm时采收,连续坐果能力强,适合密植,产量和品质均佳。

⑬日本五角黄秋葵 植株高度1.5~2.0 m,茎圆柱形,叶片绿色,长20~30 cm。以主茎结果为主,第5~7 片叶腋出现第一朵花,花后6~9 d 果实可长到10~12 cm, 从播种到收获50~60 d,采收期50~60 d,每667 m2产量3000 kg 左右。

⑭红娇一号 植株生长强健,叶形中等,缺刻中深,叶与茎稍红绿色, 嫩果横断面五角形,红色美艳,口感甜,果长9 ~10 cm,果宽1.6~1.8 cm,单果质量约14 g,播种至采收52~55 d。适合露地栽培,长江流域4月上旬至8月均可播种。

⑮绿五星 植株生长强健,叶型较小,缺刻较深,生长不分杈或者分杈很少,适合密植,嫩果横断面五角形,色泽浓绿,荚果不易老化,早熟,丰产性极佳,播种至采收55~58 d。

⑯纤指 植株生长旺盛,株高2.6 m,茎粗4 cm,节间长为4.5 cm,分枝少,抗倒伏能力强。叶互生,掌状深裂,绿色,叶面有硬毛。叶柄长45 cm,叶长38 cm,叶宽34 cm。嫩果以花后5~7 d、果长12~15 cm 采摘为宜。连续结果能力强,在肥水条件都能满足的情况下, 单株结果可高达100 余个,一般每667 m2产量1000~1500 kg。露地播种为主,4月初播种至鲜果采收约70 d,采收期130 d 左右。

⑰苏秋葵1号 植株长势强盛,株高1.4 m,茎秆绿色,粗壮,茸毛很少。叶片中等大小,叶色绿,缺刻较深。叶柄绿色,后期呈现淡紫红色,茸毛多。熟期中等。嫩荚横断面五角形,花后4~5 d,单荚质量9.6 g,荚长7.3 cm,颜色绿,适口性好。667 m2嫩荚产量1000 kg。

⑱川秋葵1号 是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最新选育的黄秋葵新品种,株高1.5~2.0 m,始花节位为4~5 节,节间短,挂果紧密,嫩果5 棱,果色深绿,果长10~15 cm,单果质量15~20 g。四川地区适播期为4~7月,最适播期为5月和6月, 每667 m2种植2000 株左右,产量高,抗倒伏、抗病性强,适合四川省各地种植。2015年9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审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川秋葵1号。

⑲闽秋葵1号 杂交一代新品种。植株长势旺盛,果形美观,无刚毛。株高1.5~2.0 m,始花节位为第6~7 节;果实绿色,5棱,果长13 cm 左右,横径1.8 cm左右,单果鲜质量15 g 左右。每667 m2平均嫩果产量2500 kg以上。

⑳闽秋葵2号 杂交一代新品种。叶脉红色,侧枝多,产量高,较耐寒,果实光亮无刚毛,且不易老化;其株高1.6 m,始花节位5~6 节,果淡紫红色、6~9 棱,果长19 cm,横径1.8 cm,单果鲜质量25 g, 每667 m2平均嫩果产量3000 kg 以上。

2 栽培特性

2.1 形态特征

①根 根系发达, 直根系,根入土1 m 以上。

②茎 植株生长势强,株高1.0~2.5 m,主茎直立粗壮,木质化,抗倒伏,茎秆圆柱形,基部节间较短,可生发侧枝,自着花节位起不再发生侧枝。

③叶 叶片较大, 掌状五裂,互生,叶身有茸毛或刚毛,叶柄细长中空。

④花 花多单生,着生于叶腋处, 由下部向上陆续开放,花型大而艳丽,有黄色、白色、紫色。

⑤果实 果实为蒴果,先端细尖,略有弯曲,形似羊角,果长10~25 cm, 横径1.9~3.6 cm,有棱5~8 条;嫩果有绿色和紫红色2 种, 果面覆有细密白色茸毛。果实成熟后木质化不可食。

⑥种子 果实子房10~12室, 种子成熟后蒴果自然开裂;种子暗绿色,近球形,坚硬,外表皮有茸毛,千粒质量60 g 左右。

2.2 生育周期

①发芽期 从播种到2 片子叶展开为发芽期,需10~15 d,25~30℃适温下播种4~5 d 即可发芽出土。

②幼苗期 从2 片子叶展平到第1 朵花开放为幼苗期,需40~45 d,一般子叶充分展开后,经15~25 d,第1 片真叶展开,以后每2~4 d 发生1 片真叶,其中第1~2 片真叶为圆形,幼苗期生长缓慢,地温过低时更甚。

③开花结果期 从第1 朵花开放到采收结束并拉茬为开花结果期,需85~120 d,出苗后需50~55 d, 在主茎第3~9 节处开放第1 朵花;开花后4~7 d 采收嫩果;果实老熟需30~40 d。通常播种后70 d 左右即可第一次采收。在昼温28~32℃,夜温18~20℃适温下开花后4 d 即可收获。黄秋葵开花结果后生长速度加快,长势增强,尤以高温下生长更快,7月每3 d 即展开1 片真叶,9月则需4~5 d 展开1 片真叶。长江流域初收期在5月中下旬6月上旬,盛收期为6月下旬至9月上旬,10月中下旬以后开始拉茬。

2.3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①温度 黄秋葵喜温暖、怕严寒,耐热力强,不耐霜冻。种子发芽温度10~35℃, 以25~30℃最适;生长发育适温25~28℃;月均温度低于17℃会影响开花结果,夜温低于14℃则生长缓慢, 植株矮小,叶片狭窄,开花少,落花多。

②水分 黄秋葵耐旱、耐湿,但不耐涝,发芽期土壤湿度过大,易诱发幼苗立枯病。结果期干旱,植株长势差,品质劣,应始终保持土壤湿润。只要水分充足, 在炎热的夏季也能旺盛生长,30~35℃能正常开花结果。

③光照 黄秋葵喜光,不耐荫,冬季保护地栽培应有增光和补光措施。植株生长过旺或种植过密时,应疏枝、扎叶,减少相互遮荫。黄秋葵为短日照植物,长日照条件下易长茎叶, 延迟结果。大棚早熟栽培应选对日照长短不敏感的类型。

④营养及土壤 黄秋葵对水肥的需求量较大, 但因其根系发达,所以不必经常灌溉。肥料要求氮、磷、钾充足,吸收量大,比较耐肥,特别是开花结果期应防止缺水少肥。对土壤的适应性强, 黏土或砂壤土均能生长, 但以土层深厚、 疏松肥沃、 保水保肥力强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宜,忌连作。

3 栽培季节

长江流域,黄秋葵一般3月至4月中旬播种育苗,苗龄30~40 d,3~4 片真叶时露地栽培定植。5月下旬6月上旬现蕾开花,6月中旬开始采收,至10月中下旬结束。

大棚栽培可在1~2月温床播种育苗,2~3月定植到大棚, 白天保持25~30℃,晚上保持15~17℃,最低不低于8℃,最早4月开始采收,至10月中下旬结束。

4 工厂化育苗

黄秋葵露地栽培可直播;保护地栽培和早熟栽培均育苗,可直播在营养钵或穴盘中,也可催芽后播种。利用温室、塑料大棚进行早春黄秋葵穴盘育苗,具有节约用种、方便管理、提早上市、增产增效的作用。

4.1 穴盘选择

根据穴盘材质可分为聚苯泡沫穴盘和聚苯乙烯、聚氯乙烯及聚丙烯等塑料穴盘;根据制造方法又可分为吹塑穴盘和注塑穴盘; 根据颜色又可分为黑色、灰色、无色等类型。黄秋葵育苗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标准穴盘的尺寸为540 mm×280 mm,因穴孔直径大小不同, 孔穴数在18~800。黄秋葵种子较大,可以选择50 孔或72 孔,甚至20、32孔, 规格大的穴盘装的基质较多,营养成分多,有利于幼苗成长。

4.2 基质配制

穴盘育苗对基质的总体要求是尽可能满足幼苗对水分、氧气、温度和养分的要求。影响基质理化性状的因素主要有:pH值、 阳离子交换量与缓冲性能、总孔隙度等。黄秋葵育苗应采用轻型无土复合基质,广泛使用的基质配方是草炭∶蛭石∶珍珠岩=1∶1∶1 (体积 比),pH 值 控 制 在6.0~6.8;也可直接利用市售的育苗专用基质。

4.3 浸种催芽

黄秋葵种子表皮厚而坚硬,播种前应浸种催芽以提高发芽整齐度。一般先将种子用温水浸泡24 h 左右, 让其充分吸胀破壳,在此期间注意每隔5~6 h 换水1次。待种子吸足水分,大部分种皮开裂时, 稍沥干水分,用湿纱布包好置于25~30℃环境中催芽,催芽时间约24 h,催芽期间将种子用清水洗2~3次,催芽至胚根露出时即可播种。

4.4 穴盘播种

工厂化育苗可用精量播种线自动化完成播种作业。小规模育苗可将配制好的混合基质浇透水后均匀装入待用穴盘中,压实。1 穴播1 粒发芽的种子,穴深2~3 cm,播种后覆盖原基质,并刮平。棚室内苗床要平整,地面覆盖1 层塑料薄膜,在薄膜上摆放穴盘。穴盘摆好后用细孔喷头喷水,然后盖膜,5~8 d 即可出苗。苗龄20~25 d,幼苗3~4 片真叶时即可移栽定植。

4.5 苗床管理

①温湿度调节 黄秋葵种子发芽需要较高的湿度和温度,保持白天23~25℃, 夜间16~18℃,空气相对湿度75%~85%,整个育苗期保持温度和湿度控制得当,及时间苗定苗。穴盘边缘易失水,应及时用喷壶补水。

②肥水管理 黄秋葵幼苗生长对水分管理要求很严格,浇水要1次浇透,一般在每天正午前浇水, 育苗前期无需追肥,中后期可以喷施低浓度氮、 磷、钾速效肥或浇施稀释2~4 倍的霍格兰营养液。

③病虫害防治 黄秋葵幼苗期很少有病害发生,中后期偶尔有蚜虫、蓟马、蚂蚁为害,可在幼苗上部20~40 cm 处悬挂黄板、蓝板诱杀,也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2000 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 倍液防治。

5 栽培技术

5.1 整地施肥

黄秋葵不耐连作,切忌与棉花、冬葵(冬寒菜)等锦葵科作物连茬。长江流域大棚黄秋葵栽培,在前茬收获后及时深耕晒垡冻垡,使土壤疏松、土层加深。大棚黄秋葵栽培从播种到采收结束需6~8个月,生长和采果期长,整地前应施足底肥,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3000 kg、三元复合肥30 kg、硫酸钾15 kg,翻耕均匀,筑畦宽(含沟)1.5 m、畦高0.2~0.3 m。大棚栽培可铺设滴灌带后盖上地膜准备播种或定植。

大棚黄秋葵

5.2 播种育苗

①直播 春季棚室内5~10 cm 土壤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可直接播种 (长江流域单层大棚2月上中旬), 每畦播2行, 穴距45~50 cm, 每穴播种2~3 粒,667 m2大 田 约 需 种 子1000 g。出苗后1 穴留1 株壮苗。为提高地温、提早出苗,可提前10~15 d 扣棚升温,并在播种后地膜覆盖或加盖小拱棚增温。

②育苗 在大小棚或温室内进行,采用塑料育苗钵育苗,可以保护根系,提高定植成活率。栽培667 m2大田约需种子200 g,需苗床30 m2。苗龄一般30~40 d。待棚室内空气温度稳定在10℃以上,5~10 cm 土壤温度稳定达到12℃以上时定植(长江流域单层大棚2月下旬3月上旬)。

5.3 定植

每畦栽双行, 行距70 cm,株距40~50 cm;也可单行栽植,株距60 cm。定植后及时浇定根水,密闭大棚,以利缓苗。

5.4 田间管理

①补苗间苗 直播的幼苗出土后及时间苗补苗, 除去弱苗、残苗,保留壮苗。补苗间苗要掌握“早间苗,晚定苗”的原则,1 ~2 片 真 叶 时 第1次间苗,2~3 片真叶时第2次间苗,3~4叶时定苗, 每穴留1株。

②棚室管理幼苗定植后塑料大棚需要闭棚增温,以利快速缓苗,棚室内温度白天控制在28~30℃,夜间控制在18~20℃。缓苗之后适当降温,白天控制在25~28℃,夜间控制在15~18℃。开花坐果后, 温度白天控制在25~30℃,夜间控制在13~15℃,最低不能低于8℃。在寒潮过境或遇倒春寒时棚内可设火炉、架烟筒等进行短期加温。4月中下旬棚室外的夜温稳定在15℃以上时,可昼夜通风。5月上中旬后可揭去围裙膜只保留顶膜避雨栽培。

③中耕培土 大棚栽培,早春气温仍然较低,幼苗出苗后生长缓慢,应及时中耕除草(为避免杂草孳生蔓延,最好在整地后及时覆盖黑色地膜增温、保湿和防杂草)。生长过程中还应多次培土护根,以免倒伏。

④绑蔓 高秆品种植株高大,为防止倒伏,需及时搭架绑蔓。一般可在距离植株茎秆根部5 cm 处插1 根与植株等高的竹竿,用尼龙绳将茎秆与竹竿绑好固定。

⑤浇水施肥 大棚黄秋葵生长结果期需水量较大,可根据天气和土壤墒情及时浇灌。长江流域雨季还要注意及时疏通沟渠,排除田间渍水。黄秋葵生长结果期长,为获丰产,应结合浇水分别在缓苗期、 结果初期、结果盛期追肥,一般每次每667 m2追施尿素10 kg、三元复合肥15 kg, 结果盛期可视植株生长情况增加追肥次数。

⑥整枝、摘老叶 黄秋葵植株生长势强,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分消耗,大棚栽培应在开花结果期间,及时用剪刀剪除植株基部的老叶、 黄叶和侧枝;10月初应摘去顶心,确保10月初之前所开的花都能结果,提高产量品质,延长供应期。留种的植株,9月下旬及时摘心,以促使蒴果老熟, 确保籽粒饱满,提高种子质量。

5.5 及时采收

黄秋葵嫩果极易纤维化,适宜采收期极短,幼嫩果荚及时采收。一般应在植株开花后4~7 d,嫩果长7~10 cm 时采收,此时果实尚未纤维化,品质好。一般在晚上或早上采收,尤其结果盛期要每天采收。采收时一般用剪刀将果荚从果柄处剪下,或顺果柄向上扭断。因茎、叶、果实上都有刚毛或刺, 采收人员要穿长裤和长袖服装,带好手套,防止刺痛手和腿。长江流域大棚栽培采收期可从4月上旬持续至10月中下旬,667 m2产量1500 kg 左右。

5.6 保鲜贮藏

黄秋葵采后若不能及时食用或加工,应注意保鲜。方法是先将黄秋葵嫩荚装入塑料袋中,然后置于4~5℃流动冷水中,经10 min 冷却到10℃左右后,再于温度7~10℃、 相对湿度95%环境下贮藏,一般可保鲜5~7 d。若远销外地,应在早晨采收并剪齐嫩荚果柄,然后装入保鲜袋或塑料盒中,再轻轻放入纸箱或木箱内, 尽快送入0~5℃冷库中预冷待运,不宜超过10~15 d。

5.7 留种技术

黄秋葵是异花授粉作物,留种地应与其他品种黄秋葵进行隔离。留种时一般在大田中选择具有本品种特征的优良单株作种株,供给充足的肥水,促进生长,选取植株中上部果实为留种果,其他果实可在嫩果期及时采摘上市。黄秋葵蒴果易开裂,应在果实开始变褐, 蒴果刚开裂时,及时采收种果。待种果完全晒干,剥开果皮取出种子,每个种果有90~100 粒种子, 种子晒干后应低温干燥贮藏。

6 病虫害防治

黄秋葵一般病害较少、虫害较多。

苗期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和猝倒病,可通过种子消毒和轮作换茬等方式防治,也可喷洒代森锰锌、百菌清、多菌灵等预防;生长期病害主要有由蚜虫传播的病毒病,可通过及时防治蚜虫来预防,可在发病初期选用病毒A 可湿性粉剂500~800 倍液对叶面喷雾防治,一般每5~7 d 喷1次,连续喷3次。

幼苗期以蚜虫、地下害虫为主要防治对象, 中后期有盲蝽象、斜纹夜蛾为害。可用1.5%除虫菊素水乳剂2000 倍液喷雾防治蚜虫、 美洲斑潜蝇; 用Bt(200 IU/mg) 乳 剂200 倍 液 或0.3%苦参碱水剂1000 倍液喷雾防治蚜虫、斜纹夜蛾;用2.5%溴氰菊酯乳油1500~2000 倍液喷雾防治盲蝽象。

7 食用方法

黄秋葵食用方法甚多,有凉拌、热炒、油炸、香炸、色拉、汤菜等吃法,现介绍几种烹饪法。

①凉拌 先切去果蒂(注意不要切破果实), 放入沸水中烫3~5 min,捞起装盘,蘸各种调味料食用,调料按各人爱好配制。

②炒食 去蒂,放沸水中烫1 min,捞起切成厚1 cm 的斜片待用,另取猪瘦肉切片,放油锅中略炒后再加入切好的黄秋葵片,用旺火快炒,滴入几滴香醋,以减少黏滑性, 根据各人口味加入调味料后再炒几下,即可起锅装盘。

③油炸 取面粉适量,加鸡蛋1个,盐、糖、味精少许,再加水调成糊状,黄秋葵去蒂后裹上面糊,下油锅炸至乳黄色时起锅装盘,蘸调味料食用。

④其他 还可清炒、 炒蛋、炒辣椒和作汤料, 风味清香,滋味鲜美,口感润滑,独具特色。

猜你喜欢

黄秋葵秋葵穴盘
黄秋葵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纤纤秋葵淑女指
桑树穴盘育苗组合配套技术要点
秋葵小炒
秋葵就要这样种
黄秋葵新品种苏秋葵1号
黄秋葵与红秋葵杂交育种的初步研究
蔬菜穴盘育苗基质选择及配制
黄秋葵引种栽培技术试验
穴盘基质育苗成功的八大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