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汉南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2021-04-28张国忠张倩

长江蔬菜 2021年6期
关键词:蔬菜生产

张国忠 张倩

张国忠,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430056,电话:13871529682

张倩,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013年,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托管武汉市汉南区,组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以下简称汉南区)。汉南区位于武汉市西南部,长江北岸,全区489 km2,其中耕地面积10.5万亩(0.7万hm2)。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合种植蔬菜,现就汉南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作进一步探讨。

1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自然条件优越

从土壤条件看,汉南区以油砂型水稻土和潮土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保肥保墒力强,质地疏松,适耕性好。从气候条件看, 汉南区属副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8℃,年平均降水量1093.3 mm。从水利基础看,汉南区紧靠长江,水源充足,排灌方便,能够旱涝保收。

1.2 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近年来,因种植结构调整,汉南区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蔬菜板块面积4万亩, 播种面积13.5万亩, 其中绿叶菜类1.5万亩、白菜类1.9万亩、根茎类3.17万亩、瓜菜类1.3万亩、豆类1.2万亩、茄果类2.28万亩、水生蔬菜0.36万亩、其他2.79万亩,蔬菜播种面积占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1%,蔬菜总产量29.8万t,总产值10.3亿元。蔬菜产业快速发展, 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

1.3 设施水平高

汉南区通过聚集项目、捆绑资金、加大投入,形成了一批集中连片、设施配套、与现代蔬菜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蔬菜基地。目前全区已发展设施蔬菜生产基地9个,面积达6602亩,其中大中棚6003亩,普通日光温室149亩, 大型智能温室450亩。

1.4 蔬菜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大棚蔬菜(生菜)

一是推广蔬菜标准化生产。蔬菜基地实行品种、施肥、病虫防治、操作规程“四统一”标准化生产模式,全面推广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以及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等节肥节药技术,化肥用量和化学农药用量逐年减少。

大棚蔬菜(莴苣)

二是创新管理运营模式。基地内推行社员联产计酬、产供销一体化订单生产模式,湖北誉隆祥农业有限公司在 “四统一”的前提下, 推行社员联产计酬制,既提高了社员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公司效率。武汉日盛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实行订单生产模式,降低了市场风险。武汉市强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创新营销方式,以乐村淘为平台,通过团购购销模式,减去中间环节,降低物流成本, 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让菜农得到实惠。

三是蔬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步伐加快,监管能力和水平逐年提升。全区共有标准化生产企业10家, 纳入可追溯体系企业20家。

四是加快品牌建设。现有绿色食品35个, 面积4100亩。绿 鱼儿、喜鹊湖、邓丰、阿卜等一批农产品被评选为湖北省著名商标。

1.5 流通体系逐步完善

一是蔬菜供应市场布局合理、配套完善、整洁卫生、 管理规范, 全区建有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1个、 农贸市场7个,3个超市设有蔬菜柜台,保障了汉南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求。

二是通过各类农业展会,积极组织企业开展 “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着力解决蔬菜销售难问题。

2 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特色、优质蔬菜品种少,效益不稳

目前汉南区设施蔬菜以白菜类、绿叶菜类为主,品种为小白菜、大白菜秧、生菜、油麦菜等; 秋冬露地蔬菜以大白菜、萝卜、雪里蕻为主。由于绿叶菜类品种生产周期、 保鲜时间短,常因产量高出现阶段性卖难问题;秋冬露地蔬菜作为大路菜,价格更取决于市场行情, 效益不稳,由此加大了菜农的种菜风险,影响了菜农种植的积极性。

2.2 品牌影响力不强

汉南区蔬菜种植类合作社、家庭农场30 余个, 蔬菜生产企业6家, 由于品牌意识不强,注册的商标不多。虽注册了邓丰、思念等商标,但由于宣传推介与产品包装缺乏创新,产品品牌没有形成一定影响力。

2.3 产业链条不长

汉南区目前尚无专门的蔬菜产品加工、 储存及深加工企业, 市场仍以鲜菜销售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 市场竞争力弱,制约了蔬菜产业的长足发展。

2.4 基地生产水平有待提高

露地蔬菜(大白菜)

一是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尽管近年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 但部分基地的水利、电力、道路硬化等同步配套建设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致使蔬菜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

二是蔬菜品种种植单一。由于基地内用种单一,连年种植,田间病害积累明显,极易造成减产。

三是新技术、新装备应用不广。尤其是轻简化栽培技术推广不够,机械化程度不高,导致用工成本高,影响效益的提高。

3 加快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

要加快汉南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调整品种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树立品牌意识,提升产品竞争力。

3.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加大蔬菜产业资金投入力度,通过项目整合,加强生产基地沟渠池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蔬菜基地生产条件。

二是加大新品种、 新技术引进推广投入力度, 提升科技转化能力。

三是认真落实有关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土地适度规模集中经营的政策, 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和引导种植大户、蔬菜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各类蔬菜经营主体参与土地流转。

3.2 调整产品种植结构, 促进产品升级

目前汉南区蔬菜特色、 优质品种少,品种亟待更新,为此,区“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提出了走精品蔬菜之路, 即以申报国家级种业产业园为契机, 依托恒大智慧农业产业园项目, 加快精品蔬菜生产基地建设, 着重发展一批能满足城市居民对蔬菜品质和营养健康等消费需求, 种植效益较高且具有一定特色的品种。

3.3 实施品牌战略, 提升产品竞争力

一是结合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设施农业、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的实施,引导支持蔬菜企业按照绿色、有机标准建设高标准生产基地。

二是通过制订蔬菜产前、产中、 产后各个环节的技术标准,规范生产,开展全程质量控制。

三是在设施基地大力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打牢品牌发展的质量基础。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增强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蔬菜生产的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

四是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充分挖掘品牌资源, 拓展品牌价值,发展附加值高、发展前景好的外延产品和农业休闲旅游等特色项目。

3.4 强化科技兴菜力度, 完善服务体系

一是加大 “四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引进推广力度。结合本区实际,有计划地进行“四新”引进试验示范,加强地方优势品种的选育和推广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灌溉、喷灌、滴渗灌等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蔬菜产量、质量。

二是加强科技服务和培训。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工作,特别是新建基地,要实行培训与实地指导相结合。

三是继续抓好蔬菜标准化生产,严把安全质量关。继续加大对绿色、有机蔬菜生产的宣传力度,继续完善蔬菜标准化生产和技术规程,扩大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面积。

3.5 延长蔬菜产业链, 增加三产融合

一是依托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 加大引进从事蔬菜精加工、包装贮存、销售物流等企业来汉南投资办厂,力争3~5年培育2~3家蔬菜加工龙头企业。

二是加快产业融合发展。结合乡村休闲旅游项目,进一步推进蔬菜产业与观光农业、休闲康养等融合,提高蔬菜产品附加值。

猜你喜欢

蔬菜生产
蔬菜“涨疯”,咋了?
“难吃”的蔬菜也有“过人之处”
奇怪的蔬菜
用旧的生产新的!
蔬菜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生产管理系统概述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