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玻璃离子及不同Z350树脂材料应用于牙体楔状缺损的充填效果及微渗漏研究
2021-04-28谭泓,白冰,吕卉
谭 泓,白 冰,吕 卉
楔状缺损是一种多发于牙齿唇颊侧颈部的非龋性牙病,该病损主要由该部位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引起[1]。目前临床多选用树脂材料、玻璃离子等作为牙体充填材料[2];其中,3MZ350是一种常用的纳米树脂材料,其树脂基中的纳米填充材料可以形成应力释放点,缩小聚合收缩应力[3-4]。Z350流体树脂的黏稠性低,流动性大,固位力强,已被证实与牙体边缘密合度好[5]。GCFujiⅡ是一种黏结度较强的玻璃离子水门汀,已被证实具有抑制龋病,减少牙体脱落的作用[6]。相关文献报道了GCFujiⅡ和3MZ350树脂的修复效果差异,但关于Z350流体树脂的性能及其修复效果鲜有报道;基于此,本研究对牙体楔状缺损者分别采用了GCFujiⅡ、3MZ350树脂及Z350流体树脂进行牙体修复,观察分析了不同材料对楔状缺损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诊治的91例牙体楔状缺损患者(共274颗患牙)的病例资料。①纳入标准:年龄35~70岁,且楔状缺损未达牙本质层者;牙髓活力正常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②排除标准:X线片显示存在牙周炎及根尖周炎症者;有牙髓钙化、根尖病变者;孕妇或哺乳期妇女;病例资料不完整者。按照牙体充填材料不同分为GCFujiⅡ组86颗、3MZ350组95颗和Z350流体组93颗,3组性别、年龄及楔状缺损牙颗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3组牙体楔状缺损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治疗方法 填充治疗前对所有患牙进行口腔清洁,并清理牙结石、软垢及色素。于每颗牙的颊面近颈部行金刚砂针轻磨损,清洗,干燥隔湿、排龈。GCFujiⅡ组采用富士Ⅱ玻璃离子充填,修整外形,抛光,涂布防水剂,待完全固化后再给予精修抛光。3MZ350组采用3M Espe adpertm自酸式黏结剂酸蚀、黏结后,3MZ350纳米树脂充填、抛光。Z350流体组采用自酸式黏结剂酸蚀涂布缺损牙面后,通过注射针头将FiltekTMZ350XT流体树脂注射于缺损处,光固化40 s,以上操作均由同一医师统一完成。
1.3评价标准 对纳入者每3个月进行电话随访,并告知其治疗后12、18个月需回院复查。
1.3.1疗效评价标准:采用改良的USPHS 系统评价牙表面光滑度、色泽,牙体是否脱落、继发龋、炎症及牙髓活力。①充填体表面光滑;②色泽与牙体相匹配;③边缘密合度高,无继发龋;④牙体无脱落;⑤牙髓活力正常,X线片未显示牙髓炎及根尖病变。满足①②③④⑤即为成功,不满足①②③④⑤条中任一项即为失败[6]。
1.3.2微渗漏程度:显微镜下窝洞壁无染色剂渗入即为0级;渗漏至颌壁和牙龈壁1/3处为Ⅰ级;渗漏至颌壁和牙龈壁2/3处为Ⅱ级;整个颌壁和牙均已渗漏为Ⅲ级[7]。
1.3.3边缘缝隙宽度:治疗后显微镜下(×1000)观察3组边缘缝隙宽度,通过图像分析软件计算牙体与充填体间缝隙宽度,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
2 结果
2.1治疗后12个月成功率比较 随访12个月3组均无失访者。3组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牙体楔状缺损患者治疗后12个月成功率比较[例(%)]
2.2治疗后18个月成功率比较 随访18个月无失访者。治疗后18个月3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350流体组修复成功率高于GCFuji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牙体楔状缺损患者治疗后18个月成功率比较[例(%)]
2.3微渗漏情况比较 治疗后12、18个月,3组整体微渗漏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1.234、31.889,P<0.01)。治疗后12个月,Z350流体组微渗漏0、Ⅰ级比例高于GCFujiⅡ组,Ⅱ、Ⅲ级比例低于GCFujiⅡ组(P<0.01);治疗后18个月,3MZ350组微渗漏Ⅰ级比例高于GCFujiⅡ组,而Ⅲ级比例低于GCFujiⅡ组(P<0.01)。见表4。
表4 3组牙体楔状缺损患者治疗后12、18个月微渗漏情况比较[例(%)]
2.4边缘缝隙宽度比较 3组边缘缝隙宽度在时间及组别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18个月,GCFujiⅡ组的边缘缝隙宽度均明显大于3MZ350组及Z350流体组,且3MZ350组大于Z350流体组(P<0.01)。见表5。
表5 3组牙体楔状缺损患者治疗后12、18个月边缘缝隙宽度比较
2.5显微镜修复牙结构表现 治疗后12个月GCFujiⅡ组GCFujiⅡ与牙齿接触面存在23.19 μm缝隙,其在窝沟处可存在间隙,且牙体可见轻微变色。3MZ350组3MZ350通用型纳米树脂与牙齿接触面存在15.72 μm缝隙,其在窝沟处可存在间隙及气泡。Z350组Z350流体树脂与牙齿接触面结合良好,缝隙11.67 μm,但其在极细窝处可出现微漏裂隙、腔隙。见图1。
图1 3组牙体楔状缺损患者治疗12个月后修复牙牙齿接触面缝隙及窝沟间隙表现(×1000)A. GCFujiⅡ组与牙齿接触面缝隙;B. GCFujiⅡ组窝沟处间隙;C.3MZ350组与牙齿接触面缝隙;D. 3MZ350组窝沟处间隙;E. Z350组与牙齿接触面缝隙;F. Z350组窝沟处间隙
3 讨论
楔状缺损是一种牙颈部非龋性缺损,病损可在应力、化学等因素的长期共同作用下发生,通常需通过充填修复治疗。目前多采用黏接固位材料修复缺损,但其修复效果往往不佳,几年后可发生牙体脱落[8-9]。GCFujiⅡ是一种加强型玻璃离子,其可与牙齿中的钙离子产生化学结合,使其粘结强度高于传统玻璃离子;且其中加入光固化的树脂成分,颗粒更加细腻,在美观上也强于传统玻璃离子[10]。既往研究曾指出,选用纳米填充材料可避免发生微渗漏[11]。Z350是一种纳米复合树脂,其树脂基中的纳米填充材料可以形成应力释放点,有效降低聚合收缩应力,减少微渗漏,且其黏接固位性能也较好。Z350流体树脂流动性大,能快速渗透入微孔隙中,固位力强,与牙体边缘密合度好[12]。
国内对楔状缺损的研究报道称,GCFujiⅡ与3MZ350的修复成功率相当[5]。本研究结果显示,3组治疗后12个月修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18个月Z350流体组修复成功率高于GCFujiⅡ组。提示3种材料均可取得较好的修复效果,但长期来看,Z350流体树脂的修复效果更佳。本研究结果还发现,GCFujiⅡ组发生变色的例数均高于3MZ350及Z350流体组。提示GCFujiⅡ材料可引起牙体变色。考虑其原因为GCFujiⅡ的化学固化时间较长,前期材料表面粗糙容易着色,致牙体出现变色;而纳米材料中球形的颗粒结构使其抛光性能及临床耐磨性更好。既往研究指出,GCFujiⅡ具有与牙体组织最接近的热膨胀系数,不会发生聚合收缩,减少了微渗漏,并提高了材料固位力,且其中含有大量的氟化物,可以通过吸收和释放氟离子,矿化牙面,提高牙的抗酸性,可起到防龋作用[13-14]。既往研究也曾指出,边缘不密合引起的微渗漏,可导致牙体脱落等,因此在选择充填材料时应考虑其渗漏性[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 GCFujiⅡ组治疗后牙体脱落、继发龋病例较少,但与其他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三种材料固位性能、防龋效果均较佳。
复合树脂在聚合收缩时可发生收缩,而当聚合收缩的应力超过黏接力时,界面可出现微小裂隙,发生边缘微渗漏。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12、18个月,3组整体微渗漏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2个月,Z350流体组微渗漏0、Ⅰ级比例高于GCFujiⅡ组,Ⅱ、Ⅲ级比例则低于GCFujiⅡ组;治疗后18个月,3MZ350组Ⅰ级比例高于GCFujiⅡ组,而Ⅲ级比例低于GCFujiⅡ组。提示3MZ350纳米树脂、Z350流体树脂的微渗漏性能均强于GCFujiⅡ。国内研究也曾指出,FiltekTMZ350纳米树脂能够与牙体组织之间形成良好的机械嵌合和化学粘接,有效避免了玻璃离子和固体树脂引起的边缘微渗漏问题[17]。原因可能为3MZ350纳米树脂中的极细填充材料可进入几个聚合链之间以减少凝聚成丛现象,从而减少微渗漏;且由于纳米填充材料与树脂基质之间可形成有序网状结构,通过离子键结合与填充材料之间形成桥接关系,可有效减少聚合收缩。而流体树脂流动性强,可较好的渗透缝隙,加之该材料中的微填充材料颗粒较均匀,并呈空隙样结构,可分散应力,减少微渗漏。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12、18个月,GCFujiⅡ组的边缘缝隙宽度较3MZ350组和Z350流体组更宽。提示Z350流体树脂的边缘密合度较高。原因可能为流体树脂材料与牙体组织的结合黏合,且缝隙均匀,不易产生气泡或发生断裂,平均缝隙在2.5 μm左右;纳米树脂则可产生网状结构,使其与牙体组织紧密结合,但可在黏接剂处出现空泡。而GCFujiⅡ材料内部的复合树脂成分在固化时会产生聚合收缩,加之其聚丙烯酸成分可导致材料内部结构疏松,使其密合性能相对较差。
综上所述,治疗后18个月,Z350流体树脂的修复成功率强于GCFujiⅡ,且其边缘密合度及封闭性均较好,可作为理想的楔状缺损修复材料。本研究不足之处为样本较小,未研究不同黏合剂对材料修复效果的影响等,需行进一步的大样本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