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七十载 阔步迈向新征程
——党领导新中国航空事业发展70周年
2021-04-28吴斌斌
本刊特约记者 吴斌斌 /文
1921年,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嘉兴南湖红船上诞生了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纲领》,为在黑暗中摸索的中国点亮了指路明灯,由此开启了党领导人民实现翻身解放、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征程。
30年后,1951年,朝鲜战场上仍硝烟滚滚,中国人民志愿军浴血奋战,保家卫国,捍卫世界和平;北京中南海,党中央对航空事业发展做出英明决策:走“修理—制造—自行设计”之路。同年4月17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发《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新中国航空工业由此开启了蓝天追梦之旅。
百年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历经波澜壮阔,恰是风华正茂;七十载新中国航空事业在党领导下砥砺奋进,归来仍是少年。
雄关漫道,岁月峥嵘。
奋起在百废待兴的艰难起点,崛起在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追梦在强国强军的伟大时代,新中国航空工业秉承报国强军使命,为维护国家统一、建设强大国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走进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全局,发出了建设航空强国的伟大号召。航空工业全线深学深悟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批示精神,在建设世界航空强国的道路上一路奔跑,一路高歌:
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歼20、运20、直20先后亮相,我军进入航空武器装备“20时代”;
国产大型客机C919在黄埔江畔飞上蓝天,ARJ21、“新舟”等系列飞机不断开拓民航运输市场;
涡轴-16发动机取得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太行”等国产发动机配装新型战机,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乘胜前进、再攀高峰;
……
在这个千帆竞发的时代,投身于航空事业的人们高举忠诚奉献、爱党报国的旗帜,在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浪潮中奔腾向前。
逐梦蓝天时,不负好春光。
笃行: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矢志不渝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
脱胎于战争要服务战争,出身于贫寒要战胜贫寒。这句话深刻阐释了新中国航空工业诞生的背景和面临的环境。
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军队的飞行员驾驶着17架飞机参加检阅。
这其中,没有一架国产飞机;这数量,难以飞出气势。“你们战斗机速度快,可以飞两遍。”
简单的话语背后,隐藏的是我国尚未形成自己的航空工业体系的辛酸与无奈。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远赴朝鲜战场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飞机修理量、消耗性器材需求激增。为支援作战,必须尽快建设一支强大的空军。次年4月17日,新中国航空工业在抗美援朝的烽火硝烟中诞生。
在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建设初期,我国举全国之力,优先发展航空工业。其中“60亿斤小米”的故事流传至今。在航空工业诞生几个月后,重工业部提出了航空工业发展方案,中央当即决定拿出价值60亿斤小米的资金开展航空工业建设。
这笔“巨款”的背后,凸显的是对我国航空工业体系建设的渴求和急迫。
就这样,新中国航空工业身上流淌的是“保家卫国”的红色基因,胸中寄托的是“追逐空天”的蓝色梦想。带着“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初心使命,航空工业蹒跚起步。
新中国航空工业最早建设的六大重点工厂,大都是在解放前遗留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奔赴各地的航空创业者们,面对的是断壁残垣,荆棘丛生。在零下30℃的哈尔滨,他们席地而睡;走过一趟趟泥浆路,他们盖起了厂房;在荒草丛生的山沟沟里,他们建起了恒温试验室……创业不易,但那一代航空人用满腔的热血和激情,在未书写的白纸上策马扬鞭,硬是闯出了一番新天地。
可喜的是,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好消息纷至沓来:
1954年7月3日,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初教5在江西南昌飞机厂飞上蓝天。毛泽东主席向工厂签发了嘉勉信:“这在建立我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1956年,新中国试制的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首飞成功。
1956年,新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成立,来自全国各地的技术人员纷拥而至。“中国人必须有自己的飞机设计”,由此开启了新中国飞机设计的“黄金十年”。
1957年,新中国第一架多用途运输机运5首飞成功。
1958年,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教练机歼教1、第一架初级教练机初教6首飞成功。
1958年,我国试制的第一架直升机直5首飞成功。
1966年,我国试制的两倍声速歼击机歼7首飞成功。
1969年,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的高空高速歼击机歼8首飞成功。
……
新中国航空事业的突飞猛进,得益于有一群为航空事业默默耕耘和奉献的“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更得益于全国对于航空事业的全力支持。
在型号研制取得重大和系列突破的进程中,新中国航空工业也积蓄了一批海内外航空科技人才,设立了航空研究院和一大批航空专业设计所、研究所,形成了比较完整配套的生产能力。
成长之后的新中国航空工业,更想高飞。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开放合作也提上了航空工业的日程。加大中外交流和往来,增进与世界航空工业强者对话的能力;转包生产、对外军贸成为了当时的“热词”。1979年,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应运而生,也留下了“5美元勇闯非洲”的美谈,老一辈航空军贸开拓者,在当年创下了1.67亿美元的“中国军贸首单”。
新中国航空工业也渐渐地从中国走向了世界,从蹒跚起步走向振翅高飞。
聚焦:强军兴装与世界强者同台竞技
走进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国家安全需要和“两个一百年”目标,明确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目标。
“面对国家安全需求的新变化,我们既要敢于亮剑,也要重视铸剑”“设计装备就是设计未来战争”,习近平主席关于武器装备建设的重要论断,为航空工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航空工业坚定承接好党中央交给的使命任务“第一棒”,坚定在聚焦主责主业、报国强军上担当作为、建功立业。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吹响了向“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冲锋的号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总书记决策部署,航空工业党组于今年初出台了《中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关于践行集团战略加快构建新时代航空强国“领先创新力”的决定》,以紧紧抓住当前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的窗口期,加快构建新时代航空强国“领先创新力”。
航空工业通过不断的创新驱动实现了跨越发展:我国航空装备已经实现了从第三代到第四代、从机械化到信息化、从陆基到海基、从中小型到大中型、从有人到无人的跨越;实现了对世界强者从望尘莫及到同台竞技的跨越;实现了我国民机产业从蹒跚起步到振翅欲飞的跨越;实现了航空科技研发从亦步亦趋到自主创新的跨越。
2011年1月11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四代隐身战机歼20成功首飞;2016年11月在第11届中国航展上首次公开飞行展示;2018年2月9日,中国空军宣布,歼20开始列装空军作战部队,向全面形成作战能力迈出重要一步。
2013年1月26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多用途大型运输机运20成功首飞;2016年7月6日,运20飞机授装接装仪式在空军航空兵某部举行。
2019年10月1日,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我国自主研制的第四代战术通用直升机直20编队飞越天安门广场,首次公开亮相。
自此,歼20、运20、直20汇聚一堂,宣告“20时代”的到来。航空武器装备推陈出新,跨越发展,让国人振奋,世界瞩目。“大国就要有大国防!太燃了,看得人热血沸腾,为中国军人点赞,为中国航空工业点赞!”从“万国牌”到自主研发,从一代机到四代机,航空工业仅用了一个甲子。
2018年10月20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水上首飞圆满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电,要求各有关方面继续弘扬航空报国精神,继续为满足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和国家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需要、实现建设航空强国目标而奋斗。
在世界舞台中的中国航空工业,也日渐闪耀着成长的光芒——
2017年迪拜航展上,航空工业对外展示了直10ME、直19E、运9E等外贸产品;2年后的迪拜,我国自主研制的全天候、单发、单座、多用途“三代+”战斗机歼10CE、U8EW察打一体无人直升机首秀国外重大国际航展舞台。同年的巴黎航展上,航空工业组织9大类13项重点航空产品和专业装备重装亮相;2个月后,航空工业组织10大类15项重点航空产品和专业装备系统亮相莫斯科航展,显示出了强大的研发、实验验证、生产交付和服务保障能力,也展示出了中国航空工业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决心和信心。
面向国际市场推出的新产品,也日渐绽放着成熟的魅力——
2016年,航空工业洪都顺利完成了首批“猎鹰”L15外贸型高级教练机的海外用户交付验收。同年,作为航空工业推向国际市场的另一款新外贸机型,航空工业贵飞获得FTC-2000外贸机合同。2017年,直19E出口型武装直升机成功首飞。2018年,航空工业宣布第100架“翼龙”系列无人机通过全部验收,即将交付海外用户,创下了中国无人机出口的新纪录。
在阅兵仪式现场的航空装备,也日渐显现着强悍的力量——
2017年7月30日,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式上,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129架战机在朱日和上空飞过。2018年4月12日,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隆重举行海上阅兵,人民海军76架战机组成舰载直升机、反潜巡逻作战、预警指挥、远海作战、对海突击、远距支援掩护、制空作战等10个空中梯队接受检阅。海上阅兵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察看了辽宁舰歼15飞机起飞训练情况。201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34型168架军机组成12个空中梯队飞越天安门广场上空,3型4架高端军用无人机随装备方队亮相,参阅机型数量、先进性和体系完整性创历史之最。
在陪伴中国空军的飞行中,也日渐挥舞起保家卫国的利剑——
轰6K、空警2000、空警500等10多架主战机型,陪伴人民空军前出第一岛链赴西太平洋进行远海训练;演习中,歼15舰载战斗机多批次挂载实弹,飞赴演习海域实施打击行动……2020年以来,国际形势风起云涌。歼15首秀夜间空中伙伴加油;歼20、运20、歼16、轰6K、教10等战机在各战区腾空……战机在轰鸣声中述说着保卫祖国蓝天的抱负和理想,述说着助力人民空军实现“空天一体、攻防兼备”转型的信念和信心。
《人民日报》曾这样写道:“年轻的人民空军,曾用勇气与意志与强敌周旋;如今,长缨在手的人民空军站上了最高的竞技平台。而唯一不变的,是八一军魂依旧。唱一曲空军军歌,召唤所有未能返航的英雄,愿他们永远在祖国的蓝天,飞翔!飞翔!”
健体:刀刃向内推动高质量发展
百年大党之所以能够始终充满蓬勃朝气、洋溢青春活力,是因为具有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敢于刀刃向内,一次次革除自身病症,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航空工业也不断践行着国资国企改革的步伐,对内动刀绝不手软,推动改革狠抓落实。唯有这样,才能不断适应发展的需要,保持生机和活力。
总部改革无疑是近年来航空工业内最受关注的行动之一。
对于大本营的动刀,属实不易,却彰显了航空工业改革的决心,也预示着未来管理模式的变革。早在2016年,航空工业即开始了对集团公司总部的机构改革,总部部门由15个减少到13个,项目办和管理办由26个减少到16个,处室由60个减少到49个,变交叉管理为垂直管理、变条块分割为条块统筹、变部门综合负责制为首长负责制,优化总部机构职能。同时,推进对集团内部的科研和生产单位的整合:整合组建新的中国航空研究院,强化航空科技自主创新;整合组建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提升制造技术研究水平。2020年,航空工业全面推进总部去机关化工作。
加大了对亏损企业等的清理处置力度,航空工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走上快车道。
自2016年5月启动瘦身健体工作以来,航空工业久久为功,压减工作提前超额完成国资委考核指标,累计压减法人单位1001户,压减比例46%,涉及总资产2722亿元,回收资金573亿元。“三供一业”全面完成148家企业、464个项目、105万户分离移交任务。退休人员社会化完成国资委考核目标,23万退休人员管理关系移交率、组织关系移交率、人事档案率移交实现三个100%。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基本完成,与通用技术集团合作组建医疗产业集团,实现稳步运营。厂办大集体改革全面落实,在职职工安置率和大集体企业处置完成率达到双100%。56户僵困企业治理取得实效,“处僵治困”成果得到固化,困难企业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以管资本为核心,航空工业资本运作动作密集,颇显成效。
作为唯一一家被列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的商业二类企业,航空工业党组明确提出要通过此项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创新产业集群,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航空工业以“管资本”为核心,积极开展各项资本运作及改革工作。2020年,航空工业在市场剧烈波动的环境下,抓住机遇完成9项资本运作,包括“一IPO、两退出、三融资和三重组”项目;强化市值管理,利用存量股权回笼现金流26亿元,实现3家市值翻倍、5家创历史新高。
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航空工业深化改革的重头戏。
2018年,中航沈飞正式登陆A股市场,实现了核心军工资产整体上市,成为“中国战机第一股”。紧随其后,航空工业机载大刀阔斧地以混改驱动“双百行动”的探索,堪称航空工业“十三五”期间深化国企改革的经典案例。2018年,机载系统所属的航空工业江航踏上了以混改促改革的探索之路。2020年,脱胎换骨的航空工业江航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科创板“国家混改试点企业第一股”与“军工央企第一股”。“混改”为航空工业机载所属企业带来了勃勃生机。
逐梦:点燃未来砥砺前行
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记录走过的足迹,写下历史的华章。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奋进。
在70年的征程中,“航空报国”成为了所有航空人矢志不渝的统一底色。2019年,航空工业发布航空报国精神——“忠诚奉献、逐梦蓝天”。这8个字反映了航空工业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历史文化和行为准则,也是所有航空人用实践行动、理想信念生动写就的。
2012年11月25日,歼15飞机研制现场总指挥,航空工业沈飞董事长、总经理罗阳同志,在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因公殉职。在他的身后,是歼15舰载机的叱咤海天,是我国武器装备的突飞猛进。“才见虹霓君已去,英雄谢幕海天间!”罗阳同志用他平凡却又辉煌的一生,挺起了民族脊梁。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罗阳同志秉持航空报国的志向,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英年早逝是党和国家的一个重大损失。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罗阳同志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
在航空工业,有很多很多这样“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的航空人:用毕生熔铸着“中国心”的吴大观,为我国航空发动机的设计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只想使我们国家的空空导弹能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的空空导弹总设计师董秉印;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的时刻,巾帼不让须眉,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的航空工业医护人员……他们是航空人的缩影,默默地工作在岗位上,却誓言无声。
在报国的征途中,航空人更是勇挑使命担当,发挥着国民经济的压舱石、民生事业的顶梁柱、急难险重的定心丸的作用。
2020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双线作战”中,航空人奔忙的身影坚定而从容:全年目标不放松,不获全胜不收兵;疫情防控有章法,保障生命是第一。航空工业全线合理布局,加班加点,用延展时间的广度和深度的方式,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同时,航空工业全力发挥军工央企作用,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拼搏姿态,提前6天完成全自动口罩机样机研制;移动CT车、救护车、消杀方舱、制氧方舱接连不断输往防控一线,守护人民生命健康,践行着航空人的初心和使命。
在全国脱贫攻坚战中,航空工业执着而坚定地执行着七大扶贫举措,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航空智慧和力量。
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航空工业担负起贵州省镇宁、关岭、普定、紫云4县和陕西省西乡县的定点帮扶任务,同时承担有关部委、地方政府部署的70多个县乡村扶贫任务。航空工业党组顶层谋划,以党建扶贫筑牢根基,将航空工业“1122”党建工作体系引入贫困村基层党建,开展党建结对帮扶,选优配强扶贫干部;以产业扶贫、劳动力扶贫、文化扶贫、消费扶贫提升成效,2012年以来,航空工业综合投入累计超过2亿元,已在5个定点扶贫县建立85个产业项目,实现工业产业项目全覆盖;以教育扶贫、医疗扶贫提供内生动力,连续3年开展“蓝粉笔”乡村教师培训活动,共培训贫困地区教师8000多人。航空工业将大爱洒向山间,大山的人们日渐绽放的笑脸是航空人最大的收获。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什么都不说,祖国知道我”“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这些话语,说出了航空人的心声,寄托着航空人的信仰。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党领导的新中国航空事业风雨兼程,走过了七十个春秋。而今,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奋进“十四五”开局之年,航空人牢记初心使命,阔步新的征程。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
航空人深知,“国之大者”就是责之重者。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上,使命召唤、责任在肩。航空工业全线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大力发扬“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的航空报国精神,积极投身建设世界航空强国、建成世界一流企业、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的伟大实践,不断推进让党和人民放心、用户安心、股东知心、伙伴恒心、员工专心的“五心企业”建设,为中国梦和航空梦的实现做出自己的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