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教学法在高中体育课程中的应用
2021-04-28祝海元
【摘 要】本文论述模块教学法在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认为采用模块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的系统性、实效性、开放性,提出选择模块教学内容创建有效学习情境、优化模块教学条件启动主体学习机制、设计模块教学程序提升学生学习品质、创新模块教学活动优化学生学习体验、延伸模块教学维度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等教学实施策略。
【關键词】高中体育 模块教学 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6-0149-02
所谓“模块”是指将一个系统、完整的整体分解成若干个彼此独立的部分;而“模块教学”,则指在知识体系下,各单元被视为各个模块,教学以单元模块为单位,紧扣单元主题,把相关知识连成一条线,并沿着这条线展开有序的教学实践。我国对模块教学的研究、探索始于20世纪90年代,如今该方法发展已经比较成熟,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在高中体育学科教学中引入模块教学法,这样的教学更具系统性、联系性,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理性选择模块教学内容、优化模块教学条件、设计模块教学程序、创新模块教学活动、延伸模块教学维度,发挥模块教学法的教育教学作用,提升课程教学的系统性、实效性、开放性,促进学生体育学习品质的提升。
一、选择模块教学内容创建有效学习情境
模块教学不但讲究整合性和系统性,还追求实用性、高效性,这些特性首先呈现在教学内容上。因此,教师要重点在模块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创建适合学习主体的学习情境,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精选及设计,使最后呈现的内容体现高中体育学科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得到长足发展。
高中体育教材相对固定,为模块教学提供了可靠的内容支持,但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整合处理这一步骤必不可少,目的是使教学内容更符合模块教学要求。如教学教科版高中体育必修1《走步运动》一课,笔者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后,认为教材提到的“慢速走”“中速走”“快速走”等走步方式没有太大的难度,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动作,于是对这部分内容做了删减、替换处理,将原有内容改为“变速走”“向后绕步走”“旋转横移步”“交替旋转横一步走”“芭蕾跳步走”等,这些操作具有一定难度,对学生而言更有挑战性,也更能激发其学习热情。另外,笔者从单元设计角度出发,将相关内容进行融合处理,如在学生熟悉“慢速走、中速走、快速走”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变速走;而对其他相对陌生、专业的,如“旋转横移步”“交替旋转横一步走”“芭蕾跳步走”等走步方式,则借助视频方式做直观展示,再结合教师示范解读,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获得全方位观察的机会,为接下来的系统训练做好准备。
在以上的教学案例中,教师推出系统性的训练内容,模块教学特征极为鲜明。而做好内容整合处理,对教材进行适当删减和增设,则能契合模块教学要求,引导学生逐渐进入系统训练环节,并在系统的训练中逐渐丰富学习认知,完善体育技能。
二、优化模块教学条件启动主体学习机制
模块教学执行需要考虑条件制约、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客观条件的储备、学生运动素质的基础等因素,因为这些因素都会对模块教学产生较大影响。
体育教师在做好自身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应进行深入的教学研究,以寻找到适宜的教学方式,不断优化教学条件,进而落实主体学习机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模块教学方式的探索上,教师需要围绕学生开展。首先研究学情,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技能层次,以此为出发点为其创造相应教学条件;其次研究客观的教学条件,包括教材、场地、器材等;最后综合二者设计适应的运动训练方案,形成完善的教学方案,为不同学生群体提供适合的训练条件。
通常,学生对一些枯燥的训练内容会有明显的排斥心理,教师对此要有充分的了解,在操作条件和场地等客观条件运用中有所考虑,适时做出教学调整,能够带来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如《跑步运动》一课,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快速跑、耐久跑、合作跑和障碍跑。在热身环节,笔者先让学生复习起跑、惯性跑、进间跑、变速跑等内容,重温相关动作要领;接着在操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整合合作跑和障碍跑的内容,设定分组训练计划,对训练方式做创新处理,增加一些趣味性游戏,如在跑道设置一些轮胎、栅栏、障碍架等障碍物,然后要求学生进行多次接力跑和负重跑,在跑的过程中指导、监督学生的训练,达到耐久跑的训练目的。将几种跑步训练融合在一起训练,既能全面兼顾教学内容,又能全方位发展学生跑的能力,较好地体现了模块教学体系性功能。
以上教学中,教师先对场地条件进行具体分析,然后对现有条件做综合利用,对学生运动兴趣做科学考量,再针对性地布设游戏性、竞赛性、合作性速跑训练内容,成功调动学生主动运动的兴趣。这样的教学体现了教师实施模块教学的意识,以及追求高效运动教学的意愿。
三、设计模块教学程序提升学生学习品质
模块教学追求运动训练的系统性、完整性、高效性,教师在教程设计和安排时,要注意做好环节的对接处理,以提升教学效率。学情调查、教学设计、课堂导学、目标投放、示范操作、自助训练、延伸活动、课堂小结等,都属于模块教学的基本组成环节,教师需要对这些环节做好必要的整体优化处理,将这些环节进行相应取舍,针对不同训练任务做出模块设计,让学生在系统性训练过程中较大程度地完善能力、提升素养。
教师对教学模块环节做深入研究,结合训练内容进行对应设计,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使其在自觉参与过程中提升运动能力。如“障碍跑”训练内容,笔者在课前教学设计环节,吸收部分学生的意见,对障碍跑跑道做了技术处理,借助一些运动器材设定特殊路线,以增加跑步的难度,丰富训练内容,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体验运动的快乐。在程序打开后,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分组运动,即分成6人小组,参与障碍跑对抗赛,每一名成员必须按照设定路线行进,只要有一人出现违规现象全组都要接受相应处罚。障碍跑过程中还设定了几个“打卡点”,只有全部完成比赛,然后根据“打卡”情况做出成绩判定。因为教学流程设计合理、衔接紧密,并且凸显趣味性,大大提升了学生参与训练的主动性。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商议教学设计方案,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与模块教学要求高度一致。在执行教案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确保教学程序顺利打开。学生对教学过程有更高的参与积极性,无疑给训练带来更多动力,因此,教师根据模块教学要求,設计教学程序,有利于教学顺利展开,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品质。
四、创新模块教学活动优化学生学习体验
每个学生对体育训练活动都有不同期待,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个性喜好,做好符合学生兴趣特点的活动设计和组织,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让每个学生都能进行符合自身个性的学习,获得体育运动能力的发展。也就是说,在开展模块教学时,教师应不断创新模块教学活动,结合教学实际需要组织游戏竞赛、知识竞答、理论讨论、网络互动、体育实验、社会调查、生活观察、课间运动等实践性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运动训练机会。
模块教学活动的设计应立足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在训练执行环节,教师可适时推出一些比较新颖、适合学生的训练活动,激发其参与体育训练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指数。如在指导学生设计课间运动的模块教学中,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主动性,教师设计了课堂小课题研究活动,投放了“如何创设丰富有趣的课间运动,提高学生参与课间运动的积极性”这一研究主题,学生组成研究小组后分工收集相关活动素材,设计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形成课间运动组织方案,并由学生自行扮演课间活动的各种角色,进行课堂情景剧展示。在开展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其及时调整、完善课件运动方案。通过小课题研究活动,各研究小组都能设计出比较成熟的课间运动方案,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对各组方案进行点评,从中评选出优秀方案,并在学校范围内推广,这既有效提高了模块教学的有效性,又能够极大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有参加课间运动的体验,对课间运动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设计小课题研究活动,为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提供了机会,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五、延伸模块教学维度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延伸模块教学训练维度,教师一方面要做好教学调研,对学生训练成效做组织设计,延伸训练维度;另一方面要对接生活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满足学生身心成长需求。模块教学训练设计没有固定格式,教师在具体组织时,要广泛征询学生的意见,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生活背景及能力水平等因素,由此设计出的延伸训练与学生需求的契合度更高,也能体现模块教学的基本要求。
延伸模块教学维度,教师需要有延伸意识,引导学生在更广阔的时空条件下展开运动和训练。特别是当前网络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为体育训练提供了更多便利条件。如韵律操训练,学生在课内学习相关动作后,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后适当做一些训练巩固,让学生自主选择音乐,利用手机录制展示视频,投放到网络学习平台,供大家观看、评价。高中学生对网络的应用已比较熟悉,录制视频也不存在任何问题,对这项延伸训练活动非常感兴趣。课后,学生先对韵律操技术动作做进一步研究,然后精选背景音乐,展开对应设计和组织,最后做出个性十足的韵律操表演。当学生上传了表演视频后,笔者也进入网络平台观看、点评,给学生提出修改建议,确保课后训练的效果。学生在自评、互评过程中,对自身运动存在问题有了客观认识,自然展开矫正训练,逐渐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教师推出韵律操课后训练任务,让学生借助网络进行展示交流,开辟了课后训练新领域,这是模块教学训练设计的新选择。模块教学追求训练的完整性,使课内课外学习无缝衔接,符合模块教学设计要求。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形成运动认知,在系统的训练体验中发展运动能力。
在高中体育学科教学中,教师适时展开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程序、教学活动、教学训练等做积极探索和整合处理,形成教学模块,以模块教学推动整个教学过程,为学生学习和训练的顺利展开创造条件,有效提升了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崔伟东.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探究[J].高考,2021(17).
[2]黄兰清.普通高中体能发展型大课间体育活动优化策略:以集体跑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1(12).
【作者简介】祝海元(1969— ),男,湖北京山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现就职于柳州铁一中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篮球教学与训练、高中体育教学与训练以及体教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