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惠洪觉范

2021-04-27周裕锴

古典文学知识 2021年2期

周裕锴

惠洪(1071—1128),字觉范,自号寂音尊者、明白庵、甘露灭,又号冷斋。筠州新昌人。惠洪是中国佛教史和文学史上一个不可多得的奇才,其著述范围之广,在两宋禅林中可称第一,后世僧人也罕有其匹。他既致力于佛教论疏、禅门旨诀、僧史僧传、禅门笔记、语录偈颂的撰写,又流连于世俗诗文词赋的吟唱与诗话、诗格的创制,甚至会偶尔旁及儒书注释。惠洪的诗文集《石门文字禅》正是他整个撰述理念以及写作内容的集中代表,不仅显示出僧人借鉴士大夫文学传统而交融儒释的自觉努力,同时还提供了一个挣扎于出家忘情与世俗多情之间的诗文僧的绝佳样板,即其自供的“以临高眺远不忘情之语为文字禅”(《石门文字禅》卷二十《懒庵铭》)。

惠洪今存古近体诗(含偈颂)一千六百多首,数量为宋僧中第一。他的诗歌主要继承了苏轼、黄庭坚为代表的“元祐体”的风格,同时借鉴了佛教禅宗的思维方式及部分语言特点。宋僧祖琇称其“规模东坡,而借润山谷”(《僧宝正续传》卷二《明白洪禅师传》),评价非常准确。与一般诗僧相比,惠洪诗无清瘦寒俭的“蔬笋气”,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体裁多样,风格豪放,颇为当时及后世论者推崇。论题材则包括咏史、咏物、赠别、纪行、纪事、登览、雅集、节序、读书、论诗、题画、谈禅、说理、抒怀等等,尤善写世俗与方外的日常生活。论体裁则包括五古、七古、五排、五律、七律、五绝、七绝,甚至六言绝句。六言绝句有九十首,其数量居北宋诗人第一。同时代王庭珪便赞叹其诗“惠休岛可没已久,二百年来无此作”(《卢溪文集》卷三《同陈思忠访洪觉范》)。许《彦周诗话》更称其诗“颇似文章巨公所作,殊不类衲子”。清人吴之振、吕留良等编《宋诗钞》称其诗“诗雄健振踔,为宋僧之冠”。

《石门文字禅》开篇几首咏史、怀古、题画诗如《谒狄梁公庙》《谒蔡州颜鲁公祠堂》《同彭渊才谒陶渊明祠读崔鉴碑》《同景庄游浯溪读中兴碑》,评点古今是非成败得失,议论感慨,填塞胸臆,全然不像方外人之作。尤其是《题李愬画像》一首:

淮阴北面师广武,其气岂止吞项羽。君得李佑不肯诛,便知元济在掌股。羊公德行化悍夫,卧鼓不战良骄吴。公方沈鸷诸将底,又笑元济无头颅。雪中行师等儿戏,夜取蔡州藏袖里。远人信宿犹未知,大类西平击朱泚。锦袍玉带仍父风,拄颐长剑大梁公。君看鞬櫜见丞相,此意与天相始终。

整首诗只用“锦袍玉带”二句点题,前面十二句以韩信、羊祜、李晟几位名将的故事,模拟李愬雪夜平蔡州擒吴元济的功业。结尾高度评价李愬忠于朝廷之心,并非仅称道其战功卓著而已。所以钱谦益称此诗“佛子之忠义郁盘,扬眉怒现,火头金刚形相者也”(《牧斋有学集》卷四十九《题南溪杂记》)其诗模拟手法仿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而章法结构颇有变化,四句一转韵,平仄韵互换,音节腾挪跳荡,气势雄健。前人称“此诗当与黔安(黄庭坚)并驱也”(《彦周诗话》),“数语有豫章风骨,通体气亦清遒”(《带经堂诗话》)。

惠洪作诗,提倡“妙观逸想”,所以奇思妙句很多。如《崇胜寺后竹千余竿独一根秀出名竹尊者》一诗:

高节长身老不枯,平生风骨自清臞。爱君修竹为尊者,却笑寒松作大夫。不见同行木上座,空余听法石为徒。戏将秋色供斋钵,抹月披云得饱无?

根据竹竿清癯秀拔的形象,想象其为迥离世俗的高僧,与松的形象作对比或模拟,表达其鄙薄世俗功名禅僧姿态;以木、石形象为衬托,暗示其为佛门中尊宿的地位。而结句“抹月批风”的戏谑,则更接近士大夫的优雅趣味。黄庭坚极赞赏此诗,“以为妙入作者之域”。后世士大夫和僧人追步其韵唱和者甚多。惠洪诗长于比喻,出人意表,如他赞人诗文“丽句妙于天下白,高才俊似海东青”“文如春在花,气如水行川”,颇为宋人诗话所欣赏。如形容险峻的山路为“细路如遗索”,又为“盘空路作惊蛇去”,都非常富有想象力。如形容自己遭流放而无所畏惧的心情,“安知跨大海,往反如入郭。譬如人弄潮,覆却甚自若。旁多聚观者,缩头胆为落”,则可称为“叙事性比喻”。

清人吴乔称其“五言古诗不独清气,用笔高老处,如记如画”(《围炉诗话》卷五),近人陈衍称其诗“古体雄健振踔,不肯作猶人语,而字字稳当,不落生涩,佳者不胜录”(《宋诗精华录》卷四)。清延君寿《老生常谈》则认为“古体气质稍粗,今体七律殊佳,在宋僧中亦好手也”。由此可见,惠洪各体诗都有可观者。

他的七律对仗常常跨越事类,运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将苏轼七律一气流行和黄庭坚七律对仗句意甚远的特点综合起来,如“永与世遗他日志,尚嫌山浅暮年心”“敛止旧游真可数,盖棺前事尚难知”“不知门外山花发,但觉君来笑语香”“颀绍神情扫秋晚,瘦权诗句挟风霜”“山好已无归国梦,老闲犹有读书心”“一轩秋色侵衣重,半夜波声拍枕来”“枕中柔橹惊乡梦,门外秦淮涨夜潮”,诚如《老生常谈》所言:“真能于苏黄外,又作一种笔墨。”他的《上元宿百丈》诗非常有名:

上元独宿寒岩寺,卧看篝灯映薄纱。夜久雪猿啼岳顶,梦回清月在梅花。十分春瘦缘何事?一掬归心未到家。却忆少年行乐处,软红香雾喷京华。

据说王安石的女儿读到“十分春瘦”二句时,曰:“浪子和尚耳。”(《能改斋漫录》卷十一)此诗后来成为惠洪“既役志于繁华,又溺情于绮语,于禅门戒律实未精严”的自供状(《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四十五)。但此诗或许可看作惠洪修行过程中的一次检讨,感叹自己未能忘情绝爱,所谓“一掬归心未到家”,此“到家”二字乃是禅宗对心性觉悟的隐喻。惠洪在《冷斋夜话》中曾记载自己在百丈山车轮峰读智觉禅师一首诗:“孤猿叫落中岩月,野客吟残半夜灯。此境此时谁得意,白云深处坐禅僧。”并称其“气韵无一点尘埃”。而智觉禅师刻画禅境的五个意象——岩、夜、月、灯、猿,也全部出现在《上元宿百丈》诗中,可以说惠洪把自己想象成那个“坐禅僧”,在百丈山夜宿经历诗中的“此境此时”。比《上元宿百丈》更能体现“浪子和尚”情怀的是《秋千》诗:

画架双裁翠络偏,佳人春戏小楼前。飘扬血色裙拖地,断送玉容人上天。花板润沾红杏雨,彩绳斜挂绿杨烟。下来闲处从容立,疑是蟾宫谪降仙。

描写春日楼前秋千华丽的翠络、花板、彩绳以及荡秋千少女的装束和姿态,非常生动贴切。这种描写与其僧人身份不合,前人责其“真俗”,元方回《瀛奎律髓》收此诗,既称“俗人尤喜道之”,又说“着题诗中所不可少”。明徐称“咏秋千诗,以洪觉范一首为最”(《徐氏笔精》卷四),也足见古时读者的态度。

至于五言律诗,惠洪的作品不算多,这与一般诗僧的体裁选择颇为不同。其诗喜用“流水对”,如“应持燕尾剪,破此麝脐囊”(《次韵真觉大师瑞香花》)、“平生未解没,宁解救淊人”(《题反身轩》)、“还将吐凤语,来寄牧牛人”(《次韵胥学士》)。试看惠洪两首五律:

开轩闲隐几,万象竞趋陪。风揭松声去,云推山色来。观身真作梦,视世一浮埃。日暮庭阴转,幽禽接翅回。(《次韵云庵老人题妙用轩》)

失枕惊先起,人家半梦中。闻鸡凭早晏,占斗辨西东。辔湿知行露,衣单怯晓风。秋阳弄光影,忽吐半林红。(《早行》)

前一首写轩中闲坐所见所闻,以我为主,以万象为奴,风云皆为我服务。拟人化的描写中,包含着《楞严经》所谓“转物”的妙用。后一首写天未明时的早行经历,“闻鸡”“占斗”一联简练而确切,为人称道。《全唐诗》卷五三二作许浑诗,《山谷外集》卷一三作黄庭坚诗,恐误收。

惠洪绝句也有不少脍炙人口,特别是关于自我、风景与绘画关系的诗,很有特色,如以下几首七绝:

剩水残山惨淡间,白鸥无事小舟闲。个中着我添图画,便似华亭落照湾。(《舟行书所见》)

倚栏天际数归帆,春在沧洲数笔间。我与小楼俱是画,雨中犹复见庐山。(《又登邓氏平远楼纵望见小庐山作》)

山中流水水中山,尽日青黎共往还。闲向僧窗看图画,不知身在画图间。(《庐山杂兴六首之二》)

其中表现出来的“观者入画”的艺术观念,在宋代很有代表性。南宋诗人赵蕃很欣赏《舟行书所见》,曾分别敷衍“剩水残山惨淡间”四句每句为一诗(《淳熙稿》卷十七《用洪觉范诗为首作四绝》)。与云门宗诗僧道潜相比,惠洪并不以七言绝句见长,但《宋高僧诗选》中所选几首,也不亚于道潜那些“诗中有画”的作品,如以下两首:

策杖晚烟桑柘坞,园林秋尽露人家。破篱犬吠柴门掩,寒犊自归山日斜。(《策杖》)

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三叉路口炊烟起,白瓦青旗一两家。(《夏日》)

前一首写晚秋日暮时的山村景色,后一首写夏日中午时途经山县路上所见,皆用白描呈现画面,表现普通人家的日常生活。

惠洪六言绝句也有不少好诗,如:

屋角早梅开徧,墙阴残雪消迟。帘卷一场春梦,窗含满眼新诗。(《寄巽中三首其一》)

鸟啼不妨意寂,日长但觉身闲。扫地要延遗照,掩扉推出青山。(《夏日三首其一》)

目诵自应引睡,手谈聊复忘纷。一曲青林门巷,数声白鸟江村。(《即事三首其一》)

这些作品没有僧人特有的枯寂,更接近士大夫的优雅闲适。“窗含满眼新诗”一句,将风景如画直接转换成风景即诗,而“目诵”则进一步坐实风景是可诵读吟唱的诗歌,因此就有了由“一曲”“数声”的用诗歌音乐演奏的“青林门巷”和“白鸟江村”的图画。

惠洪继承并发展了苏轼、黄庭坚等元祐文人关于诗画艺术相通的理念,首次将宋迪潇湘八景图的“无声句”(画)转换为“有声画”(诗)。《宋迪作八境绝妙……因为之各赋一首》八首均为七言古诗,音节抑扬顿挫,描写细致生动,富有想象力,使静态的图画充满了动感,并增加了呕轧的雁叫、风中的笛声(平沙落雁)、滑唇黄鸟的啼鸣(山市晴岚)、打窗扉的落雪(江天暮雪)、五更的画角(洞庭秋月)、船篷下的孤吟(潇湘夜雨)、淅沥的风声(渔村落照)等音响,还有画题原有的烟寺钟声(烟寺晚钟),充分调动了“有声画”的长处。这八首诗开启了后世“潇湘八景诗”的写作传统,对南宋以降的中日禪林书写影响深远。

作为禅教双修、诗禅兼擅的僧人,惠洪与道潜在诗歌创作上也有较大的差异。道潜基本上是一个披着袈裟的士人,而惠洪则还有本色禅门宗师的一面,这在他偈颂写作中表现得尤为充分。如《述古德遗事作渔父词八首》,继承了临济宗用《渔家傲》颂古德公案的传统,八位古德分别是万回、丹霞、宝公、香严、药山、亮公、灵云、船子。试看其中两首:

不怕石头行路滑,归来那爱驹儿踏。言下百骸俱拨撒,无剩法,灵然昼夜光通达。古寺天寒还恶发,夜将木佛齐烧杀。炙背横眠真快活,憨抹挞,从教院主无须发。(丹霞)

急雨颠风花信早,枝枝叶叶春俱到。何待小桃方悟道,休迷倒,出门无限青青草。根不覆藏尘亦扫,见精明树唯心造。试借疑情看白皂,回头讨,灵云笑杀玄沙老。(灵云)

这里的《渔父词》,就是《渔家傲》。临济宗保宁仁勇禅师曾用其词调颂古,黄庭坚有仿作四首传世。惠洪词的内容为檃括古德的遗事,如前一首写丹霞天然禅师参见马祖道一和石头希迁、天寒于慧林寺烧木佛取暖等故事,后一首写灵云志勤禅师见桃花而悟道的故事。词的风格属于俗词一类,多用禅门方俗语,如“拨撒”“恶发”“烧杀”“抹挞”“迷倒”“笑杀”等等,这属于典型的禅宗文学。

更具禅宗歌颂特色的是《摩陁歌赠乾上人》,劝道的内容外加通俗的语言,将惠洪与士大夫诗人区别开来:

处处三门向南开,青山绿水自围裹。钟鱼鸣时摊钵盂,精粗随分吃些个。一生受用只如此,何用忙忙脚踏火。口闲莫说事,留取吞饭颗。眼明穿得针,要自时补破。粥后眠一觉,不着溲涨亦不起;斋后行数步,不是肚膨也打过。我不求世人,世人不求我。时时牵衣领,臃肿包头涡,一味怯风吹耳朵。世上许多人,枿枿犹如蚁旋磨,团团并头争什么?一筹输与摩陁,板头盘脚坐。人言南岳好,奇峰七十朵。庐山更是好,瀑布垂天云,净色不受涴。殿阁参差如画出,万人围绕看登坐。汝若学道便成佛,汝若不学地狱祸。眼看鼻孔也寻常,六月日头甚热火。一筹输与摩陁看屋卧。唤渠挽不来,送渠推不可。摩陁!摩陁!无如之何。问着不答,好哑大哥。

“摩陁”当为梵语“奢摩他”之略称,意为寂止。唐玄觉禅师《禅宗永嘉集》有《奢摩他颂》曰:“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具言寂止之义,文繁不录。惠洪此处《摩陁歌》,仿效唐以来禅宗歌颂如《腾腾和尚了元歌》《南岳懒瓒和尚歌》《石头和尚草庵歌》《道吾和尚乐道歌》《一钵歌》的传统,大唱禅宗日常生活中无心寂止的快乐。此歌句式自由,语言生动,模仿唐代禅宗白话诗惟妙惟肖。

如同临济宗前辈宗师一样,惠洪也尝试写过“十二时歌”,但在形式上却颇有创意。他初居黄龙山时,作《禅和子十二时偈》,其词曰:

吾活计,无可观。但日日,长一般。夜半子,困如死。被虱咬,动脚指。鸡鸣丑,粥鱼吼。忙系裙,寻袜纽。平旦寅,忽欠申。两眉棱,重千斤。日出卯,自搅炒。眼诵经,口相拗。食时辰,齿生津。输肚皮,亏口唇。禺中巳,眼前事。看见亲,说不似。日南午,衣自补。忽穿针,全体露。日昳未,方破睡。洗开面,摸看鼻。晡时申,最天真。顺便喜,逆便瞋。日入酉,壁挂口。镜中空,日中斗。黄昏戌,作用密。眼开阖,乌崒嵂。人定亥,说便会。法身眠,无被盖。坐成丛,行作队。活鱍鱍,无障碍。若动着,赤肉艾。本无一事可营为,大家相聚吃茎菜。(《林间录》卷上)

这首偈不借十二时说理,而是直接表现十二时中禅僧的生活,具有当下的活杀性,走的是石霜楚圆、而非汾阳善昭的路子。其形式以三言诗为主,语言活泼,描写禅僧日常生活非常生动传神,将禅理融入行住坐卧之中。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