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寒食帖》题跋印章考察其庋藏递传历史(下)

2021-04-27唐林

文史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寒食题跋书画

唐林

五、近现代(1840—1949年)

(一)题跋

有五题跋,其中:罗振玉和郭彝民之语另写他纸,浮帖于后。

1.颜世清题跋

颜世清题跋71字,从“东坡寒食帖山谷跋尾”开始至“嗣为吾乡冯展云所得”结束。文字大意:《寒食帖》在清代乾隆时期藏于内府,后于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被劫走,流入民间;帖上有烧伤的痕迹;后为颜世清的同乡冯展云所得,等等。

颜世清(1873或1868—1929),字韵伯,足跛,人称颜跛子,广东连平人,寄居北京,为颜钟骥(江西抚州知府擢浙江布政使)之子。他自幼聪颖过人,后在政界多年,历任湖南长沙关监督等职;工书画,善鉴赏,收藏之富为当时北京之最。[27]在其收藏品中常有其题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今藏元代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28]

颜世清钤有三印,分别是“寒木堂”“龙髯”“颜世清印”。

冯展云,名誉骥,字仲良,号展云,广东高要(今广东肇庆)人,书画鉴藏家,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士,历充道光编修,咸丰侍读侍讲,同治光绪内阁学士、侍郎、巡抚,诗、书、画载誉国内。

2.(日本)内藤虎次郎题跋二

前跋从“苏东坡黄州寒食诗”至“大正甲子四月内藤虎书”止,后跋从“予于丁巳(1917年)冬尝观此卷于燕京书画展览会”至“虎又书”止。[29]

前跋文字大意:1924年4月应菊池晋二(号惺堂)之请,内藤虎次郎记述《寒食帖》书法传世经过以及从中国辗转递藏至日本之大概情形。大正壬戌(1922年),颜世清(韵伯)来日本江户时携《寒食帖》,以6万元卖给菊池晋二(号惺堂)。1923年9月,东京大地震引发大火灾,全城十毁六七。菊池惺堂家历代收藏,荡然一空。危急之际,菊池晋二亲冒万死,抢出此卷,在日本一时传为佳话。

后跋文字大意:日本关东大地震之后,菊池晋二将《寒食帖》寄藏于内藤虎次郎家中。

内藤虎次郎四印,分别是“内藤虎印”“湖南”“虎”“炳卿”。

内藤虎次郎(1866—1934),号湖南,一般称为内藤湖南,日本羽后(今秋田县)人,毕业于秋田师范学校;曾任京都大学东洋史学讲座教授二十年,与同事狩野直喜、桑原骘藏组成“京都学派”。其一生研究中国文献和文物,著述颇丰,被奉为日本汉学泰斗,有《内藤湖南全集》等。[30]内藤湖南还出版有《中国绘画史》(弘文堂书房1938年)、《支那绘画史》(弘文堂书房1938年)。

菊池晋二情况见后。

3.罗振玉题跋

罗振玉题跋从“先师张文襄公嗜东坡书”开始至“甲子(1924年)仲夏上虞罗振玉书于津沽寓居聱砚斋”止。题跋大意如下:1902年在张之洞官邸亲眼见过《寒食帖》的罗振玉,于1924年重见此卷。罗氏回忆1902年亲历之事,称此帖是由一客人(应为善宝,见后)送至张府官邸观赏。张之洞很爱此卷,但没有钱,买不起,也拒绝其人送画。当时在场同观者还有端忠敏(端方,1861—1911,收藏家,官至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梁文忠(梁鼎芬,1859—1919,历任知府、按察使、布政使等,学问渊博,淹贯经史百家,历任广雅书院讲席、钟山书院主持)、马季立(马贞榆,曾任两湖书院经学馆馆长)。客人还请求张之洞题字,张之洞不题,其他人自然也就不敢题。由此可见张之洞持躬严正,等等。[31]

关于这一事件有1913年梁鼎芬为献龛题签为证:“宋苏文忠黄州寒食诗帖真迹。张文襄(张之洞)称为海内第一。意园物。献龛藏。宣统癸丑(1913年,实为民国2年)二月梁鼎芬题记。”[32]

不过,罗氏书写此跋时,居于天津,又有“今重观此卷”语,莫非此卷曾于是时暂携返中国?待解。

罗振玉两印为“振玉印信”“永丰乡人”。

罗振玉(1866—1940),浙江上虞人,号雷堂,字叔言;清末奉召入京为官,辛亥革命后逃亡日本,曾任伪满洲国监察院院长。他是著名的文史学者、书法家、鉴赏家,中国最早研究甲骨文的学者,是甲骨学的开拓者。其书法欧阳询,小楷极清劲。[33]

4.王世杰题跋

王世杰跋从“东坡先生此帖曾罹咸丰八年”起至“民国纪元四十八年(1959年)元旦王世杰识于台北”止。其主要叙述抗战胜利后,王世杰嘱托友人在日本遍访《黄州寒食诗帖》,最终购回,使得这一墨宝重归故土之事。按,此跋中“咸丰八年”当为“咸丰十年”之误。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在咸丰十年,即1860年。

王世杰一印“雪艇”,分钤于《寒食帖》第1行“寒”字与第2行“不”字之间和王世杰落款的左侧。

王世杰(1891—1981),号雪艇,湖北崇阳人,留学英、法,巴黎大学法学博士;民国时曾任北京大学宪法学教授、武汉大学校长、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外交部部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1949年去台湾。王氏一生和故宫博物院渊源至深,编有《故宫名画三百种》《艺苑遗珍》《故宫书画录》等。

据有关史料,王世杰购买此帖的时间是1948年,购价为3200美元(注:戰后日本,文物价格大跌,故才有此低价)。1987年,此帖被王氏后人售予台北故宫博物院。[34]

5.郭彝民题跋

郭彝民题跋从“苏文忠寒食帖,由颜韵伯(即颜世清)以金六万元售于菊池惺堂”至“以之存其真。郭彝民又记”止,主要叙述颜世清以6万元价格将《寒食帖》售予日本人菊池晋二之事。

郭彝民一印为“郭彝民印”。

郭彝民(1895—?),字则生,吉林长春人(原籍山东),东京帝国大学经济法学土,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驻日本横滨领事等。

(二)印鉴

印鉴十数枚。仅介绍重要者。

费念慈一印为“念慈之印”。

费念慈(1855—1905),清江苏武进人,字屺怀,号西蠡,晚号艺风老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进士,官编修,劾归后寄居苏州。其博涉多通,工书法,精鉴赏,兼善山水,具金石气,有《归牧集》。

有人认为,费氏应没有收藏过此帖,当是其鉴赏过眼之印。[35]

完颜景贤五印,为“金章世系景行维贤”“小如庵墨缘”“景行维贤”“景贤鉴藏”“虞轩”。

完颜景贤,号朴孙,一字任斋,一号如庵、卯庵,清朝蒙古族人,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年间(1821—1850年)生,户部员外郎华毓子;著名的藏书家、鉴赏家,著《三虞堂书画目》。张伯驹称:“清末至民初北京书画收藏家首应推完颜景贤”[36]。

菊池晋二两印为“菊池晋印”“惺堂”。

菊池晋二(1867—?),号惺堂,为大桥讷庵孙,陶庵之子,日本银行界大亨,好古力学,私淑王阳明,工诗,善刻印,尤喜收藏,东京都罕有其匹。其收藏中国艺术品甚多,如传为李龙眠(李公麟)画《潇湘卧游图》。

(三)史料

主要据裴景福《壮陶阁书画录》卷三,如下:1887年秋天,裴景福与盛昱(伯熙)不约而同地嘱咐北京琉璃厂论古斋萧君往广州探访广东人冯展云所藏《寒食帖》,并代购。萧君以500金得之,但道经上海时,却秘而不出。裴景福后以原价另加100金从萧君处购得,并摹刻于《壮陶阁帖》中。1888年裴景福到北京,盛昱嘱张邵予学士坚劝裴氏相让,遂以原价买去并密藏。[37](《壮陶阁书画录》)盛氏死后,其归养子善宝。1912年善宝将《寒食帖》等5件书画、古籍,以12000大洋售于完颜景贤。[38]

《壮陶阁书画录》所述这些人的身份如下:

萧君,《壮陶阁书画录》仅记作萧君,只有姓,没有名。经查证,这位萧君应是北京论古斋老板、河北衡水人萧维邦。他在其父亲萧秉彝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去世前,一次替年迈的父亲到广东花巨资购回了一批明清字画,无一走眼,[39]当是一位精明的古董商人。

裴景福(1854—1926),字伯谦,著名鉴藏家,安徽霍邱新店埠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改官广东知县,先后补陆丰、番禺、潮阳、南海4县县令;后被弹劾远戍新疆。其工诗书,收藏金石、书、画、碑帖极富,有《壮陶阁书画录》。

盛昱(1847—1900),姓爱新觉罗,字伯熙,又字佰希、伯羲、伯兮,号意园、韵莳、伯蕴、郁华阁,满洲镶白旗人,清宗室,光绪二年(1876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累迁右庶子,充日讲起居注官,任国子监祭酒。其潜心金石之学,精于经史、舆地及清朝掌故,工书法,宗颜真卿、欧阳询,典雅工丽。

善宝,生平事迹不详。他最主要的身份是盛昱的养子。盛昱于1900年死后,他继承养父物品不下数十万,但十余年间,荡然无遗。[40]

从题跋、印鉴、相关史料可知此帖在近现代(1840—1949年)递传经过如下: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寒食帖》遂流落民间,为广东人冯展云所得。1887年冯氏以500金转手给北京论古斋老板萧维邦,再后萧维邦又以600金易手给鉴赏家裴景福,后1888年又为国子监祭酒盛昱原价所得。盛死后,此帖传给其养子宝善。1912年宝善将它卖给了完颜景贤。一般书籍均称此帖价格12000元,不确。实际上此价格是5件书画、古籍的价格,包括宋版《礼记》40本、《寒食帖》、元人字册10页、刁光胤《牡丹图》一轴及《礼堂图》一轴。[41]1918年此帖流转到收藏家颜世清手中。1922年,颜世清在日本以6万元价格卖给日本大收藏家菊池晋二。二战后,《寒食帖》为日本书法大家西川宁收藏。1948年,时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王世杰以3200美元购回。1987年,王世杰后人售予台北故宫博物院(价格不详),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就是说,从1860年至1987年100余年的时间里,《寒食帖》经10人之手,即冯展云、萧君(萧维邦)、裴景福、盛昱、善宝、完颜景贤、颜世清、菊池晋二、西川宁[42]、王世杰等,还历经战火、地震、大轰炸,可见其收藏过程之艰辛。

这样,我们将宋代、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递传历史汇集一起,大体可勾勒出《寒食帖》在900余年的时间内收藏人数达21人的路线图。其中:宋代3人(张浩、张縯、洪迈)、元代2人(张金界奴、元文宗图帖睦尔)、明代2人(韩世能、韩逢喜)、清代4人(孙承泽、纳兰性德、乾隆皇帝、嘉庆皇帝)、近现代10人,这还不包括两次入官府衙门——有宋代“荆湖南路转运使印”和明代“(典礼纪察)司印”为证。

不过,笔者认为这种庋藏递传轨迹还只是初略的,不十分完整。譬如清代,火烧圆明园之后,《寒食帖》不可能直接到第一藏者冯展云(字誉骥)的手中;因为经查证史料,冯展云于火烧圆明园时根本不在北京,而是在湖北当学政。(许礼平:《旧日风云》第2集)可以想象,其间一定经过多重转折,最后才到冯展云之手。又譬如,《寒食帖》苏东坡诗第一行“三寒”右下侧钤有“琅琴阁珍藏”大印,琅琴阁显然是一个收藏者的号或斋;但由于没有查到琅琴阁的任何资料,也不知道它是什么朝代、什么人的。再譬如,尚无法解释为什么会出现有宋代官印“荆湖南路转运使印”、明代官印“(典礼纪察)司印”。如此等等,没有解决的问题甚多。因此,笔者认为,要完整、准确描述《黄州寒食帖》的庋藏递传历史,尚需时日,还有待专家学者继续研究。

注释:

[27]卢辅圣主编《近代字畫市场辞典》(修订版),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版,第198页。

[28]叶子主编《中国书画鉴藏大辞典》,西泠印社出版社2016年版,第520页。

[29]水赉佑编《苏轼书法史料集下》,上海书画出版社2017年版,第981页。

[30]李寅生、(日)宇野直人:《中日历代名诗选东瀛篇》,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第429页;查屏球编著《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4辑《甲午日本汉诗选录上》,凤凰出版社2017年版,第303页;《东方早报·上海书评》编辑部编《让记忆校正记忆》,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第180页。

[31]赵生泉:《中国书法全史·河北卷》,书法出版社2014年版,第322页。

[32]佟洵、王云松主编《图说天下·文化中国·国家宝藏·100件文物讲述中华文明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363页。

[33]马博主编《书法大百科》第9册,图文珍藏版,线装书局2016年版,第409页。

[34]陈治木、贺雄飞:《泪水与梦想——一位大藏家的收藏传奇》,中国致公出版社2009年版,第115页;高伯雨:《大家史说·历史文物趣谈》,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版,第25页;阿城编《画可以怨》,译林出版社2013年版,第93页。

[35]万君超:《近世艺林掌故》,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年版,第192页。

[36]张伯驹主编《春游社琐谈·素月楼联语》,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第7页。

[37]引自陈阶晋:《“寒食帖”漂流记》,《中华遗产》 2004年第2期。

[38]万君超:《近世艺林掌故》,第192页。

[39]参见赵云旺:《云旺走笔·衡水人文掬萃》上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15页。

[40]邓之诚著、邓珂点校《骨董琐记全编》,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第292页。

[41]许礼平:《旧日风云》第2集,三联书店2017年版,第320页。

[42]一般书籍均未记载西川宁曾收藏《寒食帖》,仅见于方辉主编《国宝档案》,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版,第409页;吴克敬:《书法的故事》,紫禁城出版社2012年版,第115页。笔者也不曾查到转手到西川宁之间的过程。

作者: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四川历史研究院学术委员,美术史学者

猜你喜欢

寒食题跋书画
春潮带雨 寒食月明
款、印、题跋对古书画的鉴定作用
姜宸英《选诗类钞》题跋续考
读苏轼《寒食帖》,最是惆怅多情时
傅以礼《华延年室题跋》校补
《宋会要辑稿》“西人最重寒食”考
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寒食帖》漫谈
叶德辉《述学》题跋五种探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