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的策略刍议
2021-04-27宋献普
宋献普
整本书阅读作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助力学生拓展阅读视野,高效强化阅读鉴赏能力并提升审美创造水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入,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整本书阅读教学方面要根据学生个体学习的发展水平并结合学生个人的阅读意愿,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能对中外各种优秀文化深入学习和思考。这些探索与实践积极有力地纠正和反拨了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积弊,尤其是个性化阅读、对比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等阅读策略为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以及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开辟了渠道。
个性化阅读就是学生作为阅读主体,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性格特点、情感特征和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兴趣、需要和动机,自由、自觉、自主地对文本产生自己独立、独特的理解、感受和评价的过程。但是在整本书阅读教学方面,导读者很容易由“阅读指导”滑落到“閱读指挥”这样的角色,致使学习者在阅读之前便洞悉前人的阅读心得与见解,在阅读时先入为主,依附成见,缺少主见,尤其是在主题阐释、人物解读方面产生倾向性的批评或片面的结论。学生的思维受到干扰和限制,研究视野显得局促狭窄。在阅读过程中,阅读主体缺少自我探究与自我体验,对文本的分析论述陷入前人窠臼,难以出新。如果教师能适度导读,学生勇于“裸读”,就会有不同一般的阅读发现。
富有个性的阅读发现可以是宏阔的,就整本书而言的大发现,也可以是切入口较小的,就整本书中某个角度、某个环节、某个细节,甚至某个点而言的小发现。例如,在《庄子》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一句曾引发争议。有些学生认为“知”解释为认识、知识,庄子在此用有限的生命同无边的学海作对比,劝人放弃无意义的生命赌注,不要用短暂的、不可重复的生命年华去追求永无止境的知识。有些学生据“所禀形性,各有限极,而分别之智,徇物无涯,遂使心困形劳,未慊其愿,不能止分,非养生之主也”“夫生也有限,知也无涯,是以用有限之生逐无涯之知,故形劳神弊而危殆者也”,认为“知”解作愿望,庄子在此强调生命有限而欲望无穷,意在告诫众生不可贪求一己之欲。又有学生认为庄子不会畏惧死亡与生之有限,对上述“反智论”的养生观和“禁欲论”的养生观提出质疑和批判。在平庸者看来生命是有限的,但在得道者看来,生命是无限的。死亡是回归,面对死亡应该鼓盆而歌!所以“吾生也”一句应该解释为: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认识到死生一体的道理,就会发现生命又是无限的。将有限的生命汇入无限的自然,就如同一滴水归入大海,既是一种结束,又是一种开始。三种解读,各有千秋!
在《西游记》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对于全书主题的解说,学生也是各抒己见。有的认为全书的主题是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讴歌和赞美对丑恶势力的斗争与反抗。有的认为全书旨在贬道扬佛,宣扬佛法,普渡众生。有的则认为是张扬个性解放,热情歌颂战胜苦难的智慧与力量。等等。
不论是“吾生也”一句的解读,还是《西游记》主题的阐释,这种个性阅读收获的小发现和大发现同样具有文学意义和思想价值!
比较阅读是最能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增强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一种阅读方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学业质量水平方面多次提及并强调比较阅读及鉴赏的重要性,同时提出要求:比较两个文本或材料,能在各部分信息之间建立联系,把握主要信息,分析、说明复杂信息中可能存在的多种关系;有比较、分析古今中外各类作品所反映的文化现象、文化观念的意识,能根据语文课程学到的内容,对阅读过程中涉及的有关文化现象展开讨论,有依据、有逻辑地阐明自己的观点;能比较两个以上的文学作品在主题、表现形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能对同一个文学作品的不同阐释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质疑;比较、分析古今中外各类作品在文化观念上的异同。所以,面对内容或形式相近或相对的文学作品,学生可精准地选取切入口进行比较,并辨识、分析文学现象和语言现象,发现共性,看到差别,把握特点,进而归纳概括出自己的认识,充分阐述自己深刻的阅读发现。
面对选好的整本书,阅读者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比较和对比。整本书的内部比较,如《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个人物的对比,《天龙八部》中乔峰和慕容复两个人的比较;整本书与整本书的比较,如《格列佛游记》与《鲁滨孙漂流记》的对比;整本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对比,如小说《白鹿原》和话剧《白鹿原》的对比,小说《红楼梦》与黄梅戏《红楼梦》的对比,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与电影《穆斯林的葬礼》的对比;整本书不同版本的对比,如《红楼梦》庚辰本与程乙本的对比。
比较和对比一定要选取可比性较强的一个或多个角度、层次、方向去展开探究和研究,这些角度、层次、方向可以是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是写作技巧与手法的分析,可以是社会背景和人物活动环境的分析,可以是情节构思的分析,可以是主题主旨的分析,可以是渗透于作品中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思想的分析。以《天龙八部》为例,笔者曾撰写《正负价值下的共同悲剧——北乔峰与南慕容的比较》一文,认为主人公乔峰和慕容复就有很强的可比性:在武功修为方面,乔峰擅长亢龙有悔,暗示其性格过于刚强,过刚则易折,而慕容复擅长斗转星移,暗示其复辟燕国的人生理想悖逆历史潮流;在人生抱负方面,乔峰为父复仇,慕容复替父复国,两个人都活在不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在爱情方面,阿朱喜欢乔峰,乔峰为父报仇,无意击杀了阿朱,王语嫣追慕慕容复,慕容复为兴复燕国,有意抛弃了王语嫣;在交际方面,乔峰拥有段誉、虚竹等意气相投的江湖兄弟,慕容复无情无义失去了拥戴他的四大家臣。在人生哲学方面,二者都体现了儒家积极向上的忠孝思想;在结局方面,乔峰死了,慕容复疯了。与他们的悲剧人生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另外两个人物——段誉和虚竹。这两个人物身上洋溢着道家逍遥人生、无为而有为的思想:无意之中获取了绝世奇功;无意之中成为人上之人(段誉成为大理国国王,虚竹成为逍遥派掌门、灵鹫宫宫主、西夏国驸马爷);无意之中收获爱情(段誉在枯井中邂逅王语嫣,虚竹在冰窖中邂逅李清露),有情人终成眷属。金庸似乎在用武侠故事和文学人物宣讲自己的人生哲学:生命的自在、真实、淡泊最重要!
比较阅读可以让学生透过文学现象触及生活、生命、人生的本质,可以让整本书中的某个文学要素与其他文本中的文学要素产生关联,使我们的认识更全面、更立体、更深刻、更客观!
创造性阅读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一种具有批判和反思意识、探究和创造精神的阅读方式,要求阅读者突破常规的阅读程式和思维定势,从文本出发,在宽松自由的阅读情境里,或者勇于質疑、突破和颠覆某个结论与观点,或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对文本的某个部分,尤其是结局进行填补、续写和改写,或者发展理性思维,尝试用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尝试用不同的文学体裁改写整本书或整本书中的某个章节与片段。以下,笔者援例对上述三种情况进行说明。
对于《红楼梦》之《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一节,人们常常认为贾雨村老奸巨猾,心狠手辣,上谄下陷,将其定性为封建官僚。但有学生联系整本书之前三回及文中的细节描写进行形象省察,提出新解:贾雨村固然狡猾伪善,但性格组成及形成原因是复杂的,他命案作弊亦是身陷当时社会环境之盘根错节的关系网而不由己的无奈抉择。贴标签、善恶绝对化下的形象分析大多数情况下是偏颇、偏激的,而用全面的、立体的、变化发展的视野观照文学形象才是科学理性的。
许多优秀的中长篇小说结尾总是留有空白,令人回味的。《边城》的结尾“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流露着一股淡淡的哀伤,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使人产生一种续写故事的心理冲动。再如《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鲁滨孙漂流记》都是结尾有悬念或结尾有故事的名著,导读者可借此契机发展学生独立写作的能力,提高其阅读再创造的水平,促进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在《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中国古典名著里有许许多多的小故事或小片段,如“宝玉挨打”“刘姥姥进大观园”“醉打蒋门神”“斗杀西门庆”“智取生辰纲”“过五关斩六将”“舌战群儒”“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偷吃人参果”等,导读者可以选取情节有波澜、有较为集中剧烈的矛盾冲突、有耐人寻味的戏剧意味的小故事,鼓励学生进行文体转换式的写作,将经典小故事改编成独幕剧或诗词曲赋等文学样式。
总之,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注重个性化阅读、对比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并综合而灵活运用,是新课程改革必然性的学习要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阅读效率,当然也需要导读者精心精致地设计与点拨,更需要阅读者多积累、勤查阅,虚心交流,用心合作,才能走进好书中去,从好书中走出来,拥有自由的精神和独立的言论,戴上思想者的冠冕。
作者单位 西安市西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