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九州的“新生”

2021-04-27刘春燕

人民周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降尘海湾新生

刘春燕

2020年12月5日,东田第一高炉遗迹。远处可见的高炉曾是当年八幡制铁所第一座高炉。1962年于原址进行第10次改造,1972年退役。如今,这一带现已成为当地工业遗迹和博物馆密布的休闲场所。(资料图)

福冈县北九州市是日本重要的工业城市,历史上,北九州市曾经存在严重的工业污染,如今却是日本的环境模范城市。

近代化使命

摊开日本地圖,从右上角的北海道向左下方望去,扫描过长长的本州岛,位于日本列岛最西南端的就是日本第三大岛——九州岛。九州岛距离汇集了东京、大阪等日本政治经济重镇的本州岛只隔着一道关门海峡。而北九州市就处在九州岛最北部、临近本州岛的位置。

从幕府时代末期到明治时代,日本积极引进西方技术,迅速走上工业化道路。1901年在北九州建成投产的国营八幡制铁所,启用了日本引进德国技术建造的第一座近代化高炉,也成为新日本制铁的前身。

1895年,当时的议会批准了建设日本自己的钢铁厂的议案,次年批准了建厂预算,日本国营钢铁厂正式立项。那时,北九州地区的八幡村还是一个半农半渔的恬静村落。北九州自古以来就是整个九州地区的交通重镇,当地海湾环绕,煤炭资源丰富。由于有港有煤,日本第一座钢铁厂决定选址八幡村。八幡制铁所建成投产,开启了北九州近代工业发展的序幕。依托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北九州地区逐渐发展为日本四大工业基地之一,曾经汇聚了钢铁、电力等高污染产业,可谓日本近代化与经济高速增长的领头羊。

八幡制铁所不仅是北九州工业区的骨干工厂,也直接支撑了日本的近代化进程,开辟了日本的重工业化之路。由于当年的国营八幡制铁所等企业在日本的产业革命中承载了特别重要的使命,2015年,第39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工业革命遗址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沉重的环境代价

不过,成为日本钢铁和重化工业发祥地的北九州,在为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和繁荣立下汗马功劳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

工业产业的持续繁荣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公害,各种污染问题不断出现,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尤为突出。在1963年北九州市成立以前,当地就深受环境问题困扰,当时的八幡市城山地区受灾最严重,被窑业、化学、钢铁等大工业所包围,降尘量从1959年开始连续高居日本首位。

20世纪60年代,北九州市成为日本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当时,北九州产业聚集区烟囱林立,天空中飘浮着七色烟尘,大气污染程度不断刷新日本纪录,学生们被迫在严重的污染中上学。域内的洞海湾不堪排污重负,海水变得“五彩斑斓”。

据北九州市官方资料记载,1965年工厂林立的洞海湾周边所在的城山地区创下日本最大降尘纪录。当年的降尘量达80吨/平方公里·月,峰值达到108吨/平方公里·月。严重的大气污染,让当地许多市民陷入哮喘的困扰。

洞海湾曾经是拥有得天独厚渔业资源的“富海”“对虾宝库”。八幡制铁所开业后,洞海湾内不断修建港口、填海造地、建设工厂。洞海湾是一个狭长的、相对封闭的水域,由于工厂未加处理的各种废水加上市民的生活污水不断汇入,洞海湾的污染不断加重,到1942年前后渔业已完全消失。在1969年的调查中,洞海湾的溶氧量为0.6毫克/升,化学需氧量达48.4毫克/升,被称为连大肠杆菌都无法存活的“死亡之海”。

自下而上的觉醒

面对日益严重的公害问题,最担心孩子健康的母亲们首先站了出来。原户畑市(现北九州市户畑区)中原地区工厂密集,特别是日本输电公司中原发电站排放出的煤灰危害严重。对此,1950年中原地区的妇女协会进行了受害调查,不断向行政机构陈情,要求企业对污染排放进行治理,最终厂方被迫设置了集尘设施。

由于污染问题涉及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妈妈们发起的市民运动获得公众的广泛支持。市民们自发组成众多的民间环保组织,以更加专业和更有效率的方式介入、监督和推动北九州地区的环境保护。市民运动此起彼伏,持续了近20年之久。

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环保运动和社会舆论压力的推动下,政府、企业被迫开始与民众一起讨论污染治理问题,制订环境改善计划。

当地行政机构也曾进行大气污染调查,对污染源进行检测与限制,还曾推出“工厂诊断”活动,针对工厂煤炭燃烧效率的改善和除尘设施管理给予行政指导。在各方的努力下,北九州地区的降尘量自1965年起呈现下降趋势。但专家表示,抑制降尘量最有效的对策,还在于从煤炭向石油的能源转换。

受水俣病等公害事件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后期,日本国家层面的环境保护法制机制建设也得以迅速推进。1967年日本首先颁布实施了《公害对策基本法》,1971年政府设立了环境厅。

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日本国会相继通过《大气污染防治法》《噪音管制法》《水质污浊防治法》等一系列公害防治法。此后,环保法规与制度不断得到补充完善,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了权威的法律依据。如今,日本《环境基本法》体系内的各种环保法规已达50多种。

变身生态都市

得益于环境保护立法,以及长期的环保教育、环保理念的培养,日本企业的意识也逐渐发生改变,社会责任感和区域共同体意识逐渐增强。

20世纪60年代之前,企业家们以创造就业、带领员工增产增收为荣。各类环保法规实施后,企业逐步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以污染环境为耻,积极引进环保技术、改良设备。

经过近20年的治理,乱排放、超标排放等行为逐渐消失。一些无法达标的企业选择了关停并转。另有一些企业变压力为动力,将企业的环保转型看作新的商机。在崇尚环保与清洁的理念影响下,包括污染治理、清洁能源等在内的新的环境产业不断成长。

目前,北九州市已建立了先进的环保产业体系。推行绿色生产技术,不但没有降低企业的经济收益,反而推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进而推动了整个北九州市的经济创新。

在建构生态城市的进程中,北九州市突破固有的产业结构,利用区位优势重构产业,培育新兴替代产业,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和高度化。

北九州地区的第一产业明显衰退,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制造业内部结构由以钢铁、造船为代表的重工业型产业向以半导体、汽车相关产品为主的加工、组装型产业转换,并成为日本高科技产业、新兴工业的主要基地。集成电路、汽车产业成为北九州工业的主导产业,北九州已成为日本和世界重要的半导体生产基地之一。

可以说,经过长期努力,北九州从污染严重的重工业城市转型为节能减排、环境友好的新型都市,天空恢复了往日的美丽,洞海湾如今有100多种鱼类和贝类栖息。作为先污染再治理的典型,北九州优异的治理成效和治理模式也获得广泛认可和推广,还被联合国表彰,成为环境治理典型城市。

猜你喜欢

降尘海湾新生
半封闭的海湾
重获新生 庇佑
连云港市大气降尘时空分布特征
济南市降尘通量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人鱼海湾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南京市大气降尘固碳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初识海湾女神
新生娃萌萌哒
盖州市大气降尘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