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联合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2021-04-27于颖兰檀颖秦博颖

医疗装备 2021年7期
关键词:石术胆总管清除率

于颖兰,檀颖,秦博颖

保定恒兴中西医结合医院 (河北保定 071051)

近年来,胆总管结石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疼痛严重、复发率高等特点,年龄越大,结石发病率越高,若不及时干预,将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既往,临床上常采用开腹取石术治疗该疾病患者,可在短时间内有效解除梗阻,但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且术后恢复较慢[1]。随着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取石术与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 sphincterotomy,EST)在临床应用中不断完善及发展,其优势在于结石清除率高、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等,深受患者青睐[2-3]。基于此,本研究采用ERCP 取石术联合EST 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旨在探究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9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依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21~76岁,平均(47.04±3.11)岁;结石直径0.81~7.04 cm,平均(3.02±0.70)cm;结石数量1~6个,平均(2.50±0.57)个;伴有糖尿病22例,高血压24例,高血脂13例。试验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22~75岁,平均(46.83±3.94)岁;结石直径0.72~6.29 cm,平均(2.86±0.71)cm;结石数量1~5个,平均(2.46±0.58)个;伴有糖尿病24例,高血压23例,高血脂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经术前超声、CT 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明确为胆总管结石;存在不同程度的上腹绞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病例资料完整;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既往胆道手术史;肝、肾功能异常;无法耐受本研究手术;胆总管结石复发。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开腹取石术治疗:行全身麻醉,于右上腹经腹直肌做纵行切口,开腹探查胆囊、胆总管等情况,常规切除胆囊,切开胆总管后使用取石钳取出结石,经胆道镜明确无残留结石后关腹,放置T 管引流。

试验组采用ERCP 取石术联合EST 治疗:行局部麻醉,于患者俯卧位或左侧卧位时置入日本奥林巴斯生产的型号为TJF-20的十二指肠镜,并经食管、胃等到达十二指肠降段,随后拉直镜身,于活检口处调整导管角度,当乳头开口与导管呈90°角后插入十二指肠大乳头,随后在透视下注入造影剂行ERCP,待确定结石数量、大小、位置后,在内镜辅助下将切开刀插入胆总管,沿11~12点方向切开乳头括约肌,根据结石及乳头形态确定切开长度及取石方法,当明确结石已全部取出后再次注入造影剂,观察结石是否取净,若无胆道异常,则留置鼻胆管后退出内镜。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黄疸消退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2)比较两组结石清除率:观察术后结石清除情况,计算结石清除率。(3)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并发症包括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胆管炎;另观察疾病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指标

试验组手术时间、黄疸消退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结石清除率

对照组结石清除率为86.96%(40/46),试验组结石清除率为91.30%(42/46)。两组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9,P=0.503)。

表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s)

术中出血量(ml)对照组 46 150.29±23.74 3.97±0.93 4.32±1.26 3.88±0.94 18.66±5.48 40.67±12.49试验组 46 39.58±10.28 2.48±0.59 2.11±0.82 2.30±0.41 13.51±3.94 11.53± 4.28 t 29.025 9.176 9.971 10.449 5.175 14.969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黄疸消退时间(d)肛门排气时间(d)术后卧床时间(d)住院时间(d)

2.3 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例(%)]

3 讨论

胆总管结石可引发机体发生病理及生理改变,导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胆道内压力增加,病情严重时可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进而导致死亡。故尽早解除梗阻风险对改善患者病情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开腹取石术术前需充分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及麻醉风险等,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且创伤大,影响术后恢复,并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手术时间、黄疸消退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开腹取石术和ERCP 取石术联合EST 均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但ERCP 取石术联合EST 的优势更明显,给患者造成的痛苦较小,且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ERCP 术中将十二指肠镜直接插入十二指肠降段,待探寻到十二指肠大乳头后注入造影剂,可充分显示胰胆管结构,清晰反映胆道异常情况,包括结石位置、形态、数量等信息。采用ERCP 取石术联合EST 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可提高结石清除率,促进各组织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6]。

综上所述,与开腹取石术治疗比较,ERCP 取石术联合EST 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更确切,具有结石清除率高、创伤小等优势,有助于促进术后恢复,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石术胆总管清除率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干预价值探讨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早期血乳酸清除率与重度急性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二孔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
后腹腔镜肾实质切开取石术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