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刘思齐:结婚一年,生死相隔
2021-04-26
“你年幼同你妈妈坐过牢,我也同我妈妈坐过牢;
你的父亲为革命牺牲了,我的母亲为革命也牺牲了。
其实咱俩没有差距,都是一根藤上的苦瓜啊!”
毛泽东早已知道毛岸英牺牲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独自承受着老年丧子的巨大悲痛,一直瞒着儿媳刘思齐。刘思齐知道毛岸英牺牲的消息,是在毛岸英牺牲快三年的时候……
“我则希望你们早生、多生千金,我们两家好对亲家”
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是革命烈士刘谦初和革命老人张文秋的女儿。在她出生前,毛泽东就与她父母定下“娃娃亲”。
1927年春某日,时任北伐军第11军政治部宣传科社会股长的刘谦初,带着恋人张文秋去武昌都府堤41号毛泽东的住处,拜访毛泽东和杨开慧。
听说这对正处在热恋中的男女即将举行婚礼,风趣的毛泽东便对他们说:“别人会祝你们早生贵子,我则希望你们早生、多生千金,我们两家好对亲家,我有三个儿子呐!”
1930年8月,刘谦初在经青岛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途中,不幸被捕。中共地下组织迅速派人把身怀六甲的张文秋送往上海。张文秋在中共中央机关工作,不久,即在上海海格路(今华山路)红十字医院生下一个女婴。刘谦初事先曾告诉妻子,不管生男生女,皆取名思齐。后来,尽管刘思齐改名为刘松林,但毛泽东一直称她思齐。1931年4月5日,关押在济南警备司令部监狱里的刘谦初,在经受种种酷刑之后被山东军阀韩复榘下令杀害,年仅34岁。
“你不是‘弃儿,是革命的宝贝,我做你的干爸爸,你做我的干女儿”
1938年初春的一个晚上,在延安党校的礼堂里,话剧《弃儿》正在上演。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坐在群众中间观看演出。一个小女孩在惨淡昏暗的街頭奔跑哭喊:“妈妈,妈妈!”在场的观众都被深深打动了。戏演完后,毛泽东派人把小演员叫到身边来,抚摸着她的头,亲切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你的爸爸妈妈是谁呀?”
“我叫刘思齐。”小女孩高兴地朝人群中一指,“那就是我的爸爸妈妈”。
张文秋和陈振亚赶紧走到毛泽东身边。毛泽东问陈振亚:“这是你的孩子吗?”陈振亚说:“报告主席,这是张文秋同志和烈士刘谦初的女儿,我是她的继父。”
毛泽东想起1927年春在武昌时那对来访的青年。毛泽东指着刘思齐,叮嘱张文秋和陈振亚:“这是烈士的后代,我们有责任好好地教养她。”说到这里,毛泽东弯下腰笑着对刘思齐说:“你不是‘弃儿,是革命的宝贝,我做你的干爸爸,你做我的干女儿,好不好呀?”
从此以后,刘思齐成了毛泽东家的小常客。那时,毛岸英还在苏联。
刘思齐回忆与毛岸英第一次见面:“看到他时感觉就是个一般干部,很朴实”
刘思齐第一次见到毛岸英,是在8年之后的1946年7月。
刘思齐在1939年随父母、妹妹邵华离开延安前往苏联。路过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时被盛世才扣留。陈振亚在新疆遇难,刘思齐姐妹和母亲一起进了监狱。同时入狱的还有毛泽东的二弟毛泽民、毛泽民的妻子朱旦华、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等。抗日战争胜利后,经多方营救,被关押在新疆监狱的130多位革命者终于获得释放。
回到延安后的第二天,毛泽东专程前往看望这批出狱的同志。毛泽东一眼就认出了张文秋,向她问好之后便问起干女儿刘思齐来。8年没见,刘思齐已长成大人了。
第二天,毛泽东派人来接刘思齐。在毛泽东的家,刘思齐第一次见到了毛岸英。
那时,毛岸英24岁,长刘思齐8岁。半年之前他才从苏联回国,回到阔别19年的父亲身边。
毛岸英给刘思齐的第一印象是很随和。刘思齐后来回忆:“第一次见面也就只简单说了几句话。岸英穿着一身灰军装,因为瘦,也可能是军装太宽大了,晃荡晃荡的——他刚回到延安,没衣服,穿的是主席的旧衣服。过去听说他是从苏联回来的,喝过洋墨水,很洋气,看到他时感觉就是个一般干部,很朴实。后来,又碰到过几次,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我们交流不是很多。”刘思齐把毛岸英当成大哥哥,喊毛岸英为“岸英哥”。
这之后没多久,毛泽东考虑到毛岸英在国外太久,不了解中国国情,让他自带口粮,到延安城南15里的吴家枣园,跟一位劳动模范学习种田,平时难得回家。
1947年3月,胡宗南率20万大军进攻延安。正在延安中学读书的刘思齐参了军,随部队进入山西。而毛岸英此时也离开延安,参加中央土改工作团,前往晋绥解放区临县郝家坡参加土改工作,后来又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康生前往山东渤海地区继续参加土改工作。
毛岸英说很多人年龄没到就结了婚。毛泽东发火道:“谁让你是毛泽东的儿子的!”
1948年初夏,刘思齐因事到西柏坡。“当时,我在西柏坡住了20来天,那段时间我就住在主席家。”刘思齐再次遇见了毛岸英。接触中,彼此产生了感情。“在那段时间我们双方敞开心扉,相互之间谈了许多过去的经历、现在的想法等等,我们之间的这种沟通也就自然而然地发展成了爱情,这也算是缘份吧。”
开始,刘思齐认为毛岸英是从苏联吃过洋面包回来的高材生,精通俄语、英语和法语,而自己因为被敌人关押耽误了学业,还在上培训班。她总觉得两人之间有一些差距,于是直截了当地问毛岸英:“岸英哥,你为啥不找一个女大学生做朋友?”毛岸英看着刘思齐,知道她心里想什么,却避而不答她的问题,而是无限感慨地说:“你年幼同你妈妈坐过牢,我也同我妈妈坐过牢;你的父亲为革命牺牲了,我的母亲为革命也牺牲了。其实咱俩没有差距,都是一根藤上的苦瓜啊!”
相似的遭遇使得毛岸英和刘思齐的眼泪流到了一起,他们确立了关系后,常有鸿雁传书,彼此倾诉心中的牵挂。刘思齐回忆:“我觉得他打动我的除了他的坎坷经历、他所受的苦以外,就是他不像中国的男孩子那么含蓄、隐晦,感情迸发出来时像一团火,我就是被这种情感征服了。”
由于当时他们谈恋爱的事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于是刘思齐将自己的名字“思齐”改为“松林”。
1948年7月,毛泽东得知自己的长子爱上了干女儿刘松林,很满意。于是,他邀张文秋见面。刘松林回忆:“主席请我妈妈到他家里谈了很长时间,上午没谈完下午接着谈。主席从他的祖父讲起,讲了他的家庭,他自己的经历,介绍了杨开慧,同时也介绍了毛岸英的优缺点,尤其是对岸英的缺点作了一番彻底的介绍。我妈妈也介绍了我们家的经历和每一个成员,把我的优缺点也作了详细的介绍。这就是双方家长对这件事的正式态度。”
刘松林说:“我和岸英结婚,是相爱,并不因为他是主席的儿子我才跟他结婚的。岸英在我眼里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我就是爱上他,爱上他的性格,爱上他以前的生活、他的经历,两人互相越走越近,互相走入了对方的内心。”
毛岸英很想和刘松林早点结婚。但是,当时华北解放区在男女结婚年龄方面有明文规定,男20周岁、女18周岁方可结婚,而刘松林离18周岁还差几个月,所以毛泽东没有同意。毛岸英很不高兴,说很多人年龄没到就结了婚。毛泽东为此发火道:“谁让你是毛泽东的儿子的!”
就这样,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年10月15日,毛岸英和刘松林才在北京结婚,毛泽东亲自在中南海为他们主持婚礼。
刘松林回忆说:“当时正好要开一个政治局常委会议,毛主席就在会议前给我们举行了婚礼,政治局常委全部参加了。但是要说场面,就办了两桌,一桌是常委和他们的夫人、我和毛岸英等;另外一桌就是一些小朋友。”蔡畅和康克清送了一对枕头套。毛泽东送了一件大衣给他们,说:“日间岸英穿着御寒,晚上盖在身上,两人都暖和。”
婚礼简单、朴素、大方。这两个从小受苦受难的孩子都很满足,因为他们有了稳定的生活,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毛岸英牺牲,毛泽东独自承受着老年丧子的巨大悲痛,一直瞒着儿媳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10月上旬,党中央决定派出志愿军入朝作战,毛岸英主动请缨去前线,并得到了父亲的批准。对此,刘松林并不知情。
10月14日晚,毛岸英对刘松林说:“我明天将要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出差。我走了,通信不方便,如果没有接到我的信,千万别着急。”
“你到什么地方去呢?”刘松林问。
毛岸英没有正面回答,倒是跟她谈了战火纷飞的朝鲜,他問刘松林:“有个朝鲜半岛,你知不知道?”
“知道,那儿正在打仗。”刘松林猛地一愣,问毛岸英,“怎么,你?”
毛岸英话到嘴边又忙改口,笑道:“我是在考你的时政哩!”
10月15日,是刘松林与毛岸英结婚一周年纪念日。就在这天清晨,毛岸英告别了妻子刘松林,又随彭德怀飞回了沈阳。4天后,即10月19日,毛岸英随志愿军先头部队跨过鸭绿江,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担任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
毛岸英走后给刘松林写过一封信,“信里没提自己在哪里,信是从内部带回来的,没有邮戳。在信里,他只是再三询问我的健康情况,对我们婚后他没能与我在一起多待一些时间,没能多照顾我而满怀歉意,但年轻的我那个时候没能理解他”。很遗憾,这封珍贵的红色家书后来一次次被刘松林的泪水泡湿,如今怎么也找不到了。
此后,刘松林再没有收到毛岸英的来信。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刘松林等呀、盼呀,还是没有他的来信。这时,毛岸英临行时给刘松林吃的定心丸起了作用:“通信不方便,如果没有接到我的信,千万别着急。”于是,刘松林那颗烦躁的心便安静下来。
事实上,出国仅月余,毛岸英就不幸牺牲了。毛泽东早已知道毛岸英牺牲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独自承受着老年丧子的巨大悲痛,一直瞒着儿媳刘松林。遵照毛泽东之嘱,四周的人都对刘松林封锁消息。
刘松林曾想去问毛泽东,但看见爸爸望着自己的那双坦然的眼睛,听到爸爸不时用平静的声音谈论岸英,谈他小时的趣事,谈他在上海的流浪,谈他与母亲杨开慧的生离死别,谈他作为一名红军军官参加了苏联的卫国战争。“当我们谈到有趣的事时,主席甚至会哈哈大笑。”刘松林说,当时还责备自己不该胡思乱想。
刘松林知道毛岸英牺牲的消息,是在毛岸英牺牲快三年的时候。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至此,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基本结束。不少志愿军战士陆续回国,而刘松林迟迟不见毛岸英回来,“我实在忍不住了,想打听情况,就到主席办公室里去问”。
看到毛泽东正在批阅文件,刘松林也顾不了那么多,迎面就问:“爸爸,岸英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没来信?”毛泽东一下子怔住了,拿烟的手开始颤抖起来,他的声音很低:“岸英已经牺牲了!”
稍作停顿,毛泽东沉痛地对刘松林说:“思齐,我知道你对岸英的感情很深,亲人之间的离别,是很痛苦的。我至今还记得,当年我和你们的开慧妈妈在离别时,她送了我一程又一程。我说,我们很快会见面的,你回吧!她就是不回去,站在那里望着我,直到我们互相都看不见了。3年后,却传来她不幸的消息!还有你们泽民叔叔、泽覃叔叔、泽建姑姑、楚雄小哥哥……”毛泽东讲亲人们为革命献身的用意是再清楚不过了,是在做刘松林的思想工作。
对这些道理,刘松林都明白,但怀疑一旦被证实,刘松林就被击倒了。听到毛泽东苍老而悲痛的声音传入耳中,刘松林只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心都碎了,她撕肝裂肺般号啕大哭起来。这时,毛泽东又说了一句:“以后,你就是我的亲女儿了!”
毛泽东劝刘松林改嫁,刘松林坚持赴朝扫墓
时间到了1958年寒冷的冬天,8年过去了,最后一批志愿军部队也从朝鲜归国了,可毛岸英回不来了。
一次,毛泽东又开导刘松林:“思齐,你还年轻,前途还远得很,你不能就这样过一辈子。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将来老了,也还要个伴儿嘛。老来没伴儿,好凄惶啊!”“我知道你对岸英感情很深。但望门守节,从一而终,这都是封建的东西,岸英不会赞成,爸爸也不会赞成。你年纪轻轻的,就这样孤苦伶仃地生活,爸爸心里不安,很难过。让爸爸给你找个对象吧!”
刘松林哭了,哭得很伤心。后来,她让妹妹邵华去对毛泽东说:“姐姐讲,岸英哥哥死了这么多年,生不见人死不见鬼,她没有尽到妻子的责任,还没给丈夫扫过墓呢。姐姐要去朝鲜给岸英哥哥扫墓。不祭奠岸英哥哥,她是不会改嫁的。”
毛泽东又一次给予理解和支持。刘松林回忆:
临行前,爸爸深情地说:“去吧,孩子,代我问岸英好。说我很想念他,爱他,但我无法去看他。”
爸爸叮嘱我们:“去朝鲜扫墓,不要惊动朝方,给朝鲜政府添麻烦。不要登报。一切开支,包括往返路费,由我出,不要花公家的钱。”
从朝鲜回来后,我向爸爸汇报了给岸英扫墓的情况。爸爸问得很仔细,我给爸爸画了陵园和岸英墓的方位图。
爸爸沉思良久,突然对我说:“思齐,你有机会时,去看看岸英牺牲的地方。”话语满含凄楚,我深深地感到父亲心中老年丧子之痛,我的心随之而颤抖。爸爸接着说:“思齐,我难为你了。”我泪流满面。
从此,毛岸英牺牲的大榆洞成了刘松林魂牵梦系的地方。2006年,刘松林终于来到了大榆洞。“我将一束鲜花献给了这块土地,将一杯家乡的醇酒缓缓地洒向了这块土地,带着我的泪水和思念,也带着我的祝愿。我终于找到了我心中的圣地!我终于完成了父亲40多年前对我的嘱托!”
(责编/黄梦怡 责校/闻立 来源/《毛岸英牺牲后刘松林鲜为人知的生活经历》,淮驹/文,《党史纵横》2010年第10期;《刘松林:岸英是我心中永久的记忆》,余玮、杨滢/文,《中华儿女》2010年第22期;《毛泽东“双重亲家”张文秋:刘思齐与邵华的母亲》,罗永常、周训典/文,《党史文苑》2010年第5期;《毛泽东和他的儿女们》,邸延生、邸江楠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年2月第1版;《刘松林撰文记述赴朝鲜给毛岸英扫墓:我来看你了!》,刘松林/文,《人民日报》2006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