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皮炎湿疹的临床效果
2021-04-26何文强
何文强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皮肤性病科,辽宁铁岭 112700
皮炎湿疹属于皮肤科中常见且具备难治性特征的一种高发疾病,发病机制较复杂,可谓“内忧外患”,即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1]。内因是指由于患者自身属过敏体质,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压力,或免疫功能、代谢功能的障碍等[2]。外因则为物理、化学刺激或食物影响,如化妆品、日晒、海产品等[3]。皮炎湿疹的发生与内分泌系统的紊乱、遗传以及胃肠功能障碍等方面也存在一定联系。临床治疗皮炎湿疹的方式繁杂,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较广,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同时也带有副作用[4]。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是一种常用的抗组胺类药物,在临床中使用广泛,但效果欠佳。本研究拟探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皮炎湿疹的效果,为临床治疗皮炎湿疹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1月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收治的126例皮炎湿疹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3例。纳入标准:①患者经检测并结合临床症状,完全符合皮炎湿疹的相关诊断标准[5];②患者多为手臂、四肢、颈部皮肤破损,且呈现糜烂、痛痒状况。排除标准:①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的女性患者;②合并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严重性疾病患者;③存在内分泌、免疫系统严重障碍患者。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中,男38例,女25例;年龄20~53岁,平均(37.18±7.42)岁;病程1.9~11.4年,平均(5.86±2.27)年;研究组中,男39例,女24例;年龄20~52岁,平均(36.95±7.54)岁;病程2.3~10.8年,平均(6.03±2.4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病情确诊后,应当接受疾病知识的健康宣教,加强常规护理措施,尽可能避免皮肤搔抓,防止损伤皮肤功能而引起真菌或细菌感染。特别强调杜绝与宠物、花粉、粉尘等过敏源的接触,提醒患者应合理安排饮食;对于辛辣、海鲜等食物禁止食用;戒烟、戒酒;确保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的摄入量,多食用新鲜蔬果;尽量避免日晒、肥皂或热水清洗皮肤等情况。
对照组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每日1次,晚餐后口服5 mg 盐酸左西替利嗪片(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 mg/片;生产批号:2018071209),半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研究组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盐酸左西替利嗪片的用法、用量与对照组完全一致,另加服复方甘草酸苷片(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25 mg/片;生产批号:2018082804),每日3次,每次50 mg,均饭后口服,半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治疗前后,运用瘙痒评分与糜烂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瘙痒、糜烂程度评价,治疗后进行疗效判定。①瘙痒评分1~5分,患者经治疗后瘙痒症状已消失计1分;患者经治疗后瘙痒症状轻微,通过轻轻拍打瘙痒症状即可缓解,同时不存在继发性皮疹计2分;患者经治疗后瘙痒症状明显,通过轻轻拍打瘙痒症状仍难以缓解,病灶处可见因搔抓产生的继发性皮疹计3分;患者经治疗后仍存在剧烈的瘙痒症状,并且影响工作、生活,病灶处可见因搔抓产生的明显继发性皮疹计4分;患者经治疗后瘙痒症状无改善且有加重,已严重影响工作、生活,患者情绪恶化,病灶处可见严重继发性皮疹计5分。②糜烂评分0~5分,糜烂表现已完全消失计0分;存在轻微糜烂表现,病灶总面积≤1 cm2计1分;存在糜烂表现,病灶总面积>1~3 cm2计2分;存在中度糜烂表现,病灶总面积>3~5 cm2计3分;存在中度糜烂表现,病灶总面积>5~7 cm2计4分;存在重度度糜烂表现,病灶面积8 cm2及以上,已严重影响工作、生活,患者情绪恶化计5分。③根据皮炎湿疹相关诊疗标准[6]对疗效进行判定,分为明显改善、部分改善、无效3个级别。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消退或消失,其皮损面积消退>75%为明显改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症状部分缓解,其皮损面积消退35%~75%为部分改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其皮损面积消退<35%或不降反增为无效。总有效率=(明显改善+部分改善)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瘙痒评分、糜烂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瘙痒评分与糜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瘙痒评分与糜烂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瘙痒评分与糜烂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瘙痒、糜烂评分的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瘙痒、糜烂评分的比较(分,)
组别 瘙痒评分 糜烂评分对照组(n=63)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研究组(n=63)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2.91±0.65 1.59±0.38 13.915 0.000 2.72±0.82 1.09±0.24 15.142 0.000 t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P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t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P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2.97±0.74 0.42±0.03 27.329 0.000 0.484 0.630 24.363 0.000 2.79±1.08 0.22±0.07 18.848 0.000 0.410 0.683 28.550 0.000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n(%)]
3 讨论
皮炎湿疹的病理机制复杂,与内分泌、肠胃功能紊乱、遗传等因素有关,其治疗难度极高。而患者多为过敏性体质,常伴有明显的不良心理状态,会明显加重病情[7]。外部因素如摩擦、动物皮毛、日光、化学药品、某些易过敏的食物等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8]。研究显示,微生物在患者病灶处的数量明显高于正常皮肤,促使病情发展[9]。临床常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皮炎湿疹,虽有一定疗效,但长时间使用会产生药物依赖性皮炎、反跳性皮炎等多种皮肤副反应,并且大量外用糖皮质激素还会引起糖尿病、电解质紊乱、肥胖、骨质疏松等全身不良反应[10]。因此抗组胺类药物的使用应运而生,此类药物众多,如咪唑斯汀、特非那定、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等[11]。其中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是盐酸左西替利嗪的R-异构体,同时也是高效的外周H1受体拮抗剂,它的抗组胺作用显著,具有高选择性,可有效抑制与变态反应有关的炎症介质的释放来控制过敏表现[12]。复方甘草酸苷片属于复方制剂,富含甘氨酸、甘草酸苷、蛋氨酸等物质,诱导干扰素,并对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有效激活,并对花生四烯酸及组胺等释放起到抑制作用,同时具备调节免疫、抗炎、抗过敏、解毒等功效[13]。从药理学方面相关资料显示,复方甘草酸苷片可减轻充血症状,促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下降,从而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降低产生抗体的能力,逆转患者Th1 与Th2 失衡现状,抗变态反应持久且高效,还可降低类胆固醇代谢的速度,不会损伤患者的肝脏[14-15]。将盐酸左西替利嗪片与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使用,互相取长补短,进一步发挥细胞免疫双向调节作用,调节Th1 与Th2 失衡,并抑制局部炎症反应,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与增殖,降低组胺浓度,达到减轻症状,增强疗效的目的[16-17]。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瘙痒与糜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瘙痒与糜烂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的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治疗皮炎湿疹的临床效果明显,患者的瘙痒与糜烂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