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西孟旦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10-17张雪阳腾飞安乐赵丽新郭树彬梅雪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17期
关键词:难治性心肌梗死常规

张雪阳 腾飞 安乐 赵丽新 郭树彬 梅雪

心力衰竭是各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严重表现或终末期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发达国家成人心力衰竭的患病率达1%~2%,而在>70 岁人群中患病率可高达10%以上[1],在我国心力衰竭患病率达0.9%[2],尤其是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7 d 内心力衰竭发生率高达19.3%,显著增加了患者短期及长期不良事件风险[3]。心力衰竭可分为4 期,A 期为心力衰竭风险期,B 期为心力衰竭前期,C 期为心力衰竭期,D 期为晚期心力衰竭。D 期心力衰竭患者经过指南指导的管理和治疗后,休息时仍有严重的心力衰竭症状和(或)体征,需反复住院,死亡率高,即为难治性心力衰竭[4]。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左西孟旦作为新型正性肌力药物,是钙离子(Ca2+)增敏剂,可通过增加心肌收缩力而不增加氧耗、扩张外周血管等作用而有效改善心功能。为探讨左西孟旦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本研究收集2019 年8 月~2020 年6 月于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诊治的难治性左心力衰竭竭患者83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 年8 月~2020 年6 月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3 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左西孟旦组(53 例)和常规治疗组(30 例)。左西孟旦组中男34 例,女19 例;平均年龄(72.94±11.11)岁。常规治疗组中男21 例,女9 例;平均年龄(66.50±19.19)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s)

注:两组比较,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难治性心力衰竭符合《2021 年欧洲急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指南》[5]的相关判定标准;超声心动图提示LVEF≤40%;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参考《2020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防治专家共识》[3]并且满足上述2 条。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休克患者。

1.3 方法 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患者均完善相关检查,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利尿、扩血管、抗血小板等基础治疗。左西孟旦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治疗,将左西孟旦注射液(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3)12.5 mg 加入5%葡萄糖45 ml,初始负荷剂量为6 μg/kg,给药10 min 后改为0.1 μg/(kg·min)速度持续静脉泵入24 h,泵入期间严密监测患者心率、血压情况,分别观察停止用药后2 d、4 d 及7 d 的患者临床指标变化。

1.4 观察指标 比较左西孟旦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BNP、LVEF、LVESD、LVEDD)及不同年龄段患者治疗后7 d 相关指标(cTnI、BNP 及△LVEF)、不同BNP 水平患者治疗后7 d 相关指标(cTnI、△BNP%及LVEF);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BNP、△LVEF),两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相关指标(△BNP、LVEF)。△LVEF=LVEF 后-LVEF 前。△BNP%=(BNP前-BNP 后)/BNP 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以中位数(第25 百分位数,第75 百分位数)[M(P25,P75)]表示,两个相关样本比较采用Wilcoxon 检验,两个独立样本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多个独立样本比较采用 Kruskal-WallisH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左西孟旦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至治疗后7 d,左西孟旦组的BNP 水平呈下降趋势,且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西孟旦组治疗后7 d 的LVEF 高于治疗前、LVESD小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西孟旦组治疗前和治疗后7 d 的LVED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左西孟旦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M(P25,P75),n=53]

2.2 左西孟旦组不同年龄段患者治疗后7 d 相关指标比较 左西孟旦组中<70 岁患者18 例,70~80 岁患者17 例,>80 岁患者18 例。治疗后7 d,左西孟旦组不同年龄段患者的cTnI、BNP 及△LVEF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左西孟旦组不同年龄段患者治疗后7 d 相关指标比较[M(P25,P75)]

2.3 左西孟旦组不同BNP 水平患者治疗后7 d 相关指标比较 左西孟旦组根据治疗前BNP 水平分为<1000 ng/L 患 者18 例、1000~2000 ng/L 患 者14 例 及>2000 ng/L 患者21 例。治疗后7 d,左西孟旦组不同BNP 水平患者的cTnI、△BNP%及LVEF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左西孟旦组不同BNP 水平患者治疗后7 d 相关指标比较[M(P25,P75)]

2.4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后2、4、7 d,左西孟旦组的△BNP 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西孟旦组患者的△LVEF 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M(P25,P75)]

2.5 两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相关指标比较左西孟旦组中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30 例,常规治疗组中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7 例。左西孟旦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LVEF 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7 d,左西孟旦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BNP 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相关指标比较[M(P25,P75)]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晚期状态,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下降,死亡率高,China-HF 研究显示,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高达4.1%[5,6]。射血分数降低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尤其是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常规给予洋地黄类、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临床亟需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左西孟旦为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

左西孟旦是新型钙增敏剂,可增加心肌肌钙蛋白对Ca2+的敏感性而产生正性肌力药物,不会增加Ca2+浓度而产生额外的心肌耗氧量,并且不影响心室舒张功能;同时左西孟旦可使三磷酸腺苷(ATP)敏感的K+通道开放而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从而改善冠脉的血流供应,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根据其药代动力学,在停止注射左西孟旦后约2 d 可以达到血浆峰浓度,活性代谢物OR-1896 半衰期约75~80 h,血流动力学效应一般持续7~10 d,故本研究时间观测点分别选取治疗后2、4、7 d。

BNP 可用于心力衰竭的筛查、诊断、鉴别诊断、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评估[7],BNP 持续升高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有关[8]。相关研究[9]表明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应用左西孟旦后可有效降低BNP、提高LVEF 以及减慢心室率。本研究得到相似结论,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应用左西孟旦后,BNP、LVEF、LVESD 均得到明显改善且治疗效果相当;并且,左西孟旦组各个观测点BNP、LVEF 的改善幅度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尤其是对于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同样可以明显降低BNP、提高LVEF 水平。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对患者不良反应记录可能不确切或缺失,因而无法进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查阅相关文献,如Li 等[10]研究调查80 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现,左西孟旦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张宇辉等[11]研究也得到相似的结论,故左西孟旦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待作者深入研究。

一项基于6000 多例患者的荟萃分析数据显示,左西孟旦可以降低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12],不仅如此,在心脏术后左心功能严重损害时应用左西孟旦同样可降低死亡率、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及改善脏器再灌注[13-17];在心肺分流术后新发急性肺动脉高压及急性右心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左西孟旦可降低肺动脉压力,提高心排出量并减轻乳酸酸中毒情况[18-20]。

综上所述,左西孟旦对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显著,尤其是对于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同样有效,可明显降低BNP 水平,改善心功能,为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带来希望的曙光。

猜你喜欢

难治性心肌梗死常规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难治性支气管炎的效果分析
慢病规范管理治疗对难治性高血压的效果观察
常规之外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吲哚布芬片在难治性小儿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急诊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破常规 获巧解
年轻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征分析
真武汤为主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48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