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中后期病虫害“一枪药”综合防治技术

2021-04-26张志强

四川农业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螟虫卷叶螟稻瘟病

张志强

(四川省大英县隆盛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四川 大英 629308)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的高产稳产对农业生产的稳定影响重大。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调整以及环境气候变化异常等原因造成水稻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对水稻产量和品质产生严重影响,稻农重治轻防、施用化学农药多、防治次数多、用药品种多、掌握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低等严重影响稻米质量安全[1]。中后期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发生的病虫害类型较多,水稻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工作任务十分艰巨[2-3]。通过对大英县水稻中后期病虫害发生情况的了解,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对水稻中后期病虫害的防治是保证水稻产量的关键植保技术。

1 水稻中后期病虫害发生种类及防治难点

1.1 发生种类

病害类主要有纹枯病、稻瘟病(颈瘟、节瘟、谷粒瘟)、稻曲病等。水稻纹枯病发生时间在5月中旬至7月中旬,常年为中等发生(3级)。稻瘟病(穗颈瘟)发生时间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常年为中等发生(3级)。稻曲病发生时间在7月中旬,常年为偏轻发生(2级)至中等发生(3级)。虫害类有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苞虫(稻弄蝶)、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其中以二化螟为主。二化螟在大英县一年发生3代,第一代发生时间在4月中旬至5月下旬,为害后造成水稻枯心,影响基本苗,常年为中等发生(3级);第二代发生时间6月上旬至7月下旬,危害后造成白穗,常年为中等发生(3级)或偏重发生(4级),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第3代发生危害小,基本没有影响,不用防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时间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常年均为中等发生(3级)。

1.2 防治难点

1.2.1 螟虫等虫害越冬基数较大 近年来,严禁焚烧稻草,大力推广稻草还田、小麦、油菜等免耕栽培,螟虫越冬基数成倍上升,水稻螟害逐年加重。

1.2.2 最佳施药时间难以掌握 稻瘟病要求在破口期、齐穗期各施1次;螟虫的防治时期是植保部门按照测报数据根据天气情况推算大概时间,农户难以根据各自品种生育期和栽插时间掌握最佳施药时间。

1.2.3 常规药剂防治效果差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以触杀作用为主,防治螟虫和稻苞虫效果好,但药效持续时间太短,只有2~3d,只能防治孵化出后3龄内的幼虫,而较早孵化出的幼虫已经蛀入水稻茎秆中,后期的幼虫还在卵块中,都接触不到药物,防治效果不佳;有机磷类农药由于多年使用造成抗药性和耐药性上升,导致防治效果差,且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无法解决;杀虫类生物农药虽然无残留也解决了螟虫抗药性和毒性问题,但药效太慢防治效果不理想。

1.2.4 施药人力成本高 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2次乃至多次施药不现实。

2 应对措施

针对目前大英县水稻中后期病虫害发生种类及防治难点,经多年探索,提出了适宜的应对措施,即“一枪药”防治技术,将多种农药混合使用,一次施药,病虫兼治,增产增收。

2.1 施药时间

在水稻破口前5~7d喷施。

2.2 “一枪药”组成

将下列农药及助剂混合,按照不同施药器械兑水,均匀喷雾。

2.2.1 福戈 (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每667m2用20g。福戈对螟虫等鳞翅目害虫活性高;持效期长,一次施药持效期为14~21d,可以减少用药次数,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劳动时间;耐雨水冲刷,喷药后1h下雨,不影响杀虫效果;在多雨季节施用,不会影响使用效果;环境毒性低,保护害虫天敌,对水生生物安全;激活植物抗逆性蛋白酶的活性,使作物茎秆和根系更加健壮,延长水稻最后三片功能叶寿命而增产。

2.2.2 爱苗(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 每667m2用20mL。爱苗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等病害防治效果好,优于目前常用的药剂或同类品种,并具有调节水稻生长和抗早衰的作用,可促进水稻籽粒平衡灌浆,增加实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增加产量5%~15%,并能改善稻米品质,提高稻米质量。

2.2.3 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 每667m2用20g,预防穗颈瘟。

2.2.4 有机硅助剂 每667m2用10g。有机硅助剂具有2个功效:快速润湿作物,大幅提高药效;超强渗透,使药物快速达到标靶,从而达到增效、节水、省工、省药、减少农药流失、降低农药残留的目的。

2.3 说明

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根据实际发生情况施药防治,不纳入“一枪药”防治。稻飞虱防治可每667m2用10%吡虫啉·噻嗪酮可湿性粉剂30g+80%敌敌畏乳油80~100mL对水均匀喷雾。稻纵卷叶螟防治可每667m2用福戈(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0g对水均匀喷雾。

3 应用效果

探索出的“一枪药”防治技术,在大英县隆盛镇示范应用了数年,对水稻中后期病虫害防治效果明显,现将2020年示范结果报告如下。

3.1 示范地概况

示范地点设在大英县隆盛镇白寨村4组,水稻连片种植区,水稻品种为宜香2115,3月20日旱育秧下种,5月14日人工移栽,每667m2种植密度为1.25万丛,示范面积6.67hm2,肥力中等,栽培及肥水管理等条件一致。示范区共设置3个不同处理区域:A“一枪药”防治区,面积5.87hm2;B常规用药防治对照区(①杀虫单、球孢白僵菌,防治螟虫。②苏云金杆菌,防治稻纵卷叶螟、稻苞虫。③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稻瘟病。④井冈霉素·蜡质芽孢杆菌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面积6670m2,为当地农户自防田,按照农民习惯开展常规化学防治;C空白对照区,面积1334m2,不使用任何防控技术。

3.2 病虫调查

在水稻不同病虫害稳定后对各处理(不同类型田)进行调查。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法,对各处理分别随机调查5块田,每块田5点取样,每点查10丛。

3.3 防治效果

“一枪药”防治处理对二化螟防效为90.64%,常规用药处理防效为82.02%,比常规高8.62%;对纹枯病的防效达90.71%,常规用药处理防效为68.65%,比常规高22.06%;对稻曲病防效达95.58%,常规用药处理防效为70.47%,比常规高25.11%;对稻瘟病防效达88.45%,常规用药处理防效为71.08%,比常规高17.37%。结果表明,“一枪药”防治技术对稻田主要病虫害靶标的防治效果均优于常规用药处理。

表1 “一枪药”对稻田主要病虫害靶标的防治效果(10丛平均数)

3.4 效益分析

由表2知,“一枪药”技术防治区较常规化防对照区理论产量增加,有效穗、实粒数、千粒重均有增加,增产84.27kg/667m2,增产率达14.05%;“一枪药”技术防治区比常规化防区增加稻谷收入250元/667m2,合并其它支出,“一枪药”技术防治区比常规化防区净增收益236元/667m2。

表2 “一枪药”用药水稻种植效益分析

4 结论

“一枪药”防治技术对水稻中后期病虫害如螟虫、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防治效果优良,对田间生态安全,增产增收,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值得在大英县及相似区域水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螟虫卷叶螟稻瘟病
水稻已克隆抗稻瘟病基因的研究与应用
棉大卷叶螟识别与为害症状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水稻螟虫为害烈多措并举防效好
宁南县桑螟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措施
桑树螟虫性诱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
香根草对水稻螟虫的试验及效果评价
浅析水稻稻瘟病流行因素及绿色防控措施
艾法迪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