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利沙坦酯联合钙通道阻滞剂治疗单药效果欠佳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2021-04-26翁霞萍潘智杰林小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28期
关键词:阿利达标率收缩压

翁霞萍 潘智杰 林小婷

(联勤保障部队第900 医院莆田医疗区·原九五医院,福建 莆田 351100)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与遗传及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相关的慢性心血管病变[1-2]。阿利沙坦酯是我国高血压治疗常用药物,由我国医药工作者自主研发,已被纳入一类抗高血压药物中[3],本药属于选择性非肽类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能够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进行选择性阻滞,对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进行阻滞,发挥降压作用。部分高血压患者阿利沙坦酯单药治疗较难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国内外高血压相关指南中推荐将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与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联合用药属于优势方案[4],本研究基于我院近年来收治的部分单药效果欠佳高血压病例,分析对这类患者开展阿利沙坦酯与钙通道阻滞剂联合进一步给药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阿利沙坦酯单药效果欠佳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8 例,纳入标准:(1)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5]且为轻中度高血压病例;(2)患者单一阿利沙坦酯给药后血压均未达标,即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水平≥90mmHg;(3)体质指数在18.5-29.5kg/m2之间者;(4)符合阿利沙坦酯、钙通道阻滞剂用药指征;(5)收缩压及舒张压在180mmHg 及110mmHg 以内者;(6)未合并其他类型心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冠心病等。排除标准:(1)脑血管意外病变史者;(2)疑似肺动脉高压者;(3)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胃炎等控制效果欠佳者;(4)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病例;(5)血钾水平超过5.0mmol/L 者;(6)3 级高血压病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34 例。

1.2 方 法

本组高血压患者入组后均接受药物治疗,首先接受2 周的安慰剂清洗干预再进入治疗期。两组病例均给予阿利沙坦酯(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8002,规格240mg)给药,240mg/次,口服,qd,连续用药4 周,本组患者单一阿利沙坦酯给药后血压均未达标,即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水平≥90mmHg,在此基础上开展持续用药治疗,对照组继续给予阿利沙坦酯给药,用药剂量与频率不变。研究组则在阿利沙坦酯给药基础上联合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扬子江药业集团,国药准字20020468,规格5mg),5mg/次口服,qd,继续用药8周。

1.3 观察指标

1.3.1 血压水平评定:两组患者入组接受治疗期内,于治疗前、治疗4 周、治疗12 周后进行坐位静息血压水平的测定,血压监测前患者静坐休息15min 以上,测量过程中取坐位,上臂置于桌面保持心脏水平,由经验丰富医师采用血压计进行血压水平的测定,间隔3min 测定一次,连续测定3 次血压,以均值为最终值。

1.3.2 血清因子水平测定:两组患者入组接受治疗期内,于治疗前、治疗4 周、治疗12 周后采集每位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3mL,采用离心机3500r/min 处理10min 后,分离血清冷冻保存,由检验科工作经验丰富的技师进行血清因子水平的测定,包括内皮素(ET)、肝细胞生长因子(HGF)。

1.3.3 血压达标率统计:就两组患者治疗12 周后血压达标情况进行统计,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水平<90mmHg 即为达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期不同阶段血压水平比较

治疗前、治疗4 周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周后研究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4 周后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2 周后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低于治疗4 周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期不同阶段血压水平比较(±s,mmHg)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期不同阶段血压水平比较(±s,mmHg)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治疗4 周后相比,▲P<0.05。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 值P 值例数(n)34 34治疗前156.27±9.58 155.65±9.59 0.267 0.791收缩压治疗4 周后144.57±3.51*145.20±3.99*0.691 0.492治疗12 周后135.57±5.68▲144.85±6.93 6.039<0.001治疗前97.33±3.45 98.10±3.73 0.884 0.380舒张压治疗4 周后94.32±1.21*94.01±1.65*0.883 0.380治疗12 周后86.41±4.21▲92.51±3.48 6.512<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期不同阶段血清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治疗4 周后两组患者ET 及HGF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周后研究组患者ET 及HGF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4 周后ET 及HGF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治疗12 周后ET 及HGF水平低于治疗4 周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期不同阶段血清因子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期不同阶段血清因子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治疗4 周后相比,*P<0.05。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 值P 值例数(n)34 34治疗前95.37±8.41 96.03±9.15 0.310 0.758 ET(ng/L)治疗4 周后84.26±5.68Δ 83.77±5.37Δ 0.366 0.716治疗12 周后62.58±4.29*67.45±4.36*4.643<0.001治疗前1.60±0.57 1.58±0.59 0.142 0.887 HGF(ng/mL)治疗4 周后1.13±0.33Δ 1.10±0.36Δ 0.358 0.721治疗12 周后0.64±0.19*0.88±0.23*4.691<0.001

2.4 两组患者血压达标率对比

治疗12 周后研究组患者中血压达标者30 例,达标率为88.24%,对照组中血压达标者14 例,达标率为41.18%,研究组血压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485,P<0.001)。

3 讨论

阿利沙坦酯是高血压治疗常用药,由我国自主研发,口服用药后经由胃肠道酯酶代谢产生活性代谢产物EXP3174,本产物能够高选择性地结合血管紧张素Ⅱ1 型受体,从而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生理活性。本组患者治疗4 周后,血压水平均有效降低,肯定了阿利沙坦酯的降压效能,对照组患者持续给予12 周阿利沙坦酯治疗,后8 周血压水平较为稳定,未见显著改变,阿利沙坦酯的降压效果较为平稳。

本组纳入病例均为阿利沙坦酯单一用药后血压未达标的患者,这也是高血压诊疗中的难点之一,血压水平降低但未达标,即血压仍处于高水平状态,这也是我国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常态,年龄在18 岁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控制率仅16.8%[5],而持续高血压状态会增加机体心脑血管病变的风险[6-8]。进一步提升降压效果,促进血压达标是高血压诊疗研究的重点内容,也是改善预后的关键。相关诊疗指南中推荐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与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联合用药。阿利沙坦酯不经由肝酶代谢,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不会增加肝脏负担,用药安全性高。

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期后8 周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给药,本药是诊疗中常用的钙通道阻滞剂,给药后能够对钙离子跨膜进入心肌与平滑肌细胞进行选择性抑制。苯磺酸氨氯地平属于外周动脉扩张剂,能够直接与血管平滑肌发挥作用,通过抑制平滑肌、心肌细胞外钙离子经细胞膜的钙离子通道进入细胞,达到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的作用,发挥降压效果。本药口服生物利用度可达64%-90%,给药后6-12h 达高峰,可持续作用24h,降压效果平稳。结果显示,治疗12 周后,研究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ET 及HGF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压达标率高于对照组,表明联合给药有助于提升单药效果欠佳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提升血压达标率。ET 为血管收缩肽,血管损伤时ET 水平升高,HGF 则为肝细胞生长因子,血压水平降低能够改善肝脏负荷,控制HGF 水平,阿利沙坦酯能够通过抑制醛固酮分泌,抑制缩血管因子释放与内皮细胞增殖,从而降低血压,促进ET 与HGF 的改善,而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给药能够发挥叠加效应提升降压效果,因而在降低ET 与HGF 水平方面的效用更为突出。

综上所述,阿利沙坦酯联合钙通道阻滞剂应用于单药效果欠佳高血压患者中,能够有效降低血压水平,提升血压达标率,同时促进ET 与HGF 水平的改善,值得开展。

猜你喜欢

阿利达标率收缩压
“阿利·伯克”级驱逐舰
阿利的红斗篷
你了解高血压分级吗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卷烟企业调入烟叶的等级质量探讨
卷烟企业调入烟叶的等级质量探讨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2014年乘用车企平均油耗公布
改善高血压患者预后的血压最佳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