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机行为转化康复理念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

2021-04-27邓惠溶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28期
关键词:动机康复训练依从性

邓惠溶

(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 德阳 618000)

脑梗死在世界范围内有较高的发病率,有数据显示,该疾病每年的死亡人数550 万[1]。现阶段也将该疾病归为世界公共卫生问题,该疾病发病后会对脑组织造成损伤,进而影响神经功能引起心理和肢体障碍等,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现阶段该疾病治疗手段不断创新和发展,能显著提升临床治疗疗效,但是依然有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进而在患者发病后除了予以相应药物治疗外,还需配合护理干预,以辅助临床治疗,确保疗效,减少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动机行为转化最早用于预防艾滋病,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和理念的深入,在临床多种疾病护理中广泛应用,且取得显著成效。本次针对在脑梗死康护理中引入了动机行为转化理念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本院2019年4月至2020年内11月期间收治的88 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单双顺序分成两组,单数的44 例开展基础护理的患者属于对照组,双数的44 例开展动机行为转化康复理念的患者属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基础护理。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1)患者经MRI 或者CT 检查全部确诊;(2)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高于17 分(含17 分)[2],MoCA 评分低于26 分[3];(3)患者均属于初次发病;(4)年龄在50-80 岁之间;(5)患者自愿加入本研究并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智力障碍、交流障碍患者;(2)脑血管外障碍疾病;(3)合并癌症患者。

1.2 方 法

1.2.1 对照组患者予以基础护理干预,操作方法为协助患者办理各项住院手续和相应检查,为其介绍周边环境和科室详情、护士、医师等信息,加强环境护理,结合患者舒适度和患者自身舒适感调节温度和湿度,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和康复护理相关健康宣教,结合患者实际进行饮食干预。

1.2.2 实验组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开展动机行为转化康复理念的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包括以下:

(1)创建动机行为转变康复小组,收集患者的基础资料、疾病治疗方案、检查结果等信息,了解脑梗死患者病情,结合患者机体营养、心理状态、后遗症、病情恢复情况以及运动能力等,制定与其实际相符的康复方案。

(2)输送信息:结合患者接受知识能力为其进行疾病相关信息输送,纠正患者不正确认知、弥补知识盲点。

(3)动机干预:重点为患者讲解进行康复训练和治疗的重要性,同时设置相应目标,以强化患者的动机。此外定期组织脑梗死交流会,邀请患者、家属以及患者护工共同参与,一起交流和学习相关疾病知识,增加患者康复信心,强化社会动机,改善不良心理,提高依从性。

(4)行为技能:达到提升患者康复信念的动机后,在科室内创建康复护理小组,小组成员针对患者不同的受损详情制定与其相符的行为技能,主要有生活能力训练、认知功能训练、感知功能训练、记忆和思维能力训练等,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进行评估,共计100 分,其中90-100分为十分依从,80-89 分为一般依从,79 分以下为不依从,十分依从与一般依从之和为总依从率;出院前一天指导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共计100分,90 分以上为较满意,70-89 分为满意,60-69 分为一般,低于59 分为不满意,1-不满意=总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选择统计软件SPSS23.0 分析所有相关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一般资料

实验组男女例数、年龄、病变位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一般资料

2.2 对比两组康复训练依从性

与对照组患者的康复训练依从率相比,实验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康复训练依从性[n(%)]

2.3 对比两组护理服务满意度

与对照组患者的77.27%护理服务满意度相比,实验组的93.18%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护理服务满意度[n(%)]

2.4 对比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与对照组患者的18.18%发症发生率相比,实验组的4.55%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对比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n(%)/±s]

表4 对比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n(%)/±s]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χ2/t值P 值例数(n)44 44压疮0 1泌尿系感染1 4下肢深部静脉血栓0 1肺炎1 2并发症总发生率2(4.55)8(18.18)4.062 0.044住院时间(d)13.25±2.01 15.69±1.89 5.866<0.001

3 讨论

脑梗死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而认知行为障碍、肢体障碍是常见的后遗症,针对此类患者需及早开展康复训练,但是此类患者由于受到突发疾病的重大打击,心理和生理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导致患者会对康复训练产生抵触心理[4-5]。需及早对此类患者开展护理干预,加强认知行为,以提升康复治疗依从性。既往临床中常用的护理方案缺点较多,护理成效一般。而动机行为转化理念着重在动机和信息基础下对患者进行行为技能干预,进而改变日常行为。此种护理理念既往主要用于改变慢性疾病行为[6],随着在临床中的推广,在临床其他疾病中也广泛应用。

本次针对动机行为转化康复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康复训练依从性、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可见创建动机行为转变康复小组能确保护理方案质量,输送信息可纠正患者错认知,提升疾病知识知晓率,动机干预可改善患者心理情绪,增加护理、治疗依从性和康复理念;通过行为技能干预予以患者专业的康复训练,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和预防多种并发症,并提升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脑梗死病后致残率较高,需及早予以康复护理,以提高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而在患者护理干预中引入动机行为转化康复理念,有助于加强患者康复信念,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恢复,提升满意度。

猜你喜欢

动机康复训练依从性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动机不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