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束化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1-04-27林怡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28期
关键词:标准差维持性收缩压

李 珊 李 倩 林怡虹

(1、福建省立医院,福建 福州350001;2、福建省康复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3)

高血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资料显示[1],在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衰患者中有50%-90%合并高血压。另有研究报道[2],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是导致其继发心血管疾病、靶器官受损的主要因素。因此,在高血压患者血透过程中不仅要改善其临床症状,还需平稳降低血压水平,减少血压变异性,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集束化护理是以循证护理为基础针对某一护理问题而制定的护理措施集合,其实施目的是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3]。本研究将集束化护理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护理中,观察其对患者血压变化、并发症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78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并采用随机抽签法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纳入标准:(1)均符合血液透析治疗的指征[4];(2)接受规律血透3 个月以上,每周血透2-3 次;(3)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5]中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4)患者自愿参与研究,签订了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有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2)合并急性肾衰、严重肝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疾病。

1.2 方 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遵医嘱予以降压药物治疗,定时监测和记录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指标,并向患者开展血液透析、高血压防治等相关知识宣教,并适时予以心理安慰和饮食指导,保障患者在舒适安全环境中接受治疗和护理。

1.2.2 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行集束化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调整超滤方案:在血透开始前,应用人体成分测量仪检测患者的体液含量及分布变化,准确判断患者的干体质量,根据每10kg 体质量多超滤100g 水的标准计算出患者此次透析治疗的超滤方案,在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耐受情况,若不耐受超滤方案改为每10kg 体质量多超滤50g,再逐步加强超滤。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收缩压变化,以透析间期每小时收缩压增加<10mmHg 为宜。

(2)实施可调钠透析:责任护士遵医嘱把患者的透析机中钠曲线设置为阶梯型,钠离子浓度先设置145mmol/L,再逐渐降到137mmol/L。

(3)个性化处理:部分体质量增长过多过快或超滤方案经调整仍不耐受的,应延长其透析时间,增强透析频率。

(4)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情绪对血压控制的影响,并教导其保持情绪稳定的方法。同时教导患者低盐饮食,食用低钠盐,向其派发小盐勺(1 勺=2g),嘱其每日食盐量控制在4-6g,并尽量减少酱油、味精的摄入量,禁止进食方便面、腌制品、零食等。

(5)加强随访:在患者离院时交代清楚药物服用时间、用法用量,同时安排专职护士每周电话随访1次,了解患者用药情况以及其血压水平,并嘱患者家属定时测量患者的血压,一旦出现异常或其他不良症状及时回院就诊。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6 个月、12 个月血压变异情况,包括收缩压标准差、舒张压标准差、收缩压变异系数、舒张压变异系数。

(2)对比两组患者12 个月内心力衰竭、水肿、颈动脉粥样硬化、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0.0 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予以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s描述,予以t检验,P<0.05 为差异存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透析龄、高血压病程、血压分级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血压变异情况对比

干预前,两组收缩压标准差、舒张压标准差、收缩压变异系数、舒张压变异系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 个月、12 个月后,观察组上述各项血压变异系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压变异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血压变异情况对比(±s)

项目收缩压标准差(mmHg)舒张压标准差(mmHg)收缩压变异系数(%)舒张压变异系数(%)时间干预前干预6 个月干预12 个月干预前干预6 个月干预12 个月干预前干预6 个月干预12 个月干预前干预6 个月干预12 个月观察组(n=39)18.71±2.16 13.14±1.26 9.86±0.90 10.63±1.72 7.85±1.00 6.52±1.15 13.08±1.70 10.28±2.01 8.09±0.92 11.82±1.88 7.97±1.04 6.66±0.82对照组(n=39)18.53±2.09 15.37±1.72 12.25±1.21 10.64±1.61 8.86±1.08 7.82±0.93 12.73±1.64 11.43±1.92 10.02±1.01 11.90±1.57 9.57±1.11 8.04±0.87 t 值0.355 6.521 9.898 0.043 4.310 5.478 0.907 2.564 8.777 0.201 6.553 7.202 P 值0.723<0.001<0.001 0.966<0.001<0.001 0.367 0.012<0.001 0.842<0.001<0.001

2.3 两组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随访12 个月,观察组心力衰竭、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脑出血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在临床上,大多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伴有高血压,而且随着其透析龄增加,高血压发生率就越高。一项队列研究显示[6],229688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有86%合并高血压,但其在只有30%患者的血压水平获得良好控制,提示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普遍存在,但血压控制率并不理想。

集束化护理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通过归纳及总结而组织形成的一种护理策略,其并非单一实施某一项护理措施,而是集中、持续、捆绑化共同实施一系列被临床证实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用于临床各种疾患处理中,相比单独执行更能改善护理结局[7]。相关文献指出[8-9],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血透过程中血压波动较大的原因有以下几项因素:(1)患者机体存有水钠潴留;(2)忽略干体质量、超滤量对血压的影响;(3)患者饮食中摄钠量较多;(4)情绪波动大;(5)透析不充分等。本研究针对上述原因实施集束化护理,借助人体成分测量仪准确客观评价患者的干体质量,并根据其干体质量以及耐受度合理调节超滤方案,将患者透析起家的血压控制在低波动范围内;通过利用可调钠曲线防治水钠潴留,并通过健康教育以使患者正确认识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的防护要点,并加强低钠饮食指导、心理疏导以避免血压波动的诱发因素;最后通过加强随访以动态了解患者的病情、血压情况,及时给予专业的护理指导,以预防病情恶化。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干预6 个月、12 个月,观察组的收缩压标准差、舒张压标准差、收缩压变异系数、舒张压变异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随访12 个月观察组心衰、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李玉芳[10]的研究结果相似,进一步证实了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稳定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利于改善其预后。

猜你喜欢

标准差维持性收缩压
清醒时不同时间血压水平预测夜间高血压的价值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用Pro-Kin Line平衡反馈训练仪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治疗对其动态平衡功能的影响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红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透邪止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观察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对于平均差与标准差的数学关系和应用价值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