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在门诊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4-26刘莹莹陈秀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32期
关键词:血压用药护理人员

刘莹莹 陈秀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1)

高血压在中老年人群中极为常见,作为慢性终身性疾病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已高达11.88%,有统计资料指出,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接近2.1亿,可见其危害程度之高,已被列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三大无形杀手之一[1-2]。临床中治疗高血压疾病的关键措施在于血压值的控制,这就要求患者应做到长时间遵照医嘱使用降压药物,积极配合治疗,然而多数高血压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程度较低,加之疾病可产生诸多并发症,让患者苦于应付,从而使得其心理状态不佳,情绪波动较大,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大大降低[3-4]。另有专家指出,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改善75.8%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对其血压指标有效控制,同时提高合理饮食率[5]。基于此,本文结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46例,分组实施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主要就其应用效果予以观察,并分析其对提高护理满意度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门诊收治的14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案例,案例收集时间为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根据随机等额划分法将其分作两组,其中对照组73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73例患者运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纳入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高血压疾病相关诊断标准,舒张压在110mmHg以上,收缩压在180mmHg以上,纳入患者均具备正常交流能力、判断能力,充分知悉研究各相关事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器质性病变而引发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具有意识、精神、行为障碍表现的患者,存在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本研究已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运用常规护理干预,在患者入院就诊时为其简单介绍疾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需配合事项,将药物名称、用法、剂量等口头告知患者,可为其发放健康手册,让其从中了解疾病、饮食、生活习惯之间的关联性。提醒患者定期测量血压,一旦出现异常波动及时就诊。

1.2.2 观察组 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工作重点集中在以下方面:

(1)建立电子健康管理档案。在患者入院时,详细了解其个人资料,如血压水平、体格检查报告、生活习惯、饮食偏好等,为其建立电子健康管理档案。可于门诊大厅内滚动播放常见慢性疾病的宣教视频,指派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现场答疑解惑工作。

(2)加强心理干预措施。在患者就诊期间,护理人员可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为其思考可能需要的帮助与亟待解决的问题,主动与患者交谈,过程中对其情绪状态予以观察,观察患者是否容易发生激动、不安、紧张、焦躁等情绪表现,一旦有此迹象,护理人员应以温和的态度与其沟通,在相处时进行正面引导,鼓励患者将内心的不良情绪充分表达与宣泻,从而使其在治疗与护理工作中始终保持平稳的心态。护理人员还应当了解每一位患者的性格特点,并为其评估,实施分类管理,并开展个性化心理干预。患者一般都由家属陪同就诊,可为患者及其家属同时进行疾病宣教工作,有针对性的提升其认知水平,从而获取家属的支持与信任,明白遵照医嘱合理用药的意义,从而在家中督促患者遵医嘱用药,保持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并做到定期门诊。

(3)加强生活干预。护理人员从患者家属处对其生活习惯、用药等方面进行了解,嘱咐家属适当监督患者的饮食起居,提醒患者及其家属,适当的运动对于疾病的恢复、身体素质的提升十分有利,因此加强运动必不可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低强度的运动相比高强度的运动更有利于患者的血压控制。中、低强度运动主要包括八段锦、太极、散步、广场舞等。提醒患者尽量戒掉烟、酒等,可结合患者的体质量进行饮食指导,适当限制蛋白质、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可增加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确保均衡的营养摄入,盐的摄入量可适当控制,包括咸鱼、咸菜、罐装食品等严禁食用,主张日常菜单少盐、清淡。

(4)加强用药指导。护理人员应当时刻提醒患者遵照医嘱用药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一旦发现患者存在多服、漏服、不按时用药,则立即予以纠正,还应指导患者正确购买药物,严禁从非正规渠道购入药物。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并定时测量与记录,如发生异常情况,应当立即入院诊治。

1.3 观察指标

对于两组患者的一般性临床资料进行记录。

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血压水平(包括舒张压与收缩压),对其生活质量采用我院自制的生活质量量表[6]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得分越高,反映患者的生活质量越优。

对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7]进行评价,问卷满分100分,将满意度分级为很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得分超过85分可定义为很满意;得分在60-85分之间可定义为较满意;得分在60分以下可定义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运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达,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达,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

?

2.2 两组护理前后血压指标、生活质量指标变化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生活质量指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指标评价分值高于对照组患者,而收缩压与舒张压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血压指标、生活质量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护理前后血压指标、生活质量指标比较(±s)

?

2.3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价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高血压疾病通常是指血压值在一段时间内血压3次超过正常水平,即收缩压超过140mmHg,舒张压超过90mmHg[8-9]。作为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其具有动脉血压持续上升特征,随着病情的发展极易产生心、脑、肾等脏器病变,据有关研究资料记载,冠心病中36.6%的患者是由高血压引发,脑卒中有79.7%的患者是由高血压疾病导致,其危害性可见一斑[10-11]。临床通常使用降压药物对血压进行控制,目前尚无彻底根治的良方,而治疗过程往往是持续的、长期的、终身的,因此大部分高血压患者伴有程度不同的情绪波动,加之普遍存在疾病认知不足情况,因此加强护理干预是必要之举[12-13]。综合护理干预具有全面性、系统性优势,它将护理流程作为核心,融合了健康宣教、心理支持、饮食指导、合理用药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实现环环相扣,良性循环,有效保障服务质量与治疗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评价分值高于对照组患者,且满意度评价89.0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评价71.23%,组间比较结果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这是与门诊护理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关系密切,由于高血压患者多数情况下容易伴随激动、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而护理人员和蔼的态度,全程微笑服务给予患者良好的就医体验,整个就诊过程护理人员与其良好沟通,并将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注意事项等为患者详细说明,并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想其所想,让其身心愉悦,有利于护患关系的和谐统一。

观察组收缩压与舒张压等血压指标较对照组患者有明显降低,组间比较结果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这是护理人员时刻强调遵照医嘱用药,合理饮食与运动所获得的成果,最重要的是护理人员充分获取患者家属的支持,在家中可督促患者戒除烟酒,保持良好生活起居,教会家属正确测量血压的方式,提升自我护理水平,有利于患者血压水平的控制。

药物治疗是血压控制的关键举措,长时间的用药以及药物的副反应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临床普遍存在自行停药而导致血压水平波动较大的情况,因此加强用药指导,强调严格遵医嘱用药,告知药物的正确使用方式,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有效进行血压控制。指导患者合理进行有氧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有氧运动,有助于患者身体素质的提升,并消耗其多余热量,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并扩张血管,进一步改善血循环,从而达到血压控制的目的。

总而言之,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在门诊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于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猜你喜欢

血压用药护理人员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稳住血压过好冬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用药不当 反受其害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