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探微
2021-04-25杨鑫
杨鑫
摘 要:群文阅读有利于提升学生对阅读信息的概括和提炼能力,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群文阅读可以拓展学生语文视野,实现教学价值的最大化,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文章简述群文阅读在古诗词教学中应用的意义,探讨具体的应用策略:根据作者选择群文阅读内容、根据古诗词题材选择群文阅读内容、根据意象选择群文阅读内容、根据不同主题发挥群文阅读优势。
关键词:群文阅读;语文教学;古诗词教学;教学价值;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2-0108-02
群文阅读是近年来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是指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在单位时间中通过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过程。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古诗词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古诗词的讲解多采用单篇精讲的教学模式,从诗人的基本情况到诗词大意再到诗意画面的想象。这种教学模式是将古诗词作为一项孤立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很难让学生实现对课外古诗词的独立化鉴赏。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体现。对群文阅读素材进行合理化选择,是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的基础。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应用群文阅读时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选择学生能有效认知的古诗词文本,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真正有所收获。
一、 群文阅读在古诗词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扩大古诗词阅读范围
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就是学生的文章阅读量不足。将群文阅读应用于古诗词教学中,可以有效增加学生古诗词的阅读数量,其中一些古诗词是教材之外的内容,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能力。
2.提升学生古诗词思维
在古诗词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可以让学生有效理解文章本体,充分感受古诗词的意境。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也是群文阅读的核心。
3.提升语文思维能力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群”。在古诗词教学中应用群文阅读教学方式,可以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的古诗词进行阅读和欣赏的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与单篇文章阅读方式相比,群文阅读模式所选择的古诗词篇章更为丰富,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实现阅读内容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有效延伸。单篇阅读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技能,而群文阅读是对“单篇精读”模式的有效补充,可以进行高效化的古诗词课堂教学。
二、群文阅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根据作者选择群文阅读内容
在古诗词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时,教师可依据作者选择群文阅读内容。即使是同一个作者,因处在不同的人生时期,其思想以及人生追求也明显不同,作品风格也有很大变化。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可以根据作者选择群文阅读内容,让学生全面了解作者,建立起立体化的作者形象,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例如在开展关于李清照的群文阅读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李清照有立体化、全面性的认知,教师可以设计“一词一世界”的教学议题。对此,可以选择李清照在三个不同人生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在少女时期自由、快乐生活中创作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初为人妇,与丈夫分离之后创作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经历国破家亡,在他乡颠沛流离时创作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这三篇作品是李清照不同时期生活状态的反映,展现了作者不同的内心世界。教师选择李清照这三篇作品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从多角度来对李清照的词展开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古诗词理解能力,激发起古诗词阅读兴趣,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2.根据古诗词题材选择群文阅读内容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题材十分丰富,内容非常广泛。根据古诗词题材内容的不同,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可将古诗词分为写景抒情、即事咏怀、山水田园、托物言志等多种类型。而根据古诗词的题材开展群文阅读可以让学生对古诗词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以送别诗为例。送别诗在古诗词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虽然这些送别诗流传了上千年,但是现在读起来还具有十分鲜活的生命力。在教学送别诗时,教师可以运用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设计“一种分别多样情”的议题,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分类比较,归纳总结送别诗的特点:送别诗描述的时间多为傍晚或有月的夜晚,地点通常是古亭外、渡口等,所运用的意象有月亮、柳树、晚风等,所描述的习俗有饮酒饯别、折柳送人等。另外,这些送别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也有很大的差异,有的描述的是诗人对故乡的惜别之情,有的描述的是送走朋友之后的寂寞之情,有的描述的是对朋友的勉励之情等。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此句以水深比情深,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友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这是借劝酒表达对友人的情谊;“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这是借托玉壶、冰心比拟诗人的操守和品格,以告慰亲友。送别诗的表现手法也各有不同,有的借景抒情,有的运用联想,有的运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通过开展群文阅读,学生很容易理解送别诗的中心思想及情感内涵,然后可以举一反三地完成对课外相关送别诗的阅读。
3.根据意象选择群文阅读内容
在古代,作者在創作诗词时会巧妙地运用各类意象。例如用松梅竹菊来体现一个人高洁的情操。东汉文学家刘桢在《赠从弟》中以松柏的意象来告诫人们要学习松柏高洁的品行,“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古代诗词中以梅花为意象的诗词也很多,如“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就是借用梅花表达作者高远的志向。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意象选择群文阅读内容,让学生借助意象分析古诗词,然后触类旁通地学习类似运用意象表现手法的诗词作品。
4.选择不同主题,发挥群文阅读优势
应用群文阅读可以实现单元整合,拓展群文主题,有助于改变以往语文教学中主题并列、知识无序的局面,从而实现语文教学内容的有效递进。因此,教师可通过确定不同主题的群文阅读内容,让学生实现课内外内容的同步阅读,从而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激发学生主题阅读的兴趣。同时,学生通过主题阅读可以对阅读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可以深度挖掘阅读材料的内涵,从而享受阅读的乐趣,提升阅读质量。
古诗词是作者情感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教师可按内容将其分为写景抒情、即事咏怀、山水田园、托物言志等多种类型,然后将同一类型的诗词归纳在一起实施群文阅读。教师在教学中重新整合每个作者的作品,开展群文阅读,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三、结语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是围绕一个议题选择多篇课文组成一组文章,实施阅读和集體的构建,最后达成阅读共识,是从单一化的文本走向多样化的文本。这种教学模式是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一种革新,将阅读由以往的单向灌输向共同参与的模式转变,将个体开展阅读向协作探究学习的方向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作者、古诗词题材、意象、主题选择群文阅读内容,充分发挥群文阅读优势,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段萍.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天津教育,2020(06).
[2]郑春蓉.基于群文阅读的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教学策略[J].广西教育,2019(45).
[3]王维维.初中群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J].语文天地,2019(32).
[4]李晓菁.初中群文阅读教学关键问题的确立与行动研究[J].福建教育,2018(46).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Group Reading in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Yang Xin
(Caofeng Middle School of Caofeng Town, Kongtong District, Pingliang City, Gansu Province, Pingliang 744028, China)
Abstract: Group reading is helpful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f summarizing and refining reading information, and can meet students' personalized reading needs. The use of group reading in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can expand students' Chinese vision, maximize the teaching value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Chinese reading.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significance of group reading in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poetry, and discusses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choice of group reading content, according to the theme of ancient poetry, according to the imag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hemes to play the advantages of group reading.
Key words: group reading; Chinese teaching;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teaching value; teaching 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