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浪漫而纯粹的花朝节

2021-04-25木小六

读者欣赏 2021年4期
关键词:花神百花

木小六

仕女图(局部) 绢本设色 122.5×51cm 明 仇英

百花生日锦绣良辰

风雅中国,美丽的花朵是必不可少的点缀之物。中国人自古就爱花、护花,对千姿百态的花儿生出无限的审美想象。“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红紫万千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清代蔡云的这首《咏花朝》,描绘的就是一个因花朵而生的节日—花朝节。

花朝节在古代也被称为“花神节”,这一天也是传说中百花的生日。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有差异,花期各有早晚,所以因花而设的花朝节,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日期,而是因时、因地制宜,南北略有出入。历史上,花朝节的日期虽然都是在农历的二月,但有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日、二月十五日、二月二十二日等不同的说法。

南宋诗人杨万里有言,“唐二月十五为花朝”,而“东京以二月十二为花朝”。根据《广群芳谱》《翰墨记》等资料,宋代一般在二月十二日过花朝节。不过,在宋人吴自牧介绍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的《梦粱录》中,也有因循旧习的记载:“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而在清代,北方一般以二月十五日为花朝节,南方则是二月十二日。《红楼梦》中,林黛玉惜花、爱花、葬花,她的生日就是在二月十二日花朝节这一天。

红楼梦赋图册·葬花赋清 沈谦 盛昱 爱尔兰Chester Beatty博物馆藏

关于花神,历来也是传说甚多,说法各异。《淮南子·天文训》中描写的花神是女夷,她击鼓作歌,以长百谷、禽鸟和草木。佛教典故中,如来拈花,迦叶为之一笑,如来和迦叶也成为花神殿里供奉的新偶像。道教里,司百花生长的则是花姑黄灵微。而在各类文学作品中,还能见到不同级别的花神。汤显祖的《牡丹亭》里,就有掌管南安府后花园的花神。而像唐玄宗一度十分宠爱的梅妃,以及他后来更为宠爱的杨玉环,都在民间传说中位列花神之位。由此可见,花神相当于一个开放式的总称,可以包容一切故事够格的主人公。

花神如何沿革,并不影响古人对花朝节的重视。古人常将这个美好的节日与中秋节并称,渐渐形成“花朝月夕”“花朝月夜”等成语。“月夕”就是指“中秋节”,春与秋,鲜花绽放的早晨、明月高悬的夜晚,根据这样美好的对仗,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那么同样取月半吉日,在农历二月十五过花朝节也是非常恰当合理的。明朝进士田汝成所著《熙朝乐事》中便有记载:“花朝月夕,世俗恒言,二、八两月为春秋之半,故以二月半为花朝,八月半为月夕。”

五彩十二月花卉纹杯·五月石榴花高4.9cm 口径6.7cm 足径2.6cm清 故宫博物院藏

关于花朝节的起源,也有多种说法,有“因时命节说”,就是指各地过花朝节的日期略有不同;“因食命节说”指的则是唐朝时武则天制花糕分赐群臣食用的典故;也有“因神命节说”,指的是花神之说。无论何种起源,总而言之,都是与花有关。

这真是一个美不胜收、包容而开放的节日。

生机灵动最堪游赏

百花盛开,意味着春天的到来。美好的季节、美丽的景色,属于花朝节的活动也如鲜花般多姿多彩。赏花、种花、踏青、赏红;吃花糕、饮花酒、看花展、拜花神……人們踏足户外,尽情游乐,丰富的活动一如明媚的春光,让这个节日充满惬意和希望。

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朝时每逢春天,京城长安的郊外就仕女云集,格外热闹。仕女们相约踏青郊游,路遇好花好风景,便“铺席藉草,围坐一圈”,她们插杆结索,将身上的红裙解下垂挂起来,当作遮挡的帷帐,在大好春光中,尽享这户外野宴的雅趣。

到了宋代,人们在花朝节外出游玩赏花的风俗更加盛行。吴自牧的《梦粱录》第一卷中记载了南宋都城临安花朝节的盛况:“都人皆往钱塘门外玉壶、古柳林、杨府、云洞,钱湖门外庆乐小湖等园,嘉会门外包家山、王保生、张太尉等园玩赏奇花异木。”文中还特别提到,包家山上“皆植桃花,都人春时游者无数,为城南之胜境也”。而且,宋朝时无论是私家园林、寺观园林,还是皇家园林,在这个季节都会对百姓开放,“放人春赏”。宋人对花朝节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女乐图绢本设色 145.5×85.5cm明 仇珠 故宫博物院藏

在《广群芳谱》中还有记载:“东京(即今开封)二月十二日曰花朝,为扑蝶会。”《翰墨记》中记载:“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

风景如画,仕女相聚,簪花的女子手执团扇追逐着翩然舞动的蝴蝶,这是春日户外最令人赏心悦目的图景,把花朝节称作“扑蝶会”可谓形象生动。至于挑菜节,顾名思义就是“挖野菜”的节日,虽然也应时应景,但似乎难登大雅之堂—如果你这样想,那真是大错特错。在宋朝,这小小的“挑菜”活动不仅不低端,相反,还进入皇宫,被玩出了大花样。

周密所著《武林旧事》中有记载,每年的二月初二,宋朝的皇宫里都要举办“挑菜御宴”。御宴上不仅要吃野菜,还有“猜野菜”的游戏环节。太监、宫女们会提前准备好朱绿花斛,“下以罗帛作小卷,书品目于上,系以红丝,上植生菜、荠花诸品”。

宴席开始后,后妃、皇子、贵主、婕妤等人就去猜野菜的品名。皇家奖品自然丰厚异常,猜对了,就可能得到上等珍珠、玉杯、金器、珠翠、御扇、笔墨、官窑、定器等大手笔的奖励;猜错了,“罚则舞唱、吟诗、念佛、饮冷水、吃生姜之类,用此以资戏笑”。这样的宴会,奖是真的奖,罚却只是相当于“耍宝”玩闹,供大家欢笑一场,实则“有奖无罚”,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上行必然下效,皇宫中如此玩乐,王宫贵邸里便纷纷效仿,形成风气。每逢花朝时节,百姓们也会奔赴郊外采摘野菜,享用鲜嫩的时令美味。

汉宫春晓图(局部)绢本设色 30.6×574.1cm 明 仇英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各地过花朝节的日期虽然有出入,但无论在哪一天过节,都是在万物复苏、草木萌发的好时节。于户外游乐之余,顺便在田间地头挖些新鲜的野菜,舒展身心的同时,还能满足口腹之欲,也是一大乐事。又因“菜”与“财”同音,民间也有将挑菜视为讨发财好意头的。若是在二月二过花朝节,又与“龙抬头”的好日子重合,挑菜之举自然更加富有仪式感。

这一风俗并非宋朝独有。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笔下,“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花朝节是风雅的节日,须有独自饮酒赋诗、涵养身心的雅致,但在春雨新晴的舒爽中,也要有投入生活的热情和活力。白居易还有一首诗《二月二日》:“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原来在唐朝时,每逢花朝之期,去踏青挑菜的少年就在渡口排成了长队。意气风发的少年们身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这样的图景,才配得上春日萌发的勃勃生机。

爱美之心护花之意

节日是人们赋予生活的仪式感,每一个节日都有属于自己的传说。许多传统节日的缘起,是人们在有限的认知能力下,面对大自然的威严生出的趋利避害心理,很少有节日能像花朝节这样唯美、浪漫且纯粹。

无论时光如何流转,美都是人性中自发的追求。明代农书《陶朱公书》里记载:“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陶朱公就是春秋末期大名鼎鼎的范蠡。晋人周处在《风土记》中有和吴自牧的《梦粱录》中相似的记载:“浙间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可见花朝节由来已久。

明代张岱的《陶庵梦忆》里,还记载了一个和花朝节有关的热络场景。每年到了花朝节,百花争艳,美不胜收,西湖边的游客便络绎不绝,由此形成了以卖花为主的西湖香市。街边还有专为游客服务的摊位,人们游逛累了,便可以找个位置歇歇脚,那里有百花糕、百花酒等节令美食。等体力恢复了,“游乐区”还有歌舞、百戏、蹴鞠、秋千、斗花草等丰富多彩的娱乐项目,让人流连忘返,察觉不到时间的飞逝。

象牙雕刻十二月花神·七月凤仙花神 故宫博物院藏

这样生活化的节日,虽然也有和祭祀相关的庆典,但比起一些承载着重要祭祀使命的节庆,祭拜花神的花朝节可以说轻盈了许多。

美人如花,在盎然春意里走出户外的女孩子们,是和万紫千红的花朵一般美丽的风景。花朝节是女孩子们最欢喜的节日,过节时,她们会挑选自己喜欢的花枝,在上面悬挂写满祝福或私密心意的花笺,向花神祈求心愿达成。花朝节的风俗“赏红”就由此演变而来。

赏红是指在花枝上贴红纸条、悬挂红布条或用红纸剪成的小旗花等以供观赏,流行于江苏、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在江苏,给花枝上贴的红纸条、挂的红布条或剪的红纸小旗,都被称为“护花符”。而在浙江,除了贴红纸条,有些地方还流行用纸糊成花篮悬挂在花树之上,或将红纸条、红布条缠绕在花枝上,插在盆中。种种习俗,既为祝祷花木繁盛,也为祈愿人寿年丰,都饱含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与向往。

关于赏红,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唐天宝年间有一位叫崔玄徽的著名花迷,爱花到了痴迷的地步。有一年二月,他在一个月夜梦见石榴花精化成人形,来到他的花园里求助,希望他能帮忙对抗封姨(风神)。崔玄徽于是按照花精的指示置备了彩帛,并在五更时分将彩帛悬于园中的花枝上。到了第二天早晨,果然狂风大作,但因为有彩帛的护持,那些花儿一朵也没有被吹落。后来,花精们又化作人形前来致谢,还教授崔玄徽服食花瓣养生之法。崔玄徽也因此延年益寿,百岁后羽化登仙。这就是崔玄徽悬彩护花的故事。后来人们便纷纷效仿他护花的举动,以防鲜花被吹落,逐渐形成风俗。

清人张春华有诗云:“春到花朝染碧丛,枝梢剪彩袅东风。蒸霞五色飞晴坞,画阁开尊助赏红。”诗中描绘的就是花朝节的美景与赏红盛况。

花之品性人之精神

至于花朝节吃花糕的习俗,相传是源自女皇武则天。武则天也是爱花之人,嗜花近乎成癖,每年到了花朝节这一天,她就会命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花糕,并以此赏赐群臣。

花不仅意味着美,还进入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不同的花拥有不同的品性,体现着不同的精神追求。清代李汝珍的《鏡花缘》中有“武太后怒贬牡丹花”的故事,其中洋洋洒洒,写了许多花的品类、习性与形态等。书中还提到,武则天极为爱花,曾连日赏花,虽然欢喜,却还恨一眼望去,不能将全部美景看遍,于是下旨修筑赏花高台,名叫“百花台”,以便尽情赏花。

仕女簪花图 绢本设色 223×130.5cm 清 金廷标 故宫博物院藏

《镜花缘》中的武则天不仅爱花,还懂花。她吩咐宫人给众花挂红,并下旨封洛如花为“文运女史”,封青囊花为“文化女史”。她还命太监制了两面金牌,金牌上分别镌刻“文运女史”和“文化女史”,然后悬挂在两种花之上。而这两种花在挂牌后开得更加茂盛鲜艳,不仅开出并蒂花,还从花心又开出一朵花,让武则天越看越爱,不觉喜笑颜开。

花之品性,人之精神,两两相融,便不会因岁月流转而被遗忘。中华民国时,美国人诺拉·沃恩曾经到访中国,写下数篇有关中国的文章,其中有一篇叫《花事记忆》,记录了多个关于中国人爱花、赏花的细节。诺拉·沃恩还专门写了花朝节。他说,在中国的传说中,每个月份都有一种月令花神。正月的花神是水仙花,二月的花神是紫罗兰,三月则是桃花,四月虽然用牡丹来命名,但真正的花神是玫瑰,温柔的茉莉是五月的花神,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主持着六月,有治疗功效的凤仙花主持七月,娇小却馨香扑鼻的桂花主持八月,文人最爱的菊花居于九月,明亮欢快的金盏花是十月的花神,十一月则是山茶花,十二月属于梅花。哪一种花都不该被忽视,但一年只有十二个月,所以,中国人设立了花朝节,视个人财力,或走亲访友,互相馈赠花卉种子;或组织花茶聚会,结伴游乐赏花;或举办花卉展览,让大家盛装出席,尽情欣赏花木之美。

象牙雕刻十二月花神·九月菊花花神 故宫博物院藏

在广东,诺拉·沃恩还遇见一位寺庙的住持,那位住持在花园里说了这样一席话:“祭坛的摆设不过是宗教的符号……而在花的面前才能见到自性。如果你心怀诚意,想要寻求真理,那么与花同在,就一定能找到。”

经由诺拉·沃恩提供的视角,我们可以品味这充满中国智慧的禅语,再回头审视花朝节的各种习俗,遥想与花和花神有关的各类传说。

花朝时节,花香袭人,枝影摇曳,彩绸飘荡,裙裾飞舞,大自然的美景与人的灵动融为一体,相映成趣,这才是人与自然共同创作的最美好的图景。

猜你喜欢

花神百花
花神
看, 那里有座桥!
百花映春
“花朝节”里说“花神”
橘子花
植物学家与花神
百花绽放
百花绽放
春来了
芒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