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助探讨,合作交流

2021-04-25姜肖伶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7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数学

姜肖伶

摘要:《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这些信息足以证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合作学习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课堂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 合作学习 探讨交流 共同进步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我们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合作学习一般以小组形式呈现,为达到共同的数学学习目标,而与小组同伴互助探讨、合作分享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考能力的学习模式。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共同参与,积极思考,合作探讨,充分地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整个数学课堂的氛围,更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维度。

一、师生合理定位,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所有学生通过这一个合作探讨的学习过程来解决数学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这一学习模式中,教师不再是“主角”,学生变成了整个学习过程的“主角”;教师需要发挥的作用是导向作用,主要来引导学生怎样合作,如何探讨,学生则是在教师的“指挥棒”下进行有目的性的合作探讨,交流提升,获得数学知识。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时候应该积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始,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让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获得成就感,从而热爱这种学习模式,进而热爱我们的数学教学。

在一年级学习“统计”时,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是这样给学生定位的:每个小组内学习成绩好,能组织讨论和学习的人担任小组长,主要负责对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过程的监督、对成果的检查等;操作能力强、能写会画的担任本次小组合作学习的“主笔”,因为这次统计的方法实际上是条形统计图,数学学习中暂未涉及这个概念,选择操作能力强、能写会画的学生进行书写、记录,可以大大缩短学习探讨的时间;其余学生自由进行数学统计。

二、教师巧妙设题,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就要求数学老师在设置合作学习的题目时要有所选择。在设置问题时,我们要以本课的学习目标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以及数学学习的规律。我是这样做的:孩子们数学计算往往都是没有什么兴趣的,但是提升计算能力又是提升数学能力最最重要的一项,所以在课堂上我启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讨各组之间进行比赛。下面是孩子们在小组合作的方式下进行“运用加法结合律计算”的一个学习片段。

我先出示一组题目:

1.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字或字母吗?

(1)39+A+65=39+( + )

(2)25+75+67=( )+(25+ )

(3)A+(56+B)=( + )+B

2.计算。

(1)245+24+176

(2)25+108+75

(3)235+170+165

(4)27+55+63+45

然后,我提出要求: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计算,计算完毕后,小组内订正,全班六个小组,哪个小组算得又快又对就是优胜组。小组内自由进行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接着,我启发:请小组内成员互相订正计算过程和答案,有个小组是这样做的。

小组长:“我来读一读我的结果,大家听一听,如果有不一样,马上小组讨论。”

小组成员:“好”。

小组长:“先对第一题的答案,分别是:1.A 65 2.67 75 3.A 56。答案都一样吗?”

小组成员:“都一样。”

小组长:“第二题,第一小题运用加法结合律先算24+176,得出结果200,再与245相加,最后结果445……”

(在进行到第四小题时出现了问题)

小组长:“第四小题先把27和63结合,然后再加上55,最后加上45……”

没等小组长说完,小组其他成员就嚷起来了:“不对,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小组长问。

小A说:“这个题,不光27和63能运用加法结合律,55和45也能结合。”

小组其他成员都说:“对!”

小组长说:“那小A,你把你的计算过程和我们说一说。”

最后小A就把自己的想法和计算过程进行了解释说明,大家达成了共识。

最后这个小组以微弱的优势领先其他小组,获得了优胜。

在这个片段中,结合竞争的要素,让学生们在竞争中获得知识和成长,他们掌握了计算的技巧,并学会了辨析,同时对枯燥的计算题也充满了兴趣,学习效果上升了一个层次。

三、找切入点,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数学是逻辑思维特别强的一门学科,这样的学科不仅相对枯燥,而且需要学生积极开动大脑,主动思考,才能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在我的数学课堂中,我时刻重视学生的学习进程,寻找并进一步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充实。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我是这样做的:

1.我们先来试试用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小组内自由拼。

2.指名交流。

3.(教師提问拼出平行四边形的小组),你是怎样拼出平行四边形的?此时,教师点出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4.根据学生的答案得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5.教师再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请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6.小组内得出结论: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底乘高再除以2。

在这个小组合作学习的片段中,主要学习内容由学生讨论得出,一方面学生有成就感,另一方面学习效果要远远大于简单的灌输。

小学数学一方面在知识上是未来初、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到的学习方法更为以后学习数学提供重要保证。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最终完成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吴文军.漫谈如何利用小组合作提高数学教学质量[J].新课程,2018(10):159.

[2]吴家锦.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探究[J].广西教育,2017(09):23-24.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