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中地区人口与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分析

2021-04-25帖一丹张杏梅

关键词:关中地区县区集中度

帖一丹, 张杏梅

(山西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关系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良好的空间格局有利于区域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反之则对社会经济起到阻碍作用[3]。因此,研究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有利于促使我国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4]。

近年来,人口与经济的发展关系受到国内许多学者的关注[5]。从研究区域来看,主要从全国层面、省域和市域层面,多为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域,对西部地区研究较少[6-7]。从研究方法来看,主要有重心分析法、地理集中度分析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等,较多地运用空间计量的方法研究地区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关系[8]。廉晓梅等[9]深入分析东北地区人口与经济空间格局演变,认为区域间的人口流动是促使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刘娜等[10]通过对甘肃省人口与经济空间关系的探讨,认为甘肃省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区域相对集中并不断扩大,人口经济综合水平仍有待提高;闫东升等[11]研究了长江三角洲人口与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和影响因素,认为人口与经济分布不一致是造成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

本文以关中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均衡指数、地理集中度、人口经济一致性系数等方法[5,12-13],揭示关中地区2000—2018年人口与经济发展空间分布特征,探索关中地区人口分布与经济空间格局演变规律,试图为提高关中地区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区域协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关中地区(34°17′N—35°4′N,106°85′E—110°43′E)位于陕西省中部,南倚秦岭山脉,渭河从中穿过。关中地区包括西安市、咸阳市、宝鸡市、铜川市、渭南市和杨凌示范区五市一区,由于2000—2018年部分地区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如:长安县并入西安市为长安区等),为确保研究区域的连续性及一致性,本文以2000年关中地区各行政单元为标准,进行研究区域单元的调整,其中主城辖区简称为主城名,如西安市辖区简称为西安市。2018年关中地区常住人口2 448.15万人,约占全省的63.35%。国民生产总值15 237.6亿元,约占全省的62.35%。总面积55 451 km2,占陕西省国土面积的26.94%。本文以关中地区44个县区为研究对象(见图1),对关中地区人口与经济空间格局演变进行研究。

图1 关中地区行政区划与区位图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以关中地区五市一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关中地区人口与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其中各县区常住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土地面积等数据均来源于2000—2018年《陕西省统计公报》《陕西省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2.2 研究方法

2.2.1 不均衡指数

采用不均衡指数分析关中地区人口与经济空间格局演变,从整体上反映关中地区人口分布与空间格局的集散程度[13-14]。计算公式为

式中UP代表人口分布不均衡指数,UG代表经济分布不均衡指数,n为研究区个数;xi、yi、zi分别为第i个地区常住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土地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比重、地区生产总值占区域总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U值越大表示该地区人口或经济不均衡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13-14]。

2.2.2 地理集中度

地理集中度是衡量一个地区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的重要指标。运用人口地理集中度与经济地理集中度有效反映关中地区各县区之间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状态[15-17]。计算公式为

(4)水环境治理资金需求大。城市水环境治理一般以公益性为主,回报率不高、任务重且资金需求量大,目前主要由政府投资,企业和社会公众参与较少,投融资渠道不完善。受区域杠杆约束,资金缺口大,治理措施难以统一实施,治理效果难以保障。

式中RPi表示某个时期i地区人口地理集中度,RGi表示某个时期i地区经济地理中度,Pi、Gi和Si分别表示某个时期i地区的常住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和国土面积,n代表研究区个数。RPi和RGi越大,表明该地区人口或经济空间分布越集中,反之则越分散[15-17]。

2.2.3 人口经济一致性系数

人口经济一致性系数,是指一个地区常住人口比重与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比值,反映某一地区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一致性程度[18-20]。计算公式为

式中CPE表示人口经济一致性系数,Pi表示i地区的人口数量,Gi表示i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其中,当CPE>1时,表明该地区人口集聚水平高于经济集聚水平;当CPE越接近1时,表明该地区人口经济发展协调度越高,反之则发展协调度越低;当CPE<1时,表明该地区经济集聚水平高于人口集聚水平[18-20]。

3 结果与分析

3.1 关中地区人口与经济不均衡指数分析

通过计算关中地区人口与经济不均衡指数,得出2000—2018年关中地区人口与经济不均衡指数均为正数(见图2),各县区间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且不均衡指数有趋同态势。2000—2018年关中地区人口不均衡指数由0.023增长至0.025,表明关中地区各县区人口分布不均衡趋势加强,呈现聚集状态,原因在于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关中地区不断吸引人才,且人口不断地向城区发展,使得人口越来越集中。2000—2007年关中地区经济不均衡指数由0.047下降到0.039,说明关中地区经济空间分布态势由集中到分散,趋向均衡化发展。2007—2018年经济不均衡指数由0.039波动增长至0.048,表明关中地区经济空间分布不均衡程度加强,这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断向高新技术、文化旅游、装备制造等二、三产业发展。对比人口与经济不均衡指数,经济不均衡指数均高于人口不均衡指数,且二者差距逐渐缩小,表明关中地区经济空间分布趋向于均衡化发展,人口分布趋向于局部地区集聚。

图2 关中地区人口与经济分布不均衡指数变化

3.2 关中地区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分析

通过计算2000—2018年关中地区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分析可得关中地区各县区平均人口与经济集中与均匀分布状况。基于ArcGIS 10.4软件中自然断裂点法(Jenks)对结果进行标准化处理,将各县区人口、经济地理集中指数分为6个基本类型[21-22]。并绘制关中地区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空间分布图。

3.2.1 时间尺度变化

图3 关中地区各县区平均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指数变化

3.2.2 空间尺度变化

关中地区人口地理集中度分布格局整体上呈现以宝鸡—西安一线为中心,向南北递减的态势。将人口地理集中度按自然断裂点法分为6个等级(见图4、表1)。

(a)2000年 (b)2018年

表1 2000年和2018年关中地区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等级分类

2000年关中地区人口地理集中度第一等级的地区只有西安市,人口地理集中度为6.095,人口较为集中,属于关中地区的核心区;第二等级地区包括宝鸡市、咸阳市、兴平市、武功县、杨凌示范区5个县区,与第一等级地区基本相邻;第三等级地区包括长安区、高陵县、岐山县等9个县区;第四等级地区包括铜川市、凤翔县、眉县等11个县区,占关中地区的25%;第五等级地区包括陈仓区、千阳县、长武县等13个县区,占比29.54%;第六等级地区有陇县、凤县、麟游县、宜君县、太白县,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的西南部、西北部和北部地区。2018年关中地区人口地理集中度第一等级地区依旧为西安市,人口地理集中度为6.898;第二等级地区包括宝鸡市、咸阳市和杨凌示范区,人口地理集中度分别为3.546、4.229、4.728;第三等级地区包括武功县、兴平市、高陵县,人口地理集中度分别为2.414、2.538、2.839;第四等级区域有岐山县、扶风县、乾县等11个县区,占比25%;第五等级区域包括陈仓区、凤翔县、长武县等18个县区,占比40.9%;第六等级地区包括陇县、千阳县、麟游县、旬邑县等8个县区。与2000年相比,2018年人口地理集中度第二等级由5个减少为3个,第三等级由9个减少为5个,表明关中地区人口向区域外流动。

关中地区经济地理集中度分布格局整体上呈现以渭河平原为中心,向外围递减的态势。将经济地理集中度按自然断裂点法分为6个等级(见图5、表1),第一等级地区为西安市,经济地理集中度为12.54;第二等级地区包括宝鸡市和咸阳市,经济地理集中度分别为7.400和9.099;第三等级地区只有杨凌示范区,经济地理集中度为3.267;第四等级地区包括岐山县、武功县、兴平市等九个县区;第五等级地区为陈仓区、长安区、凤翔县等17个县区,占关中地区的38.6%,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的边缘地带;第六等级地区为合阳县、宜君县、耀州区等14个县区,占比31.8%。与2000年相比,2018年关中地区经济地理集中度呈现相应的增加,第一等级地区仍为西安市,经济地理集中度为13.136,关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以西安市为中心,且地区经济不断极化;第二等级地区包括宝鸡市、咸阳市、高陵县、杨凌示范区;第三等级地区包括武功县、兴平市、长安区、三原县、渭南县、铜川市;第四等级地区包括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等11个县区,占比25%;第五等级地区包括陈仓区、永寿县、淳化县等13个县区,占比29.5%;第六等级地区包括陇县、千阳县、旬邑县等9个县区,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的最外层。

(a)2000年 (b)2018年

总体来看,关中地区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的空间分布格局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关中地区人口地理集中度和经济地理集中度的分布态势存在关联,其关联性在于高值区为以宝鸡—西安一线为中心的渭河平原地区,低值区为外围边缘地区,整体呈现核心—外围的分布状态。第二,随着时间的变化,关中地区人口高度集中区范围缩小。2000年人口地理集中度高值区呈现以宝鸡—西安一线为中心的线状分布;2018年人口地理集中度高值区范围缩小,人口空间分布趋向于均衡化发展。第三,经济高度集中区范围扩大,2000年经济高度集中区以宝鸡市、咸阳市、杨凌示范区、西安市为主的点状分布,2018年经济高度集中区进一步向核心区外围扩散,受核心区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以宝鸡—西安一线为中心的片状分布状态。进一步说明在经济不断增长的态势下,关中地区核心区域吸引更多的人口集聚,进而带来人口与经济分布状态趋同,而边缘地区并未因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人口的显著聚集。

3.3 关中地区人口与经济空间一致性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关中地区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的一致性,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23],将关中地区各县区人口经济一致性程度划分为5类(见表2),得出2000年和2018年关中地区人口与经济分布一致性类型图(见图6)。

表2 2000 年和 2018 年关中地区人口与经济空间一致性分类标准与分类

(a)2000年 (b)2018年

通过比较2000年与2018年关中地区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一致性指数,可以看出关中地区人口与经济发展基本一致的县区与人口集聚略低于经济集聚的县区范围在扩大,人口集聚远高于经济集聚的县区范围不断缩小。2000年关中地区人口与经济基本一致的县区有2个,分别为太白县和户县,占整个区域的4.5%;2018年关中地区的人口与经济基本一致的县区有6个,占总区域的13.6%,增长了近9.1%。人口集聚远低于经济集聚的县区有3个,分别为西安市、咸阳市、宝鸡市;2018年减少至1个为咸阳市。2000年关中地区人口集聚略低于经济集聚的县区仅一个,2018年增长至7个,比重上升了13.6%。主要分布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及周边地区。人口集聚略高于经济集聚的县区由2000年17个增加至19个,主要分布于关中地区的中部及西北部地区。人口集聚远高于经济集聚的县区由2000年21个减少至11个,占比下降了22.7%,主要分布于关中地区的东部。由此可见,关中地区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不一致性显著,并以人口集聚高于经济集聚为主。

2000—2018年关中地区人口与经济发展出现空间上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西安市、咸阳市、宝鸡市、铜川市作为关中地区的核心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矿产与旅游资源丰富,服务设施齐全,加上政府的优惠政策,这些地区的人口集中分布与资源配置明显要优于其他地区;高陵县、户县等位于市辖区周边地区的县区,由于距离核心城市较近,受其辐射带动作用,经济发展水平速度较快。二是关中地区南部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条件恶劣,生态坏境脆弱,经济基础薄弱,人口相对较少,进一步加剧人口外流。三是关中地区北部受矿产资源开发的影响,促进人口集聚,呈现出人口集聚高于经济集聚,再加上距离中心城市较远,回波效应弱,加速中心与外围地区区域发展不平衡,影响关中地区社会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通过对关中地区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首先,从人口与经济发展不均衡指数来看,2000—2018年关中地区人口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的增长态势,其中人口不均衡指数呈逐年上升的态势,经济不均衡指数呈现波动上升的状态,且二者不均衡指数差距逐渐缩小,表明关中地区经济空间分布趋向于均衡化发展,人口分布趋向于局部地区集聚。

其次,从地理集中度来看,2000—2009年关中地区各县区平均经济集中度大于人口集中度,表明关中地区各县区在地理空间上经济集中分布要大于人口集中分布。2010—2018年关中地区各县区平均人口集中度大于经济集中度,表明关中地区各县区平均人口集中分布大于经济集中分布。在空间上,关中地区44个县区中,人口集中度呈现出以宝鸡—西安一线为中心,向南北递减的态势。经济集中度呈现出明显的以渭河平原为中心,向四周递减的态势。关中地区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总体上发展相似。

最后,从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空间一致性上来看,通过比较2000年与2018年关中地区人口与经济空间发展一致性指数,可以看出关中地区人口与经济发展基本一致的县区与人口集聚略低于经济集聚的范围在扩大,人口集聚略高于经济集聚的县区范围在缩小。由此可见,关中地区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不一致性显著,并以人口集聚高于经济集聚为主。

4.2 建议

(1)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适度的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密不可分。关中地区要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优化关中地区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如宝鸡市、西安市和咸阳市等,这些地区可利用自身优势,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学习发展水平高的地区的先进经验,不断发挥经济对人口的吸纳与带动作用;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如陇县、周至县、太白县等,要加快产业发展,结合本地资源禀赋、特色产业等,促进资源开发与利用,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同时也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2)要因地制宜,促进关中地区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关中地区人口集聚大于经济集聚的地区,主要分布于渭河平原边缘地区,如陇县、凤县和周至县等,要因地制宜,利用自身优越的农业资源与旅游资源,加大经济活力,促使当地经济与人口协调发展。而对于经济集聚大于人口集聚的地区,主要分布于渭河平原,如西安市、咸阳市、高陵县等,属于关中地区的核心地带,要利用自身的经济优势、区域优势,不断地吸引高素质人才,为人才发展提供平台,促使关中地区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3)加强区域间的联动发展。由于区位条件、自然环境等原因关中地区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并不一致,应注重人口集聚但经济发展发展水平低的地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随着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形成,关中地区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心腹地带,起到了承东启西的的作用,要不断完善交通体系,加强城市间的分工合作,促进区域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4)本文对关中地区人口与经济空间格局的演变研究仍是基于传统的统计数据,并且对该地区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空间演变机制的探究可能还不够系统和深入,未来应向市场机制、新兴产业、生态环境等方面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关中地区县区集中度
羽翼与转化:朱子学在关中地区的接受和传播
新广告商:广告业周期性在弱化,而集中度在提升 精读
宽严相济管好市场——做好新时期县区市场监管工作的思考
陕西关中地区民间刺绣的色彩差异性分析——以东府为例
新形势下县区人大研究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县区人大法制委员会工作职责探讨
我国物流产业集中度与市场绩效关系分析
清徐醋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SCP范式对我们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市场的分析
谈陕西关中地区土葬与风水的农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