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口市湿地保护修复经验

2021-04-24张华贾恩睿陈松方奕袭董凯贾伟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1年2期
关键词:海口市公园生态

张华,贾恩睿,陈松,方奕袭,董凯,贾伟

(1.天泽(北京)湿地保护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80;2.国家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中心,北京 100080;3.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海口 570312)

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国土资源,具有众多生态服务功能[1-3],在构建生态型城市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4-6]。湿地独特的价值和重要性及其与城市的关系已引起全球关注[3,7-9]。近10 年来,研究重点侧重于城市化对湿地面积[3,10-18]、水环境[1,3,19]、气候[1,20-23]、生物多样性[24-33]、土壤环境[1,34-35]等单一方面的影响较多,但针对湿地与城市空间布局构建以及城市湿地保护修复的研究较少[36]。

近年来,海口市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湿地保护与修复作为建设人民幸福家园的民生工程,构筑海口绿色基础设施的百年大计,全力推进湿地保护修复工作,连续获评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37]、首届“生态中国湿地保护示范奖”“第八届SEE 生态奖”等荣誉。本文从海口湿地资源特点等方面深入分析,总结出“海口经验”,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探索新路子、积累新经验。

1 海口湿地资源现状及特点

海口市位于海南岛北部,因海南省最大河流南渡江从这里入海,因此得名。海口具有典型的热带地理气候特征,河网密集,自古就有“水城”之称。有滨海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4 类11 型(表1),湿地面积29093 公顷,湿地率12.71%[38]。海口湿地类型多样(图1),空间分布可归纳为“一轴一带、两区多点”(图2),其中“两区”是最具典型、最具独特性的湿地,即东寨港红树林片区和羊山湿地区。东寨港红树林在我国乃至国际红树林保护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其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性、稀有性和物种的丰富程度都颇为罕见,被誉为“中国红树林物种基因库”(图3)。羊山湿地是在火山熔岩地貌区地势较低的地方,地下潜水通过地表裂隙涌出、漫溢、汇流,形成为数众多、大小不一、类型各异的天然和人工湿地[39]。羊山湿地是全国唯一的热带火山熔岩湿地,极具独特性,如水菜花[40]在我国仅分布于海南岛的羊山湿地区。另外,星罗棋布于羊山地区的火山古村落、古井、新旧沟水利工程、火山石蛇桥、五孔尖墩桥等,都充分展示了羊山的生态智慧,具有极大的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

表1 海口市湿地面积统计表

图1 海口市与海南省、我国湿地类型对比图

图2 海口市湿地资源空间分布示意图

图3 海口市与中国、世界真红树物种数量对比图

2 海口湿地面临的威胁与问题

(1)人们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认识时间短且认知程度低,缺乏有效管理机制。(2)湿地保护体系不完善,加之城乡建设、工业开发、道路建设、农业围垦等,使集中连片的大面积湿地迅速减少,造成湿地被分割、阻断和破碎化,湿地功能退化。(3)河道截弯取直、河岸硬质化、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农业面源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导致湿地污染日益加剧、河岸带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降低。(4)现有的宣教设施落后、宣教内容简单、宣传教育力度不够。(5)尚未出台湿地保护的法规。(6)资金投入不足,技术力量薄弱,湿地资源利用方式不可持续。

3 海口湿地保护修复工作经验

在推进湿地保护修复工作中,海口坚持“高位推进、顶层规划、示范带动、全民参与、合理利用”的原则,逐步完善综合协调、分部门实施的湿地保护管理体制,打造“海口经验”。

3.1 领导重视,高位推动

3.1.1 强化理论知识学习,加快观念转变

(1)邀请湿地专家对全市副处级以上管理干部进行湿地保护管理等方面的专题培训,拓宽湿地保护思路与视野。(2)举办湿地保护体系国际研讨会,组织人员外出考察、培训,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

3.1.2 制定全市协同配合工作机制,落实责任保障

(1)成立海口湿地保护修复工作领导小组,市长担任组长,统筹指挥和协调全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2)编制《海口市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实施方案》《海口市湿地保护修复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 年)》等,明确工作思路、制定目标任务、落实责任。

3.1.3 建立全国首个湿地保护管理三级网络体系,加强技术支撑

(1)全国首创设立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局、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和区级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三级湿地保护管理网络体系,确保湿地从体制上得到永久保护。(2)组建以院士为主任委员的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为海口湿地保护管理提供外部智库支持。(3)成立海口湿地保护工程研究中心,为全市湿地保护修复技术的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支撑和技术支撑。

3.2 顶层设计,科学规划

3.2.1 编制全市湿地保护专项规划

2016 年底,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编制《海口市湿地保护修复总体规划》。根据湿地本底资源特点与主体生态功能,划定湿地生态功能区,健全湿地保护管理体系,明确湿地保护与修复措施,完善湿地保护能力建设体系,确定湿地资源合理利用方式,制定分步实施计划等内容。

3.2.2 开展湿地功能区划

根据海口市湿地资源分布特点,结合不同区域的自然特征,将海口湿地资源划分为近海与海岸湿地区、北部平原湿地区、中西部熔岩台地湿地区和东南部低山丘陵湿地区4 个一级湿地区和12 个湿地功能区,并根据不同功能区的湿地类型、受威胁因子等特点,明确各区的湿地保护与建设重点,制定主要建设内容。

3.2.3 健全湿地保护体系

构建了以湿地自然保护区为基础,湿地公园为主体,湿地保护小区、湿地多用途管理区、海洋公园及其他保护形式并存的湿地保护体系。

3.2.4 制定分步实施方案

确定了开展湿地资源调查、评估与监测,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保护管理和科普宣教能力建设,申报国际湿地城市等重点工程与优先行动项目库,逐步推进湿地保护修复规划的全面落实。

3.3 突出重点,示范带动

以公众最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为突破点,以湿地公园建设为主要抓手,遵循各自特色,创新打造了“湿地保护+”系列模式。

3.3.1 湿地保护+智能管理——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海口市不断加大保护区管护力度,将红树林控制范围由3337.6 公顷扩大到8000 公顷,确保红树林湿地生态功能不断增强。目前,正在规划建设东寨港湿地保护管理智能信息系统,通过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的智能化监测体系,对保护区进行全方位的实时监测与跟踪保护,进一步提高保护区的信息化管理监测水平。

3.3.2 湿地保护+生态水利——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

五源河属典型的独流入海河流,有独特的库塘—河流—沼泽—滨海复合湿地生态系统。湿地公园在“生命之源”“生态之源”“文化之源”“智慧之源”和“活力之源”新五源生态智慧的引领下,综合考虑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将生态治水、小微湿地建设和湿地保护修复有机结合,通过连通水系,恢复河道自然形态,重塑深潭浅滩的自然岸线,营造生物生境,补种乡土植物,使得岸坡自然化、生态化,有效地保护和提升了湿地生物多样性,呈现出都市生命河流景观。2018 年,海南省水务厅发文将五源河“生态水利+湿地公园”做法向全省推广。

3.3.3 湿地保护+水体治理——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

美舍河是纵贯海口主城区南北的城市内河,伴随着人口增加和城市化建设,逐渐出现了水体污染、河岸渠化硬化等一系列问题。湿地公园采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的技术路线,利用生态修复的方法统筹治理,摒弃过去人工化、“三面光”的河道硬化渠化治理方式,转向建设生态河岸;拆除混凝土岸线,种植椰子、水黄皮等乡土植物;将凤翔段占地35000 平方米的建筑垃圾堆建设为14000 平方米的八级梯田人工湿地;下游沿岸构建漫步道,引进红树植物,形成柔美自然河岸景观的同时,也为鸟类和鱼类提供了食物与栖息环境。2018 年,美舍河入选全国黑臭河流生态治理十大案例。

3.3.4 湿地保护+土地整治——潭丰洋省级湿地公园

潭丰洋地区原为土地平整项目区,原土地整理设计方案包括客土回填、道路硬化、水利硬化等措施,势必将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海口市及时叫停原方案的实施,编制潭丰洋湿地保护利用与土地整治生态化协同共生规划,对原土整方案进行生态化设计。规划以“土地整治+湿地保护/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多功能田洋湿地产业”为理念,统筹考虑火山泉、河溪沟渠、塘陂、岛状灌丛、田洋等要素有机耦合的关系,开展田洋湿地农业、林鱼菜共生系统农业等多元化新兴湿地农业,维持湿地景观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实现土地生态服务价值的提升。

3.3.5 湿地保护+乡村振兴——新旧沟湿地乡村公园

新旧沟是唐朝永贞元年宰相韦执谊及其后人在南渡江左岸所兴修的水利工程,被誉为“海南都江堰”,拥有1200 多年的历史。公园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为基本导向,在湿地生态资源全面保护、重点修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区域自然与文化资源本底优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综合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特色生态农业和特色文化产业,推动绿色生产,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同时保护乡村传统风貌,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倡导绿色生活,让农村成为当地人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3.4 加强宣教,全民参与

3.4.1 举办主题活动,营造湿地保护氛围

(1)组织开展“世界湿地日”“世界海洋日”“观鸟节”等相关主题活动。(2)举办湿地保护知识竞赛、湿地摄影大赛、湿地征文比赛、湿地保护社会实践活动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3)在公交车体、机场候机室内投放湿地宣传广告,组织制作固定宣传墙、沙画等多形式、多方位的宣传活动。(4)举办海口市12345 热线暨湿地保护宣传进基层活动,向市民、游客普及湿地知识,进一步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5)编写出版《海口湿地风光画册》《海口鸟类》等湿地画册和图谱,普及湿地知识。

3.4.2 创办湿地学校,开展湿地保护教育

在海南省率先创建10 所湿地学校,通过定期开展湿地知识讲座进校园、暑期湿地实践和“开学第一课”等活动,把湿地保护教育活动从学校延伸到家庭和社会,以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方式,形成人人参与保护湿地的氛围。

3.4.3 发动社会力量,形成湿地保护合力

(1)成立海南省首个湿地保护协会,为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搭建重要平台。(2)各区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将志愿者服务覆盖到所有湿地。(3)依托社会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大力开展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进校园、进社区、进公共场所“七进”宣教活动,并通过自有平台宣传保护生态重要性、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等内容,形成全社会参与保护湿地的合力。

3.5 加快立法,依法保护

为了保障海口湿地保护管理各项工作有章可依、有据可循,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海口市湿地保护若干规定》等湿地法规,依法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

3.6 加大投入,合理利用

海口坚持生态主导,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导入特色产业,成功打造湿地保护与产业经济协同共生模式。

3.6.1 多方筹措,保障投入

(1)明确规定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湿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资金投入。(2)利用中央财政湿地补偿项目资金、绿化宝岛资金、桃花源基金会资金等开展湿地保护修复工作。(3)积极开展碳汇交易。如2017 年,与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和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开展东寨港碳汇林公益项目。

3.6.2 合理利用,永续发展

(1)依托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打造“鹤舞九湖”“冯塘绿园”“千亩荷塘”以及红树林湿地民宿等一批产业项目,大力发展湿地生态旅游业,使湿地周边的居民百姓通过旅游服务、湿地产品供给等形式获取切实利益。(2)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拓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和生态农业,促进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助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3)将湿地保护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引导贫困户参与到湿地公园建设中,既可以直接参与湿地公园管护,也可以通过开展生态种养殖和生态旅游服务,拓宽增收致富的渠道,享受到湿地带来的福利。

3.7 湿地保护修复成效

3.7.1 生态环境的改善

海口市已建立起包括湿地自然保护区(1 处)、湿地公园(7 处,其中国家级2 处,省级5 处)、湿地保护小区(46 处)和湿地多用途管理区(1 处)等多种形式的完善的湿地保护体系,湿地保护面积16155.67 公顷,湿地保护率为55.53%。湿地生态环境得到了大幅改善,水蕨、野生稻、水菜花、水角等珍稀濒危特有植物得到较好的保护,大量野生动物重返城区栖息、觅食、营巢、繁育后代。特别是2019 年12 月,在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内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这是海口首次发现小天鹅的记录。

3.7.2 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随着海口湿地保护宣传工作的大力推进,全市人民对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湿地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全市人民开始摒弃“竭泽而渔”的生产生活方式,实现了由传统土地整治向生态农业、资源过度利用向合理利用的转变。

3.7.3 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

通过湿地保护、水体治理和城市更新等,持续优化城市绿色空间,合理布局城市空间架构,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特别是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学习拓展、文化创作乐园,公众的精神生活品质得到了全面提升。

4 海口湿地保护修复启示与建议

海口在湿地保护修复方面总结的一些积极做法和经验,值得其他地方借鉴推广。在“海口经验”的基础上,作者总结了海口湿地保护修复的启示以及未来海口需重点关注的内容,以期为全国其他地区开展此项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4.1 海口湿地保护修复启示

(1)加强立法管理,创新管理机制体制。加强湿地保护法规建设,通过对湿地生态系统整体立法,保护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数量与质量;应在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创新管理机制体制,加大湿地保护综合协调与组织机构建设,形成高效持续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2)高位推进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对湿地保护与修复重要性的认知,理解和支持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工作。将湿地保护修复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保在财力、人力和物力上获得持久重视和支持。(3)加强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区建设与示范推广。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区是未来人民群众共享的绿意空间,是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场所。应以公众最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为突破点,以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区建设为抓手,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示范推广。(4)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与培训。充分利用宣传场馆、宣教培训、湿地自然教育体系建设、媒体宣教等方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促进全民参与湿地保护。(5)积极吸收新技术、新措施。在遵循湿地生态系统规律基础上,科学运用新技术、新措施开展湿地修复工作,逐步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4.2 海口湿地保护修复建议

(1)强化湿地保护修复成效监督,加大湿地修复技术研发。加强对小微湿地的保护,严格控制外来入侵物种;加强湿地修复、生态环境等基础型技术研发,针对修复效果好的成熟技术,积极进行推广与成果转化;加大与国际相关组织的学习交流,积极争取国际资金;建立“监测—评估—反馈—修正”评价体系,科学评估各修复措施效果。(2)健全湿地科研监测体系,提高智能化保护管理水平。建立统一的湿地监测网络,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监测;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与监测过程充分结合,打造智慧便捷、标准规范、信息共享的监测体系。(3)强化湿地与其他产业融合,强化湿地资源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统筹规划湿地产业与旅游业、农业、花卉产业、服务业等产业布局,促进国土资源有效利用与发挥;结合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积极开展生态种养殖,拓宽增收致富的渠道。

总之,保护湿地是重要的生态、民生工程,离不开各地的行动自觉。在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背景下,以“海口经验”为模板,充分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对积极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提高湿地保护意识、推动我国湿地保护管理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海口市公园生态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喜讯 我校古洁老师获海口市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生态养生”娱晚年
中秋之夜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在公园里玩
一见如故
生态
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海口市创办家长学校工作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