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1-04-24冯楚楚任丽琪戚欣袁敏
冯楚楚 任丽琪 戚欣 袁敏
慢性鼻窦炎是发于鼻窦的化脓性、慢性炎症,表现为脓涕、鼻塞、嗅觉减退、头痛等症,持续发展会累及眼、肺等器官,威胁患者身心健康[1-2]。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首选疗法,可通过清理病灶恢复鼻窦正常引流、通气功能,且在内镜辅助下视野清晰、视角开阔,能够全面、仔细地观察病灶,有利于手术操作的实施,减少组织损伤[3-4]。但慢性鼻窦炎鼻内镜仍属于有创操作,会对患者身心造成一定影响,导致围术期应激反应,不利于术后康复,需加强围术期护理。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是一种专业的外科护理模式,可通过对围术期护理流程的优化,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5]。基于此,本研究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患者中采取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分析其对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效果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医院2018年12月—2020年11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患者88例,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纳入条件:符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6]慢性鼻窦炎诊断标准;均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年龄≥18岁。排除条件:合并恶性肿瘤;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脏腑功能不全;合并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病变;存在鼻腔手术史;伴有智力、认知、沟通或精神障碍,难以配合研究。对照组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20~54岁,平均年龄37.28±9.44岁;病程8个月~7年,平均病程3.59±0.77年;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3例,高中和专科20例,本科及以上11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19~55岁,平均年龄37.34±9.57岁;病程9个月~7年,平均病程3.65±0.72年;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4例,高中和专科,12例本科及以上1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外科护理:开展基础健康宣教,辅助患者完成术前检查及手术准备,遵照医嘱指导患者术前、术后均禁食6~8 h,术中、术后做好术区监护、体征监控等,注意面部情况,遵医进行抗感染、镇痛用药,持续护理至患者出院,指导居家护理要求。
1.2.2 观察组 采取加速康复外科护理。
(1)循证支持:由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科护理小组,以“慢性鼻窦炎”“鼻内镜”“康复”为关键词搜索资料,分析鼻内镜手术整个流程护理问题,寻找证据支持,小组共同讨论,提出解决对策及护理方案。
(2)护理内容:①术前护理。介绍手术室环境、主刀医师情况,增强患者对环境的熟悉度;详细讲解鼻内镜手术操作流程、作用、术前准备要求、术后护理重点等,通过一对一讲解、播放宣教视频等多种途径加深患者记忆及认识;与患者深入沟通、谈心,了解患者对手术的态度及心理情绪的改变原因,通过语言鼓励、情绪引导及冥想放松等多种放松进行疏导;列举与患者情况相似、预后良好的病例,通过微信视频邀请其与患者沟通,分享经验,让患者直观认识手术治疗的效果及护理的重要性;指导患者进行适应训练,包括堵鼻呼吸训练、吞咽训练等,帮助患者提前适应术后情况;常规禁食、禁水,手术前2~3 h给予饮用葡萄糖或无渣果汁250~300 ml。②术中护理。根据手术需求调整体位,应用硅胶垫固定体位,提升患者的舒适度;术前10 min预热手术室,术中维持室温25 ℃,湿度45%~70%,冲洗液、输液等加温至34~38 ℃后使用。③术后护理。术后去枕平卧,分别于术后1 h、2 h、4 h综合评估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出血等情况,情况良好者抬高床头15°~20°,之后逐渐抬高至30°~50°;术后患者饮用少量温水(10 ml),无咳呛、呕吐等情况,则每隔0.5~1 h饮水1次,每次饮水量不超过10 ml,4 h左右给予流质饮食,指导患者根据术前训练要求进行吞咽,以免拉扯术区,之后根据患者情况逐渐转为正常饮食;术后2 h进行疼痛评估,手术当天每隔2~4 h评估1次,之后4~6 h评估1次;在镇痛用药基础上指导患者通过局部冷敷、按压镇痛穴位、呼吸冥想等方式进行镇痛;术后4~6 h指导患者活动创伤关节,每隔2~4 h进行1次,12 h左右下床活动,期间做好疼痛评估及术前监控,确保活动耐受,持续观察至出院。
1.3 观察指标
(1)焦虑、抑郁情况: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综合评价心理应激,两个量表均有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1~4分),最终评分=量表粗分×1.25,分值范围25~100分,分值低则心理应激越轻[7]。
(2)术后疼痛:比较术后2 h和术后72 h两组患者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用标有刻度0~10标尺量化评价,分值低则疼痛越轻[8]。
(3)并发症:记录两组面部肿胀、恶心呕吐、出血等发生率。
(4)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术后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组间中位数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 α=0.05,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焦虑、抑郁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
术后2 h,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2 h,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
表2 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表4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d)
3 讨论
鼻内镜作为微创技术,有效提升慢性鼻窦炎外科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但鼻腔内空间较小,解剖结构复杂,对手术操作要求较高,围术期的密切配合在手术开展及术后恢复中意义重大[9-10]。研究发现,慢性鼻窦炎患者普遍存在负性情绪,影响手术应对能力,临床需加强对患者多个方面的护理干预[11-12]。
常规外科护理多以手术程序为基础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主要侧重于手术治疗方面,难以完全避免患者个体因素的干扰,进而影响护理质量[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和术后72 h的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加速康复外科护理以循证医学理论为支持,考虑手术、患者个体等多方面因素,对围术期护理流程进行优化,最大程度控制手术风险,促进手术顺利开展及术后康复[14]。于患者术前进行全方位、多途径的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能够丰富患者鼻内镜手术及护理方面认知,改善患者态度,配合病友支持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负面心理,缓解负性情绪对手术配合度的影响,保障手术顺利开展,减少机械性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术前补充高糖饮品、术后早期进食,能够补充手术损耗,配合术中保温处理,能够综合提升肠道耐受性,预防恶心呕吐的发生,有利于术后恢复。疼痛是手术常见症状,也是加重心理应激,影响术后康复的重要影响因素。临床通过冷敷、穴位按压、呼吸冥想等多种辅助镇痛方法,可增强镇痛效果,进一步减轻心理应激,有利于早期进食、活动的进行。术前即进行适应性训练还可避免术后呼吸、进食对术区的影响,减少出血、面部肿胀的发生,配合早期活动,能够进一步加速患者康复,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谢永红等[15]研究结果显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能够减轻慢性鼻窦炎内镜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术后康复,与本研究结果相似,进一步证明加速康复外科在慢性鼻窦炎患者围术期的应用价值。但本研究样本容量较少,且为对患者远期鼻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研究深度有待提升,临床还应扩大样本容量,完善试验设计,进一步深入研究,旨在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指导。
综上所述,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患者中采取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效果确切,能够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