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江南的年味

2021-04-23拿相机的尤

环球人文地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周庄糕点阿婆

曾聽闻“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有一个周庄”,周庄小桥流水、白墙灰瓦的模样,便总是出现在我的梦里,我一直期待前往,去真正体验“有一种生活叫周庄”。2021新年之始,梦想实现了——告别不平凡的2020年,我着一袭汉服,走进这座美丽的水乡。

有着千年历史文化的周庄,古称泽国,现属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地处江南水乡腹地。周庄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保存完好的江南古镇风貌,使其享誉海内外。三分是水,二分是桥,剩下的是街道,踏着清一色的石板路,穿行在小巷里,清风明月、疏影暗香,恍惚间,便穿越回了古时的江南。

1鸣锣开庄

在周庄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一摸春牛头,福气自来投;二摸春牛腰,钱财就上腰;三摸春牛尾,福寿不见尾。”

新年第一天早上,我们准备在周庄走街串巷,感受水乡风情。远远地我们就看到古牌楼前聚集了许多人,原来,我们正好碰上周庄一年一度的开庄活动,水乡“最炫年俗风”将在这里上演,跳加官、接福运、金龙飞腾、巡游走巷……

为了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周庄古镇在新年的第一天,都会举行“开庄大典”。“串龙舞狮跳加官,鸣锣开庄接福运”,“庄主”身着彩袍,率府里丫鬟、家丁大步迈向古牌楼。锣鼓声声、鞭炮齐鸣,庄主敬献贡品,点烛焚香,借着良辰吉时,为新年的首批游客祈福纳祥,送上最诚挚的美好祝福。

古牌楼前,一头在阳光下熠熠发光的金牛,最吸引人的眼球。据说,一定要摸一摸这头金牛。因为在周庄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一摸春牛头,福气自来投;二摸春牛腰,钱财就上腰;三摸春牛尾,福寿不见尾。”我和朋友们都纷纷上前,摸了摸这头金牛,为牛年祈福、讨好运。

开庄仪式之后,庄主邀游客一起入庄巡游,沿途的传统表演应接不暇,打莲厢、挑花篮、荡湖船……引得游人纷纷驻足喝彩。要是2月来周庄,从大年初一古牌楼下打春牛,到初五迎财神,再到元宵赏花灯,浓浓的年味将贯穿整个春节。

来到周庄,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江南首富沈万三,而“江南民居之最”——沈厅,便是游周庄最不容错过的民居宅院。沈万三当年拥有的财富可以用“富可敌国”来形容,民间还传说他有个聚宝盆,里面的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许多来到沈厅的人,都希望能沾沾福气、财气。

沈厅是周庄规模最大的一所七进民宅,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建成。沈厅共由三部分组成,前部是水墙门和河埠,专供停靠船只、洗涤衣物之用;中部是墙门楼、茶厅、正厅,是接送宾客,办理婚丧大事和议事的地方;后部是大堂楼、小堂楼和后厅屋,为生活起居之处。整座住宅占地两千多平方米,大小房屋共有一百多间,前后楼屋之间均由走廊连接,形成一个环通的,甚至可以在里面骑马的走马楼,堪称江南民居一绝。

我们走在处处都令人啧啧称奇的沈厅里,仿佛能看到当年沈家人富足的生活场景。当我们穿过走马楼,来到第七进的餐厅时,看见厅内摆放着几桌酒菜,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万三家宴八大碗。所谓“无蹄不成宴”,最中间的那道菜,就是宴席中必不可少的万三蹄。万三家宴八大碗除了万三蹄,还有三味圆、飘香炸金砖、红烧鳝筒、田螺塞肉、红烧桂鱼、油卜塞肉、农家鳗鲤菜。

品尝一桌地道的万三家宴八大碗,是我们此行最期待的体验之一。沈厅酒家历史悠久,前身是沈厅大业堂,现在是周庄最富有水乡特色、地方风格的菜馆。沈厅酒家制作的万三蹄,是我在周庄吃到最为美味的,“肥而不腻,酥而不烂”,令人回味无穷。其他菜肴也都各具特色:和草鸡一起烹饪的三味圆,皮薄馅嫩,味道鲜美;飘香炸金砖是形似金砖的油炸豆腐,酥脆可口;田螺塞肉更是鲜香独特……

在沈厅酒家大快朵颐后,我们继续游走在青石板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小镇仿佛又重现了当年的盛况。

2夜游周庄

此刻,古老的双桥不再是禁锢在逸飞笔下的油画,更像是一幅灵动的夜色图卷,星星点点的灯火,随着微波闪烁,舟影也跟着摇曳。桥下橹声咿呀,岸上穿行在街头巷尾的行人,逐渐消失了踪影……

月上南湖,桨声灯影。不得不承认,周庄的美都藏在夜里。白天,周庄似乎和其他古镇相差无几。但是随着夜幕降临,周庄便如仙女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显得格外动人。

周庄人枕河而居,以船为马,在过去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只小船。大户人家在与河相邻的一侧,往往都开有水墙门,水门之下就是码头。因此,“桨声灯影,船游周庄”,应该是“最周庄”的体验。

入夜时,我披上披风,坐上阿婆的手摇船穿行在水巷。在微波荡漾的小河上,饱览水乡梦幻般的夜景。古桥、水巷、老宅、灯影、星光……月色与水波温柔缠绵,船在水中晃晃悠悠,我们一边品着茶、尝着糕点,一边听阿婆唱着小曲儿。夜色慢慢变得深沉,静谧的西湾上停泊着游船和渔船,此刻,古老的双桥不再是禁锢在逸飞笔下的油画,更像是一幅灵动的夜色图卷,星星点点的灯火,随着微波闪烁,舟影也跟着摇曳。桥下橹声咿呀,岸上穿行在街头巷尾的行人,逐渐消失了踪影……

乘船夜游后,我们走进清风明月·周庄梨园听夜戏。周庄人爱听戏,据说沈万三和他的亲家顾阿瑛,都是著名的昆曲票友。在戏楼里,我们欣赏着“百戏之祖”——昆曲,唱词典雅华丽的《浣纱记》和曲调幽雅婉转的《牡丹亭》片段,是这里最叫座的曲目。夜色伴昆曲,我们沉浸在戏里,不觉时光悄然而过,江南的柔情也都藏在了这似水流年里。

离开戏楼,夜已深,我们穿行在寂静的古镇中,耳畔隐约还有潺潺的水流声。转过一个街角,我们误入了花巷雨巷,眼前粉黛纷飞,光影闪烁。

这是古镇打造的灯光秀区,以花巷和雨巷为主题,从福洪桥一直延续到贞丰桥。只见墙面投影出一扇窗台,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树影映在紧闭的窗户上,一阵阵飘落的花瓣随风飞舞。烛光倒映着一位姑娘,她缓缓走近,轻轻地推开窗户,一只可爱的猫咪正在酣睡,姑娘捧起一本书,一人一猫,在随风飘飞的花瓣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宁静、美好。再转角,似乎还能遇见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

穿行在这片光影之中,虚幻的光影装置和古镇的旧船木椅,虚实完美结合,展现出周庄的无穷魅力。

光影之间,游客还可以通过手机进行互动——扫描二维码上传祝福语,祝福语会在花的瀑布中落下,化作花灯,在花的流水中飘荡,再流入七彩海洋,与整个环境融为一体。人在花中走,景从人中生。在这迷幻的夜色中,此刻的花巷雨巷犹如另一个时空,我们在这里欢笑、起舞、任裙摆飞扬……

3过个传统年

江南的梅花糕素来不用合成色素和香料,紫薯的紫、南瓜的黄、菠菜的绿……这些都是天然的色素,将其倒入面粉,揉捻出的糕点,满是温柔的自然气息。

此行,除了寻梦江南水乡生活,我们还想寻找传统中国年的记忆。于是驱车去了香村·祁庄,离周庄仅十几分钟车程。

值得一提的是,這里的民宿以不同年代为主题,为游客打造了穿梭在时空中的“家”。我们入住的3号民宿,是90年代风格,院子里还有我们小时候见过的机井。

香村篱笆旁的竹竿上,已经挂上了一排排“腌货”,那是用传统方法腌制的咸香,是每年冬天最有深意的味道,是一份沐浴着阳光与风、凝聚了时间与人情的年味。

来到香村,我们去到村里制作传统糕点的手工作坊。苏式糕点是中国传统糕点主要帮式之一,江南人自古便爱吃糕点,寓意节节“糕”升,幸福美满。我虽不是江南人,却从小对糕点情有独钟。而现在,能吃到传统手工制作的糕点,实属难得。

我们到达糕点坊的时候,阿婆正在忙活着,蒸锅里冒着热气,各色的植物“染料”,令人赏心悦目。阿婆说,江南的梅花糕素来不用合成色素和香料,紫薯的紫、南瓜的黄、菠菜的绿……这些都是天然的色素,将其倒入面粉,揉捻出的糕点,满是温柔的自然气息。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阿婆做的桂花糕是用高压锅蒸出来的,传统、繁复的手工充满了温度。跟着阿婆一起学做苏式传统糕点,纯粹的米香、天然的色彩、新鲜的口感,我在这寒冬里,就这样被这手作温暖着。

吃过糕点,我们回到民宿里,换上特地准备的大红袄,相视一笑。我们好像都是第一次穿大红袄过新年,竟然觉得有一种儿时过年穿新衣的幸福感。剪纸、贴窗花,我们将房间装饰得温馨又喜庆,充满了过年的气氛。接下来就是我们最热衷的活动——拍照,相机里定格的笑容,驱散了冬季的寒冷,欢声笑语间,洋溢着新年的快乐。

过年怎能少得了年夜饭呢?我们团聚在村里的禾风里餐厅,它是“稻田里生长出来的餐厅”,食材皆取自于田间地头。下午我们一行人去了村里的菜地,采了些应季的青菜,晚上新鲜的青菜就端上了餐桌,这个季节的青菜甜得刚刚好。当然,万三蹄、土鸡面筋汤、红烧澄湖大鱼头、油爆河虾,这些美味佳肴更是一样也不少。我们围坐在圆桌上,你一言我一语,聊得热火朝天,而说得最多的,还是童年的趣事、传统新年的记忆。

入夜后,我们在院子的空地上放起了鞭炮、点燃了烟花。“爆竹声中一岁除”,我们用手中的“仙女棒”划出2021的字样,迎接新的一年。热热闹闹的爆竹声、缤纷璀璨的烟火,霎时间,我们就像回到了儿时,在院子里追逐嬉闹,热爱着现在的生活,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

当年三毛来到周庄,她说:“终于找到了几十年来盼望的那个魂牵梦绕的地方。我要来周庄吃阿婆茶,吃大闸蟹,要在故里的大街小巷看个够。”这又何尝不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而我这个过客,又岂能将它的韵味品够。

拿相机的尤

新浪微博签约自媒体,水陆空“三栖”摄影师,知名旅行博主,马蜂窝认证优质创作者,携程签约旅行家,PADI潜水员,AIDA自由潜水员。一个努力让双足行在地上,让心灵行在天上的女子。

猜你喜欢

周庄糕点阿婆
落日之下的画卷
糕点世界的小偷
阿婆
可圈可点
小小糕点师
周庄古镇
美味的糕点
防偷吃的毒招
阿婆的汤勺
心疼阿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