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暖花开季 防病当重视

2021-04-23方敏

健康博览 2021年4期
关键词:口病传染病疫苗

方敏

谨防食物中毒

春季万物生长,许多地方有采摘野菜的风俗,但每年都会出现误食有毒野菜或蘑菇导致的食物中毒的事件。因此,为了避免食物中毒的发生,不要随意采摘或食用不认识的野菜或蘑菇,不要食用野生动物。

随着气温升高,降水增多,细菌繁殖速度加快,加快了食物变质腐败的速度,因此要注意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体为沙门氏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类毒素、副溶血弧菌等,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为肉及肉制品,禽、鱼、乳、蛋也占一定比例。那如何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呢?

●正确采购食物是保证食物安全卫生的第一关。正规的商场、超市,大都比较注重食品的质量和卫生,在食品卫生方面具有较大的安全性。在购买预包装食品时,要留心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也要注意食品颜色是否正常、有无酸臭异味,以便判断食品是否腐败变质。尽量少吃烟熏食物,因可能含有苯并芘或亚硝酸盐等有害成分。

●正确烹饪加工也可保证食品安全卫生。注意保持良好个人卫生、烹饪环境的卫生和厨具的清洁,刀具、餐具、砧板等生熟专用,避免在烹饪过程中交叉污染。对肉类制品应加热熟透,煎、炸、烧烤等烹饪方式处理不当可能会产生有害物质,应尽量少用。

谨防儿童手足口病

每年的4~7月、9~12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手足口病发快,多数患儿症状较轻,初始一般是发热、咳嗽等类似感冒的症状,随后会在口腔黏膜等部位出现疱疹,在手心、脚心及臀部皮肤出现斑丘疹、疱疹,发病后一周左右可恢复。但是,个别重症患儿可能会危及生命,因此家长们不可掉以轻心。

在此,提醒各幼托机构,要重视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加强教室通风,落实消毒、晨检和缺课登记制度,一旦发现儿童患有发热或疱疹,应及时联系家长,采取居家治疗或住院治疗等措施,阻止疾病传播。

科学接种疫苗

4月25日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在历史上,疫苗曾成功消灭了天花、脊髓灰质炎,控制了乙肝、麻疹、乙脑、流脑等传染病的流行,为人类减少传染病危害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有些疫苗必须多次接种才会形成长期保护,因此儿童必须按照要求及时、全程接种疫苗。疫苗预防特定传染病的效果是非常肯定的,通过规范的疫苗接种,能够获得足够的免疫力,可有效预防相应疾病。

换衣不宜过早

俗话说“二月乱穿衣”,讲的是清明节前后,因为天气变化多端,早晚温差大,应准备一件可以随意穿脱更换的外套,这样就会有效预防感冒,所谓的“春捂”也是这个意思。直到清明节过后,气温稳定时,才可换上春装。当然,“春捂”也应因人、因地、因时而异,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随时增减衣物。

外出时提防光过敏

除了花粉過敏外,光敏性皮肤病也要提防。光过敏是人体经紫外线照射后,暴露部位的皮肤出现红色斑疹、丘疹或大疱性皮疹,伴有灼热和痒痛感。由于春天的紫外线看上去并不强烈,很多人都不使用防晒霜、隔离霜等,最终导致光敏性皮肤病的发生。因此,春季光过敏应更加引起重视。

注意心理精神健康

“菜花黄,人痴狂”,每年油菜花开的时候,也是精神及心理类疾病的高发期,要防精神疾病复发。由于春天气候多变,阴雨天较多,易造成大脑内松果体素分泌增多,从而使机体内其他激素分泌不均衡,出现代谢紊乱,导致人体的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异常。在经济、生活和工作等方面压力加重时,人们容易患上心理精神疾病。当病人情绪不好、失眠、烦躁或出现反常的举止时,要避免其受精神刺激,尽快到医院就诊。

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这个季节,生活的起居规律要有所调整,晨起时间应该逐渐提早,比冬季要提早半个小时起床为宜,晚间睡眠时间晚睡半小时,适应大自然的规律。

从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来讲,气候特点也决定了人体的状态和养生策略,4月份的养生要顺应清明、谷雨的气候特点。在饮食方面重在养肝补脾,但以平补为原则,不可太过进补。春应于肝,肝的生理特性就像春天树木生发那样舒展、顺达。若肝脏功能受损则导致周身气血运行紊乱。性温味甘的食物有:谷类(黑米、糯米、粟米、高粱、燕麦等),蔬果类(菠菜、香椿、荠菜、扁豆、刀豆、南瓜、核桃、红枣、桂圆、栗子等),鱼肉类(猪肚、牛肉、鲫鱼、鲈鱼、草鱼、花鲤、黄鳝等)。人体从这些食物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可使养肝与健脾相得益彰。

除了饮食,科学合理的运动必不可少。如踏青赏花、荡秋千、放风筝等一系列户外风俗体育活动,既能调畅情志、怡养心神,又能活动筋骨、疏通气血,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质。

猜你喜欢

口病传染病疫苗
儿童秋冬季传染病的预防
抢购疫苗暴露全球不平等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中国传染病十年新趋势
防患于未然的疫苗
峨山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措施
47例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急救护理体会
传染病
手足口病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