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
2021-04-23白梅花
白梅花
(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0)
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疾病,病情控制不理想极有可能引起诸多并发症[1]。调查显示,此疾病已成为危及人们健康的第三大慢性疾患,年轻化趋势明显[2]。有研究指出,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其饮食结构与病情发生、发展、控制紧密相关[3]。因此,患者一方面需要接受科学治疗方案,另一方面需要改变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强调在客观评估患者营养状态、清楚知晓其饮食诉求的前提下,与医院营养师一同确定患者饮食方案,合理安排每日进食与能量摄入,均衡分配营养素,同时,根据患者饮食偏好、病情实际选择食物,使患者更易从心理上接受、坚持饮食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病情控制有利[4]。基于此,本研究对糖尿病患者施以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期间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4 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47 例与研究组47 例,对照组男29 例,女18 例,年龄45~74(57.25±3.09)岁,病程2~8(4.46±1.21)年;研究组男27 例,女20 例,年龄46~75(57.28±3.11)岁,病程2~9(4.51±1.23)年。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5];②已接受正规降糖治疗,且病情稳定;③具备一定书写能力与沟通能力;④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且自愿同意参与。
排除标准:①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②存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③合并精神疾患;④恶性肿瘤患者;⑤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口头告知患者用药方案与饮食方案。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包括:①由专职护理人员负责患者健康评估,同时执行“一人一档”管理,针对性普及健康知识,强调饮食护理的必要性。②分析患者个人信息,需要借助食品交换份法饮食软件完成,以患者身高、体重、工作强度等确定符合其个体实际的热量图表;告知患者/患者家属正确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比例,依次为55%、15%、25%;对碳水化合物摄入,应增加麦淀粉、氨基酸的摄入;根据患者肾功能调整蛋白质摄入量;对脂肪的摄入,尽可能选择植物油,不可食用油炸食物、富含胆固醇之品;同时根据自身饮食习惯、口味偏好等选择菜谱,提出患者一日三餐饮食方案。③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以及营养师共同指导患者烹饪技巧。④将已制定好的菜谱发送至患者/患者家属微信、邮箱,并进行纸质打印,发放至患者手中,叮嘱患者居家期间需严格遵照菜谱进食,指导患者/患者家属配餐电子秤的正确使用方法。⑤定期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应包含服药与饮食两方面,可采取电话、微信、短信等随访形式,出院后4 周内,随访每周1 次,出院4 周后,随访每周2次。
1.4 观察指标
1)血糖指标比较。评价指标共择取三项:①空腹血糖;②餐后2h 血糖;③糖化血红蛋白。
2)身体质量指数与血小板反应蛋白-1 水平比较。①身体质量指数(kg/m2)=体重/身高的平方,理想范围:18.5~23.9kg/m2。②血小板反应蛋白-1 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于干预前后各检测一次。
3)依从性比较。完全依从:能完全严格执行药物治疗与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方案;部分依从:偶尔需要在护理人员/患者家属督促下坚持药物治疗与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方案;不依从:不能严格执行药物治疗与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方案。完全依从比例+部分依从比例,即依从性。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血糖指标比较 ()
表1 血糖指标比较 ()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2.2 身体质量指数与血小板反应蛋白-1 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身体质量指数与血小板反应蛋白-1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身体质量指数与血小板反应蛋白-1 水平均小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身体质量指数与血小板反应蛋白-1 水平均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身体质量指数与血小板反应蛋白-1 水平比较 ()
表2 身体质量指数与血小板反应蛋白-1 水平比较 ()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2.3 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依从性比较 例(%)
3 讨论
糖尿病发生与饮食习惯存在关联,日常饮食中过多摄入油脂、碘盐等,均会增加糖尿病发生风险[6]。由于临床上尚缺乏糖尿病根治方法,现阶段仍以保守治疗为主,要求患者长期规律服药,以稳定血糖值、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与此同时,联合恰当的护理干预有其积极意义,诸多研究表明,饮食护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方法,对稳定血糖值与控制病情能起到一定辅助作用。由此可见,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及时、科学治疗的同时,实施必要的饮食控制,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更好控制血糖值与病情。既往常规护理中,对饮食治疗重视程度不够,通常只是泛泛指导,口头上告知患者日常饮食注意事项,并没有可以量化的具体措施与依据,内容空洞,导致患者不能持之以恒。另外,相关文献报道显示,目前国内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并不具备优异的自我管理能力,对饮食护理认知水平低,存在诸多误区,患者无法通过自我饮食管理以实现控制血糖与病情的目标[7]。
考虑到个人的饮食习惯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要求患者长时间自觉坚持规律的饮食治疗难度较高,因此,开展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有其优越性,能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习惯[8]。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即护理人员在客观评估患者营养状态、清楚知晓其饮食诉求的前提下,与医院营养师一同确定患者饮食方案,合理安排每日进食与能量摄入,均衡分配营养素,同时,根据患者饮食偏好、病情实际选择食物,居家护理期间联合必要的随访与监控,能保证患者对饮食护理的依从性,真正发挥其有效辅助作用,提高治疗效果[9]。本研究对糖尿病患者施以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依据患者个体实际确定每日热量总需求,据此进行科学合理的食物搭配,同时结合患者个体饮食习惯、口味偏好等确定一日三餐,针对性强且易被患者认可,而定期随访目的在于督促患者进行院外仍能继续坚持规律饮食,持之以恒,在患者遇到困难时为其提供远程帮助,降低其抵触心理,切实提高其依从性。
本研究对糖尿病患者施以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能切实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稳定血糖值与控制病情产生积极影响。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研究组身体质量指数与血小板反应蛋白-1 水平均小于对照组;研究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提示,开展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能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标与血小板反应蛋白-1 水平,改善身体质量指数,提高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