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平台在糖尿病管理中的使用现状和评价
2021-04-23吴远李舍予史沛杰郭辉
吴远,李舍予,史沛杰,郭辉*
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约为10.4%[1],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对于糖尿病的防治,《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提出了以控制血糖达标为核心的综合治疗建议[2]。控制血糖达标有助于降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预防和延缓心血管疾病等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糖尿病自我管理是控制血糖达标的重要环节,包括自我监测、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用药管理、胰岛素注射技术、情绪管理等。良好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可以提高血糖达标率,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2-3]。糖尿病移动管理是使用移动设备为糖尿病患者提供自我管理教育和支持的过程,可以提高患者主观能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4]。已有循证医学证据表明,糖尿病移动管理与改善血糖控制相关[5-6]。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医学诊治标准-2017》也提出,移动管理或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7]。在糖尿病移动管理中,微信公众平台是可能的途径之一。根据“2017微信数据报告”,2017年9月微信平均日登录用户超过9亿人,微信运动日活跃用户突破1亿人,公众平台月活跃粉丝数超过7亿人[8]。目前,越来越多以“糖尿病”为主题的微信公众平台、小程序逐渐开发上市,但微信公众平台在糖尿病管理中的使用现状及其推送信息的内容准确性尚未知。本研究旨在了解微信公众平台在糖尿病管理中的使用现状,并评价其推送信息的准确性,为微信公众平台在糖尿病管理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证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于2018-05-31,使用“糖尿病”在新榜(https://www.newrank.cn/)中检索微信公众平台。纳入标准:(1)公众平台旨在为糖尿病患者提供自我管理相关教育与支持;(2)公众平台推送信息的主题为糖尿病自我管理支持与教育。排除不活跃微信公众平台,即近1周内未推送信息的公众平台。新榜是反映我国微信公众平台内容数据价值评估的第三方机构,数据通过平台接口获得,保证了检索一致性;新榜检索排序方式的算法透明,保证了检索的准确性[9]。为了反映糖尿病患者检索时的真实情况,本文选择了简单的检索词——“糖尿病”进行检索。
1.2 研究方法
1.2.1 信息收集 收集每个公众平台的认证单位、预估活跃粉丝数及最高阅读数。纳入1周内阅读数量最高的推送信息,并提炼推送信息主题。
1.2.2 微信公众平台功能分类 依据本课题组前期研究提出的糖尿病移动管理功能的分类方法对糖尿病移动管理微信公众平台功能进行分类,包括数据记录、结构化展示、患者教育、个性化反馈、沟通交流[10],每一类功能的具体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糖尿病移动管理的功能Table 1 Functional modules of mHealth for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1.2.3 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信息主题分类 《中国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处方专家共识(2017年版)》提出了糖尿病自我管理的8个方面:自我监测、用药管理、胰岛素及其他注射药物管理、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糖尿病并发症的筛查与防治、情绪及心理、其他糖尿病相关知识[11]。本文据此对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信息的主题进行归类。公众平台推送信息分类与内容提炼由1位研究者(住院医师)完成。
1.2.4 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信息准确性评价 使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2]对纳入的微信推送信息进行内容准确性评价。当内容涉及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等内容时,使用美国糖尿病协会《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3]评价其准确性。内容的准确性由2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临床医生进行最终判断,若判断不一致,将通过讨论得出一致性结论。推送信息的准确性评价结论分为以下3类:(1)已证实的:主题内容与临床指南一致。(2)未证实的:主题内容涉及目前尚存争议的问题,并无相应临床指南支持。(3)误导的:违背目前临床指南推荐,或对现有循证医学证据进行不恰当解读。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计量资料呈偏态分布,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R)〕表示。采用Kappa检验评估两位研究者对内容进行准确性评价的一致性。
2 结果
2.1 微信公众平台检索结果 截至2018-05-31,新榜中以“糖尿病”为检索词,按网页提供的3种不同算法排序,共检索到微信公众平台150个,去重后得到105个,排除44个1周内未推送信息的公众平台,剩余61个,排除15个不符合纳入标准者,最终本研究共纳入46个为糖尿病患者设计的、以糖尿病自我管理支持与教育为主题的微信公众平台。
2.2 纳入微信公众平台的一般情况 纳入的46个微信公众平台预估活跃粉丝数为11 465(20 151)人,其推送信息的最高阅读量为1 764(3 057)次。有20个(43.5%)微信公众平台的认证机构为网络科技公司,即这些微信公众平台由网络公司负责运营;8个(17.4%)微信公众平台由公立或私立医疗机构运营;12个(26.1%)微信公众平台无认证机构信息(见表2)。
表2 微信公众平台的认证机构Table 2 Authentication of included WeChat public platforms
2.3 纳入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 因本研究排除了1周内无推送信息的微信公众平台,并认为推送信息即实现了患者教育功能,故所有纳入的微信公众平台均具有患者教育功能。沟通是糖尿病管理微信公众平台最常见的功能,其中9个(19.6%)公众平台具有一般沟通功能,10个(21.7%)具有医疗沟通功能。9个(19.6%)公众平台实现了数据记录功能,2个(4.3%)实现了结构化展示功能。有1个(2.2%)微信公众平台能够设定使用者的血糖目标值,从而实现个性化反馈功能。此外,共有23个(50.0%)微信公众平台具有推广销售功能。
2.4 纳入微信公众平台的推送信息主题和信息准确性 纳入的46个微信公众平台1周内阅读数最高的推送信息主题主要为饮食管理(20个,43.5%),自我监测(2个,4.4%)、用药管理(4个,8.7%)、胰岛素及其他注射药物管理(1个,2.2%)涉及较少,无推送信息涉及情绪和心理主题。推送信息内容准确性评价结果显示,仅有27条(58.5%)推送信息的内容与目前临床指南相一致,被认为是准确的;14篇(30.4%)内容并无相应临床指南支持;5篇(10.8%)内容具有一定的误导性(见表3)。2位研究员进行准确性评价的一致性检验Kappa=0.92。
表3 微信公众平台具有误导性的推送内容Table 3 Misleading pushed messages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相当一部分糖尿病患者使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疾病管理。根据2013年的调查数据,我国≥60岁老年人中,糖尿病的患病率约为20.2%[1]。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移动电子设备的学习接受能力稍差,可能是糖尿病移动管理的盲区之一。但“2017微信数据报告”显示2017年9月微信月活跃老年用户(55~70岁)约为5 000万人。微信在老年用户群体中仍然具有一定的普及率,这意味着经由微信公众平台,老年患者也可获得糖尿病自我管理的教育和支持。
微信公众平台的推送信息作为患者教育信息的来源之一,其运营单位的专业性和推送信息的内容准确性尤为重要[15]。本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流行的糖尿病管理微信公众平台主要由网络科技公司运营,其专业性不佳。同时,沟通,尤其是医疗沟通是目前微信公众平台的主要功能,而参与医疗沟通的医生资质未知。此外,微信公众平台仍有推广销售的情况存在。运营单位主要为网络科技公司,医疗沟通和推广销售功能较为常见,这样的现象可能与目前糖尿病管理微信公众平台多数具有营利性质有关。且据笔者了解目前对微信公众平台可能存在的上述盈利行为尚无相关监管措施。
理想状态下,患者可以便捷地通过网络获得专业、准确的患者教育内容。但本研究结果显示,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信息存在内容不准确现象,但大部分不准确的内容不太可能对阅读者的健康造成损害。目前,对网络来源医疗信息的准确性尚无可行、有效的监管手段。有时患者并不会告知临床医生其在网上获取的信息[16],因此,当出现依从性不佳等情况时,医生或可留意患者有无从网络获得不准确信息的可能性。借鉴美国苹果公司与麻省总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共同研发糖尿病管理移动应用——GlucoSuccess的经验[17],鼓励公立医疗机构与网络科技公司合作,研发并推广糖尿病移动管理的患者端,或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糖尿病移动管理的安全性、专业性和准确性。
本研究对微信公众平台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并评价了其推送信息内容准确性,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仅有1位研究者对微信推送信息的内容进行提炼,有可能遗漏;(2)仅纳入了研究时间段中周阅读数最高的推送信息,而微信推送信息的主题、内容常受季节、节日等影响;(3)本研究的对象为微信公众平台和平台上的患者教育内容,不能推广至移动应用等其他糖尿病移动管理方式中。
综上,本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有部分患者已使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糖尿病管理。微信公众平台可以为各个年龄段患者提供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支持,并能够实现糖尿病管理移动应用能够实现的各类功能。现有糖尿病管理微信公众平台主要由网络科技公司运营,部分推送信息的内容并不准确。鼓励公立医疗机构与网络科技公司合作进行糖尿病移动管理,或可进一步提高其安全性、专业性和准确性。
作者贡献:吴远、李舍予、郭辉负责文章的构思与设计;吴远、史沛杰负责数据收集与整理;吴远负责统计学处理、论文撰写;吴远、李舍予、史沛杰、郭辉负责结果的分析与解释;李舍予、郭辉负责论文的修订;郭辉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并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
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