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冠心病药食同源类中药配伍研究
2021-04-23田维毅
盛 蒙,陈 瑞,田维毅
(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2)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可导致血管管壁发生堵塞而血管管腔变窄,引起心肌功能缺氧、缺血的心血管疾病。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其发病率也随之急剧增长,发病年龄也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该病初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后期病情严重,易反复引起心肌梗塞、缺血性心肌病、心绞痛甚至猝死,属临床的急危重症[1]。现代医学无明显治疗效果,只能依靠对高危致病因素的预防和西医药物缓解临床症状,但长期服药可导致肝肾功能损伤,从而加重对人体的危害。中医药治疗CHD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药食同源类中药,不仅能达到治病的目的,而且毒性较小,可以作为食物长期食用,起到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的保健效果;在进行西药常规治疗的同时,药食同源类药物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2]。以纯中医研究治疗CHD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和国家卫健委公布的2019年新版药食同源类中药目录为基础,整理出每篇方剂使用的药食同源类中药,利用关联规则挖掘出这类中药的应用特点并找出符合中医治病的组方规律。通过数据整理分析,达到为防治CHD提供适宜、价廉、日常生活放心食用的药膳为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方剂来源
本研究方剂资料来源于《中国中医药数据库·中医临床诊疗文献数据库》(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制),并补充检索中国知网(CNKI)。药食同源类中药目录来源于卫健委公布的药食同源目录,以“冠心病”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年限为 2009年1月-2018年 12月,共检索文献4 000余篇。
1.2 纳入标准
纳入口服中药方剂治疗CHD且具有确切诊疗疗效的临床文献,文献中所记载的方剂需要详细说明药物组成。
1.3 排除标准
①理论性或综述性学术文献;②结合临床经验性或总结性学术文献;③动物实验验证中药疗效的文献;④中成药或自拟方但无详细中药组成的文献;⑤冠心病患者兼有其他疾病的文献;⑥联合西药或其他不明药物的文献;⑦不同文献应用同一方剂只取其中一篇(最早发表);⑧同篇应用基础方加减治疗不同症型的只取基础方。
2 分析方法
2.1 数据标准化
数据根据《中药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进行标准化命名,对收集的方剂中药物名称进行规范化处理,如“生地”中药规范名称为“生地黄”,“熟地”规范名称为“熟地黄”,“丹皮”规范名称为“牡丹皮”等。
2.2 频数统计
将收集的出现于《中药学》的中药分别按种类、药性、药味及归经进行频数和累计频数分析,频数为该种类药物累计出现的次数,累计频数为该药物出现的次数之和,如“山药”与“当归”在所有方剂中分别出现3、48次,“山药”与“当归”均属补虚药,则补虚药频数为“2”,补虚药累计频数为“51”。单一的频数统计会掩盖某种中药的重要性。
3 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以“冠心病”为检索词在《中医临床诊疗文献数据库》中共检索到2万余篇文献,以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后得到文献83篇,其中包含方剂103首,涉及中药122味,累计频次为951次;药食同源类中药27味,累计频次为298次。
3.2 常用药物频数及分类
筛选的122味中药,频数大于等于10的有29味(排序前20味中药,见表 1),分别占中药频数与累计频数的 23%、74%,其中使用最多的是丹参(56频次)。其中133味各类中药可依据《中药学》进行分类,由图1可见,活血化瘀类与补虚类的中药频数与累计频数较高,为治疗CHD最常用药物。对药食同源类中药进行频次统计后,排序前20味中药见表2。
表1 频数≥10的常用中药及功效分类
表2 排序前20药食同源类中药及功效分类
图1 药食同源类中药及全部中药性味归经比较
3.3 药物性味及归经
基于《中药学》和《中药大辞典》的分类标准,对治疗CHD的常用中药及药食同源类中药性味和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图1。从药性看,两者皆以温药为主,温热之药可以助肝脾温升,有利于助阳气,补气血[3];从药味看,两者皆以甘味药为主,甘味药可缓急止痛,且甘味入脾,可以补养脾胃,顾护后天之本;从归经看,全中药主要入肝经为主,而药食同源类中药主要入脾经为主,两者能使得患者气血充足,气行则血行,有利于瘀血的堆积。以上结果验证了CHD与五脏均有联系,但与肝、心、脾关系更加密切。
3.4 药物关联分析
设置全中药药物关联最小支持度为0.5,药食同源类中药药物关联最小支持度为0.1,计算频繁项集。结果临床治疗冠心病常用的全中药药对为黄芪-丹参(频率为59.14%,下同),当归-丹参(59.14%),川芎-丹参(59.14%),丹参-甘草(56.99%),川芎-当归(51.61%),红花-当归(51.61%),黄芪-当归(51.61%),丹参-当归(51.61%),桃仁-当归(51.61%)。常用的药食同源类药对为:当归-桃仁(34.41%),当归-桔梗(15.05%),当归-人参(25.81%),甘草-阿胶(11.83%),甘草-陈皮(13.98%),甘草-人参(25.81%),甘草-薤白(24.73%),甘草-桔梗(15.05%),桃仁-桔梗(15.05%)。通过统计可知,全中药前28味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为当归、川芎、丹参、黄芪、红花、桃仁(见图2);药食同源类中药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为桃仁、当归、大枣、人参等(见图3)。
图2 前28味中药使用Web图
图3 药食同源类中药使用Web图
4 讨论
对于治疗CHD的临床药物研发有着一定的难度,且疾病发展有着不可逆性,这使得国内外的研究人员认识到CHD应该要做到早诊断和早治疗。而传统的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上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治疗优势,日益受到广泛关注[4]。《素问·脏气法时论》云:“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禽为益,五蔬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由于药食同源类的药物与食物结合起来,作为日常生活中食用的一种膳食,使人们在每日必需的各种膳食中获取食物中营养以及药效防治疾病,起到治未病或者通过辅助治疗药物对疾病调节改善的作用[5]。同时,作为一种辅助治疗,药食同源类药物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达到平衡状态,提高人体免疫力和生活水平,减少长期服用西医药物对肝肾功能的损伤。通过对防治CHD药食同源类中药配伍规律文献的研究发现,临床上对应用药食同源类中药治疗CHD主要以补虚、理气活血药为主(见表2),多为益气补血活血,补益肝肾、脾胃的药物,表明对于CHD的防治以活血行气消瘀为首要治疗原则,兼有补益正气,养护脾胃治疗CHD后期的虚证。
痰浊、血瘀等是导致CHD疾病的主要病理因素,而后期主要为气血阴阳亏虚为主[6]。因此,防治CHD疾病需要补气活血、化痰祛瘀[7]。常用药物频数统计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甘草虽然作为药食同源类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但是甘草起到调和诸药的作用,不予讨论;通过“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气行则血行”等中医理论,选用当归、桃仁活血补血化瘀,人参扶正固本。对于CHD的高危人群或患者,辨证选用这些药食同源类中药,从补气活血化瘀,扶正祛邪来防治CHD[8]。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全中药前三位的药对为黄芪-丹参、当归-丹参、川芎-丹参;药食同源类前三位的药对为当归-桃仁、当归-人参、桔梗-人参,证明这些药物临床疗效较好,为我们防治CHD提供了可选择的药用范围。
本研究通过对治疗CHD的临床文献中的用药及配伍规律的挖掘、分析,比较客观地反映当前治疗CHD的药食同源类中药及中药应用情况。药膳作为中医防治疾病的一个方式,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其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制作简便,能够循序渐进地起到预防、治疗的疗效,特别适宜中老年人对身体的调节,值得推广。针对目前应用药膳干预CHD研究较少的现状,本文结果可为探索药食同源类中药对CHD的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