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模式在中职生活保育课程的应用思考
2021-04-23朱姝静
朱姝静
【摘要】合作学习模式在中职生活保育课堂的应用教学是指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中职生活保育学习效果,对于学习内容有一个全面化的学习过程,教师通过让学生针对生活保育学习内容展开小组合作教学,通过教师科学划分学习小组,合理布置学习任务,通过让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完成对于生活保育课程的学习任务,最后通过利用小组合作下的互学互鉴活动,让学生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促进交流,最终形成了全面性的学习过程,完成了学习任务。
【关键词】合作学习;学习兴趣;学习意识;生活保育课程;科学化分
中职生活保育课程教学作为中职重要的职业教学方向,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常常都会出现教学吃力,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涨,学习意识低落的问题,尤其是生活保育教学需要一定的耐心,是一个长久高效的教学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探索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如通过利用合作学习模式来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科学划分学习小组,然后通过教师合理布置学习任务,最后为了促进学生对于中职生活保育课堂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针对学习内容开展互学互鉴活动,从而最终通过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对于中职生活保育课堂的学习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积极向上的教学策略。因此,本文针对合作学习模式在中职生活保育课堂的教学应用进行探究,让学生在中职生活保育课堂学习中,形成全面化愉快化的学习过程,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开端和基础。
一、科学划分学习小组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首先注重学生学习小组的划分,这也是很多教师在利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经常犯的错误,很多教师认为学生自由结组就好了,但这其实是错误的,学生很有可能因为学习能力不同,思想交流意识的不同,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产生化学反应,反而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教师应该科学划分学习小组,通过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能力、不同兴趣、不同意识进行甄别,在此基础上进行自由结组,然后教师进行微观调控,才可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小组,从而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保育学习中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思维导向。
例如在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针对学生对于生活保育学习的能力进行甄别,然后符合一對一帮扶的原则,进行科学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形成3-5人的学习小组,最后教师让学生选择一个组长,从而通过组长和教师的沟通,来提升学习小组学习效率,最终通过科学划分学习小组,为接下来的学习任务布置奠定了基础。
二、合理布置学习任务
教师在完成学习小组的设计之后,接下来应该考虑的就是如何合理布置学习任务,毕竟学生不能在形成学习小组之后,没有学习内容吧。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有序的设计,通过由易到难的学习任务设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学习效率,增加学习积极性,从而让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和探究完成生活保育课堂的学习。通过合理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提升了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共同面对生活保育课程的难题,从而最终完成了学习任务。
例如在“生活保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针对中职生活保育课堂进行设计,然后通过针对知识点形成由易到难的探究任务,然后通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由探究完成学习任务,最后教师让各个小组组长对于知识点进行上台演讲,最后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开展互学互鉴活动
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中职生活保育学习效果,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高效和持久的学习方式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小组合作教学下的互学互鉴活动的开展,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对于中职生活保育课程学习方式方法进行探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于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都拿出来,最终通过小组交流探究,让学生形成全面的学习方式方法,从而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上台进行讲解,通过教师的补充和归纳,形成了全面高效的学习思维逻辑,提升了中职生活保育学习效率。
例如在生活保育课程交流大会上,教师通过让每个小组针对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进行探究,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对于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小窍门进行整合,从而形成一套高效的学习方式方法,最后教师让每个小组都选择一个代表上台针对自己小组的学习内容进行演讲,然后让其他学生在台下学习,最后通过教师的补充和总结,让学生形成了全面的学习方式方法,在互学互鉴中提升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自己的方式方法,通过利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个人能力得到整合,可以形成共同探究的思想意识,对于中职生活保育课程可以有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过程,从而通过合作共同探究学习内容,完成了生活保育课程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走向更高的成就。
参考文献
[1]邹梦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探究——以《幼儿生活活动保育》为例[J].新课程(中),2015(08):216-217.
[2]宋彩虹,张艳娟.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保育人才培养的分析研究——以上海市学前教育现状为例[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03):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