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博物馆定位与宗旨的实现

2021-04-22付森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3期
关键词:品牌体验博物馆

付森

摘 要:现代社会公众对于精神文化活动的追求和标准正在不断提高,而作为分布最广泛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之一,博物馆应在文化服务品质、文化效能及观众需求匹配度等方面进行加强。文章从博物馆运营过程中行业和个体这两个角度,分别探讨其定位、宗旨及相应的准确性。为了更深层次发掘博物馆资源的文化内涵,需要通过塑造符合博物馆宗旨表述形式的方式和路径来制订并实现文化发展战略,进而持续提升博物馆的文化产品力和综合服务质量。

关键词:博物馆;定位与宗旨;品牌;体验

0 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水平的逐步提高,国家和政府层面开始陆续推进文化自信和文旅融合等复合型的文化发展形态。在这样的形势中,博物馆的文化事业与核心业务也进入了重要的转型阶段。其核心机构和职能需要伴随着受众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进行更新和调整,这一过程既是充满机遇的,又具有极大的挑战性。我国现有博物馆的数量较多,且其中免费开放的占绝大多数。博物馆的内涵延伸、观众体验及行业的文化业态等多个层面都会与博物馆的品牌塑造效果产生关联性,从定位与宗旨的角度分析这些方面的影响因素,对提升博物馆的服务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博物馆发展的时代特征概述

1.1 博物馆的内涵延伸与边界模糊

在基层文化服务系统的构建中,伴随着文化体制的逐步改革,互联网、物联网、云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也让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有所提高。现阶段的博物馆除了传统的文物陈列、科普知识和教育功能外,正在向集研究、展示、教育、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形态发展。对于博物馆内涵的探讨,能够决定其运营方式的走向及未来的发展战略规划。博物馆内涵的延伸将通过灵活多变的丰富形态从组织架构、运营管理、知识传播等层面得以展现。例如,广东省博物馆曾提出无边界博物馆概念,故宫博物院“博物馆要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的观点均证实了现阶段博物馆的创新发展理念。

为了更好地满足观众的实际需要,丰富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与途径,博物馆需要自觉强化文化服务属性并强调学习过程的自觉性和服务的全面性。伴随着博物馆内涵探索和服务提升之路的有序推进,博物馆和其他类型的文化机构在边界上正在逐渐模糊。在我国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博物馆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非博物馆化,大量非传统的展览形式和市场营销策略正受到越来越多博物馆的青睐,在汲取其精髓并结合本地资源融合转化后,将传统的空间展览模式与商业互动体验模式重新組合并在此基础上丰富博物馆的参观感受,让参观者获得全新的博物馆互动体验。例如,博物馆可以和奢侈品品牌跨界合作举办联展,分别按照线上线下的渠道组织,还可根据参观者的需要,定期开设美术馆专题展览或配合社区服务中心举办不同主题的展览等。

1.2 博物馆服务与观众体验的拓展

观众体验是博物馆文化服务功能重要的衡量和评价标准之一。观众通过参观活动中在感官和情绪上产生变化,进而形成独特的感官体验和感受。从当前的市场需求和文博事业发展环境来看,较为棘手也是迫切需要改善的是博物馆在服务质量和观众体验方面的保障措施。

首先,学习体验要求观众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不仅要学到知识,还能将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转化与理解。这种区别于学校内传统模式的教育更好地适应了博物馆的信息传播特点,即通过无障碍、信息自由获得的途径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其次,包含视觉、听觉、触觉在内的体验方式与审美体验也可在展览和文化空间中实现多重感官信息的传播。通过不同时代、地域、风格和质地的展品,可以让参观者从展厅及产品的层面获得美的体验和享受。

最后,在观看特定的某些特殊产品时,观众会发自内心地产生崇敬、自豪、爱与恨等复杂的情绪变化,也就是博物馆中展品与参观者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博物馆作为观众参观学习的文化场所,可以帮助观众实现准确的自我定位,并从归属感、存在感和价值空间等角度为参观者建立独特的精神文化体系。

2 博物馆定位及其关键作用因素

2.1 博物馆在行业角度的定位

除去展示历史文物和发明创造的功能外,博物馆也是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经济、宗教等共同体的具象表达方式。目前的博物馆发展大多与国家的整体构建相关。作为重要的国家文化展示窗口,博物馆的服务模式和运营思路也会受其定位的影响。除将人口调查、地图和博物馆作为政府建立身份认同的主流方式外,还需要结合各大博物馆的游客接待量来思考服务走向。

我国拥有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在博物馆的好评度方面普遍维持着较高水准,这很大程度取决于参观者对于历史文化精神的认同和对于精神文明活动的实际需求。博物馆不仅能够展示民族意识和民族身份,也能够通过具体的展品展示一种鲜明的文化态度或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博物馆的本源和基本属性需要经历较长时期的积淀才能逐步形成。而目前博物馆中针对成年人的文化信息传播开始出现低幼化和泛娱乐化等现象。从这些现象来看,博物馆方面需要积极发挥其在公益性、均等性、体验性和便利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面对全球化和商业化浪潮的持续冲击,应在秉持和坚守民族自信及民族身份的前提下不断拓展博物馆在文化行业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其在文化传播和历史文化中的典型传承功能,让博物馆藏品承载独特的文化特质,并以独特的文化符号形式面向公众和社会积极引导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

在我国部分地区,存在少数文化价值体系难以融入的现象。这些博物馆中存在的价值观乱象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当地政府对于博物馆定位的模糊及运营方式的不合理,甚至出现盲目追求博物馆规模和展览奢侈程度的情况,又或者单纯地将博物馆等类型的文创工作作为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效果的指标,造成博物馆这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发挥文化传播功能的过程中本末倒置。为此,必须从宏观角度调控区域文化的整体基调,使群众能够享有兼具创造性和体验性的文化服务场所。

2.2 博物馆在个体角度的定位

博物馆的性质与定位会直接体现在它的运营和管理方式中,我国的博物馆定位往往与其宗旨密切关联。在个体性的层面,其展现出的文化底蕴与其他类型博物馆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功能设定、价值观等层面。在不同的区域和城市历史文化背景中,当地的博物馆往往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在产品、场馆设计和文化服务的方式上都会形成外化的具象差异。考虑到博物馆不止承担着历史文化积淀与藏品展览的功能,另外在科普教育和文化服务等核心内容层面也会渗透出这种潜在的差异性。我国的博物馆按照类型可大致划分为艺术类、自然类、科技类、人文类和历史类等。而其对应的不同管理模式和运营思路也能够契合观众的实际参观需求和了解文化历史知识的实际需要。即在个体角度,博物馆不论是在功能还是服务定位上都可根据自身情况找到明确的类型划分依据。另外,按照观众层次及组成结构等方式,博物馆可以按照行政区划、隶属方及综合等级等多种分类方式进行分类。这些个体层面的博物馆划分能进一步健全文化体系,让各类文化主题如自然、科技、民俗、艺术等文化内涵实现全覆盖。

在博物馆的个体层面,为了能够充分满足公众对于丰富历史文化的参观需求,从优化观众体验和拓展服务渠道等角度出发,博物馆应结合自身的定位和目标受众群体,顺势提升自身所拥有各类文化资源的利用效果,进而充分释放出这些历史文化藏品中积淀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文明财富,并通过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接地气的文化传播。例如,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下诸多重大举措的实施,我国博物馆不仅面向国内公众提供文化服务,同时还承担着面向海外展示中国璀璨历史文明和珍贵文化遗产的职责。凝聚着千百年来中华儿女智慧和汗水的一项项文化壮举,已经在国家形象和文化特征层面打开了交流的大门,为差异性文化的交流与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文化交流业务范围内的研究、展覽、教育和人才培养等诸多文化相关的具体业务提供了充沛的资源。

3 博物馆的宗旨实现方式

3.1 博物馆的宗旨表述方式与核心业务开展途径

新时代的博物馆必须要重视自身的定位与服务宗旨,而宗旨的表述与品牌塑造是博物馆最核心的价值实现方式。博物馆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服务和运营工作都需要归结到其根本宗旨上,与宗旨密切相关的元素包含藏品的保管、征集、展示、社教、文创、交流、财务等诸多方面。为了保证博物馆的宗旨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行性,就需要结合区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及文化特色,创造兼具独特性和适应性的博物馆宗旨。在确定宗旨的文化精髓和实施路径后,可通过精练的语言加以表达。具体来说,每一座博物馆的文化业务开展与系统定位都与它的宗旨表述密不可分,不同地域的博物馆作为特色文化的载体及面向公众提供文化服务的基础单位,应深刻认识到自身的根本服务定位及流程规范,并在相应的职责范围内充分发挥资源特色优势。结合资源的种类和多样性仔细考量文化运营和管理的宗旨,并在文化服务的形式和受众感受等层面加强投入,按照规划与资源相融合的发展路径,以多样化的展览模式和多渠道多层级的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展示博物馆资源的文化内涵及特色优势,特别是部分中小型博物馆和专题博物馆,更应着重考虑资源的特色,以扬长避短的方式寻求适合博物馆长期发展的个性化宗旨。

3.2 博物馆的品牌塑造理念与主流实施过程

除了上述宗旨表述方面的发展方向外,博物馆的基本属性和宗旨也能够客观反映出相应的职能和业务范围。综合文化服务方式和能力也与品牌形象相关联,品牌塑造过程即为博物馆宗旨实现的具体表征,而宗旨的实现与否也会反向影响博物馆定位的确立。在品牌塑造和宗旨确定的初期阶段,应结合博物馆的基本定位与目标愿景明确相应的文化发展之路,并根据宗旨的具体表述和侧重点制订博物馆的战略规划内容。然后在后续的日常运营过程中积极整合文化旅游中的特殊角色和资源类型,以实现博物馆的宗旨和品牌塑造效果。此外,博物馆还可以根据其独有的藏品和个性化的文化形态,以区别于其他同类型博物馆的方式塑造出适合本馆长期发展的特定品牌形象。

这里以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V&A)为例,借助其品牌塑造的成功案例,系统阐述品牌塑造对于博物馆特色文化发展与运营方式提升的重要意义。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在展览方式和文化定位上十分明确,其以艺术与设计作为博物馆的自身定位,并且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细化的服务理念和运营模式。正得益于此,V&A博物馆通过系统化的艺术设计和文化服务成为世界领先的艺术设计与表演型博物馆,并能够完美契合广大受众对于设计领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以极为丰富的形式和充满乐趣的互动体验丰富公众的文化生活,这种杰出的文化服务效果和影响力来自博物馆本身的核心价值定位,即崇尚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核心价值观。V&A博物馆凭借其在艺术与设计领域的丰富实践积累,灵活自主地运用其知识储备及经典案例,使其在英国众多博物馆中脱颖而出,并凭借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展览形式快速地获得了广大年轻人和追求时尚设计者与爱好者的喜爱,也一度成为当代设计师的灵感来源地,备受世界范围内现代艺术家和设计师的青睐,这些均与V&A博物馆的艺术与设计的定位以及独特的品牌形象密不可分。

对V&A博物馆及其他世界范围内较为知名博物馆的品牌塑造经验进行总结,不难发现它们在品牌定位及服务宗旨方面存在共性。首先,在博物馆开设初期应全面考量博物馆自身的基本定位、经营目标以及相匹配的运营模式,从客观角度明确博物馆的根本定位与宗旨。其次,在上一步的基础上,由宗旨所表述的内容衍生制订出符合博物馆所在区域文化特色和公众对于文化实际需求的发展战略,做好长期的规划布局。相关的核心业务开展需要与宗旨相关联,且要保证内容的依赖性,发展自有藏品的文化价值与特色,并逐步建立起独具个性的文化标签。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文化自信和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中,博物馆的服务领域和展览方式也需要向着多元化和系统化的目标发展。新时期的中国博物馆要在保有其基本属性的同时,通过更丰富的文化载体形式、更高效的运营方法和更符合受众需求的展示手段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促进作用。在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快速攀升的环境中,博物馆免费开放后观众数量逐步递增,博物馆方面就需要做出适应性和服务质量的调整与优化,从高品质的服务和高文化效能等角度切实满足观众的文化服务需要。

参考文献

[1]龚良,张蕾.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品质、效能与评估[J].东南文化,2019(2):100-106,127-128.

[2]魏峻,毛颖.中国博物馆大型原创性特展工作的创新理念与探索实践—以广东省博物馆为例专访魏峻馆长[J].东南文化,2017(6):6-14,127-128.

[3]王奇志.南都繁会·苏韵流芳—南京博物院基本陈列[J].文物天地,2016(4):69-74.

[4]汉斯·马丁·欣茨.博物馆在未来的定位与功能[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8):24-25.

[5]刘尚清.关于博物馆“互联网+”跨界融合的几点思考[J].中国博物馆,2018(1):122-126.

猜你喜欢

品牌体验博物馆
博物馆
品牌包装设计中的色彩研究
从电影到品牌:看黄渤的“品牌化”之路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旅游经济
电子商务环境下品牌建立探讨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