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件藏传佛教鎏金度母站像的清洗研究

2021-04-22顾来沅黄乐生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3期
关键词:清洗佛像青铜

顾来沅 黄乐生

摘 要:清洗是鎏金文物抢救性保护的关键步骤,须根据器物的本体材质、病害种类及保存状况等多方面情况选择合适的清洗方法和材料工具。文章针对一件清代藏传佛教鎏金度母站像的清洗,筛选出三类安全、有效且环保的清洗材料开展清洗对比实验,并分别考察了不同浓度下的清洗效果,得到最佳清洗配方,佛像清洗完成后效果良好,能为今后其他类似病害的文物保护提供借鉴。

关键词:佛像;青铜;清洗;研究

鎏金青铜文物因其金层亮丽的金属光泽,具有可与太阳相比的金黄色之美,与未鎏金的器物相比,显得更加高贵、华丽。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工匠就发现并掌握了金元素及其合金的某些优良的物理、化学特性,并利用这些特性创造出表面鎏金技术,鎏金工艺从春秋末年出现,战国时期开始流行,到秦汉时期趋近成熟。①鎏金青铜文物由于其特殊的制作工艺和较高的艺术价值,有关其发展史、腐蚀机理、工艺材料及保护修复等相关研究一直都在不断开展。②本文针对宜宾市博物院院藏一件清代藏传佛教鎏金度母站像(下文简称鎏金度母站像)存在严重表面污染物病害的情况,开展相应的保护修复工作。在前期多年的鎏金器保护修复经验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清洗措施,减缓各类污染物对文物造成的危害,充分还原了文物本身的原有面貌和艺术价值。

1 鎏金度母站像的基本信息和保存状况

这件鎏金青铜文物为宜宾市博物院在20世纪90年代征集所得,是一件清代藏传佛教度母站像,度母在藏传佛教中被称为“三世诸佛之母”或“一切众生之母”。③

这件鎏金度母站像通高50.0厘米,底座宽14.5厘米,厚12.0厘米;佛像宽16.0厘米,厚9.0厘米,高39.8厘米。其器形完整,通体鎏金,头饰花冠坐佛,身披几道璎珞,赤足,右虚步,略侧身站立,下为莲花座,身段曲线分明,颇具韵味。左手下垂,指呈莲花状,右手平胸施说法印。整体造型富有曲线,有强烈艺术美感(图1、图2)。根据器物表面覆盖厚厚的污染物及锈蚀情况可以判断,该佛像应该是常年遭受各种污染物的损害,表面锈迹斑斑,只有极少部位露出鎏金层,且部分鎏金层已开始脱落。

2 分析检测

为了解清楚这件鎏金度母站像的本体材质和锈蚀物特征,制订科学的保护修复方案,在不破坏文物的前提下,分别采用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镜、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对其进行观察及分析检测。

课题组曾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川渝地区的鎏金青铜器残片断面进行观察研究,发现鎏金青铜器断面一般分为四层,从内至外分别为青铜胎体、锈蚀层、鎏金层、锈蚀层。①这件鎏金度母站像常年受油烟渍的熏染,通过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镜(德国蔡司smart zoom5)观察,发现在最外层的锈蚀层上还沉积有1~2毫米厚的灰尘、有机物及油烟渍等各种颜色混合的污染物,局部裸露的鎏金层表面存在大量的微孔。铜本体的锈蚀物极易透过微孔出现在鎏金层表面,大大减弱了金层的附着力。

利用便携式合金分析仪(Thermo Scientific Niton  XL3T950)镀层检测模式对裸露的鎏金层厚度进行快速检测,其厚度为1.342±0.007微米,鎏金度母站像的底座无鎏金层,铜含量高达91.60%。

3 鎏金度母站像的清洗实验

清洗是一个重要且不可逆的操作,应遵循“由外及内、先疏松后致密”的原则。②如果鎏金层非常脆弱,应只做简单清洗,不做除锈。这件鎏金度母站像的本体保存完好,保护修复的关键以清洗污染物为主,要尽可能选用对文物本体干扰小的方法和材料,尽量避免对鎏金层造成损害。这件鎏金度母站像的表面有多种混合物堆积,清洗难度较大,最初尝试用去离子水做小范围尝试,发现几乎没有效果,因此需要一个专门的、有针对性的清洗方案。

3.1 清洗方法

常用的鎏金文物清洗方法主要有机械法、化学法、激光法以及激光与凝膠联用法等,每一种清洗方法均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③其中,化学清洗技术是最为常用的清洗技术之一,也是鎏金青铜文物清洗最常用的方法。一般来说,选用温和、安全、环保、有针对性的一种或多种化学清洗试剂,能快速有效地去除器物表面的污染物和锈蚀,且不会留下任何机械划痕或激光灼烧的痕迹,从而达到清除物体表面污垢的目的。

3.2 清洗材料

目前文物化学清洗的主要材料分为有机溶剂、有机弱酸、无机强酸、无机弱酸和弱碱以及其盐、螯合剂和离子交换等高分子材料。④针对这件鎏金度母站像的清洗,主要选用了三类材料。

第一类:弱酸性材料,用有机弱酸代替无机的强氧化性酸,分别选用从菠菜、葡萄和柠檬中提取的草酸、酒石酸和柠檬酸,主要特点是绿色纯天然、安全、价格便宜,酒石酸除了具有弱酸性外,还具有优良的螯合作用。

第二类:螯合剂,属于偏中性的溶剂,主要选择EDTA、EDTA-2Na和六偏磷酸钠,这三种物质因为特殊的分子结构能与Mg2+、Ca2+、Fe2+、Cu2+等金属离子进行螯合生成可溶性络合物,从而达到清洗的目的,安全性高。

第三类是表面活性剂,主要是去除鎏金度母站像表面的黑色油烟渍。此次主要选择了两种较常见的表面活性剂,即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月桂酸钠。

3.3 实验操作

配制不同浓度的各种溶液备用,在鎏金度母站像背面不明显的部位选取小部分区域开展试探性对比实验,采用贴敷的方法评估清洗的效果。贴敷法是将化学试剂用多孔的吸附材料承载,然后贴敷在文物病害处,可以只对有污染的部位实施针对性地清洗,不仅作用面小,操作可控,而且还能抑制化学试剂的流淌,并避免向文物本体深处渗透。吸附材料有纤维素类(如脱脂棉)、多孔材料(如活性炭、分子筛等)、凝胶胶体等。课题组研究过采用凝胶材料为载体,复合一定比例的有效清洗组分进行贴敷:一是能很好地控制反应物的总量;二是通过载体的作用,让化学反应在器物表面发生,不渗透文物本体,减少化学清洗的危害⑤,此次主要采用纯天然高分子纤维素作为贴敷材料。

通过多组小范围的对比实验,针对这件鎏金铜佛像的表面污染物及锈蚀物去除,最有效的清洗成分是1%的酒石酸、4%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1%的EDTA-2Na。其中酒石酸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黑色污垢去除效果较好,而EDTA-2Na与锈蚀物的反应明显,可用三者逐次贴敷或配置相应浓度的复合溶液。

4 清洗后效果及跟踪观察

为了更进一步评估清洗配方的安全和有效性,对鎏金度母站像背面进行局部清洗后(图3),放置30天,定期用便携式显数码显微镜观察清洗部位及鎏金层颜色变化,没有发现氧化变红或产生副反应,证明该清洗配方是安全可行的。

经过近两个月的清洗工作,这件通体被大量厚厚污染物及锈蚀物覆盖的鎏金度母站像露出了其原有的面貌,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头发和底座后面局部没有鎏金层的区域,只做简单的去离子水清洗,保留了它上面稳定的蓝绿锈蚀。清洗完成后,器物保存在恒温恒湿库房,从中期(3个月)与长期(1年)的观察监测效果来看,鎏金度母站像表面依然金光灿灿,如刚洗清洗完成后模样,也没有新的锈蚀产生(图4)。

5 鎏金层厚度检测及显微观察

采用便携式合金分析仪(Thermo Scientific Niton XL3T950)的鍍层检测模式对这件佛像各部位鎏金层的厚度进行快速检测,厚度为1~7微米,其中最薄处为左腿正面(1.342微米),该处鎏金层为裸露部位,前胸的鎏金层最厚可达7.381微米。采用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镜(德国蔡司smart zoom5)观察鎏金器表面鎏金层形貌,发现鎏金层并非想象中的致密,而且有众多微孔及高低起伏的划痕,这些方向一致且较整齐的划痕应该是当初制作鎏金时留下的原始压痕(图5、图6)。在肉眼和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越亮越致密的鎏金层,其镀层厚度也相对越大。

6 结论

鎏金度母站像的清洗是抢救性保护的关键步骤,其能去除表面病害,还原文物本来面目。在对文物病害状态进行充分观察及全面了解后,选择合适的清洗方案,通过小面积的尝试实验筛选出安全、有效且环保的清洗材料,并得到最佳清洗配方成分及浓度。采用化学方法清洗文物时,应选用适合的吸附材料,让化学试剂只作用在器物表面,尽量不渗透文物本体,少量残留必须及时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清洗过程及清洗完成后都需要对文物进行跟踪观察,评估清洗方案的安全可行性。此外,文物清洗完成后的预防性保护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改善文物保存的微环境、小环境和大环境,加上定期跟踪观察及必要的检测等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将文物长久地保存下去,充分发挥其文化和艺术价值。

猜你喜欢

清洗佛像青铜
生僻字里识青铜
青铜之光
青铜史 [外一首]
佛像面前的 菩萨
青铜古鼎
佛像面前的菩萨
关于佛像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