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铸钱城邑的分布试析春秋战国时期中原诸国铜料来源
2021-04-22王海睿
王海睿
摘 要: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基本都有自己控制着的铜料来源地,中原诸国均想尽一切办法开发自己本土的铜矿以储备战略资源。本土内铜矿资源缺乏的诸侯国会利用自己的地缘优势,通过和平或暴力手段从境外获取铜料。文章从科技考古的角度,试图对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各国的铜料来源地作简单探究。
关键词:春秋战国;青铜货币;中原诸国;铜料来源
先秦时期的钱币本身作为一种青铜器,它的铸造也应当和其他青铜器物一样需要大量的铜料。那么这些铜料是来自于哪里,是本国境内开采还是境外获取?如果是境外获取,产地又在哪?本文对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各诸侯国铜料来源情况进行初步探索。
1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各国铸钱城邑概况
对于铸币遗址的确定,文献中缺乏记载,只能依赖于考古发现。布币上出现的钱文现在一致的看法是地名,这应该是没有疑问的。但是将这些地名当作铸钱地点显然是不严谨的。考虑到范铸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流程,每一个步骤都有相对独立的场所负责,而且这些场所不会相距太远,所以钱范對于铸币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本文最后以考古发现的钱范的出土地点视为判定铸币地点的唯一根据。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各国铸币遗址如表1所示。
先秦时期的钱币作为一种青铜器,它的铸造也应当和其他青铜器物一样需要大量的铜料。因此铸钱城邑理应设置在距离铜矿不远的位置,这样方便运送铜料。由此便可对中原各国铜料来源情况做一个探索。
2 晋魏铜料来源初探
位于战国时期魏国境内的铸钱城邑有夏县禹王城庙后辛庄战国手工业作坊遗址①、侯马铸铜遗址②。侯马铸铜遗址是春秋时期的遗址。
据魏国锋等人的研究,侯马与辽西地区青铜器的微量元素相关性非常好。侯马青铜器中铋(Bi)元素的含量较低于辽西地区的,锌(Zn)元素的含量大于0.15%,钡(Ba)、锆(Zr)等元素含量较高于辽西地区,因此认为侯马青铜器似乎具有与辽西地区青铜器相近的矿料来源。考虑到大井铜矿是我国北方唯一的铜、锡多金属矿床,其铜、锡料输入中原颇为可能。大井铜矿或其周边铜矿的矿料输入中原后,还可能与其他地区矿料混用。③
由此可以看出,春秋中后期的晋国,其境内铜矿料尚不能满足本国的需求,需要从境外的辽西地区获取。其他地区也可能会提供一些矿料,如大冶的铜绿山等。出自羊舌墓地的青铜器证明了晋早期部分铜料确实来源于长江中下游铜矿带,但同时也反映出中晚期晋国铜料和铅料来源发生较大改变。④从当时的周边环境以及近些年的考古发现来看,中条山矿区为其提供一部分铜料的可能性也是比较大的。中条山矿区的店头古铜矿遗址碳十四测年为距今2315±75年(公元前365±75年),树木年轮矫正为2325±85年(公元前375±85年)。⑤也就是说,中条山矿区至少在战国中期就开始开采了,实际开采的年代可能会更早,就位于中条山脚下的晋国怎么可能舍近求远,所以笔者认为中条山铜矿区当时开采规模还比较小,只能为晋国提供一部分铜料。这显然还不能满足国家的需求,于是晋国转而去境外寻找铜矿。
战国时期的安邑城是魏国前期的都城,该城沿用到惠王九年(前362)魏国迁都大梁为止。安邑城与店头古铜矿在时间上是同时的。在空间上,安邑所在的夏县与店头古铜矿所在的垣曲县相邻。结合当时的政治局面,战国初期诸侯们都在忙着征战来扩大自己的地盘以达到称霸的目的。铜料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各国都会进行严格管控,这一做法在后世宋辽对峙中也有运用。境外寻找铜料变得越来越艰难,作为魏国统治者,就位于自己脚底下的中条山铜矿没有理由不进行大规模开采。因此,笔者认为,在魏国初立的时候,魏国军事实力比较强劲,虽然境外可以掠夺一些资源,但中条山铜矿应该是魏国的主要铜料来源,有了充足的战略资源储备,才有了装备精良的魏武卒横行天下。这也是魏国可以称霸多年的重要原因之一。
3 郑韩铜料来源初探
新郑春秋时期属于郑,战国时属韩。其境内铸钱遗址有新郑监狱春秋铸钱遗址⑥、小高庄铸铜遗址⑦、新郑大吴楼铸铜遗址⑧。新郑位于秦岭纬向构造东端,熊耳山东麓。春秋时期的郑国作为周王畿的屏障,战略地位和政治地位都很重要。在战略资源储备上,郑国与东周王城一样都是很匮乏的。郑韩故城中的中行铸铜遗址就曾发现旧青铜器回炉重新熔化的现象,而且发现的相关遗物较为丰富。⑨《左传·僖公十八年》也记载:“郑伯始朝于楚,楚子赐之金,既而悔之,与之盟曰:‘无以铸兵。故以铸三钟。”⑩这段记载除了反映郑国铜料匮乏之外,也透露了楚国可能是郑国铜料的重要来源之一。
根据张宏英等对郑韩故城以及邻近的小双桥遗址出土青铜器的微量元素分析,实验结果显示郑韩故城样品的微量元素特征具有较好的相对一致性,推测可能具有相同的原料来源。郑韩故城出土青铜器的微量元素特征与小双桥遗址青铜器微量元素特征明显不同,说明从商代中期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地区青铜器的原料来源发生过改变。同时也指出郑韩故城与宁夏照壁山、中条山微量元素特征相去甚远,与大冶铜绿山在内的长江中下游铜矿带相似。k
商代中期铜料来源前辈们了做了诸多研究,商王国的铜料来源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条为北线,由中条山一带提供铜料;一条为南线,湖南地区和江西地区的铜、锡料在盘龙城汇集一起北上。l新郑地区位于商都郑州之南,由南线提供矿料的可能性较大。小双桥遗址青铜器微量元素特征与安徽南陵铜矿的相对一致k也证明了这种推测有很大的可能性。
综上,新郑地区的铜料在商代是由安徽南陵等长江中下游铜矿提供的,后来在商到春秋战国的某一段时间内,由于一些特殊原因,这条铜料供应的“生命线”被阻断了,这一地区陷入了“铜荒”,基于这种情况,郑韩故城中出现了很多旧铜器回炉重新利用的情况,同时各地矿石混用也成了常态。郑韩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其相对弱小的国力造成了郑韩铜料来源的复杂性。
4 中山、赵国铜料来源初探
中山国灵寿古城遗址①、内蒙古凉城蛮汉山遗址②、内蒙古包头麻池古城③三处铸钱城邑分别属于中山国和赵国。灵寿古城在战国时期作为中山国的都城近100年,公元前296年赵灭中山,灵寿属赵。灵寿古城位于太行山北麓东侧。根据勘探,太行山南段、北段均分布有相当储量的铜矿,具有一定的开采潜力。④太行山一带商周古铜矿发掘报告至今还未发现,见于文献记载的关于太行山铜矿开采最早是出现在隋唐时期。据报道,邢台市境内发现有商周古铜矿,如果这则消息被证实,则可证明太行山北段铜矿带在商周时期就已经被开采。
同样位于太行山北段东侧的赵中后期都城邯郸,根据现在的考古发掘来看,其青铜铸造的技艺已经非常高超,不仅是赵王陵,在古城内其他地方也发现青铜器或者铸铜有关的遗迹。比如市博物馆地下发现有密集的水井及铜炼渣,另有3座战国墓葬;还在赵苑、工人剧院、市体育场南等20余处发现有冶炼的炼炉、铜铁残渣、炭灰、烧土等。这些均说明该地及其周围应存有大量铸铜或冶铁遗址。⑤由此确实可以说“邯郸之仓库实”。或许赵国迁都邯郸,除去政治军事上的考虑,邯郸铜矿资源获取便利也是考虑因素之一。
内蒙古凉城蛮汉山遗址、内蒙古包头麻池古城亦属于赵国九原郡和云中郡,此二郡都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征服的北部地区。这两处铸钱城邑均位于阴山山脉南麓,阴山山脉矿产资源丰富,是个聚宝盆。稀土元素、铜、铅、锌、金、铁等矿产资源的重要产区之一,在全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⑥将铸钱城邑设置在此,既考虑到北部边界地区政治经济的繁荣,同时也考虑到当地资源的就地利用。
5 结语
总体来说,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基本都有自己控制着的铜料来源地,中原地区诸国均想尽一切办法开发自己本土的铜矿以储备战略资源。本土内铜矿资源缺乏的诸侯国会利用自己的地缘优势,通过和平或暴力手段从境外获取铜料。具体到各国家,赵国可能会有两处大的矿料来源地,就是阴山成矿带以及太行山北段铜矿带(包括中山国);晋和魏的铜料产地都在中条山铜矿带,晋国还可能从境外的辽西地区、长江中下游铜矿获得过铜料;郑韩铜料匮乏,铜料来源地目前尚比较复杂,其中一部分铜料来自楚国境内的长江中下游铜矿带,这与其邻近楚国的地缘位置有关,其他地区的矿料可能也通过掠夺、贸易手段获得过,各地铜料混用和旧铜器入炉重铸是比较普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