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和大人一起读”的实践与思考
2021-04-22朱卫燕
朱卫燕
摘 要 “和大人一起读”是小学统编语文教材改革的一大亮点。可通过“家校联动,引领指导”“过程跟进,有效评价”“资源整合,开发课程”三个实施途径,形成以“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为载体的课内外多元联动的亲子阅读,成为最浪漫的陪伴。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和大人一起读” 亲子阅读 阅读策略
“和大人一起读”是在大人陪伴下进行无压力阅读。这个栏目将因时空限制无法在课内完成的亲子阅读纳入课程体系,将“课外阅读”这个模糊化、概念化的名词以教材的特殊栏目呈现出来,是孩子爱上阅读的启蒙钥匙,亦是家长与孩子亲密接触的桥梁。“和大人一起读”的设置初衷是:将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分内事,避免无人指导的边缘化现象,体现了亲子共读和全民参与的理念,真正实现“教读”“自读”及“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新体系[1]。而很多教师在实际操作中,象征性地布置孩子回家和大人一起读,导致栏目实施走过场。如何以“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为载体,让课内外多元联动的亲子阅读成为最浪漫的陪伴,是一线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家校联动,引领指导,让阅读脚踏实地
亲子阅读是一种亲子双向交流的过程,需要大人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氛围、选择适宜的材料、掌握有效的方法。
1.找准“媒人”,丰富一起阅读的合作对象
要想让孩子在和大人一起读时,有丰富的阅读对象,首先要找准“媒人”。哪些人可以成为孩子与书之间的媒人呢?其实很多,如祖辈、父母、亲戚、邻居、老师等比孩子年龄大或者知识更丰富的人,也就是可以把孩子带进书籍世界,或者把书籍带进孩子世界的人。
找准“媒人”,就是要让孩子爱上阅读,爱上周边一切拿着书本在读的人;要让家长主动拿起书本,为孩子创造阅读的氛围;要让孩子能随手拿到书本,大人会主动和孩子一起阅读;还可以借助一些活动,和家长及同龄人一起读。
2.制定计划,保证充足的亲子阅读时间
如果一个家庭,大人和孩子能够沉浸在阅读的氛围中,那么阅读的种子已经在家里生根发芽,书籍在孩子的生活体验及精神世界里长叶开花[2]。因此,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共同制定亲子阅读方案,列出共读计划,确定共读时间、形式或内容,并记录在“亲子共读本”上。通过长期的亲子共读,使课外阅读成为孩子自主的阅读行为,成为家长和孩子共同喜欢的生活方式。
3.创造平台,引领大人树立共读意识
“和大人一起读”,将亲子阅读引入课程学习,对家长和其他大人提出了刚性要求,这就需要教师为共读创造各种平台(见图1),进行引领,使家长树立共读意识。
4.借助课堂,指导孩子掌握阅读方法
在教室里开展教师陪伴的“和大人一起读”,引领孩子建立与大人一起读的体验,非常重要。
(1)朗读中体验,感受语言韵味。一年级的孩子朗读能力还比较弱,教师就可以充当亲子阅读中的大人角色,为孩子进行朗读示范,共同感受语言的韵味。一是教读:亲身示范,通过语言的轻重缓急,节奏快慢,教给孩子朗读的方法。二是共读:可以采取对比读、拍手读等多种形式,半扶半放,适时降低孩子阅读的难度,提升阅读效果。三是自读:孩子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后,可以适时放手独立阅读,读后和老师、大人聊聊阅读体会。
(2)对话中体验,感受语言意境。“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儿歌朗朗上口,师生合作进行对答,不仅能感受字面的韵味,还能理解文本、拓展思維。无需多加解释,孩子在想象的世界里自然而然就读懂儿歌了。当然,也可以围绕语言的内容进行对话,提出问题,让孩子想象说话。
(3)演练中体验,感受语言快乐。低年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会加上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因此,教师应遵循孩子的特点,引导他们在情境中做一做、唱一唱、仿一仿、演一演,调动多种感官系统,加上动作,表达阅读体验[3]。
二、过程跟进,有效评价,让阅读稳步前进
及时记录亲子阅读的历程,跟进阅读的评价,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1.更新评价内容
“和大人一起读”要求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实现轻松阅读,评价的内容也要有所不同[4]。
(1)培养共读习惯。“和大人一起读”的“和”,即与大人共读。共读的时间、态度、氛围,都直接反映了共读过程。定时阅读,可以保证亲子阅读的时间,养成共读的习惯。在共读过程中边读边思考,读后进行交流或记录,展示学习成果,可以让亲子共读更融洽。
(2)侧重口语表达。虽然一年级孩子的识字量还不是很多,有些孩子甚至零起步,但是在幼儿园及之前的学习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童谣,具备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所选的儿歌、故事都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题材,有助于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可以文本为载体,创设不同的情境,给孩子的口语表达创造展示的平台和机会,让孩子乐于表达。
(3)发展思维能力。在共读过程中,要更加关注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同一个文本,孩子会有不同的见解,应侧重培养孩子的求异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理解。还要关注孩子的想象能力,天马行空也无所谓,不要将孩子的想象思维扼杀在摇篮里。
2.改变评价主体
“和大人一起读”的阅读主体不仅是孩子,还有大人,即父母、师长、邻里等比孩子大,阅读经验更加丰富的人。因此,评价过程中,不能局限于老师对孩子的阅读评价,还要让孩子自己、大人及同伴都成为评价的参与者。教师要进行适度指导,使孩子掌握扎实有效的阅读方法。大人则要多关注孩子的阅读时间、态度及效果,定时阅读、及时交流,尤其关注孩子阅读的专注度。孩子和同伴也可以采取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取长补短,积极互动。
3.丰富评价方式
“和大人一起读”没有识字写字压力,评价方式要更有趣、丰富,多元地展示阅读成果。
(1)“小小表演家”。低年级的孩子表演欲很强,善于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组织孩子用情景剧表演文本,其他孩子当小观众,选出喜欢的角色,赋予“小小表演家”的称号。这样的方式既可以满足孩子们的表现欲,又可以培养孩子的审美观。
(2)“朗读小能手”。可以以栏目中的儿歌、童谣为题材举行朗诵比赛,丰富孩子的阅读体验。能力强的孩子给予“朗读小能手”的称号。还可以开展讲故事比赛、绕口令比赛等多种形式的展示方法,有助于孩子对文本的理解。
(3)“分享小达人”。“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的文本,不仅可以演、可以读,还可以在公众号上、班级群里分享。家长要主动将孩子的阅读照片、视频及感受,制成美篇或公众号文章,在网上分享。
三、资源整合,开发课程,让阅读轻松远行
语文课程标准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但是,一年级的孩子阅读经验不足,阅读材料匮乏,需要整合资源,开发课程。
1.根据文体,整合同类文章
要引导学生选读同类体裁的读物,以达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效果。如一年级上册的《拔萝卜》和《猴子捞月亮》都采用反复的方法,文本结构相似。可以给家长推荐结构相似的文本,同时,建议家长多鼓励孩子编一编类似的儿歌,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5]。
2.根据作者,整合系列作品
“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的很多文章,都是名家名作。例如一年级下册的《阳光》一文,作者是著名诗人金波。亲子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够品味优美的语言,还能感受分享的快乐。读完本文,推荐阅读金波的系列作品,如《听雨》《爸爸的鼾声》《会飞的花朵》等,感受儿童诗的韵味。
3.根据单元主题,整合相关文章
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和大人一起读”的选文《胖乎乎的小手》也诠释了这一主题,在阅读时整合相关文章,让孩子感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加强单元内的横向联系以及单元之间的纵向联系,加强与课外阅读资源的整合,开发亲子阅读课程,给大人和孩子的融洽阅读提供载体。
4.根据选文,整合整本书
《狐狸和乌鸦》选自《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寓意却很深刻。孩子和大人一起读了《狐狸和乌鸦》后,可以推荐阅读《伊索寓言》,将整本书内容整合起来。亲子阅读过程中,孩子们将会在大人的引导下,阅读到《龟兔赛跑》《乌鸦喝水》等经典故事,明白很多道理。
5.根据动态,整合相关材料
随着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继承意识的不断增强,一些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可以根据这一动态,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材料,增加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操。如《春节童谣》是一篇关于春节习俗的童谣。可以借助这首童谣,了解相关习俗,整合生活资源,体验春节的传统习俗。再给孩子提供春节相关的材料,让孩子们对春节这个传统节日的体验更加深刻。
参考文献
[1] 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1):3-11.
[2] 温儒敏.语文教学要立足根本,返璞归真[J].小学语文,2017(12):4-7.
[3] 胡慧敏.共读体验式“和大人一起读”的区域实证研究[J].小学语文,2017(05):32-36.
[4] 肖力.和大人一起读,课外阅读有效路径新探索[J].今日教育,2016(11):47-49.
[5] 樊裔華.谈部编教材一年级“和大人一起读”微课的研发[J].小学语文,2018(05):15-18.
[责任编辑 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