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格优势对低年级小学生潜能的激发*

2021-04-22张文霞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潜能

摘 要 低年级小学生最需要重点培养的积极心理品质有求知力、情感力和洞察力。教师从积极心理学出发,注重培养他们的品格优势,关注他们的心理繁荣与最优体验,形成积极的良好氛围,为学生营造适宜的教学环境,在给予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增加积极情绪,引发兴趣、增强动机,提高思维的开放性,增强问题解决能力,增加创造性,建构心理优势。从这些品格优势入手,树立低年级小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实现低年级小学生潜能的培养与激发。

关键词 品格优势 低年级小学生 潜能

积极心理学是近20年来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视角,其强调,心理学不只要关注心理问题的成因和矫治,也要关注心理繁荣与最优体验的产生过程和条件[1]。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体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展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时机最佳的时期[2]。低年级小学生对教师是绝对的崇拜和服从,教师从积极心理学出发,注重培养他们的品格优势,关注他们的心理繁荣与最优体验,有助于实现低年级小学生潜能的培养与激发。低年级小学生最需要培养的品格有求知力、情感力和洞察力。从这些品格优势入手,建立低年级小学生的自信心,确立以低年级小学生品格优势为中心的培养体系,形成积极的心理氛围,为他们营造适宜的教学环境,在给予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发掘他们的潜能,充分发挥其品格优势,增加其积极情绪,引发其兴趣,增强其动机,提高思维的开放性,增强问题解决能力,增加创造性,建构心理优势。

一、求知力对低年级小学生潜能的激发

好奇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积极心理品质,它可以引发人的求知欲。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学生的求知欲会逐渐减少。作为教师,应该不断地放大学生的这种优势品格,培养他们的求知力。低年级小学生求知力的培养与激发,离不开教师的尊重与期望。

1.尊重效应

这里的尊重是指教师对低年级小学生现状的接纳。尊重低年级小学生,在于给他们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使他们最大程度地表达自己,使教师完整把握和体验他们的内心世界[3];尊重可以使低年级小学生感到自己被老师接纳和理解,获得自我价值感;尊重可以强化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增加他们求知的主动性、自觉性;尊重可以激发低年级小学生的自信心,开发其潜能,使之具有发展成长的力量。教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尊重体现在无条件的接纳、完整的接纳:既接纳光明面,也接纳消极面;既接纳与自己相同的一面,也接纳不同的一面;既接纳喜欢赞同的一面,也接纳厌恶反对的一面;既接纳其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接纳其认知行为和情绪个性[4]。尊重意味着一视同仁;尊重意味着以礼相待;尊重意味着信任;尊重意味着要保护低年级小学生的秘密。教师要尊重低年级小学生,树立“人无全才,人人有才”的理念,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带有任何偏见;不因学生的某个缺点而否定整个人;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只有教师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才能激发他们作为人的尊严和价值,把握自己的“本质力量”,看到自己的聪明才智,萌发主体意识,弘扬主体精神,发展主体能力,以饱满的求知力,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勇往直前[3]。

2.目标效应

合理的目标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引导低年级小学生树立目标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了解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学生的优势及弱势都不尽相同。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找到激发其求知欲的目标所在,做到有的放矢。其次,目标要合理。学生的发展分为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即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独立完成任务;另一种是潜在发展水平,即学生不具备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在教师的启发帮助下才能达到的水平。这就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根据这一理论,教师引导低年级小学生订立的目标应该建立在对低年级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了解的基础之上。合理的目标对于学生来说,既有挑战,又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也会有一些把握。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学生必须全力以赴。正是因为这样,学生内在持久的心理动力才会被有效地激发出来。最后,目标是动态发展的。由于通过学习,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不断变化,所以目标也应该随之动态发展。新的最近发展区的形成,就要求有新的合理的目标,教师要关注低年级小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变化,在他们最新形成的最近发展区上设置新的目标。

3.期望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表明,学生受教师影响很大,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受教师的影响更大。作为教师,首先对学生要给予真切的期望,相信每个小学生都有无限的潜力和发展的可能性,在适当的教育引导下,都有可能成为一个杰出的、有思考力、觉察力和创造力的成功者。其次就是真切期望的传递,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的“镜中之我”,提高学生的自我概念和自我效能感,进而激发其学习动机,开发其内部动力系统。期望的传递既可以借助教师的言语,也可以借助教师的非言语。言语表达最为直接,教师可以根据低年级小学生自身的优势,巧妙地表达对他们的期望,使他们能够看到自己所具备的潜力。教师的鼓励、期望,能够变成低年级小学生前行的动力。

二、情感力对低年级小学生潜能的激发

情感力是指低年级小学生所具有的真诚、宽容等积极心理品质。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体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时机最佳的时期。而且低年级小学生对教师拥有绝对的崇拜和服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爱、同感和真诚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情绪体验,唤起他们的真诚与宽容,培养他们的情感力。

1.爱的效应

羅森塔尔的试验证明了教师情感的重要性。因此,对低年级小学生的教育,教师尤其要在“爱”上下功夫。首先,教师的爱是无私的爱,是平等的爱,是包容的爱,是关心的爱,是呵护的爱。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无私、公平、包容、关心、呵护后,教育爱的作用就会发生。教师的爱可以促进低年级小学生自尊感和自信心的产生,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接收到低年级小学生良好的反馈后,会无意或有意地给这些学生以更大的关怀、更多的指导,进而产生良性循环。其次,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负责的爱,在爱的同时不忘对学生严格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很好的示范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拥有爱的积极心理品质。

2.同感效应

同感也是同理心,是指教师通过低年级小学生言行,感知他们的感受,并且努力挖掘出隐匿于他们言语背后的那些自己想表达却没有表达出来的更深层的感受,通过自己的语言反馈给他们,让他们知道老师能够理解他们的心理。教师对低年级小学生表达同感包括三个条件:从低年级小学生的立场出发去理解他们;对当下的情境有充分的了解;让低年级小学生知道教师对其深刻的理解。教師对低年级小学生的同感,意义在于教师能设身处地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学生能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理解和接纳,对师生关系有积极影响;并且可以促进师生之间更进一步的交流。教师运用同感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运用同感时教师的视角是学生的,而不是自己的;第二,同感的基础是好像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第三,运用同感要善于角色转换;第四,运用同感要因人而异;第五,运用同感还应善于使用非言语;第六,运用同感要把握时机;第七,教师应不断验证是否做到了同感。教师对学生的同感,会给学生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使低年级的小学生从小学会感同身受,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培养宽容的积极心理品质。

3.真诚效应

真诚是指教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态度真诚、真实、可信,能够做到表里如一。教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真诚,意义在于可以为教学营造安全、自由的氛围,使低年级小学生感到自己被接纳、被信任、被爱护;同时也为低年级小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榜样,使学生以真实的自我和教师交流,促进自我探索和改变,使师生之间的沟通清晰和准确。教师表达真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真诚不等于实话实说;第二,真诚应该实事求是;第三,真诚不是自我发泄;第四,表达真诚应该适度;第五,真诚还体现在非言语交流上;第六,表达真诚应考虑时间因素;第七,真诚体现在教师的坦诚上。真诚应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可以通过榜样示范的作用,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真诚的积极心理品质。

三、洞察力对低年级小学生潜能的激发

洞察力的培养要从思维训练开始,提高思维的开放性,增加创造性,增强问题解决能力。除此之外,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就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归因,能够合理地分析问题,找出成败的真正原因。思维的训练、正确的归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与洞察力的积极心理品质。

1.思维训练

传统教育过分强调知识的确定性,追求标准化的步骤、唯一的答案,因此造成了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之间严重的不平衡,即高度重视聚合思维的培养,而对发散思维的发展则略显不足,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由于这种不平衡,低年级小学生容易形成对经验的依赖,形成一些心理定势,采用固着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因此受这种思维模式的限制,创新人才难以脱颖而出。据美国一项调查表明:一般人在5岁时可以具有90%的创造力,在7岁时具有10%的创造力,而在8 岁时就只有2%的创造力了。低年级小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势在必行。思维训练可以从思维的流畅性、思维的变通性和思维的独创性入手来实现。思维的流畅性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联想起更多的观念,或者说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5]。思维的变通性是指可以打破以往的习惯,不墨守成规。思维的独特性是指善于对信息加以重新组织,产生不同寻常或与众不同的见解。从这“三性”入手,着重启发低年级小学生从不同方面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例如:“一事多写”“一题多解”“多问几个为什么”等等。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头脑风暴法(或脑激励法)让低年级小学生尽量多提想法,甚至离奇的想法都是可以的。头脑风暴法不仅可以产生大量的解决问题的常规方法,更主要的还可以产生新颖的独创性方案。这样的思维训练可以培养低年级小学生具有洞察力的积极心理品质。

2.归因训练

低年级小学生在成就归因上往往倾向于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或不可控因素,比如题目太难、运气不好等,把成功归因为诸如自己聪明、任务容易、运气好等因素。这样的归因,无论成功或失败都无法激励其进一步努力。因此,教师要对低年级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训练。首先是要往努力上归因。无论成败,都要先衡量一下自己是否很努力,成功了是自己努力付出的结果,没成功是自己还不够努力。教师应该引导低年级小学生了解并认识到努力对自己学业成绩的重要性。并且努力是不稳定的,同时努力也是唯一一项自己可以掌控的。其次是要往现实上归因。如果学生已经足够努力了,还是没有取得成功,这时就要引导他们往现实上归因:是不是题目超纲,是不是身心状态不好,是不是过度紧张焦虑,是不是受到干扰等等。正确的归因训练可以增强低年级小学生的洞察力。

参考文献

[1] 盖笑松.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1.

[2] 赵娜娜.生成性教学中师生关系研究——以聊城陈华屯小学语文教学为例[D].聊城:聊城大学,2019.

[3] 张文霞.无条件积极关注对学习不良学生的转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05):49-50.

[4] 周三华.叙事疗法对“问题学生”教育引导的启示[J].文教资料,2019(05):159-160.

[5] 郭晓豆.指向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教师教学行为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潜能
浅谈儿童从涂鸦到创作过程的教育技能与反思
钢琴教学之我谈
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潜能的挖掘初探
谈也让学生做老师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创客”对大学生价值潜能研究
拓展教材空间 发挥学生潜能
建构快乐课堂实施职院高效体育的研究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少儿水墨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