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学习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21-04-22张楠楠

成才之路 2021年10期
关键词:河流思维过程

张楠楠

摘 要:初中地理既涉及自然方面的内容,又涉及人文方面的内容,需要调动学生不同的思维来完成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将合作学习法贯穿教学过程始终,既可以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知识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掌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相比于单一的地理学习模式,学生也能从合作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地理的乐趣。

关键词:合作学习法;初中地理;地理教学;问题预设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0-0141-02

合作学习法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与他人进行互动交流的方式,来完成同一学习任务,得出问题的答案,这种学习方法是与学生独立思考相对应的一种模式。在初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合作学习法的应用符合初中地理知识细碎繁杂的特点。

一、合理划分小组

划分小组是组织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前提,也是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方案时需要首先完成的一项任务。小组划分是否合理会对合作学习开展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划分小组时,为了确定每个小组的具体人数和规模,教师要考虑到班级内学生的具体人数、本学期地理学习的重难点,以及可能留给学生的合作学习任务,进而确定每个小组的人数。在确定每个小组的人数之后,教师需要考虑到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地理知识掌握情况以及个人性格方面的因素。地理学习兴趣较强的学生往往能够在学习任务完成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也能带动小组内的其他同学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确保每一个学习小组内都有基础掌握较好的学生,也有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这样才能促进学生间互帮互助。学生的个人性格也是影响分组的因素之一,性格活泼外向的学生能够带动小组学习的氛围,从而带动小组内的每一个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作为一个整体来完成地理知识的学习。除此之外,在合理划分小组时,教师也要本着学生主体的原则,可以与班级内的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对于分组的意见,确保分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避免因分组问题导致以后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二、做好合作学习问题预设

做好合作学习问题的预设,可以影响合作学习开展的效果。每一部分的知识是通过几个课时来完成的,前几个课时的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后几个课时的教学内容相对较难,学生需要先理解简单知识,后进行灵活运用,从而完成难度更大的知识学习。在组织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地理知识学习时,教师可以留给学生一些能够在细致思考、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完成的具体任务。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因问题难度较小造成资源浪费,也能避免因问题难度较大而导致学生丧失信心,无法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

例如,在教学“亚洲的自然环境”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对河流的影响,河流流向与地形之间的关系,并举例说明。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这一学习任务,需要对亚洲的地形地势有一定的了解,对河流分布有一定的了解,还需要运用自身的思考能力,将地形地势与河流分布紧密结合,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在分析具体的联系时,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思路和观点,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与沟通,逐步总结出这一问题的结论。

三、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具体知识是合作学习法的关键和核心,学生能否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理清思路,掌握具体的地理知识,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在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时,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思考与交流,对问题产生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再与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教师还要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完成学习过程。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教师的干涉会局限学生的思维,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放任不管,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能力有限,教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具体表现,将之作为师生互动反馈的重要依据。

例如组织学生学习“亚洲的自然环境”这部分内容时,学生需要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讨论“地形对河流的影响”“河流走向与地形之间的关系”。在学生进行讨论之前,教师不要告诉学生应该从哪个角度来分析地形对河流的影响,这样会局限学生的思维。学生可以在讨论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理解,从河流的流量、走向等各个方面来思考地形对河流的影响,然后得出小组讨论结果。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小组的讨论情况,留意阻碍学生思路的主要问题,并在之后的师生反馈中进行说明。

四、组织小组间互动交流

小组内讨论是学生根据具体的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得出相关结论的过程,主要是思考过程,除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讨论,组织小组间互动也是合作学习法的重要应用,小组间讨论则是不同小组将自己本小组内的观点进行分享,在班级内营造出良好学习氛围的过程。小组间讨论往往是有关学习任务结果的讨论,这与初中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有关,在小组内合作学习时,每一个小组内学生的思路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可能不同,在此基础上不同的小组间进行互动,能够使小组间互相交流观点和看法,并对自己的思路和思维方式进行交流。这也是在班级内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重要方式。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这部分内容后,教师组织学生对日本、东南亚、印度、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内容进行总结,分析各自的地理位置、自然資源、气候、河流、地形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并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展示,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在每个小组内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绘制完成思维导图之后,组织小组间互相展示交流,可以使不同的小组了解各自的思维导图绘制方法,以及自己是否在思维导图绘制过程中出现遗漏知识点的情况。

五、结合生活经历自由讨论

很多初中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联系,在自然地理部分教学中,气候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在人文地理教学过程中,文化风俗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完基础内容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结合生活经历进行自由讨论,这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时,有必要利用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体会和感悟,表达自身对于地理知识的认识。在组织学生进行自由讨论时,教师不应对学生的讨论内容多加限制,学生可以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某一位学生在讲解自己的体会与感悟时,其他学生也容易产生共鸣,使得讨论达到高潮,学生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学习地理的乐趣。

六、 结语

合作学习涉及多个环节和过程,影响合作学习效果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每一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情况都有可能会对最后的合作学习结果产生影响,所以教师应当关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合作学习的目标不仅是深化学生对知识本身的认识和了解,也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实践能力等多项个人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挖掘每一个学生的个人潜能,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地理知识,并不断发展个人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玲霞.学会合作学习 构建探究课堂——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02).

[2]贺江涛.自主合作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04).

[3]韩璐.高中地理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5(04).

[4]艾义国,王海姣.地理合作学习教学主线的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5(25).

猜你喜欢

河流思维过程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河流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静静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