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合一劳动教育模式的建构

2021-04-22张海波

家长·中 2021年3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

张海波

【摘    要】劳动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非常必要,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缺乏劳动教育不利于培养学生自强向上的积极态度,增长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在学生的教育方面学校和家庭应共同作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本文就如何进行家校合一劳动教育模式的建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家校合一;劳动教育;如何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08-0064-02

【Abstract】 Labor education is very necessary in the growth process of students, is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overall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lack of labor education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self-improvement, growth of bad habits of ease and hard work. In the aspect of students' education, the school and the family should work together to achieve good educational effects.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construct the work-education model of home-school integration.

【Keywords】Family school unity; Labour education; How to build

家校合一進行劳动教育其好处是多方面的,首先通过家校合作,促进了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关系,增强了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其次,进行家校合作对于家长来说是一个学习和交流的教育方式,可以学习与孩子交流的技巧,改良亲子关系等。

一、家校合一劳动教育的概念

家校合一劳动教育顾名思义是家庭和学校二者联手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学校和家庭要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同时端正学生对于劳动态度。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较大,在养育子女方面倡导优生优育的原则。为了给孩子提供最优质的教育,很多家庭都是只有一个孩子。因为孩子是独生子女的缘故家长对于孩子会非常溺爱,尤其是在老年人身上溺爱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也正是因为对孩子的溺爱家长忽视了家庭劳动教育,孩子的一切都是家长一手包办的。

二、家校合一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促进学校教学改革

在学生的教育方面,家庭和学校应处于平等联合的状态,共同进行。单方面发力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关联并不紧密。每学期期末的家长会是教师和家长交流最多的地方。家长在学生成长中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即使家庭正常氛围和谐的孩子,在遇到问题时也不一定会和家长倾诉。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对于家长权威的惧怕以及自身对于事件认知的偏差觉得难以启齿。这种家庭认知的偏差不利于学生的而健康成长。教育不仅仅要教授书面知识学生的性格心理健康同时也是教育的重点,因此加强家校劳动合作,有利于促进学校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对于学生情绪、心理健康的把控和建设。

(二)有益于提高学生家庭和谐度

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大,在追求事业的同时容易忽视孩子,孩子和父母的交流较少。同时家长为了弥补因为无法陪伴孩子所产生的亏欠感,在物质方面是毫不吝啬的,这不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价值观。还有一方面是家长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但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并不合理,这类家长受到中国传统教育中“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的思想对于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并且信奉“棍棒教育”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这种教育往往会产生反作用力导致学生产生叛逆心理,再出现问题之后家长往往显得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进行家校劳动合作有利于增加学生和家长的交流增进亲子关系,同时家长可以从教师那里获得一些教育方面的指导,改进自己的教育模式,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三)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

现代社会人们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十分多样,学生对于电子产品十分喜爱。在信息繁杂的网络环境下,学生面对不良信息需要有一定的辨识能力,否则容易受其影响,产生成长上的偏差。家校合作对于学生进行价值观以及心理上的引导,能够防止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偏差。其次,劳动教育的本身就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参与劳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劳动教育的本身并不是纯体力性的,在学校劳动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非常重要。以集体为单位共同完成某一区域的卫生劳动,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在家庭劳动中,例如让学生独自完成房间物品的收纳与布置,在有限的空间内如何进行物品的摆放并保持美观性等,可以培养学生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能力。家校联合进行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

三、加强家校合一劳动教育的措施

(一)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家校合作中教师是决定活动效果的主要因素,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家长为了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会和教师进行较为深入的交流,教师在交流过程中的沟通技巧以及个人责任心决定了谈话的质量。教师和家长进行交流也可以提高家长对于学校、教师的信赖感和满意度,减少家庭和学校教育之间的盲点。为了保障家校合作的质量,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意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自己的教育知识与沟通技巧。在交流过程中一旦和家长产生了意见上的分歧,不要固执己见要学会换位思考,问题的产生与影响往往是多方面的,仅凭着自身的所见很难正确的处理问题,因此教师要学会站在家长和学生得角度去考虑问题。学校可以安排相关的教育课程,组织教师进行学习提升。还可以丰富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使其在家长进行咨询时可以提出更好的指导意见。

(二)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合作

在教育中很多家长是存在惰性的,家长自身教育水平有限,便以此为由将学生交给学校,放学之后将学生交给辅导班,而自己在学生面前却没有承担好教育的角色。学生学习出现问题第一时间是去找教师,而不反思自身的原因。这种相处模式对于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较为淡漠,双方都处于不理解的狀态。在这种家校环境下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思想是决定行动的主要驱动力,要想达到理想的家校合作效果首先要转变双方的思想。学校要将家校合作重视起来,向家长宣传家校合作的优势并制定相关的必须行行为。督促家长参与,在参与过程中确保每次活动的有效性,让家长可以切实地看到家校合作对学生带来的好处,从而改变态度积极参与相关活动,改善学生的家庭亲子关系,帮助家长更好地承担起教育者的角色,共同守护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定期开设家长交流活动

决定家校合作的质量的最根本的决定因素在于教师和家长的关系,沟通能力。很多家长对于家校合作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也不知道该怎么进行家校合作。其实学校是家校合作的引导者,家长是根据学校的安排进行相关的合作。家校合作之间的交流活动的活动方式可以是多样性的,家长可以通过家校交流活动来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增进家长对于学生的了解,促进亲子关系。家校合作之间的交流活动也可以是一种学习教育方式,提高亲子关系的讲座课程。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可以借此机会倾听专家的建议,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在课程中教师可以和家长可以共同学习,在共同学习的同时拉进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

(四)对学生家庭加强关注度

家校合作的目的不是一次性的,家校合作可以通过家校合作提升家庭和学校双方的融合度。为了保障家校合作的效果,教师可以为班级中的学生建立相关的档案袋,记录每个学生的家庭信息以及性格特点,进一步了解学生。增强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虽然这样从教学内容方面说与之前相比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但是可以提升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和谐度。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眼中教师是可以值得依靠的、信赖的角色,提升学生校园生活的安全性和和谐性。对于已经建立的档案,教师要进行定期的回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家庭情况给予不同的鼓励与支持,因材施教守护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结语

学生的教育是家庭和学校应共同进行的,加强双方的交流,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发展,共同努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为全面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克松,王清,谢巧娟.家校网络协同教育模式的建构与应用[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5.

[2]杨航.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练用合一”模式的建构与实践[J].华夏地理,2015(12).

[3]肖李欢.构建中职学校德育体系的实践与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

(责编  林  娟)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
孩子的劳动教育应从家庭教育中抓起
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课堂
新时期幼儿劳动教育研究
“动”与“不动”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浅谈劳动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