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大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
2021-04-22陈丽金
陈丽金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产生了本源上的提升。语文课程从属于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还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以及其文学素养。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其对于人才的需求越发迫切,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因此广大高职教育单位有必要响应当前的时代号召,分析高职院校中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并针对性地在其中融合大量人文素养内容,用以帮助学生形成更为完整的综合素养,为其今后的学习成长提供良好的帮助。下面,本文就大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做出了简单探析,以求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大学语文 高职学生 人文素养 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4-0184-03
由于长时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许多高职院校学生不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无益于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其未来就业发展。面对此种情况,高职院校有必要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方面投入更多精力,用以培养出大量符合现下时代发展需要的综合型人才,用以促使学生群体更为有效地步入相关岗位之中。语文课程作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重点内容,其能够在充实学生知识储备,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树立价值观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是当下时代的热切期盼,更是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
一、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现状
1.教学理念的劣势导致人文素养缺失
现阶段,社会竞争越发激烈,大量高职院校为了切合市场人才需求,将教育重心放置于学生的职业技能方面,重技能培养,轻视素质教育的问题越发严重,无视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安排的过程中,专业技能课程所占据的比重较高,而人文素养类课程的占据比例则是较小,并且存有持续降低的趋势。知识体系分配不均导致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活动不被重视,学生只能埋头于各种职业操作技能的训练方面,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则受到搁置。与此同时,还有大量高职院校并未帮助学生树立完整的人文观念,同时也没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导致学生难以自主地融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在教学活动中的人文素养的缺乏将会严重阻碍学生的多元化成长,无益于学生步入社会,会导致学生缺乏相应的核心竞争优势[1]。
2.教学内容方面忽略了人文素养的渗透
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情况下,高职语文教材内容偏向于理论知识的验证与阐述,对于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而言,其难以有效理解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与此同时,部分语文教师在开展课程活动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出现偏差,崇尚于知识内容的讲解,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以及人文素养。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过分专注于为学生讲解各种理论知识,希望学生能够行之有效地掌握各项理论知识,用以应付考试,教学目标设置不明确的后果就是导致学生无从下手,其语文学习能力严重下降。加之于教师并未深入贴合文章的内在含义,因此导致学生无法充分领悟到文章的美学价值以及情感意义,无益于学生的深层次成长。教学内容中的人文要素的缺乏将会导致语文课堂失去原有的色彩,无法让学生感知语文课程的内在奥妙,无益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成长与发展。
二、大学语文课程中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路径
1.树立人文理念,加强人文素养
为了行之有效地实现大学语文课程以及人文素养的相互融合,首先就是要树立科学合理的人文理念,同时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制度作为支撑。就部分优秀的高职院校的改革经验来看,语文教学绝对不能脱离人文素养的支撑,这不仅仅是因为人文素养对于语文教学具有显著的支撑作用,而且还将会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就业产生影响,其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工具以及教学方法,用以引领学生树立更为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将人文素养作为核心支撑,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用以充实教学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与此同时,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还需要多制作与经典文化存有关联的教学素材,用以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从众吸取充足的人文内涵,陶冶学生的情操。此外,教师还需要充分结合课程特色,实时地引入人文教育,树立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来感化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充分领会到人文素养的力量。
2.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法
一方面,教师应该着重凸显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探索法、启示教学法等多种手段,全方位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实现教学相长,强化师生群体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只有借助于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避免大学语文中人文教育的抽象感与无力感,使人文知识由知识内容转变为颇具活力的内涵要素,进而引领学生汲取知识并将其消化,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另一方面,教师应该着重于从文化视角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将大学语文课程转变为文化景观,从文化角度着手,滌荡学生的心灵,切实有效地强化其认知能力,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形成。与此同时还需要充分贴合当前时代的发展潮流,积极地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课程汇总的基本载体,使其充分融合到教学活动之中。现下,信息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到了各行各业之中,对于教育单位而言也是如此,例如慕课、微课等等,教师可以全面利用,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学生播放有关于人文素养的电影片段、纪录片、百家讲坛等等,以此来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为直观清晰地感悟到相应的人文知识,切实有效地深化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慕课以及微课手段,鼓励学生自主地学习有关文学家的讲座,深度领悟语文知识中所潜藏的人文韵味。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于翻转课堂等重要教学手段,凸显出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之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并且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相关知识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则是需要对学生的各种疑问予以解答,及时解决学生存有的问题,针对性地促进学生的成长。除此以外,教师有必要积极地构建相应的QQ群以及微信群,用以和学生群体达成更为完整的交流互动,积极地传递各种健康的人文知识,切实有效地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
3.完善教学环境,营造教学氛围
高职院校中的语文课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的核心原因便在于并未给学生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逐步挑战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出更具活跃性以及开放性的教学环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轻松、活泼、自由的环境下,学生能够更为有效地成长,其能够更为流畅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看法,教学氛围将会更为浓郁,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逐步调整优化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法,鼓励学生多阅读各种文学作品,真正地融入到文学之中,领会文学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进而被其吸引,充分爱上语文课堂,如此一来,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将会更为浓厚,人文素养将会在学生阅读文学读物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语文课程以及校园文化的有机整合,作为潜在的文化交流课堂,校园文化有必要受到广大教师团队的重视,其不仅仅能够为学生打造出更为开放活跃的文学交流环境,而且还能够极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实现二者的融合发展就显得极为重要。
具体来讲,语文教师身为学生群体文学活动的指引者,有必要从课堂中走下来,走入学生之间,深度了解学生群体的情况并针对性地开办征文比赛、辩论大赛、名作欣赏等活动,用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引领学生兼收并蓄地学习各种新颖的优秀的文化知识,促使学生形成更为高尚健全的人格。
4.根据学生特点,优化考评机制
现阶段,多数高职院校考核方式仍旧采用传统的笔试方法,借助于拟定的相关试卷以及有关语文题目来确定最终学生的学习成绩。虽然,笔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了解以及其阅读水平的高低,但实际上,语文学科从属于综合型学科,其实践应用性以及开放性极高,仅仅借助于笔试的形式显然难以让学生形成更为深刻的了解,更加无法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无益于其综合素养的形成。
就高职院校中的语文课程来看,其考核项目的覆盖范围必须要足够广泛全面,例如口语、情感以及书写态度等等,此类内容均应该被囊括到教学考核的范围之中,包含人文素养。在改革语文考评制度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学生个性,彰显学生性格,将传统的考核模式转变为多元化的全新考核方法,以此来切实有效地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综合素养,不仅仅要考查学生对于各种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还需要充分融合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生群体的个性化差异,用以更为行之有效地评价學生的综合素养。
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借助于口试与笔试相互融合的办法,将学生平时在各种书法活动、演讲比赛、辩论大会中的成绩囊括到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之中,除了笔试活动之外,还应该增添有关于作品鉴赏、文学演讲、书法能力等方面的考核,用以综合考量学生的综合素质,使语文考核成为衡量学生能力、素质、情感的标尺,助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当然,在此过程中,广大高职院校还需要放远目光,优化完善考评机制,使广大学生能够更为自主地融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之中。
结束语
总之,为了尽可能地实现高职语文教学活动中人文素养的渗透这一重要目标,教师有必要从教学环境、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等多方面着手,切实有效地渗透人文素养,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讲,需要尽可能地避免传统教育理念,不仅仅需要强调学生理论知识能力方面的培养,而且还需要充分关注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以此来全方位地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其今后的就业发展提供良好的铺垫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英艳.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融合路径浅探[J].文教资料,2019(06):23-24.
[2]邓婉玉.高职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方法研究[J].才智,2018(3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