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课上教育引导阿斯伯格综合症学生的策略探析
2021-04-22曾艳萍
曾艳萍
阿斯伯格综合征(AS)属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或广泛性发育障碍(PDD),具有与孤独症同样的社会交往障碍,局限的兴趣和重复、刻板的活动方式。在分类上与孤独症同属于孤独症谱系障碍或广泛性发育障碍,但又不同于孤独症,与孤独症的区别在于此病没有明显的语言和智能障碍。
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阿斯伯格综合征小孩,因为言谈举止不正常,被认为是精神病,之所以大多数人叫阿斯伯格综合征,不叫阿斯伯格综合症,是因为阿斯伯格综合征明显不同于自闭症,也明显不同于精神病,与其说是病,不如说是一个特别的大脑。主要是小孩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一种症状。大部分伴有多动、抽动、注意力缺陷。这类孩子是一种具有非常特别个性的孩子。一般要跟踪数年才能确诊。并无特效药。主要是靠平常的行为训练、教育引导、参与社交, 让小孩成长为有正确价值观和心态、健全人格和品格,学有所成的社会有用人才 。
今天的阿斯伯格综合症孩子会遇到什么情况呢?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孩子过去难于适应(爱因斯坦就是例子),在“分数就是生命”的今天就更加难于适应;家长和教师对艾伯格综合症知识的匮乏使得孩子完全不被理解;现行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可能会使得他们遭遇严重的挑战;阿斯伯格综合症孩子可能对其他孩子造成的妨碍使得老师们不能不考虑“其他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学校老师人手的短缺使得我们对这些孩子开展所谓“个体化教育”面临种种困难。然而我们必须对这些孩子实施个体化的教育。这是教育面向全体儿童的要求,是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从更高的层次来说,对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成功教育,有可能使您的孩子或学生成为下一个爱因斯坦呢!的确,对阿斯伯格综合症我们还是知之甚少,有些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学术争议,我们能够提供的帮助还是非常有限的。但我们愿意和家长老师们共同努力,帮助这些特别孩子们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天生禀赋,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
需要强调的是阿斯伯格综合症没有特效药,目前医生只能提供大的原则和策略,具体的实施还要家长和老师细心观察,因人而异,总结出最合适自己孩子的一套行为管理方法,老师也要不断改进教学教育的方法,在家长与学校老师的共同努力之下,使儿童能快乐地成长。“阿斯伯格综合症不能用简单的好和坏去评价”“由于对阿斯伯格综合症的认识不够,很多家庭深受其苦!”。因为在“分数就是生命”的今天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就更加难于适应社会和学校。家长和教师对阿斯伯格综合症的知识的匮乏使得孩子完全不被理解。现行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可能会使得他们遭遇严重的挑战。阿斯伯格综合症孩子可能对地孩子造成妨碍使得老师们不能不考虑“其他孩子接受教育的权利”。学校老师人手缺乏使得我们对这些孩子开展所谓“个体化的教育”面临家长和老师们使用的手段也是捉襟见肘等诸多原因,使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孩子不能、也不可能发挥他们最大的潜在能量。
“对阿斯伯格综合症孩子的教育必须遵循三项原则”逐步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对孩子行为的理解和容忍是教育的保障。阿斯伯格综合症的患儿他们天生一个特别的大脑,带着明显的问题行为的同时也伴随着潜在的天生禀赋。我们也许注意到了孩子的问题行为,但是也请关注孩子的天生禀赋,这是我们理解孩子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要学会容忍孩子的问题行为,必须杜绝用打骂、罚抄作业的方法来惩罚他们,防止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如回避、焦虑、抑郁、攻击等诸多严重的心理问题。
我本次研究的第一个对象是5班的小明(化名),他显得很害怕,不愿意让任何人接近,胆子非常小。我尝试着问了几个最简单的问题,结果都能回答的很好,可见他的语言能力还是可以的,在持续的简单交流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敬力语言虽然可以表达但是逻辑性非常差,深入一点的交流,有时就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也很难理解我表达的意思,而且突然会无意识的傻笑.在生活情境上测试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社交,学习等。通过对敬力在我校一段时间的上课观察,总结了他以下几点明顯状况,并作出了针对性的训练调整。
主要措施:身体素质和自控意识的训练(主要是大运动,社交,游戏中)树立规则意识和习惯养成(游戏规则,课堂纪律,用餐规则,午休规则)与家长配合进行在家与机构相辅相成的训练模式(留家庭作业让父母监督和陪伴其完成)自主独立的课堂生活(以家长报的课外辅导班为主)
我本次研究的的第2个对象是4班的学生叫小陆(化名),发生的原因是在三岁时因发烧引起抽筋,情绪变化大,智力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是不遵守课堂记律。经常会大叫,幼儿园时也不遵守纪律,老师也不怎么管他的,因此很难适应小学的生活,与同学交流的方法不对,以自我为中心,心思不放在学习上的。
通过上课观察与交流知道一下几点主要问题1.社会交往功能障碍,因为沟通不良,表现为不能应用语言技能,适应环境能力差。2.行为障碍表现在行为和兴趣难以让人理解。3.情绪障碍表现在紧张、孤独、攻击、自伤等4.知识缺乏,对疾病不了解,不能配合治疗。
主要措施:1.与家长讲述疾病知识的宣传 2.与家长讲述治疗内容的介绍 3.重视平时在学校科学课上与家里的表现,不断的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4.树立习惯和意识的养成5.自主独立的课堂生活。6.鼓励他在科学上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7.发掘他的闪光点,激发他上课的积极性。
我本次研究的第3个对象5班的小铭(化名),家庭离异,长期受到暴力的影响,行为怪异,控制能力差,有攻击性的行为,经常会自言自语,其他学生会排斥他。
主要措施:1.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和信任。2.给予小铭同学多一点的关心和爱护。3.教育其他同学要多些关心他,成绩好的同学辅导他,使他恢复学习的信心。4.我在科学课中创设一些容易的问题提问他,鼓励他能积极回答问题,答错了不要紧,最主要肯回答就可以。5.发掘他的闪光点,一点点的进步也要给予表扬和肯定。
我本次研究第4个对象是三5班的小衡(化名),问题是自控能力比较差,关注度不够,缺乏沟通能力,没法与别人分享喜悦和爱好,在生活情境中有困难,例如交往和学习等方面,但在语言发展上却无迟缓现象。
主要措施:1.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端正家长的态度2.积极发掘他的闪光点,哪怕一点点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肯定。3.在科学课中多关注他,创设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是他树立上课的信心。4.安排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与他同坐,小组讨论是让其他孩子多关注他,指导他怎样讨论,怎样回答科学课的问题。5.对于他自控能力比较差的问题,要激发他学习的兴趣,创设一些贴合他感兴趣的问题,尽量让他听得明白,听得懂。6.课余时间让家长带他去专业的机构寻求专业老师的帮助。
综上所述,从工作中我总结了三点,主要是告诉家长和老师们,如何在家里的和孩子相处:首先要有耐心,对待阿斯伯格症的孩子需要额外的耐心。因为机构是专业的,以老师在心理辅导上面有很大的优势,能够对症下药,永远用最包容的姿态和合适的语言对待孩子,而父母家长则比较容易失去耐心,甚至发脾气。其次是鼓励,孩子不爱说话,就需要给他创造说话的机会。比如孩子爱玩iPad,不如试着鼓励他用录音讲故事,玩一些语言类游戏;少看电视玩电子产品,多去户外结识年纪相仿的孩子、参与集体活动。然后是平等,家长们都是理性思维为主,而儿童更多的是用自己的感受和自身需求去行动。而我们的老师也要有足够的耐心,多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在课堂上多关注这类的学生,创设一些他们简单易懂的问题让他们回答,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在出现一个问题或者矛盾的时候,我们作为老师应该去问问孩子们的想法,沟通的时候少用大道理或训斥的口吻,平等的姿态能让孩子更容易接纳你、倾诉内心。也教育其他的同学多关心爱护他们,不要排斥他们,让他们能较好的融入到集体的学习与生活中。
【参考文献】
[1]《论儿童特殊教育》 米歇尔德蒙田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2]《儿童患有自闭症怎么办》 涂端玉著 中华养生保健出版
[3]《与你同行 自闭症儿童家长必读》 邹小兵著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