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三心”,陪伴孩子成长
2021-04-22穆广生
穆广生
精神分析学家荣格说过:“世界史上的重大事件并非最重要的,最紧要的事乃是个人的生命,它创造着历史,只有这时,伟大的转变才首次发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对这段话有深深的共鸣。人性是共通的,我相信孩子和我一样渴望个体精神的充实与自由,渴望亲密关系带来安全与温暖。
教育要遵循自然的秩序和规律,要重视自我与整体的关系,教育是灵魂的彼此唤醒,是找回生命本身的简朴和高贵。在和孩子一起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我越来越坚信,成功的教育属于勇敢的灵魂,属于那些真正渴望与孩子精神交流的人。爱心、耐心、好奇心这“三心”是我多年教学之路上的一点心得体会,这是一条修行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我们能一同前行。
爱心是知行合一的载体
“教育根植于爱”,“爱是一个动词”,爱是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交流的基础。内心充盈着爱,作为师长的优越感会被消解,你会进入一种纯粹的状态,与孩子心心相应。在此状态下,你更有可能觉察到自己言、谈、举、止是否得当,教学才有可能成为一场庄严而自由的心灵互动。
孩子是纯真的,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被温柔以待,和他们在一起,我的内心是松弛的,这是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推己及人,我自然也希望学生在我的语言课堂中也收获到这样一份感受。“无论孩子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到课上,下课时我都要让他们快快乐乐地离开课室,我要关注到每一个孩子,让每一张脸蛋都如花绽放。”——这是我十几年来未曾停歇的自我叮嘱。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还处于专注力持续时长较短的年龄段,遇到多动、淘气的孩子是常有的事,这类孩子需要老师调整心态,加倍付出关爱,我会一次次提醒他,用提问、激励、认可的形式与他更多地互动,将他的注意力带回到课堂中。这个过程有时会持续整整一节课,两节课、三节课、甚至一个学期,对我也是莫大的考验,但回头再看,这些孩子正是帮助我增长“内功”的“小师父”,助力我更好地管理好情绪,臻于至善。
在养育的路途中,家长一定会有所疑虑,但我希望家长可以坚信答案不在心外,当我们更多、更投入地与孩子互动,你才能照见自己内心的爱,你才有可能在教育的实践中谦卑地放下固有的执念,让自己成为一个清醒、合谐的个体,滋养到身边的孩子。
耐心是遵循生命发展规律
教育是人的教育,切实而持久的变化需要由内而外地发生,这是生命的规律,需要时间和空间的支持。正所谓“三分教,七分等”,耐心是教育者和孩子相处中需要长期秉持的基本功。教育者应当学会适时地放慢、退远,营造出一段距离,以便于观察孩子,观察自己的思想,更好地把控局面,实行理性的、个性化的教育。
语言艺术是一门专业,需要专业的训练,从熟练掌握到灵活运用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我的学生中,有曾经特别不善于表达,不愿意表达的孩子,他们的父母通常都会因为孩子的性格内向产生焦虑,其实大可不必。不表达是暂时的,这类孩子相对敏感、谨慎,他们的内心藏有更丰富的情感与思考,他们需要陪伴者更多的耐心。这些孩子来到我的课堂,我允许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其中,慢慢适应。我将“程门立雪”、“囊萤夜读”、“后羿射日”“王祥卧冰”……一些傳统故事编导为小品,特意为一些不肯开口说话的同学安排了静默的角色。我希望用这样的学习形式,让每一个孩子都感觉到自己是被认可和接纳的,孩子们天真无邪,很容易进入角色,慢慢就会放松下来,最终融入到课堂中。这些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戏剧表演的方式融合了语言学习的技巧和文学内容的滋养,是可行的,那些曾经不愿意开口的孩子,经过长期的学习已经变得开朗自信,甚至有同学在全国、全省的演讲、朗诵比赛中获了奖。这是内外兼修的学习方式。
作为成人,我们也应当给自己这样一份耐心,摒弃功利,放下焦虑,勇敢地审视自我的动机与弱点,回归初心。当然,家长的耐心也同等重要,这份“耐心”是对孩子无条件的支持;是甘愿等待成长的转机而忍受暂时的煎熬,它揭示了爱的本质。
好奇心是终生学习的原动力
我们正处于获取信息极度便捷的互联网时代,那些有意愿、有能力做独立思考和深入研究的人将在这样的环境中受益。然而,这样的学习乐趣来自于哪里呢?同处于这个环境中的我认为,学习的的确确来自于好奇心、求知欲的驱动。
教育者是需要好奇心的。你要好奇每一双眼睛里有什么渴求,你要好奇每一个脑袋为何会产生如此许多的奇思妙想,更要追问这每一颗心灵是否得到了你正确的支持和引导。如果没有好奇心的驱使,教育无从探索,无从创新,单一陈旧的教育模式只会束缚住孩子的探索欲。
语言艺术培训教师在专业技能方面会给孩子一个很好的启蒙,引导孩子在正音、吐字、归音,让孩子在表达中掌握气息吐纳、节奏韵律。但技能学习的部分总会略显枯燥,需要唇、齿、舌、牙、腮相关的力量重复练习,这就需要老师在设计教案时考虑到学生的好奇心。只要你发出有趣的提问,都可能激发孩子更多的尝试、思考和表达。我会和孩子们一起探讨,人的声音是从哪里发出的?人为什么可以发出各种声音?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声调表达,为什么听者的感受就不同?如果是你,你会用什么情绪来表达这段文字?带着这些问题,学生们会自发、自然地在技能的练习中不断深入,拓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我还曾在课堂上编排了一个环保主题的课堂小品《江小鱼》,让孩子们进入到角色中去体会江中小鱼被各种塑料垃圾围困时的无助与痛苦,之后我们再一起探讨,我们如何更环保地生活,保护好目前我们唯一可以依赖的蓝色星球。这个形式也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常常念着还要扮演”小鱼“和”垃圾袋“。这样的课堂形式,激发了孩子的内驱力和思考力,这样所产生的思想输出和语言的表达才是难能可贵的。
孩子良好的学习心态,是家庭到社会,整个环境氛围、思维观念和执行水平的综合。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将观念打开,让新鲜的点子生发,作为影响孩子最深远的父母,我们应当做一个拥有好奇心、求知欲的人;让自己成为开放的学习者。我想,一旦你们成为一个内驱力的个体,那么每一个“当下”都将是教养的最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