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我怜悯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1-04-22郑丽妹刘杏梅梁江龄黎燕飞黄婷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关怀条目缺血性

郑丽妹,刘杏梅,梁江龄,黎燕飞,黄婷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及经济负担重等特点。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9》中的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终生发病风险为39.9%,位居全球首位,亦是目前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其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所有新发脑卒中患者总数的60%~80%[2]。近年随着治疗手段日益进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致死率有所下降,但治疗后幸存患者的致残率仍然较高。据报道,70%~80%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语言、认知等功能障碍,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既往大量研究表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都伴有明显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不利于患者疾病治疗和康复[4-6]。自我怜悯最早起源于东方佛教,2003年由美国学者NEFF[7]将其应用于积极心理学,指个体在面对困难或痛苦时能够保持友善和接纳的态度而非批判的态度,能够意识到痛苦是人类状况的一部分而非个人的孤立体验,能够将自我与痛苦经历分离而非过分沉溺于痛苦经历中。自我怜悯是近年国外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热点,目前已有研究表明,自我怜悯是检测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患者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情绪调节策略和适应性行为[8]。但国内有关自我怜悯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我怜悯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8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2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9]中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纳入标准:(1)年龄≥18周岁者;(2)经治疗后病情平稳者;(3)意识清楚,能够通过文字和语言进行沟通者。排除标准:(1)既往有精神障碍者;(2)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本研究通过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获得所有患者的知情同意。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自行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依赖)等。

1.2.2 自我怜悯量表(Self-Compassion Scale,SCS) 采用陈健等[10]翻译并修订的中文版SCS评估患者自我怜悯水平,该量表包括自我友善(5个条目)、自我批判(5个条目)、普遍人性感(4个条目)、孤立感(4个条目)、清醒意识(4个条目)、过渡沉迷(4个条目)6个维度共26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1~5分),评分范围为26~13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自我怜悯水平越高。SCS的Cronbach's alpha为 0.836。

1.2.3 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ishel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MUIS) 采用台湾学者许淑莲等[11]翻译并修订的中文版MUIS评估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该量表包括不明确性、复杂性、信息缺乏、不可预测4个维度32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1~5分),评分范围为32~16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越强。MUIS的Cronbach's alpha为0.820。

1.2.4 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Family APGAR Index,FAI)采用中文版FAI评估患者的家庭关怀度水平,该量表包括适应度、合作度、成长度、情感度、亲密度5个因子,每个因子采用3级评分法(0~2分),评分范围为0~1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家庭关怀度水平越高[12]。FAI的Cronbach's alpha为 0.864。

1.3 调查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采用统一指导语对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前先向患者说明调查目的、匿名保密原则、问卷填写方法等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问卷由患者自行填写,若患者不能自行填写则由调查员逐条询问并按照患者回答协助填写。问卷填写完成后当场检查并回收。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78份,剔除无效问卷(有条目漏答、多选或答案呈现趋势性定义为无效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52份,有效回收率为90.65%。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CS评分与MUIS评分、FA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CS评分的影响因素。双侧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CS及其各维度评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CS评分为(65.14±12.18)分,条目均分为(2.51±0.47)分,各维度中普遍人性感条目均分最低,见表1。

表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CS各维度评分(±s,分)Table 1 Scores of SCS's each dimension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表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CS各维度评分(±s,分)Table 1 Scores of SCS's each dimension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指标 条目数(个) 维度评分 条目均分自我友善 5 12.85±2.85 2.57±0.57自我批判 5 12.61±2.80 2.52±0.56普遍人性感 4 9.64±2.04 2.41±0.51孤立感 4 9.72±2.08 2.43±0.52清醒意识 4 10.12±2.20 2.53±0.55过渡沉迷 4 10.20±2.24 2.55±0.56

2.2 不同一般资料患者SCS评分比较 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患者S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患者S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一般资料患者SCS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SCS score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general information

表2 不同一般资料患者SCS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SCS score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general information

注:a为t值;SCS=自我怜悯量表

一般资料 例数 SCS评分 F(t)值 P值年龄 1.627 0.199≤45岁 68 67.24±11.97 46~59岁 101 64.94±12.76≥60岁 83 63.67±11.52性别0.473a 0.637男161 64.87±11.48女91 65.63±13.39文化程度 5.118 0.007初中及以下 108 62.51±12.03高中/中专 84 66.23±11.85大专及以上 60 68.37±12.11婚姻状况 0.751 0.473未婚 10 66.80±9.91已婚 229 65.29±12.35离异/丧偶 13 61.31±10.77家庭人均月收入 10.976 <0.001<2 000元 78 60.83±10.19 2 000~4 000元 116 65.45±12.85>4 000元 58 70.33±11.29医疗费用支付方式 0.383 0.765自费 23 66.00±9.98医保 131 64.50±12.00新农合 83 65.48±13.16公费 15 67.60±11.9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5.955 0.003轻度依赖 68 69.15±12.17中度依赖 136 64.29±11.63重度依赖 48 61.88±12.53

2.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MUIS评分和FAI评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MUIS评分为(110.27±17.70)分,各维度中不明确性评分为(45.37±8.58)分、复杂性评分为(23.17±4.48)分、信息缺乏评分为(24.57±4.69)分、不可预测评分为(17.16±2.95)分;FAI评分为(5.47±1.49)分,各因子中适应度评分为(1.10±0.35)分、合作度评分为(1.05±0.34)分、成长度评分为(1.06±0.33)分、情感度评分为(1.15±0.37)分、亲密度评分为(1.11±0.34)分。

2.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CS评分与MUIS评分、FA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CS评分与MUIS评分呈负相关(r=-0.401,P<0.001),与FAI评分呈正相关(r=0.500,P<0.001)。

2.5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CS评分的影响因素 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CS评分为因变量(赋值:实测值),以文化程度(赋值:初中及以下=1,高中/中专=2,大专及以上=3)、家庭人均月收入(赋值:<2 000元=1,2 000~4 000元=2,>4 000元=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赋值:轻度依赖=1,中度依赖=2,重度依赖=3)、MUIS评分(赋值:实测值)、FAI评分(赋值:实测值)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UIS评分、FAI评分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CS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CS评分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Table 3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CS scor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3 讨论

3.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我怜悯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CS评分为(65.14±12.18)分,低于该量表总分中间值78分和国内常模的(83.72±11.96)分[13],提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我怜悯水平较低,有待提高,究其原因可能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时间内无法接受因脑卒中导致的各种功能障碍(如肢体活动、语言、认知等功能障碍),故表现出较低的自我怜悯水平。本研究SCS各维度中普遍人性感条目均分最低,普遍人性感指患者能够认识到困难是人类状况的一部分,该维度评分最低的原因可能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难以接受脑卒中后身体健康和社会地位的缺如,容易自怨自艾。

自我怜悯是一种预测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自我怜悯水平较高的患者,在面对负性事件时自我怜悯能够起到积极的情绪调节作用,能够缓解患者对负性事件的反应,对促进患者心理健康起到重要作用;相反,自我怜悯水平较低的患者则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悲观等负性情绪,患者更倾向于采取否认、逃避等消极的应对方式[8]。因此,医护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自我怜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评估并筛查出自我怜悯水平较低的患者并给予重点关注,注重提高患者普遍人性感评分,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组建患友微信群,以促进患者间的交流,使患者能更积极地接纳自身疾病并将注意力集中在疾病康复中,以提高患者自我怜悯及心理健康水平。

3.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我怜悯的主要影响因素

3.2.1 家庭人均月收入 本研究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CS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即家庭人均月收入越高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我怜悯水平越高,与JENNINGS等[14]研究结果一致。大部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幸存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进而直接导致患者部分劳动能力丧失,同时脑卒中需要漫长的治疗和康复时间,故患者及其家庭需要承担昂贵的治疗和康复费用。家庭人均月收入较高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昂贵的治疗和康复费用的承担能力更强,更易采取接纳的态度,积极地看待疾病,更倾向于将注意力集中在治疗和康复中,从而表现出较高的自我怜悯水平;相反,家庭人均月收入较低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需承受疾病和经济的双重压力,患者面对疾病易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使患者对疾病难以保持接纳和友善的态度,进而容易自怨自艾并表现出较低的自我怜悯水平。因此,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家庭人均月收入较低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关注,尽可能帮助患者寻求经济支持,正确评估患者的经济状况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降低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从而提高其自我怜悯水平。

3.2.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CS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我怜悯水平越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差常表现为更高程度的功能障碍,而更高程度的功能障碍又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及社会交往,使患者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信心,使患者难以对自身疾病保持友善和接纳的态度,易沉溺于疾病的痛苦经历中,故患者的自我怜悯水平相应较低。医护人员应将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重点,主动关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差的患者,及时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脑卒中后的康复锻炼,邀请康复效果较好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以提高患者的积极性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而提高患者的自我怜悯水平。

3.2.3 疾病不确定感 疾病不确定感指患者缺乏判断与疾病有关事物的能力[15]。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起病急骤,致死和致残率均较高,幸存者大都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患者会承受巨大的身体和心理冲击,加之患者缺乏疾病相关知识,不能正确认识疾病的发展和预后,进而使患者容易出现疾病不确定感。既往研究表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疾病不确定感[16]。本研究结果显示,MUIS评分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CS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即疾病不确定感越高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我怜悯水平越低,与MANTZIOS等[17]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如下:疾病不确定感能够影响患者的认知状态、心理及适应能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增加不仅干扰患者获取疾病相关知识,还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难以采取友善、接纳的态度面对疾病,更易沉溺于疾病痛苦中,从而表现出较低的自我怜悯水平。因此,医护人员应关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对其自我怜悯水平的负性影响,做好沟通和健康教育工作,使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纠正患者的不良认知,以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患者的自我怜悯水平。

3.2.4 家庭关怀度 家庭关怀度指患者对自身家庭关怀的主观满意程度[18]。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家庭的关怀和支持对患者治疗及康复效果至关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FAI评分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CS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即家庭关怀度越高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我怜悯水平越高。分析其原因可能如下:家庭是构建人类社会关系最基本的生活单位,能够为个体社会化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情感环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关怀度越高,越有助于患者负性情绪的宣泄,使患者面对疾病时更倾向于采取积极和接纳的态度,表现出较高的自我怜悯水平。同时,家庭是患者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源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家庭关怀度越高,则患者获得的情感支持水平越高,这有助于降低患者面对痛苦和困难时的应激敏感性,增强患者治疗和康复信心,进而使患者的适应性行为水平及自我怜悯水平相应提高。因此,医护人员应关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家庭关怀度对其自我怜悯水平的正性影响,加强与患者家庭成员的沟通,鼓励患者家庭成员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支持和照顾,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让患者感受到被关怀和尊重,以提高患者的家庭关怀度,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我怜悯水平。

综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我怜悯水平较低,而家庭人均月收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疾病不确定感及家庭关怀度均是其自我怜悯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提示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家庭人均月收入较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致力于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患者的家庭关怀度,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怜悯水平。但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因果关系的推断强度可能有限,且不能全面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我怜悯水平的影响因素,故未来仍需要更多研究深入、全面探讨,以为临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作者贡献:郑丽妹、刘杏梅、梁江龄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郑丽妹、刘杏梅、梁江龄、黎燕飞、黄婷进行研究的实施与可行性分析;郑丽妹、梁江龄、黎燕飞、黄婷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结果分析与解释;郑丽妹、刘杏梅撰写论文;梁江龄、黎燕飞、黄婷进行论文的修订;郑丽妹、刘杏梅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并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

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关怀条目缺血性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