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盲盒里的“秘密”

2021-04-22钟峰华,张春梅

中学生天地(C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盲盒玩偶秘密

前不久,杭州一位小学老师的“教育盲盒”上了新闻。

盲盒里装着的是各种随机奖惩措施:学习进步的同学可能收获“一包小饼干”“免写作业一次”的奖励,犯了错误的同学则可能会受到“偷偷为班级做一件好事”“下周班会课表演一个节目”等“惩罚”……盲盒一推出,就在孩子中引起轰动。

不仅如此,我们的身边已经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盲盒。

铅笔、橡皮、圆珠笔、尺子,10 元左右一个的“文具盲盒”受到中小学生的欢迎;南京一位“90 后”菜摊摊主推出“菜场盲盒”,解决了年轻人“今天吃什么”的焦虑;不少美妆品牌推出“明星产品试用盲盒”,让消费者享受随机试用带来的惊喜;河南博物院出品的“考古盲盒”更是多次脱销——青铜器、元宝、铜佛、铜鉴、银牌等“微缩文物”被藏进土中,消费者拿起“迷你版洛阳铲”层层下挖,再细细扫去浮尘,才能看到神秘“文物”的全貌……

万物皆可“盲盒”?

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盲盒变得如此流行了?

●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盲盒,一般是指成系列推出的玩偶,以盒为单位,里面装着不同样式的玩偶,外包装上不显示玩偶外观,因此在拆封前,消费者不知道里面装着的是哪一款。

这种充满不确定性、带给人刺激感的商品,再加上商家打出的“限量销售”等让人“欲罢不能”的噱头,一时间成了年轻人消费世界里的爆款。

2020年12月11日,在港交所上市的盲盒玩具公司泡泡玛特市值突破了1000 亿港元(约合人民币868.06 亿元)。泡泡玛特的创始人王宁透露,他曾经想把盲盒里的东西做成一个个造型各异的U 盘,让盲盒看上去有一点功能性。但他发现,当消费者把产品定位为U 盘而非玩具娃娃时,就会想到自己已经有一个U 盘,不会有再次购买的冲动。“盲盒的吸引力,正在于它的‘无用性’,消费者不为功能,只为喜爱买单,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纯粹的精神层面的消费,”王宁说,“盲盒就是生活里的‘小确幸’。”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韦文琦表示,对学生和上班族来说,写一篇论文、做一个项目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而盲盒的即时性能让消费者在当下就得到满足,“在物质丰富的时代,比起实用价值,年轻人更注重物品带给自己的情绪价值”。

● “一定要集齐。”

“不集齐一个系列就难受。”有盲盒爱好者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自己一开始也是“佛系玩家”,单个单个买,后来因为强迫症,慢慢转向成套成套买。

上海交通大学的一名学生表示,她在盲盒上已投入上千元。“最开始买盲盒是因为盒中的玩偶新奇、可爱,后来在‘一定要集齐’的执念下不断‘剁手’,感觉这些小物件能让生活更加精致,让我从忙碌的生活中得到‘解脱’,收获快乐。”

图/视觉中国

抽多少才能集齐?以泡泡玛特的产品为例,一组系列产品一般有12个基础款,外加一个隐藏款。隐藏款的价格和基础款一样,但数量稀少,抽到的概率只有1/144。以59元的常见定价计算,理论上获取这种盲盒需要8496元。

● “卖出去也不亏。”

许多盲盒玩家抱着这样一种心态:就算自己抽到不喜欢的或者重复的,如果能卖出去也不会亏很多。于是,盲盒二手交易市场应运而生,更有人期望借此“致富”。在闲鱼等二手交易平台上,大量二手盲盒玩偶等着被“认领”,隐藏款和热卖款的价格甚至高于原价10倍,但与此同时,许多已拆的“平平无奇”的普通款,降了价也还是卖不出去。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说:“盲盒炒作到几十倍的价格,针对的主要是某些特殊款式,这种炒作行为虽然并不违法,但盲盒是否真的有那么高的价值却要打个问号。这种人为炒作起来的高价存在泡沫,如果以此为投资工具,可能风险会比较大。”

● “我找到了归属感。”

盲盒爱好者们有自己的潮玩社区,他们在里面分享、交换潮玩,交流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圈。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的小朱说:“每次潮玩品牌和我喜欢的IP联名出品盲盒时,我都会试图集齐所有款式,‘买买买’的过程让我很满足, 感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热爱的亚文化小圈子中找到归属感。”

● “抽盲盒,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穷,但停不下来,这东西有毒,上瘾。 ”网友小川表示,为了买盲盒,自己常常会花光当月的生活费,还透支了信用卡,虽然每次因买盲盒而囊空如洗后都会后悔,但手里有了钱还是会去商场光顾盲盒的生意。在百度贴吧等网络论坛上,甚至有网友发帖称自己借网贷买盲盒。

停不下来的还有孩子们。

2020年初,有新闻报道,山东胶州12 岁女孩偷偷用手机转出妈妈的存款,分三天在商场购买了一万余元盲盒。 广西南宁何女士的外孙女也迷上了盲盒,每次放学路过文具店,都吵着要买盲盒。“起初我搞不清楚什么是盲盒,看孩子喜欢就给她买过一两次,结果一发不可收拾。”何女士说,外孙女买盲盒都是指定牌子,一个几十元,更无奈的是,每次孩子拆完盒子就不玩了,“感觉她并不在意里面的东西,只是为了拆而买。 ”

天猫发布的2019年《“95 后”玩家“剁手力”榜单》显示,潮玩手办排名第一。其中,盲盒已经超越潮鞋和电竞,成为中国“千禧一代”最爱“剁手”的项目。 据《中国消费者报》报道,在过去的一年里,有20 万人花2 万元购买盲盒,这些购买者的年龄集中在15 至35岁之间。有些疯狂的消费者,一年甚至要花上百万元购买盲盒。

招商证券发布研究报告估算,2023年中国盲盒的市场规模可达228 亿元人民币。

在微博上,“盲盒为什么让年轻人上瘾”的话题阅读量已突破4.8 亿人次,有1.5 万条相关讨论帖。

感谢杭州高级中学钱塘学校和德清县第一中学的同学和老师参与讨论

#盲盒为何这么“热”

杭州高级中学钱塘学校 周辰芮老师

小小盲盒,治愈生活

小麦茎基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土传病害,在小麦的整个生育期均能侵染危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白穗),一般可造成小麦减产10%~30%,甚至绝收。近年来,由于种植方式的改变及秸秆还田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导致土壤中残留了大量的菌源,小麦茎基腐病在陕西关中麦田有逐年加重趋势,重发田块小麦乳熟期白穗率达40%以上,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查明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原因,探索最佳防治技术方案,有效控制其发生危害,保障粮食生产安全。2017~2018年,富平县农技中心开展了不同农艺措施对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危害程度的影响试验研究,以期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作为一名狂热的盲盒爱好者,也许是受了商家“人生就像盒子里的巧克力”的理念的蛊惑,在第一次看到Molly公仔(某一盲盒款式)时,我就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它,从此入了“坑”。对都市中的“打工人”来说,盲盒是一种“悦己”消费,拆盒的瞬间,便能扫除生活中的疲惫。

吴蔡天/毛愉馨

“热”的是盲盒,也是个人的精神消费需求

“盲盒热”的现象,源自消费者追求刺激与满足自身好奇心的心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个人的精神需求,注重精神消费。平淡的生活中,“开盒”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未知事物的探知欲,还让部分消费者在“盲盒玩家圈”找到了存在感与归属感。盲盒拥有的不确定性,也寄托着大家对打破一成不变的生活的美好向往。

#“盲盒热”背后的隐忧

胡婧怡

盲盒“黑白面”

摩登时代,从电竞、潮鞋再到潮玩,盲盒的出现是必然中的偶然。 万物皆有两面性,“教育盲盒”“考古盲盒”为其“白面”,一个显示教育方式多样化,寓教于乐,一个推广传统文化,让世人走近文物。但面对市场上五花八门的盲盒,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容易产生跟风心理,进入“为买而买”的误区,若不加以引导,便会走向其“黑面”。

沈锬慧/滕厚沣

盲盒折射出内心的浮躁与空虚

“盲盒热”,究其所以然,是它切合了当下人们的心理——浮躁而求异、空虚而求满。 追求这种唾手可得的娱乐感和满足感是人性的本能,但我们不能只追求感官上浮浅的刺激与满足,更重要的是去努力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

事实上,现代人审美趣味的“下沉”并不是特殊现象,当代年轻人应培养更丰富、更有意义的娱乐方式。可以买盲盒、拆盲盒,但若深陷其中,就是为物所役了。

曹莹

不要堕入吸食时间和金钱的黑洞

年轻人因生活、学习压力大,用拆盲盒的方式来释放压力本无可厚非,但因对集齐盲盒中成套的玩偶产生执念而投入大量钱财、精力就得不偿失,只会让自己身陷欲望的泥潭和财务的危机。

曹鑫烨

看到作用也要看到风险

抽盲盒带来情感上的满足,成为一个释放压力的窗口、一种心情调适,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喜欢盲盒的人们在社交网络上聚集,也能让人获得归属感。

但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盲盒背后所隐藏的风险。大多数盲盒只是一个娱乐化的消费品,如果人人抱着“赌徒心理”,疯狂炒作,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市场泡沫,带来金融风险。

图/视觉中国

#我们如何对待盲盒

朱郑可伊

不必如临大敌,只须理性面对

盲盒对人的吸引力是因人而异的,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对这种充满不确定性的游戏上瘾。 对待盲盒也好,虚拟游戏中的抽卡也好,我认为大部分年轻人都是比较理智的,不会因为玩了几次就控制不住自己。在我们平凡无奇的生活中,本就需要一点小惊喜和小失落来点缀,只要学会控制,理性看待问题,就不会陷入赌徒心理的旋涡之中。

盛校垚/陈想

冷静审视,提高判断力

若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购买盲盒的大多是“95 后”,因为他们肩上还未有沉重的责任,同时还未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容易跟随潮流盲目消费。 更有大学生借网贷来买盲盒、小女孩偷转妈妈手机里的钱买盲盒等极端的情况。小众的文化需要呵护,简单的快乐需要保护,但同时也要求我们提高心智及判断力,冷静审视自我的需求,不被眼前的“快乐”牵着鼻子走。

刘婧宇/陈华熙

缺乏理性,永不能免于随波逐流

“盲盒热”的问题不在于盲盒本身,而在于消费它的人。 正如之前有“潮鞋热”“潮牌热”,今后也会有别的“热”产生。不论是盲盒还是其他潮流,我们都需要以理性的姿态去面对,而不是让一时的消费冲动,给自己的生活增添更大的压力、带来更多隐患。若人们为了一时的好奇、喜悦而不顾自己的经济状况,盲目跟风,那么今后也会继续随波逐流的。

闻婧

选择其他积极的方式来排解压力

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消费主义也随之盛行,用金钱换取归属感、陪伴感,许多人认为是一件十分划算的事。在情绪价值的引导下,许多盲盒玩家不惜耗费大量金钱集齐玩偶,但这种买来的归属感和陪伴感是脆弱的、易逝的,在拆完盲盒的几天后,甚至几个小时后就会溜走。在我看来,年轻人大可以选择其他积极的方式来排解生活中的压力,比如做运动,找朋友、家人倾诉等。

猜你喜欢

盲盒玩偶秘密
盲盒,玩的就是心跳
盲盒拆出的众生相
Cлово месяца
“盲盒”,盲在何处?
杨亚州“玩偶”六十载
动一动,手指玩偶
当当心爱的玩偶不见了
愿望树的秘密(二)
第十三章 进化的秘密!
可以激发无限想象的创意玩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