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程标准》及《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高考命题方案研究项目成果展示

2021-04-22安徽广东宁夏陕西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1年1期
关键词:易错考点命题

安徽 广东 宁夏 陕西

1.(超级全能生9 月联考A 卷,5 题)“二程”对于天人之际的追求有两方面突破:一是明确了仁爱之理的基础性地位;二是指明了通过涵养用敬和进学致知的方式追求超越性的基本功夫,原本有限的存在者便可与无限的超越性相互沟通。据此可知,二程(A )

A.致力寻求终极关怀

B.倡导抒发个人感情

C.注重提升个人修养

D.强调积累更多知识

【命题人讲命题角度】本题与2019 年全国卷Ⅱ第26 题的考查载体、素材来源、研究对象、考查知识点等接近,预设难度0.6。程朱理学属于中高频考点,本题主要基于“二程”修养方法的素材对“二程”对理学的贡献进行设问。对应《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的“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要求学生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变化,同时也体现出对《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综合性的考查。

【命题趋势及考点分布】在高考中,宋明理学的相关内容占有重要位置。通过对历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可知,宋明理学的题目难度较大,注重考查学生的思辨思维。以材料分析题或论述题的形式出现时,难度较大,不会单纯考查某一知识点,而会结合其他知识以交叉的方式出题,多数情况下会以儒学发展为核心,结合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等知识点进行考查。对于较复杂的题目,对学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可以从客观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试题分析】由材料可知,“二程”提出了知识与价值在人格修养中各自担负的职能,主要是为了寻求终极关怀,故A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个人感情抒发的问题,故B 项错误;“二程”提出的修养方法不仅是为了提升个人修养,还是为了完成哲学问题的终极关怀,故C 项错误;“涵养用敬”和“进学致知”是追求“天人之际”的两种方式,积累知识只是方式而不是目的,故D 项错误。

【易错点】易错点1——程朱理学并不禁止人的合理欲求

“存天理,灭人欲”中的“天理”指封建伦理道德和等级秩序,“人欲”指“人的私欲”,即超出人正当需求及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实际上,程朱理学并不禁止人的合理欲求。

易错点2——程朱理学中的积极因素

一般认为,程朱理学专讲道德性命、修身养性、不务实际,是统治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后逐渐变成僵化的教条。但是,程朱理学也含有积极因素,如其在确立初期强调经世致用;鼓励人们敢于质疑、独立思考;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重视气节道德;蕴含自然科学的理念等。

易错点3——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关系

宋明理学大致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部分,程朱理学的核心是“天理”论和“格物致知”论,陆王心学是理学发展的新阶段,其核心是“心即理”和“知行合一”论。二者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核心思想都是“理”,都以儒家的纲常伦理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2.(超级全能生9 月联考A 卷,19 题)1814 年4 月,史蒂芬孙设计制造出第一台蒸汽机车以用于运输,但由于速度慢被讥笑为“比马车还慢”。但是,至1830 年,英国修建了利物浦至曼彻斯特的铁路并正式通车。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D )

A.新技术存在缺陷

B.工业革命推动

C.传统力量巨大

D.经济发展需要

【命题人讲命题角度】本题与2016 年全国卷Ⅲ第33 题考查载体、素材来源、研究对象、考查知识点等接近,预设难度0.6。蒸汽机车的发明属于中高频考点,本题基于蒸汽机车的素材对蒸汽机车发明、改进的过程进行设问。对应《课程标准》中的“改变世界面貌的工业革命”,要求学生通过蒸汽机车的一些文献和文章,了解蒸汽机车发明改进的过程,同时也体现出对《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基础性的考查。

【命题趋势及考点分布】在高考中,蒸汽机车的发明与改进的相关考点占有重要位置,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有时也以材料解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通过对历年高考试题的分析,蒸汽机车的相关考点在客观题中的难度不高,较多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包括蒸汽机车发明与改进的过程。以材料分析题或论述题的形式出现时,难度较大,不会单纯考查某一知识点,而会结合其他知识以交叉的方式出题,多数情况下会以蒸汽机车为核心,结合与之相关的经济现象等进行考查。对于较复杂的题目,其对学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可以从客观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试题分析】经济发展需要是新技术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新技术因存在缺陷、不符合发展需要而受到讥笑的原因,故D 项正确;新技术有缺陷是被讥笑的原因,但不是新技术继续发展的根本原因,故A 项错误;材料中的这种状况是工业革命的表现,故B 项错误;传统力量巨大是火车受到讥笑的原因,不是技术发展的原因,故C 项错误。

【易错点】易错点1——新技术出现的过程

新技术刚刚出现时,由于其尚不完善,推广的过程比较艰难,学生对这点没有亲身感受,往往觉得难以理解。

易错点2——新交通工具被发明的原因

教材对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介绍比较多,而对交通工具变革的原因没有明确交代,其实,先进交通工具被发明的原因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3.(超级全能生9 月联考B 卷,2 题)汉初,尚书原为隶属内朝少府的掌管图书、章奏的小官。汉武帝时,开始加强尚书权力。到东汉,尚书台成为皇帝直接指挥下的国家政务中枢机构。尚书台地位的变化说明(D )

A.君相之间矛盾不断激化

B.内朝成为中央决策机构

C.外朝成为国家中枢机构

D.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强化

【命题人讲命题角度】本题与2018 年全国卷Ⅱ第25 题考查载体、素材来源、研究对象、考查知识点等接近,预设难度0.5。分封制属于中高频考点,本题基于汉代尚书台的素材对尚书台地位变化所说明的问题进行设问。对应《课程标准》中的“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的内容,同时也体现出对《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知识整合、批判性思维的考查。

【命题趋势及考点分布】从近几年高考考查知识点分布来看,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史模块考查比重比较均衡,依据具体试题考查情况可以看出,政治史方面,汉代政治、科举制的考查频率非常高;经济史方面,汉代、宋代经济的考查频率比较高;文化史方面,儒家思想的考查频率比较高。整体来看,全国卷第25 题考查的时间段主要集中于汉、唐、宋,近四年主要集中于汉代,有时也考查古代史长时段的小专题,偶尔会涉及魏晋和唐宋。复习该部分内容时,教师应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全面理解与认识,尤其应注意一些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的概念,如外戚干政、庄园经济、官修史书等。全国卷第25 题难度偏大,重视考查历史思维过程与方法,往往从一些学生想不到的角度设题。高考对秦汉时期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汉代,汉代通过一些制度上的创新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别是在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经历了郡国并行制到推恩令的演变,加强了中央集权,避免了走向分裂的局面。从汉初到汉武帝统治时期,西汉经济逐渐恢复繁荣,因此对制度和思想都有了不同的要求。汉武帝围绕“大一统”出台了诸多措施,在做一些材料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这一阶段所发生的变化。

【试题分析】尚书从内朝小官逐渐走到前台,逐步掌握实际大权,辅助皇帝处理国家政务并直接接受皇帝指挥,由此可见,尚书地位提升的实质是君主权力的不断强化,故D 项正确;“君相之间矛盾不断激化”的说法不符合基本历史事实,故A 项错误;汉朝的内朝始终不是中央法定的决策机构,故B 项错误;材料中提到的是内朝,故C 项错误。

【易错点】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是决策方式,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治体制,两者的结合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君主专制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国家大事由其一人独断;中央集权是指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地方长官只能在中央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4.(超级全能生9 月联考B 卷,16 题)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有语:“我们一出生就立即生成的东西是出于这样的事实:家庭作为整体,由婚姻、血缘联结在一起……再后是友谊、邻居和朋友,再是政治盟友和同胞……须知,人性一出生就有一种内在的公民因素和爱国情感。”这反映出西塞罗(A )

A.从人性角度分析政治社会的起源

B.阐述了人生而平等的政治理念

C.认为国家起源于人们的共同协定

D.强调法律必须体现出公平正义

【命题人讲命题角度】古希腊罗马史在高考中属于必考知识,本题预设难度0.6,基于古罗马学者西塞罗的语录对西塞罗关于人类政治社会起源的观点进行设问。对应《课程标准》中的“法律与教化”,要求学生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同时也体现出对《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应用性的考查。

【命题趋势及考点分布】在高考中,古希腊罗马史占有重要位置,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较少以材料解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通过对历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古希腊罗马史的题目在客观题中的难度偏大,多创立新情境考查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分析能力。以材料分析题或论述题的形式出现时,难度较大,不会单纯考查某一知识点,而会结合其他知识以交叉的方式出题,多数情况下会通过中外对比的形式进行考查。对于较复杂的题目,其对学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要求较高,可以从客观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选项分析】西塞罗将家庭、友谊、政治关系都看成“一出生就立即生成的东西”,认为“人性一出生就有一种内在的公民因素和爱国情感”,由此可知,西塞罗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人类组成政治社会的原因,故A 项正确;材料内容无法体现人生而平等的思想,故B 项错误;题干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了政治社会的起源,并没有论述国家起源于人们的共同协定,故C 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将家庭、友谊等人性因素与政治盟友、同胞等政治关系相联系,但无法体现法律必须体现公平正义,故D 项错误。

【易错点】易错点1——习惯法和成文法

习惯法指依据某种社会权威和社会组织,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具有很大的伸缩性与不确定性。成文法指国家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制定并发布的具体、系统的法律文件。成文法的出现结束了法律的秘密状态,使法律制度逐步具有客观性和规范性,走向公开化,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古罗马成文法的开端是《十二铜表法》。

易错点2——公民法和万民法

公民法主要是调整罗马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适用于所有罗马公民。万民法是指罗马帝国范围内的国际法,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主要内容是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万民法和公民法的差别是法律的适用范围不同,二者是互相补充的关系,并非对立,《十二铜表法》是公民法的一个代表。

【本题变式练习】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进一步论述道:“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吻合……它是唯一的法律……对所有的人是共同的、如同教师和统帅的神。”“既然法律是公民联盟的纽带,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那么,当公民的地位不相同时……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起码应该在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这说明他(C )

A.开创了斯多亚学派的自然法思想

B.是罗马帝国晚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法学家

C.论述了人生而平等的人文主义核心理论

D.确定了保障平等的具体的法律条文

【解析】西塞罗强调公民法律权利的平等是基于自然的平等,体现了人生而平等的人文主义,故C 项正确;斯多亚学派是芝诺于公元前300 年左右在雅典创立的学派,芝诺被认为是自然法理论的真正奠基者,西塞罗发展了斯多亚学派的自然法思想,故A 项错误;西塞罗是罗马共和国晚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法学家,故B 项错误;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它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不涉及具体的法律条文,故D 项错误。

5.(超级全能生9 月联考C 卷,6 题)

据此可知,上表关于明清时期温病学出现的认识(B )

A.只能有一种观点正确合理

B.研究角度不同而趋于全面理解

C.缺少近代病理医学的对比

D.综合多种观点即可以得出真相

【命题人讲命题角度】本题与2018年全国卷Ⅰ第34题的考查载体、设问角度接近,预设难度0.6。明清时期温病学的出现属于低频考点,本题以关于明清时期温病学出现的不同观点为命题素材,考查了史学理论中“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这一认识。对应《课程标准》中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要求学生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辨析和价值判断;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客观评判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同时也体现出对《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的考查。

【命题趋势及考点分布】此题以明清时期温病学的出现作为切入点,重在考查史学理论的有关知识。史学理论是高考考查的内容之一,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学生应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増强实证意识;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这些是最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试题分析】因研究的角度、立场不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理解更加趋向全面,故B 项正确;“只能有一种观点正确合理”的说法太绝对,故A 项错误;“缺少近代病理医学的对比”偏离了题干主旨思想,故C 项错误;“综合多种观点即可以得出真相”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故D 项错误。

【易错点】易错点1——影响历史解释的因素

历史学者所处的时代、研究历史问题的角度、立场、史观和对相关历史事物的史料占有的丰富程度都可能存在不同,因此会对同一历史事物形成不同的解释。

易错点2——对历史解释的理解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进行解释,可以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易错点3——对史料实证的理解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

6.(超级全能生9 月联考C 卷,19 题)美国学者波林·麦尔曾说,《独立宣言》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动员民众以对抗英国的暴政,而1787 年宪法对利益的正视和规制,使美国告别了以“德性”为基础的传统共和主义,回答了建立一个有效国家、获得强大的国家能力这个在1787 年的压倒性政治诉求。该观点表明,美国1787 年宪法(D )

A.促使中央权力不断得到加强

B.彻底杜绝政治运行中的腐败

C.保障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

D.通过制衡来减少人治的弊端

【命题人讲命题角度】本题与2020 年全国卷Ⅲ第33 题考查载体、素材来源、研究对象、考查知识点等接近,预设难度在0.65。美国共和制、美国1787 年宪法是次高频考点,本题以美国1787 年宪法巩固民主共和制的相关史实为素材,对1787 年宪法确立的制衡原则进行设问。对应《课程标准》中的“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要求学生理解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同时也体现出对《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基础性和综合性的考查。

【命题趋势及考点分布】在高考中,美国共和制、美国1787 年宪法的相关问题属于次高频考点,多以客观选择题形式考查。通过对历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关于美国共和制、美国1787 年宪法相关问题的题目在客观题中的难度适中,较多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包括美国共和制形成的过程、美国1787 年宪法的基本内容、确立相关原则的运作方式及其产生的影响等。在解题时,学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要进一步提升,尤其应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深刻理解美国民主共和制的运行机制及制度影响。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信息“使美国告别了以‘德性’为基础的传统共和主义,回答了建立一个有效国家、获得强大的国家能力这个在1787 年的压倒性政治诉求”可知,美国1787 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通过制衡原则防止人治的弊端,巩固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故D 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中央权力的加强,故A 项错误;权力制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腐败,但不能彻底杜绝,故B 项错误;C 项说法与题意无关,故C 项错误。

【易错点】易错点1——联邦制与中央集权制

美国确立联邦制后,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本州的法律,从而实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又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易错点2——三权分立体制下的权力制衡

三权分立主要体现为权力之间的制约与平衡,不是完全平分。在美国,总统不需要对国会负责,其权力较大,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总统的行政权力继续呈扩大趋势。因此,三权分立的重心也逐步转向总统,但这没有破坏三权分立的原则,总统权力依旧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

猜你喜欢

易错考点命题
沉淀溶解平衡的考点突破
立体几何易错警示
三角函数中防不胜防的易错点
数列学习中的易错点
直击数列的三个易错点
统计知识考点解析
集合考点例祈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